《中國民俗通志》是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圖書,我國第一套按照當代民俗學學術規範撰寫的、系統介紹中國民俗事象的大型志書。儘管我國自古就有撰修志書的優良傳統,近世以來,各種形式的民俗志如地域性民俗志、事類性民俗志也多有問世,然而能夠涵括全國的、綜合性的通志式民俗志書尚未出現。《中國民俗通志》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國范圍,以某一民俗事象為綱,依托真實可靠的歷史資料和田野調查資料,系統地清理了數千年來中國民俗文化的優秀遺產,在全面、客觀地反映各類民俗事像在全國流行的概貌的基礎上,揭示了各類民俗事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全書共分為22卷,計有節日誌、生養志、婚嫁志、喪葬志、生產志(上、下) 、商貿志、服飾志、飲食志、居住志、交通志、宗族志、江湖志、廟會誌、 交際志、信仰志、禁忌志、演藝志、遊藝志、民間文學志(上、下)、民間工藝志、民間語言志、醫藥志,約960萬字,3500幅圖片。該書由齊濤擔任主編,中國民俗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積數年之功精心編纂,具有資料真實可靠、文筆簡潔流暢、敘述清楚明白、結構合理、圖文並茂的特點。
章節試閱
一、清朝的官馬路道
若從交通的佈局和網絡通行能力著眼,清代的交通道路是合理而有效的。清王朝能統治中國達二百六七十年之久,與此是分不開的。清朝幾代皇帝均高度重視並多次整頓郵驛和道路,其通達全國的道路,無疑是王權統治中國的支撐因素之一。
清人將全國的驛路分為三等:一是“官馬大路”,民間則稱為馬路,是由王朝的京城向各方面輻射,主要通往各省的省會城市;二是“官馬支路” ,即支馬路,是各省區內部州縣之間的交通道路;三是“小路”,即自大路或支路通往各市鎮的支線道路。官馬大路是國家級的官道,以首都北京為中心,在京城的東華門外設“皇華驛”,作為全國交通的總樞紐,管理北路、西路、南路、東路等官馬大路幹線系統。
(一)南路官馬系統
南路官馬系統包括雲南官路、桂林官路、廣東官路等三條幹線。
雲南官路和桂林官路,是從山西太原南下過黃河到洛陽然後分道。雲南官路與元明時代的道路一致,直接南下襄陽、荊州、常德,朝西去沅州、貴陽,直通到曲靖和昆明。桂林官路是由洛陽折東到開封,再南下信陽、武昌、長沙、桂林。
雲南官路到達昆明後,也分成若干條支馬 路向四處延伸:朝北去曲靖、畢節、敘寧、瀘州,與四川的官路相連;朝東去興義、百色和桂林,與桂林官路相接;朝東南方向經蒙自可通越南;朝南方經普洱、思茅通老撾;西去大理、保山或騰越,出境可通往緬甸。
廣東官路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桂林官路的延伸,從桂林沿桂江、西江東下,經梧州、肇慶可抵達廣州,這也是中原通嶺南的傳統大道;另一條輔助路線,是從湖南衡州下韶關而到廣州。
一、清朝的官馬路道
若從交通的佈局和網絡通行能力著眼,清代的交通道路是合理而有效的。清王朝能統治中國達二百六七十年之久,與此是分不開的。清朝幾代皇帝均高度重視並多次整頓郵驛和道路,其通達全國的道路,無疑是王權統治中國的支撐因素之一。
清人將全國的驛路分為三等:一是“官馬大路”,民間則稱為馬路,是由王朝的京城向各方面輻射,主要通往各省的省會城市;二是“官馬支路” ,即支馬路,是各省區內部州縣之間的交通道路;三是“小路”,即自大路或支路通往各市鎮的支線道路。官馬大路是國家級的官道,以首都北京為中心,在京...
目錄
總序/1
概說/1
一、中國交通民俗的相關記錄/1
二、中國交通民俗的特性/6
三、中國交通民俗的緣起/8
第一章交通民俗器物設施/23
第一節道路/23
一、清朝的官馬路道/24
二、民國時期的道路/27
三、道路狀態及養護/29
第二節交通站點/32
一、驛站/32
二、關隘/35
三、津渡/37
四、客棧/39
五、碼頭/42
六、會館/43
第三節江河湖海交通運輸/46
第四節橋樑、溜索/50
第五節陸上行具/56
一、車輛/56
二、交通用牲畜/63
三、轎子/71
第六節水上行具/77
一、筏子/77
二、獨木舟/77
三、客船/77
四、畫舫/78
五、遊船/78
六、文體娛樂用船/79
七、專業特色船/79
八、戰船/79
九、漁船/80
十、農用船/81
十一、貨船/81
十二、海船/82
十三、渡船/83
十四、機器船/84
第七節交通標識與器物/84
一、交通標識/ 84
二、交通器具/88
第八節栓馬樁/90
第九節地圖/92
第二章民間傳統交通習俗/96
第一節出行習俗/96
一、出行占卜擇日/97
二、祖道/ 97
三、餞別的習俗/98
四、贈別習俗/100
五、折柳相別/101
六、店鋪相公出行習俗/102
七、出行尚早/103
八、出行尚儉/103
九、出行吟作/ 103
十、以歌相送習俗/103
十一、行旅飲食習俗/106
第二節車輛行業習俗/107
第三節船舶習俗/121
一、造船習俗/121
二、行船習俗/124
三、渡口習俗/138
四、船上信仰/142
第四節漕運幫會習俗/151
一、幫會的習俗背景/151
二、小香堂入幫禮俗/151
三、大香堂禮儀俗規/152
四、幫會的家長制及十大幫規/153
五、家禮問答秘語/153
六、清末海運漕糧俗規/154
七、漕運的民謠俗語/155
第五節店家習俗/156
一、清代驛站接待習俗/156
二、特殊客棧的接待習俗/159
三、接待特定客人的客棧/165
四、老客棧的習俗/170
五、客棧的娛樂遊藝活動/174
第六節腳夫習俗/177
一、肩挑背扛的腳夫/1 78
二、牽引牲畜的腳夫/182
三、車站碼頭的腳夫/188
第七節轎子習俗/190
一、轎行轎規/190
二、花轎習俗/193
三、抬滑竿習俗/ 95
四、轎夫報路號子/198
五、泰山轎夫/201
第八節橋的習俗/203
一、建橋與踏橋風習/203
二、修橋善舉習俗/207
三、求子兆吉橋俗/208
四、橋的保命習俗/210
五、男女橋會習俗/212
六,橋的其他習俗/213
第九節民間通郵習俗/216
一、民信局的產生/216
二、僑批局的出現/218
三、民國時民信業經營習俗/219
第十節鏢行習俗/222
一、鏢行的形成/222
二、鏢戶/223
三、鏢局/224
四、個體鏢師/227
第三章城市交通習俗/229
第一節城市傳統交通習俗的變
遷/229
一、北京交通道路的變化/230
二、北京的人力車/239
三、代替人力車的三輪車/246
四、普遍使用的自行車/250
五、早期的有軌電車/252
六、老北京的汽車運輸/257
七、 ”吃馬路飯”的人/262
第二節上海的交通習俗/269
一、上海的獨輪車/269
二、風靡一時的黃包車/273
三、歐美風情的馬車/279
四、率先開路的電車交通/283
五、上海早期的汽車/288
六、自行車、自動車、三輪車、榻車/294
七、上海的交通規則/296
第三節清末民國時的鐵路習俗/300
一、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300
二、馬拉火車怪習俗/305
三、鐵路行業習俗/310
四、中國人修京張路/312
五、老北京的鐵路風習/317
第四節清末民國時的航運習俗/320
一、鼎盛一時的木船運輸/320
二、自辦輪船招商局/322
三、航運要掛外國旗/325
四、民間創辦航運公司/326
五、航運業經營習俗/ 328
六、一條小火輪起家/332
第五節清末民國時的郵政習俗/334
一、清末的郵政/334
二、中國早期的郵票/337
三、書信習俗/339
四、中國綠色郵政/343
參考書目/347
後記/349
總序/1
概說/1
一、中國交通民俗的相關記錄/1
二、中國交通民俗的特性/6
三、中國交通民俗的緣起/8
第一章交通民俗器物設施/23
第一節道路/23
一、清朝的官馬路道/24
二、民國時期的道路/27
三、道路狀態及養護/29
第二節交通站點/32
一、驛站/32
二、關隘/35
三、津渡/37
四、客棧/39
五、碼頭/42
六、會館/43
第三節江河湖海交通運輸/46
第四節橋樑、溜索/50
第五節陸上行具/56
一、車輛/56
二、交通用牲畜/63
三、轎子/71
第六節水上行具/77
一、筏子/77
二、獨木舟/77
三、客船/...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