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回顧和總結了20世紀中國誕生和有留下來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以哲學思維的視角做這一工作的。本書渉及的思想約從戍戌變法至1984年,在寫法上不以分析、評判為主,而是主要讓讀者直接的對各哲學流派的論點,言簡意賅。
社會歷史如奔騰的大河,一瀉千里不回頭。然而人們要不斷前進,便須不斷回顧。而社會能留存下來的,只是那些思想及其載體:物質文化成果。而哲學則是思想文化成果的最高概括。既然各種思想文化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從這裡也一定會看到社會存在的影子。我們要奔向21世紀,就須考察20世紀的狀況。中國雖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但20世紀這一百年來,是變動最劇烈、最豐富多姿、最令人回味的一百年: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下子崩潰了;在世界上只有一百多年生命史的社會主義思想,一下子在非資本主義的中國實現了。這是兩個翻天覆地。這樣的大變革,古人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就是現代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也難以置信。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在上個世紀的後20年,世世代代都過著最貧窮生活的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正要奔向小康社會並立志在下一個世紀趕上世界發達國家。這樣一段歷史,實在是太值得回味了!
20世紀這一近百年來的社會歷史已經過去,但它留存下來的大量的思想文化成果,足夠讓我們品評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文化視角去反省這令人難忘的20世紀。但從哲學視角去觀察,更有特殊意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它是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中,“再加工”而得到的。哲學思維抽象、艱深,但同時也更深沉、穩定,更容易理出頭緒來。如果說社會潮流在各個思想文化中都留有痕跡,那麼哲學思維的痕跡,則更容易找出“軌”來。本書便試圖從中國近百年來哲學思維的軌跡中,去回顧中國20世紀社會歷史的真蘊。
寫哲學史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本書想採取一個新方法:不是把所有哲學流派都無例外地包含進去,而只著眼於最主要的哲學論爭;不是更多的分析和描述,而是主要讓讀者同各哲學流派的論點直接見面。我並不是說這種研究方法一定就優於其他方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新試探。任何學術都離不開論爭,但哲學,由於其“玄”的特點,更是爭論不休,甚至主要是靠論爭存在和發展的。因此,我便以哲學論爭為本書的線索。我之所以少分析多引述,是出於這樣幾點考慮:一是這樣可避免“穿靴帶帽貼標籤”這一哲學史研究的通病,讓讀者更多地自己去思索;二是20世紀哲人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同讀者幾乎處於同一時代水準,至少是很接近,不須別人更多地去解釋;三是給讀者節省點時間,給出版者節省點紙張,給學術界提供一個新嘗試。當然,以論爭為線索,並不只講直接論爭,也有間接論爭;少分析多引述,並不表明作者沒有見解。本書採取什麼框架體系、選擇什麼樣的爭論雙方、立什麼樣的標題,都體現了作者的用心。至於本書是否反映了作者的初衷,則只好由讀者去審評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李連科
優惠價: 52 折, NT$ 47 NT$ 90
本商品已下架
本書回顧和總結了20世紀中國誕生和有留下來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以哲學思維的視角做這一工作的。本書渉及的思想約從戍戌變法至1984年,在寫法上不以分析、評判為主,而是主要讓讀者直接的對各哲學流派的論點,言簡意賅。
社會歷史如奔騰的大河,一瀉千里不回頭。然而人們要不斷前進,便須不斷回顧。而社會能留存下來的,只是那些思想及其載體:物質文化成果。而哲學則是思想文化成果的最高概括。既然各種思想文化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從這裡也一定會看到社會存在的影子。我們要奔向21世紀,就須考察20世紀的狀況。中國雖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但20世紀這一百年來,是變動最劇烈、最豐富多姿、最令人回味的一百年: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下子崩潰了;在世界上只有一百多年生命史的社會主義思想,一下子在非資本主義的中國實現了。這是兩個翻天覆地。這樣的大變革,古人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就是現代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也難以置信。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在上個世紀的後20年,世世代代都過著最貧窮生活的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正要奔向小康社會並立志在下一個世紀趕上世界發達國家。這樣一段歷史,實在是太值得回味了!
20世紀這一近百年來的社會歷史已經過去,但它留存下來的大量的思想文化成果,足夠讓我們品評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文化視角去反省這令人難忘的20世紀。但從哲學視角去觀察,更有特殊意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因為它是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中,“再加工”而得到的。哲學思維抽象、艱深,但同時也更深沉、穩定,更容易理出頭緒來。如果說社會潮流在各個思想文化中都留有痕跡,那麼哲學思維的痕跡,則更容易找出“軌”來。本書便試圖從中國近百年來哲學思維的軌跡中,去回顧中國20世紀社會歷史的真蘊。
寫哲學史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本書想採取一個新方法:不是把所有哲學流派都無例外地包含進去,而只著眼於最主要的哲學論爭;不是更多的分析和描述,而是主要讓讀者同各哲學流派的論點直接見面。我並不是說這種研究方法一定就優於其他方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新試探。任何學術都離不開論爭,但哲學,由於其“玄”的特點,更是爭論不休,甚至主要是靠論爭存在和發展的。因此,我便以哲學論爭為本書的線索。我之所以少分析多引述,是出於這樣幾點考慮:一是這樣可避免“穿靴帶帽貼標籤”這一哲學史研究的通病,讓讀者更多地自己去思索;二是20世紀哲人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同讀者幾乎處於同一時代水準,至少是很接近,不須別人更多地去解釋;三是給讀者節省點時間,給出版者節省點紙張,給學術界提供一個新嘗試。當然,以論爭為線索,並不只講直接論爭,也有間接論爭;少分析多引述,並不表明作者沒有見解。本書採取什麼框架體系、選擇什麼樣的爭論雙方、立什麼樣的標題,都體現了作者的用心。至於本書是否反映了作者的初衷,則只好由讀者去審評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