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語用數"範疇初探》內容簡介:從範疇角度進行研究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現代漢語"語用數"範疇初探》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出一個新的範疇:“語用數”,並在專題研究中運用“語用數”這一概念,對以往沒有觸及或者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進行考察,以求做出新的解釋,並作為對“語用數”理論解釋力的一種反證。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了研究對象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語料來源等問題。
第二章,“數”研究綜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介紹已有“數”研究的成果,包括“數詞”的類別歸屬、“數詞”用法的歸納和“數”系統的構建、“數”範疇的類型學對比研究、“數”的文化意義探討等。此外,鑑於“數”、“量”兩個範疇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往對於兩者的研究內容互相交叉,我們也梳理了和“數”研究密切相關的“量”範疇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包括了“量”研究中包括“數”研究的內容。
作者簡介:
劉承峰,山東東營人,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語法和對外漢語教學。先後在《中國語文》、《語言科學》、《世界漢語教學》、《漢語學習》、《語言文字應用》、《辭書研究》、《修辭學習》及其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章節試閱
從範疇角度進行研究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一個熱點,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出一個新的範疇:“語用數”,並在專題研究中運用“語用數”這一概念,對以往沒有觸及或者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進行考察,以求做出新的解釋,並作為對“語用數”理論解釋力的一種反證。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了研究對象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語料來源等問題。
第二章,“數”研究綜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介紹已有“數”研究的成果,包括“數詞”的類別歸屬、“數詞”用法的歸納和“數”系統的構建、“數”範疇的類型學對比研究、“數”的文化意義探討等。此外,鑑於“數”、“量”兩個範疇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往對於兩者的研究內容互相交叉,我們也梳理了和“數”研究密切相關的“量”範疇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包括了“量”研究中包括“數”研究的內容。
在綜合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現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數”和“量”沒有明確區分,造成研究內容多有交叉,影響了對各自問題的研究;二是現有的“數”系統不能很好地解釋相關語言現象。
第三章,“事件”及單一事件的語言學解讀。“事件”(event)這一概念和“語用數”具有密切關係,是判斷句中名詞性成分語用數值的基礎,對於其內涵,不同的學者理解各異,研究中的所指也很不相同。
本章從四個方面梳理了“事件”研究的已有成果:Davidson(1967)的“戴維森主義”Hecto-Neri Castaneds(1967)的“新戴維森主義”和現代題元理論;Jackencloff(1972、1983、 1987、1990、1992)提出、發展的“概念語義學”(conceptual semantics)中的“事件”理論;Vendler(1967)、Verkuyl(1972、1993)、Dowty(1979、1982)、Smith(1977、1991 )及戴耀晶(1997)等情狀類型研究中的“事件”研究;史有為(1997、2001、2006)等的“事件”研究。
在此基礎上,我們把“事件”看作一個經過說話者主觀加工後的概念結構層面的概念,對應的是句中的謂詞性成分與其相聯繫的名詞性成分共同表達的現實行為狀況。一個事件的基本要素包括表徵動作的謂詞性成分,動作的名詞性參與者和兩者共同表現的概念結構。
“事件”是考察語用數的基礎,在確定語用數值(value)時,需要關注事件的類型,而事件類型特徵的確立,體詞性單位本身只是一個基礎,重要的是看說話者如何使用這一體詞性單位,即看他把它應用於什麼事件,以及實體在事件構建中使用的次數。因此,在確定一個名詞性成分的語用數值時需要綜合考察句中的名詞性成分、動詞性成分以及兩者的綜合作用情況。
在上文提出“事件”的基礎上,以現代漢語中的“加合名詞”和“交互動詞”這兩個語言現象表達的“單一事件”為例,對“事件”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第四章,“語用數”。語用數指句中名詞性成分的所指對象參與句子所表事件的具體次數。在對一個句子所表事件(event)進行離散化的基礎上,以“臨界量”為參照點,把句中的名詞性實體成分與之比較的結果即是語用數值(value)。具體說來,如果一個名詞性成分的量大於臨界量,為語用複數;如果一個名詞性成分的量等於臨界量,為語用單數;如果一個名詞性成分的量小於臨界量,則事件不成立,句子不合法。
“語用”有兩個含義:首先,指說話者對符號所指對像在概念結構層面上的使用;其次,語用數值來自於語言符號組合而產生的新的意義,不是來自於語言符號本身的所指意義,從而區別於狹義上的“語義”。
第五章,“語用數”的種類。我們從兩個角度對語用數進行分類,提出其確定參數,並對相關語言現象進行了初步的解釋。
從範疇角度進行研究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一個熱點,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出一個新的範疇:“語用數”,並在專題研究中運用“語用數”這一概念,對以往沒有觸及或者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進行考察,以求做出新的解釋,並作為對“語用數”理論解釋力的一種反證。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了研究對象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以及語料來源等問題。
第二章,“數”研究綜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介紹已有“數”研究的成果,包括“數詞”的類別歸屬、“數詞”用法的歸納和“數”系統的構建、“數”範疇的類型學對比研究、“數...
目錄
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1.3 語料來源
2 “數”研究綜述
2.1 “數”研究簡述
2.1.1 “數詞”類別歸屬——語法事實描寫階段
2.1.2 “數詞”用法的歸納和“數”系統的構建
2.1.3 多語言對比研究——類型學、範疇化角度
2.1.4 “數”的文化意義研究
2.2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
2.2.1 有關“數”的語言事實和數系統構建的成熟
2.2.2 “數、量”作為兩個範疇沒有明確區分
2.2.3 現有“數”理論的缺陷
3 “事件”及單一事件的語言學解讀
3.1 引言
3.2 “事件”相關研究
3.2.1 題元研究中的“事件”
3.2.1.1 戴維森主義(Davidsonian)
3.2.1.2 新戴維森主義(Neodavidsonian)
3.2.1.3 題元角色(thematic role)
3.2.2 Jackendoff概念結構理論中的“事件”
3.2.3 事、事類、事例研究中的“事件”
3.2.4 情狀類型研究中的“事件”
3.2.5 本書的“事件”概念
3.3 兩個個體構建單一事件
3.3.1 名詞“加合”現象
3.3.2 交互動詞
3.4 “事件”角度解釋
3.5 小結
4 “語用數”
4.1 “語用數”定義
4.2 “語用數”考察的起點:事件
4.2.1 謂詞性成分
4.2.2 名詞性成分
4.2.3 事件結構
4.3 確定“語用數”的參照點:臨界量
4.3.1 “數”、“量”辯證
4.3.2 參照點類型
4.3.3 “語用數”的參照點:臨界量
4.4 “語用數”和“語義數”的對比
4.4.1 語義數和語用數等值
4.4.2 語義數和語用數不等值
4.4.2.1 語義分數·語用複數
4.4.2.2 語義單數·語用複數
4.4.2.3 語義複數·語用單數
4.5 小結
5 語用數的種類
5.1 不同層面的語用數分類
5.1.1 不同的“臨界量”區分角度:必要數和充分數
5.1.2 參與事件、凸顯實體側面的角度
5.1.2.1 空間分割
5.1.2.2 時間分割
5.1.2.2.1 只涉及實體存在時間
5.1.2.2.2 同時涉及實體存在的時間和該實體被關注的時間
5.1.2.3 功能分割
5.1.2.4 特徵分割
5.2 語用數的類別判定
5.3 不同語用數之間的關係
5.4 小結
6 現代漢語總括副詞“都”研究
6.1 研究綜述
6.1.1 “都”的歷時、共時對比研究
6.1.2 句法方面對“都”的研究
6.1.3 語義方面對“都”的研究
6.1.3.1 “都”的“總括”義
6.1.3.2 “都”的不同語義
6.1.3.3 “都”的語義指向
6.1.4 本章研究目標
6.2 “都”的限定對象及其語義指向
6.2.1 “都”的限定對象
6.2.2 “都”的“語義指向”方向
6.2.3 “都”語義下位分類
6.2.3.1 “都”的語義:總括
6.2.3.2 “都”的語義:列舉
6.3 疑問代詞的不同解讀
6.4 “都”多種語義之間的關係
6.5 小結
7 動詞重疊式“VV”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綜述
7.2.1 動詞重疊式形式對比研究
7.2.2 動詞重疊式語義研究
7.2.3 動詞重疊式範圍的界定
7.2.4 動詞重疊式語法功能的考察
7.2.5 動詞重疊式的性質歸屬、定位
7.2.5.1 動詞重疊式屬詞法範疇
7.2.5.2 動詞重疊式屬句法範疇
7.3 動詞重疊式VV的語義屬性
7.3.1 考察範圍
7.3.2 基於動詞情狀類型的語義分析
7.3.3 基於動詞重疊參與者的語義分析
7.3.3.1 VV情狀類型分析——認知角度
7.3.3.2 象似性(Iconicity)——心理動因
7.3.3.3 從“語用數”的角度——語言理據
7.4 動詞重疊式的性質
7.5 其他語義
7.5.1 量上
7.5.2 情狀上
7.5.2.1 動態性
7.5.2.2 嘗試
7.5.3 語境義上
7.6 句法功能解釋
7.6.1 動詞重疊式和數量修飾語的不對稱共現
7.6.1.1 動詞重疊式不能和動量補語共現
7.6.1.2 動詞重疊式對部分帶有數量修飾語 賓語的排斥
7.6.2 動詞重疊式不能和體標記共現
7.7 小結
附錄一
附錄二
8 現代漢語“全量否定”研究
8.1 引言
8.2 從否定的層次角度,確定“最小量”
8.2.1 多值否定
8.2.1.1 一般的向大確定
8.2.1.2 全量否定
8.2.1.3 強調的向大確定
8.2.1.4 不同多值否定類型之間的關係
8.2.2 單值否定
8.3 句法形式
8.4 否定詞的作用
8.5 語用推理機制
8.5.1 不同維度的作用強度
8.5.2 語用推理模式
8.6 小結
9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1.3 語料來源
2 “數”研究綜述
2.1 “數”研究簡述
2.1.1 “數詞”類別歸屬——語法事實描寫階段
2.1.2 “數詞”用法的歸納和“數”系統的構建
2.1.3 多語言對比研究——類型學、範疇化角度
2.1.4 “數”的文化意義研究
2.2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
2.2.1 有關“數”的語言事實和數系統構建的成熟
2.2.2 “數、量”作為兩個範疇沒有明確區分
2.2.3 現有“數”理論的缺陷
3 “事件”及單一事件的語言學解讀
3.1 引言
3.2 “事件”相關研究
3.2.1 題元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