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的續篇。對上一談話的未盡之意(如怎樣用“情本體”填補海德格爾,“情本體”能否取代宗教,如何理解日常人生“與宇宙協同共在”等),也對過去學界的諸多責難(構建哲學體系缺乏論證,提綱式隨筆式論述不夠精確嚴密等),一一作出酣暢淋漓的回复。
書中多有新見發表,尤以通過中國傳統,讓哲學“走出語言”之思考,最顯警醒獨到。本次對談站在今日時代高度,對中西方哲學、思想、思維進行了新而細的對照分析。談話錄以其特有的碰撞與激發,不僅清晰地勾勒出李澤厚一生哲學思考的軌跡,更對中國哲學能否登場世界作了深層的探討。附錄四篇關注點各有側重,皆觀點鮮明,內容紮實。
八十年代馮友蘭、錢學森等學者大家與李澤厚的書簡手稿、往來照片也有少量在書中首次發表。
作者簡介:
李澤厚
學者,哲學家。湖南長沙人,一九五四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歇根大學、科羅拉多學院、斯瓦斯摩學院等多所大學客席教授。重要著作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中國思想史論(古代、近代、現代) 》、《歷史本體論》、《論語今讀》、《己卯五說》、《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哲學綱要》等。
劉緒源
作家,評論家,高級記者。曾任《文匯月刊》編輯、《文匯讀書周報》副主編、《文匯報》副刊“筆會”主編。對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思想史、兒童文學等多重領域均有研究,代表著作有《解讀周作人》、《今文淵源》、《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國有無數哲學教授和哲學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創造性的,在哲學、美學、思想史等領域提出自己的創見,並在世界哲學的發展中留下痕蹟的,卻並不多。李先生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天才都是個案,李澤厚是一個天才,一個一個學說,一個一個命題,是屬於李澤厚的。 ……我們要創造自己的自式中國,現代化自式,這個自式,只有中國能夠創造。而且歷史的時機只有今後的二三十年,要抓住這個時機。這都是他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劉再复
我們這一代是沒有老師的人,上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絕大部分被“格式化”,官方的意識形態完全控制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也有極少數漏網的,在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之外,用常識理性,用人類所積累的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元素重新思考現實問題的人,其中李澤厚就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代表人物。
當下,整個社會正呈現出一種共識開始逐漸瓦解的危險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李澤厚的思想和觀念,我覺得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除了美學方面和哲學方面,他的“情本體”論、“積澱說”以外,我覺得他在中國思想史,當代中國思潮的研究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蕭功秦
思想是需要回應的,而智慧也只能靠智慧去啟迪。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從李澤厚那裡得到的是智慧的啟迪,那麼,李澤厚則從我們這裡得到了思想的回應。回應不等於贊同,而毋寧說是一種共鳴,一種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呼喚與應答。
——易中天
李先生是這個時代的中文思想界少數具有原創精神的學者。他學習西方哲學,但卻堅持獨立批判的視野;關注中國哲學,但最注重的是自己理論體系的構建。 ……喜歡他的人很多,批判他的人也不少。
李先生評價自己“愛讀書,不愛寫書”,所以出版談話錄就成了比較好的表達學術思想的方式。與以前的談話錄不同,這次出版的書可以說是對李先生幾十年問學經歷的一個總結,尤其是對他的“情本體”理論的通俗介紹。對於很多讀者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李澤厚思想的一個導論。
——豆瓣網友fany評《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一位獨行多年的學者與思考者的思想剪影
李澤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學界有過重要影響的思想史、美學研究和哲學大家,雖然客居美國多年,作為一個思想者和獨立學者,他始終沒有關閉思考和交流的大門。這本談話錄內容新鮮犀利,八大話題,角度豐富,思維綿密,富有洞見,作為2010年談話錄的延續,仍以哲學討論為中心,但不限於哲學,延伸至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領域,滲透八旬老人的生命經驗與智慧,在話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上超越前者,值得進一步關注。
有學術與思想的回顧,更重從歷史與當下、中學與西學的激撞中探曉未來
全書八大話題,近五十個小話題,“能不能讓哲學走出語言”、“'回到康德'是什麼意思”、“忽略個體是戰爭思維”、“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啟蒙落實到製度才算完成”,以及“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等等,利落清晰,直指要害。
少量與馮友蘭、錢學森等學者大家的書信、照片首次發表
名人推薦:中國有無數哲學教授和哲學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創造性的,在哲學、美學、思想史等領域提出自己的創見,並在世界哲學的發展中留下痕蹟的,卻並不多。李先生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天才都是個案,李澤厚是一個天才,一個一個學說,一個一個命題,是屬於李澤厚的。 ……我們要創造自己的自式中國,現代化自式,這個自式,只有中國能夠創造。而且歷史的時機只有今後的二三十年,要抓住這個時機。這都是他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劉再复
我們這一代是沒有老師的人,...
章節試閱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李:上次你問我答,講了好些我思想幾個階段之類,其實幾十年來一直縈繞著我的,是如何“走出語言”的問題。所謂“走出語言”,是指走出當今語言哲學的牢籠。
二十世紀是語言哲學的天下。卡爾納普反對形而上學,把哲學歸結為句法研究、語義分析,維特根斯坦把哲學弄成語言用法的糾誤,說“語言是我們的界限”。分析哲學成為英美的哲學主流幾十年。歐陸亦然,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家”,德里達說“文本之外無他物”,保羅?利科說“人即語言”,美國的理查德?羅蒂說“沒有語言之後的實在”,等等,等等。上世紀哲學的這個“語言學轉向”(Linguistic Turn)統領了一切,氣勢極盛,把杜威、懷特海這樣一些頗有見地的大哲學家也擠到了邊緣。學術界幾乎公認語言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關鍵所在,現代高科技的數字語言也似乎充分證實和推動了這一點。西方哲學這一潮流也席捲了許多學科,影響遍及全球。
但是,我讀中國傳統典籍,卻非常驚異地發現,中國古代哲人對語言採取了非常審慎、嚴格、懷疑甚至告誡的態度。 《論語》中充滿了“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巧言令色鮮矣仁”、“聽其言而觀其行”、“剛毅木訥近仁”以及“天何言哉”等等。 《老子》則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莊子》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禪宗更是“不立文字”,讀無字書。
這可能涉及一個根本問題。我本不大相信語言是人的家園或人的根本。中國傳統使我想到,憑藉它也許能突破當今哲學的某些界限和窘境。
首先,這對語言的不同態度和差異是如何來的?從思想史來說,我在《論語今讀》中把它歸結為“太初有言”與“天行健”(即“太初有為”)。前者是《聖經》、希臘哲學的Logos,後者是中國的《周易》和巫史傳統。這就是邏輯—理性—語言—“兩個世界”,與行動(“天行健”)—生命—情理—“一個世界”的區別。我希望這個中國思想(不說“哲學”二字也罷)在未來的生理學—心理學亦即腦科學高度發達的幫助下,來個現代化的轉換性創造,使當今人們能從對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以及福柯、德里達等的迷戀中脫身出來,吸取杜威、懷特海、皮亞傑等人的一些建設性構思,創造二十一世紀的新哲學——這也就是盼望它引領哲學,走出語言的畫地為牢,從而登場世界。
當然,問題在於,能走出語言嗎?人的一切活動包括我所強調的使用—製造工具的實踐活動,也脫離不開語言,特別今天有許多高科技領域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就是語言。而且,用以“走出”語言的也還是語言,所以,所謂“走出”語言不是讓人不用語言,不是要人用心靈感應、神秘交往、“私人語言”之類——那隻是倒退,而是讓人不要被語言的牢籠框住。哲學當然用語言。哲學追求根本,但這根本就是語言嗎?我懷疑,問題就出在這裡。這才是所謂“走出語言”的本意。我以為有比語言更根本的東西。儘管我也認為,人禽之分可能開始於嬰孩牙牙學語的時候,語言的確大於個人,不是人說語言而是語言說人,但這正因為語言中的語義主要是把人類群體的經驗一代代歷史地傳下去。什麼經驗?首先是生存的經驗。生存的經驗大於語言。維特根斯坦就說語言只在應用中才有意義,什麼是這“應用”?是生活方式。
……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李:上次你問我答,講了好些我思想幾個階段之類,其實幾十年來一直縈繞著我的,是如何“走出語言”的問題。所謂“走出語言”,是指走出當今語言哲學的牢籠。
二十世紀是語言哲學的天下。卡爾納普反對形而上學,把哲學歸結為句法研究、語義分析,維特根斯坦把哲學弄成語言用法的糾誤,說“語言是我們的界限”。分析哲學成為英美的哲學主流幾十年。歐陸亦然,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家”,德里達說“文本之外無他物”,保羅?利科說“人即語言”,美國的理查德?羅蒂說“沒有語言之後的實在”,等等...
目錄
序 為什麼有這本書
01 能不能讓哲學“走出語言”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麼意思
“學而第一”
從來不談方法論
中國學問缺少自然科學基礎
很多哲學名著又薄又好看
與王浩談哲學兩難
玄奘怕丟人,不敢譯《老子》
“點穴法”
02 為什麼“度是第一範疇”
人類的生存延續是出發點和基礎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體分離
皮亞傑的動作與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對“度”的自由運用
現代心理學還在嬰兒階段
03 善包容,肯學習,能吸收,可消化
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文字控制語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學
忽略個體是一種戰爭思維
還是蔡儀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餘事”
04 “理性的神秘”與宗教經驗
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
個體創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發現都是發明
05 巫史傳統的情理結構
研究傳統不從觀念、文本出發
巫術禮儀中的“情本體”線索
“禮”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06 還用不用“本體”、“本體論”、“哲學”這些詞
馮友蘭為何讚同“西體中用”
心理形式與“抽象繼承法”
“哲學在中國”與“中國的哲學”
胡繩畢竟是書生
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
07 “情本體”的外推與內推
“情本體”外推即政治哲學
“兩德論”是政治哲學的基礎
啟蒙落實到製度才算完成
中國也許能調解文明衝突
“四大皆空”還得活
時間與“時間性”
“閒愁最苦”與“何時忘卻營營”
沒有人類,哪來善惡美醜
08 我的一生簡單平凡
四個“靜悄悄”
我與胡風案
記不住面貌和聲音
算是畢生遺憾
美國學生
家裡一直訂科學雜誌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體”
【附錄】
答問: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
與童世駿的對話
2006-2011年答問、採訪、對談紀目
劉緒源、蕭功秦、劉再复:再談李澤厚
序 為什麼有這本書
01 能不能讓哲學“走出語言”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麼意思
“學而第一”
從來不談方法論
中國學問缺少自然科學基礎
很多哲學名著又薄又好看
與王浩談哲學兩難
玄奘怕丟人,不敢譯《老子》
“點穴法”
02 為什麼“度是第一範疇”
人類的生存延續是出發點和基礎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體分離
皮亞傑的動作與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對“度”的自由運用
現代心理學還在嬰兒階段
03 善包容,肯學習,能吸收,可消化
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文字控制語言的原因
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