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藝術的誕生與萌芽
1.1對現實和表演的簡單電影式記錄
1.2通過舞台劇和無聲電影敘事
1.3通過電影手段敘事
1.4電影的語言
1.5電影長片的形成
第2章美國電影的興起
2.1第一批美國電影鉅作
2.2傳統喜劇電影的確立
2.3新興的產業模式
第3章偉大的德國默片
3.1主要電影類型和主題
3.2主要技術和風格進步
3.3對好萊塢的影響
第4章前蘇聯電影中的藝術與辯證法
4.1歷史背景
4.2前蘇聯電影的開始
4.3三位默片大師
第5章世紀2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
5.1電影成為巨大的產業
5.2導演的支配地位
5.3流行的類型片
5.4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
第6章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法國電影
6.1第一個先鋒派: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6.2第二個先鋒派:純電影(Pure Cinema)
6.3世紀30年代的黃金時代
第7章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初的好萊塢電影
7.1電影產業
7.2審查、自我規範和壓力集團
7.3色彩
7.4世紀30年代的著名導演
7.5世紀30年代出現的類型片
7.6戰爭年代
7.7世紀40年代的一種類型片:黑色電影
7.8奧遜·威爾斯:天才小子
第8章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8.1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理論與實踐
8.2新現實主義時期的三位主要導演
8.3過渡時期:1952-1959
第9章紀錄片的推動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電影
9.1戰後喜劇
9.2自由電影及社會現實故事片
9.3哥特系列
第10章轉型中的好萊塢
10.1電視
10.2新銀幕工藝
10.3製片廠的沒落及獨立製片公司的興起
10.4國際化
10.5內容控制上的放鬆
10.6主要流派
10.7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導演
第11章日本電影:圖畫傳統和現代派邊緣
11.1日本電影的風格
11.2三位日本電影大師
11.3日本電影新浪潮
第12章導演的電影:法國新浪潮運動
12.1導演主創論
12.2新浪潮的先行者
12.3新浪潮的到來
12.4新浪潮導演
12.5左岸派導演及其他
第13章西歐其他國家和北歐的電影:民族化還是歐洲化?
13.1斯堪的納維亞地區
13.2德國
13.3西班牙
第14章東歐電影:為了國家和更高意義的電影製作
14.1波蘭
14.2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國
14.3前蘇聯及其之後
第15章印度:人民的電影
15.1行業現狀
15.2黃金時代的電影導演
15.3新印度電影
第16章現代主義與隱喻:意大利
16.1新風格的湧現:20世紀60年代的三大導演
16.2新新現實主義: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3大導演
16.3電影產業的艱難期
16.4世紀70年代及以後:隱喻電影
16.5流行電影
第17章美國復興
17.1流行影片
17.2美國新浪潮
17.3獨立的聲音
第18章藝術影片精簡版:英國電影
18.1產業狀態
18.2英國喜劇的繁榮
18.3新的社會批判
18.4英國的後現代主義
18.5身居英國的美國導演
第19章新理論、新電影:法國
19.1激進的戈達爾
19.2新浪潮之後
19.3類型片的持續發展
19.4新一代電影導演
第20章拍攝巨資大片的思路:美國電影
20.1產業狀況
20.2技術改進
20.3新出現的類型片
20.4電影公司的忠實支持者
20.5獨立電影的呼聲
20.6表現形式多樣化
20.7電影國際化
第21章中國:三類影片
21.1中國內地
21.2中國香港
21.3中國台灣
第22章拉丁美洲:具有熱帶節拍的進步性政治電影
22.1古巴
22.2巴西
22.3墨西哥
第23章近期各國民族電影運動
23.1非洲
23.2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23.3加拿大
23.4伊朗
第24章數字化未來:美國電影
24.1飛速發展的技術
24.2行業現狀
24.3流行鉅作
24.4世紀末的電影導演
24.5表現形式多樣化
24.6紀錄片的新時代
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