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序
第一章 2008年的國際形勢
1. 概述
(1)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際社會加強應對
(2)地緣戰略競爭激烈,大國合作大勢所趨
(3)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新興大國嶄露頭角
(4)亞太合作蓄勢推進,新問題新挑戰不時涌現
(5)熱點問題一波三折,全球性問題牽動各方
(6)國際體系加速調整,理念與秩序之爭激烈
2. 全球各地區形勢
(1)亞洲地區形勢
(2)西亞北非地區形勢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形勢
(4)獨聯體地區形勢
(5)歐洲地區形勢
(6)北美大洋洲地區形勢
(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形勢
3. 專題評述
(1)國際金融局勢劇烈動蕩
(2)美國舉行總統大選
(3)南奧塞梯;中突激烈
(4)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繼續推進
(5)伊朗核問題曲折難行
(6)巴以和談艱難前行,加沙地區重燃戰火
(7)氣候變化“巴厘路線圖”談判全面展開
第二章 2008年的中國外交
1. 概述
(1)全力配合抗震救災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主辦亞歐首腦會議
(2)大力開展經濟外交,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3)發展同世界主要大國關系
(4)深化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
(5)在全球性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6)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
(7)營造客觀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
(8)維護中國海外公民權益及財產安全
2. 中國和各地區國家關系
(1)中國與亞洲地區+國家關系
(2)中國與西亞北非地區國家關系
(3)中國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家關系
(4)中國與獨聯體地區國家關系
(5)中國與歐洲地區國家關系
(6)中國與北美大洋洲地區國家關系
(7)中國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關系
3. 專題評述
(1)胡錦濤主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
(2)胡錦濤主席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
(3)胡錦濤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
(4)胡錦濤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16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5)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分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和總理會議
(6)溫家寶總理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
(7)溫家寶總理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和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
(8)溫家寶總理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9)中國成功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10)中國主辦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
(11)中國政府發布《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又件》
(12)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
(13)大力開展涉藏外交,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14)服務抗震救災大局,展現開放自信形象
(15)預防與處置并重,全力做好領事保護工作
(16)中國公布施行外國記者采訪新條例
(17)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反恐合作
第三章 中國與各建交國家的關系
阿富汗(Afghanistan)
阿爾巴尼亞(Albania)
阿爾及利亞(Algeria)
安道爾(Andorra)
安哥拉(Angola)
安提瓜和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Argentina)
亞美尼亞(Armenia)
澳大利亞(Australia)
奧地利(Austria)
阿塞拜疆(Azerbaijan)
巴哈馬(Bahamas)
巴林(Bahrain)
孟加拉國(Bangladesh)
巴巴多斯(Barbados)
白俄羅斯(Belarus)
比利時(Belgium)
貝寧(Benin)
玻利維亞(Bolivia)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博茨瓦納(Botswana)
巴西(Brazil)
文萊(Brunei Darussalam)
保加利亞(Bulgaria)
布隆迪(Burundi)
柬埔寨(Cambodia)
喀麥隆(Cameroon)
加拿大(Canada)
佛得角(Cape Verde)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Chad)
智利(Chile)
哥倫比亞(Colombia)
科摩羅(Comoros)
剛果共和國(Congo)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
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
科特迪瓦(Cote d’Ivoire)
克羅地亞(Croatia)
古巴(Cuba)
塞浦路斯(Cyprus)
捷克共和國(Czech)
丹麥(Denmark)
吉布提(Djibouti)
多米尼克(Dominica)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
剛果民主共和國(D. R. Congo)
厄瓜多爾(Ecuador)
埃及(Egypt)
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
厄立特里亞(Eritrea)
愛沙尼亞(Estonia)
埃塞俄比亞(Ethiopia)
斐濟(Fiji)
芬蘭(Finland)
法國(France)
加蓬(Gabon)
格魯吉亞(Georgia)
德國(Germany)
加納(Ghana)
希臘(Greece)
格林納達(Grenada)
幾內亞(Guinea)
幾內亞比紹(Guinea. Bissau)
圭亞那(Guyana)
匈牙利(Hungary)
冰島(Iceland)
印度(India)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伊朗(Iran)
伊拉克(Iraq)
愛爾蘭(Ireland)
以色列(Israel)
意大利(Italy)
牙買加(Jamaica)
日本(Japan)
約旦(Jordan)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肯尼亞(Kenya)
科威特(Kuwait)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
老撾(Laos)
拉脫維亞(Latvia)
黎巴嫩(Lebanon)
萊索托(Lesotho)
利比里亞(Liberia)
利比亞(Libya)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立陶宛(Lithuania)
盧森堡(Luxembourg)
馬其頓(Macedonia)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馬拉維(Malawi)
馬來西亞(Malaysia)
馬爾代夫(Maldives)
馬里(Mali)
馬耳他(Malta)
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
毛里求斯(Mauritius)
墨西哥(Mexico)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Micronesia. F. S. )
摩爾多瓦(Moldova)
摩納哥(Monaco)
蒙古(Mongolia)
黑山(Montenegro)
摩洛哥(Morocco)
奠桑比克(Mozambique)
緬甸(Myanmar)
納米比亞(Namibia)
尼泊爾(Nepal)
荷蘭(Netherlands)
新西蘭(New Zealand)
尼日爾(Niger)
尼日利亞(Nigeria)
紐埃(Niue)
挪威(Norway)
阿曼(Oman)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勒斯坦(Palestine)
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秘魯(Peru)
菲律賓(Philippines)
波蘭(Poland)
葡萄牙(Portugal)
卡塔爾(Qatar)
大韓民國(ROK)
羅馬尼亞(Romania)
俄羅斯(Russia)
盧旺達(Rwanda)
薩摩亞(Samoa)
圣馬力諾(San Marino)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塞內加爾(Senegal)
塞爾維亞(Serbia)
塞舌爾(Seychelles)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新加坡(Singapore)
斯洛伐克(Slovakia)
斯洛文尼亞(Slovenia)
索馬里(Somalia)
南非(South Africa)
西班牙(Spain)
斯里蘭卡(Sri Lanka)
蘇丹(Sudan)
蘇里南(Suriname)
瑞典(Sweden)
瑞士(Switzerland)
敘利亞(Syria)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坦桑尼亞(Tanzania)
泰國(Thailand)
東帝汶(Timor-Leste)
多哥(Togo)
湯加(Tonga)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突尼斯(Tunisia)
土耳其(Turkey)
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
烏干達(Uganda)
烏克蘭(Ukraine)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nited Arab Emirates)
英國(United Kingdom)
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烏拉圭(Uruguay)
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
瓦努阿圖(Vanuatu)
委內瑞拉(Venezuela)
越南(Vietnam)
也門(Yemen)
贊比亞(Zambia)
津巴布韋(Zimbabwe)
第四章 中國與國際和地區組織的關系
第五章 中國外交中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工作
第六章 中國外交中的條約法律工作
第七章 中國外交中的新聞工作
第八章 中國外交中的領事工作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