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史綱要》由史存直先生生前出版的三部著作——《漢語語音史綱要》、《漢語語法史綱要》、《漢語詞彙史綱要》組成,以商周以來主要是周秦以來的所謂“通語”的發展歷史為研究對象,考察漢語的歷史發展過程找出它的發展規律、發展方向,探詢現代漢語語音體系、語法體系和詞彙體系的歷史來源。不主張漢語史分期,全書以語音、語法、詞彙為序,語音史部分採用調、韻、聲順序,將構詞法置於詞彙史部分。立論精到,論述深入淺出,適合漢語史入門者學習使用,及漢語史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史存直(1904-1994),安徽合肥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語言學家。早年在北京、宣城上中學。十七歲東渡日本,曾就讀於京都帝國大學土木工程系.二十八歲回國,棄工從文,致力於文字改革運動,並立志終身從事語言學研究。在音韻學、語法學、漢語史及檢字法的研究中均創立了完整的體系,其中音韻學上綜合體系的觀點及語法學上句本位的思想在學術界頗有影響。代表著作有《語法新編》、《句本位語法論集》、《漢語音韻學綱要》、《漢語語音史綱要》、《漢語語法史綱要》及《三級部首檢音字彙》等。
目錄
緒論
上編漢語語音史綱要
第一章漢語語音史的橋樑——《廣韻》音系
1.1研究漢語語音史的材料
1.2怎樣使用漢語語音史的材料
1.3 《廣韻》音係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橋樑
1.4 《廣韻》的體裁
1.5從《廣韻》切語所歸納出來的聲類和韻類
1.6並韻的經過和韻攝
第二章調類的發展
2.1周秦古音的調類
2.2上古的入聲有沒有三種不同的收尾
2.3漢語的調類系統自周秦以來有哪些變化
2.4四聲再分陰陽的過程
2.5陽上與去聲相混的過程
2.6入聲消失的過程
第三章韻類的發展
3.1古韻類不同於今韻類
3.2怎樣找出上古的韻類系統
3.3重要古音學家的分部情況
3.4對古舒聲韻的檢查
3.5對古人聲韻的檢查
3.6上古韻部音值的擬測
3.7漢語韻類系統的歷史演變概況
3.8之、脂、支三部的演變過程
3.9歌、魚、[侯]、幽、宵五部的演變過程
3.10陽韻八部的演變過程
3.11人聲韻八部的演變過程
第四章聲類的發展
4.1怎樣擬測上古聲類系統
4.2對上古聲類所提出的各種學說
4.3上古聲類系統的擬測
4.4喉音影曉匣(喻)和牙音見溪羣疑的發展
4.5舌音端(知)、透(徹)、定(澄)、泥(娘日)、來的發展
4.6齶音照、穿、神、審、禪的發展
4.7齒音精(莊)、清(初)、從(床)、心(疏)、邪的發展
4.8唇音幫(非)、滂(敷)、並(奉)、明(微)的發展
4.9聲類發展的概括
第五章普通話語音體系的來源
5.1漢語語音體系的主流和北京音系
5.2從明清兩代北系韻書來看北京音系的代表性
5.3北京音系調類的來源
5.4北京音系韻類的來源(1)
5.5北京音系韻類的來源(2)
5.6北京音系韻類的來源(3)
5.7北京音系聲類的來源
5.8結束語
中編漢語語法史綱要
第六章語法體系問題
6.1為什麼要提出語法體系問題
6.2從語法的根本性質談建立語法體系的重要原則
6.3漢語的語法特點
6.4漢語究竟有沒有“形態”
6.5根據“形式結合內容而以形式為綱”的原則來看漢語語法體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第七章實詞的定性化
7.1漢語實詞從甲骨文時代起就能分類
7.2詞類的本用和活用
7.3詞類活用的發展
7.4實詞的定性化
第八章助動詞的發展
8.1助動詞“可、能、足、得”的發展
8.2助動詞“當、應、宜、合、須”的發展
8.3助動詞“欲、願、肯、敢”的發展
8.4助動詞“見、被”的發展
8.5助動詞“了、著、過”的發展
8.6助動詞“來、去”的發展
第九章數量詞的發展
9.1基數的發展
9.2序數、約數、分數的發展
9.3名量詞的發展
9.4動量詞的發展
第十章代詞的發展
10.1人稱代詞的發展(一)
10.2人稱代詞的發展(二)
10.3人稱代詞的發展(三)
10.4人稱代詞複數標記法的發展
10.5指示代詞的發展
10.6疑問代詞的發展
第十一章介係詞的發展
11.1介詞“於”的發展
11.2介詞“以”的發展
11.3連詞“與”的發展
11.4連詞“而、且”的發展
11.5連詞“則、即”的發展
11.6間詞“之”的發展
11.7係詞“為、是”的發展
第十二章助詞的發展
12.1助詞概述
12.2語首助詞的發展
12.3語中助詞
12.4語中助詞“豈、其、寧、可、難道”的發展
12.5語末助詞“也、矣”的發展
12.6語末助詞“乎、歟(與)、耶(邪)”的發展
12.7語末助詞“哉、夫”的發展
12.8助詞“的、了、嗎、呢”的來源
第十三章詞序的規律化
13.1漢語的基本詞序
13.2古漢語中的特殊賓語前置現象
13.3賓語前置現象的消失
13.4介詞結構在句中的位置
13.5倒裝和賓語提前
13.6把字句的產生和發展
第十四章表現的精密化
14.1從哪些方面來看漢語表現的精密化?
14.2時間表現法的發展
14.3能被動關係表現法的發展
14.4介係詞的發展趨勢
14.5倒裝和省略中的表現精密化趨勢
第十五章句結構的複雜化
15.1從哪些方面來看漢語句結構的複雜化?
15.2附加成分的發展
15.3表詞結構的產生和發展
15.4複句的發展
15.5包孕句的發展
15.6高度複雜化句子的出現
下編漢語詞彙史綱要
第十六章基本詞彙的形成和發展
16.1詞彙和基本詞彙
16.2漢語基本詞彙的形成和發展
16.3關於自然現象、自然物的名稱
16.4關於時令、方位的名稱
16.5關於肢體和器官的名稱
16.6關於親屬的名稱
16.7關於生產勞動的詞彙
16.8關於物質文化的詞彙
16.9關於動作的詞彙
16.10關於事物性狀的詞彙
第十七章社會發展和詞彙的新陳代謝
17.1概說
17.2甲骨文時代的詞彙特點
17.3周秦時代的詞彙特點
17.4漢魏六朝時代的詞彙特點
17.5隋唐宋時代的詞彙特點
17.6元明清時代的詞彙特點
第十八章詞義的演變
18.1概說
18.2詞義的擴大
18.3詞義的縮小
18.4詞義的轉移
18.5名稱的改換
第十九章構詞法的發展
19.1概說
19.2變音別義的造詞法
19.3雙音單純詞的產生和發展
19.4複合詞的產生和發展
19.5添綴詞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十章漢語中的藉詞和譯詞
20.1古代來自匈奴和西域的藉詞和譯詞
20.2來自梵語的藉詞和譯詞
20.3來自蒙古語、滿洲語的藉詞
20.4鴉片戰爭前來自西洋的藉詞和譯詞
20.5鴉片戰爭後來自西洋的藉詞和譯詞
20.6日本譯詞和日本詞的借用
附錄史存直論著目錄
緒論
上編漢語語音史綱要
第一章漢語語音史的橋樑——《廣韻》音系
1.1研究漢語語音史的材料
1.2怎樣使用漢語語音史的材料
1.3 《廣韻》音係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的橋樑
1.4 《廣韻》的體裁
1.5從《廣韻》切語所歸納出來的聲類和韻類
1.6並韻的經過和韻攝
第二章調類的發展
2.1周秦古音的調類
2.2上古的入聲有沒有三種不同的收尾
2.3漢語的調類系統自周秦以來有哪些變化
2.4四聲再分陰陽的過程
2.5陽上與去聲相混的過程
2.6入聲消失的過程
第三章韻類的發展
3.1古韻類不同於今韻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