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經濟必將面臨重大調整,公眾有理由期待,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領導班子將會銳意改革。在此關鍵時間點上,財新傳媒與線裝書局合作,繼去年的《中國2012:尋找真實的成長》之後,推出《中國2013:關鍵問題》一書。
因應著中國的複雜情況,本書並沒有急於給出結論,而著意於擺事實、講道理,極少空洞的宏大敘事。雖然對國情、改革和“中國模式”等問題有基本的價值判斷,但是這本書仍舊保持了開放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吳敬璉、陳志武和許小年等作者,皆是一時之選,進一步保證了文章的品質與權威性。無論精讀還是選讀,不同需求的讀者都會從中找到自己關注的焦點。
作者簡介:
本書是多人合著,包括吳敬璉、許小年、陳志武、任建濤、於建嶸等華人圈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者。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 賣點1:中國國家智庫十八大之後國勢前瞻!
● 賣點2:中國最有話語權經濟學家、學者,思考當下問題,預測中國未來五年走向。
● 賣點3:揭露增長受阻、民生告急、轉型維艱、改革停滯不前的真相……關鍵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中國現代化進程將以失敗告終,中國人再也過不上好日子!
● 賣點4:話題敏感,建言犀利見血,編者、編輯幾易其稿,反復推敲作者觀點和表述方式,使本書終於面世!
未來中國將往何處去?走向一派繁榮昌盛,還是走向經濟崩潰?
吳敬璉、許小年、陳志武、周其仁、夏斌、劉煜輝、韋森、俞可平、斯偉江、孫立平、何懷宏、賀衛方、陳有西、於建嶸……眾多一流的、最有話語權的學者,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出了判斷和預測,覆蓋經濟整體、國民收入、司法改革、土地流轉、稅收體制等關係國計民生和每一個人命運的重大命題。其中,有憂思,有警告,有期待——面對當下新的政治週期和經濟週期,我們也應該有所期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 賣點1:中國國家智庫十八大之後國勢前瞻!
● 賣點2:中國最有話語權經濟學家、學者,思考當下問題,預測中國未來五年走向。
● 賣點3:揭露增長受阻、民生告急、轉型維艱、改革停滯不前的真相……關鍵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中國現代化進程將以失敗告終,中國人再也過不上好日子!
● 賣點4:話題敏感,建言犀利見血,編者、編輯幾易其稿,反復推敲作者觀點和表述方式,使本書終於面世!
未來中國將往何處去?走向一派繁榮昌盛,還是走向經濟崩潰?
吳敬璉、許小年、陳志武、周其仁、夏斌...
章節試閱
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
陳志武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不富有,我曾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勞工權益,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去壓制工人的罷工權,或者組織自己工會的權利。如果我們將企業和員工看作是博弈的兩方,企業到現在可以通過並購擴大自己的勢力,跨越很多行業並購,使企業的地位越來越高,談判的地位也會越來越上升,就像富士康一樣;但是在勞動者層面,並沒有發生同樣的變化。如果連自己去結社的權利都沒有,那每個勞動者只能作為一個單個的個體存在,沒有權利通過自由的結盟形成一個群體,就是說,企業可以通過並購來組織一個越來越大的公司,而在職工這一方卻沒有這樣的變化發生,這種不對稱顯然不利於工人權益的提升。
我們不能為了GDP 的增長,為了保持中國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低人權的優勢”,繼續限制工人結社的權利,甚至於罷工的權利。結社權利是最核心的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政治權利之一,這是基本的和根本性的,我們不能夠為了保持低勞動力成本而繼續去做這種限制。
如果繼續壓低勞工權益,對中國的環境破壞也只會更多、更久。很多人都希望中國繼續成為世界工廠,讓中國的出口總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例繼續提高,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有一天世界一半的或者一多半的製造都是在中國進行的話,特別是在廣東,那必然意味著全球一半以上的污染也在中國發生,資源的消耗也必然是在中國。
為了結束這樣的局面,我們必須對一些根本性的制度進行改革和調整,這樣不管是對解決農民工的收入問題,還是對經濟增長模式轉型,都可以帶來很多良性的變化。
首先就是大家談得比較多的,要結束城鄉戶口制度,完全放開遷徙權利。不管是在哪裡出生,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就可以到其他地方就業和生活,也包括子女的教育。
第二就是給工人以組織自己工會的權利,甚至是罷工的權利。當然這樣可能帶來一個新的博弈局面,使得經營企業的成本上升,但從另外一方面講,大家有同樣的基本權利,不能為了一方的權利就必須要將另一方的權利通過法制和行政的手段壓下去,這樣的話就不是市場經濟了。
第三是保護創業自由。減少行政管制,放寬市場邊界,尤其是對一些壟斷行業,必須進行更多放鬆管制的改革。
第四是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對權力,特別是徵稅權,也包括近幾年討論較多的房產稅,必須有更多實質性的制約。在今天財政不透明、財政預算不透明,財政稅收按照30% 的速度在增長,徵稅權幾乎沒有實質性制約的情況下,不能因為一時房地產價格調控的需要就推出這麼一個根本性的稅種。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或者是其他國家,稅種往往只增不減,一旦今天因為房地產價格調控的需要推出了一個新的稅種,以後很難取消掉,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需要推出這樣的東西。在我看來,宏觀經濟調控需要的優先級遠遠低於私人產權保護的優先級,這是兩個不同級別、不同層面的東西。
第五是將各地土地權分給農民,放開農村民間金融,允許土地資本化,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工議價的地位,特別是讓他們在本地也能夠通過自由創業來改善自己的收入和致富空間。最近幾年我在建議推進民有化的改革,把中央和省市國資委轉變成32 個國民權益基金,央企國民權益基金的股權均分給近14 億公民,各個省成立自己的國民權益基金,將各個省剩下的國有資產都注入國民權益基金裡,將這些基金的股份按照本地公民多分、外省公民少分的原則均分下去,從根本上增加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一旦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增加了,在勞工議價的過程中工人的談判地位也會上升,大家為了活下去而接受一個低收入工作的可能性就會下降。因此,民有化改革對許多方面都會產生正面影響,包括提高一般性收入、資產性收入、勞動收入以及增加就業機會、創業空間、致富空間等。民有化改革是改變中國增長方式的必要之路。
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
陳志武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不富有,我曾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勞工權益,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去壓制工人的罷工權,或者組織自己工會的權利。如果我們將企業和員工看作是博弈的兩方,企業到現在可以通過並購擴大自己的勢力,跨越很多行業並購,使企業的地位越來越高,談判的地位也會越來越上升,就像富士康一樣;但是在勞動者層面,並沒有發生同樣的變化。如果連自己去結社的權利都沒有,那每個勞動者只能...
目錄
第一章 成長煩惱:中國之瓶頸
中國經濟如何打破減速魔咒 蔡昉
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 張曙光
土地流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李昌平
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 陳志武
中國經濟為何被拖入今日困境 許小年
中國通貨膨脹的經濟邏輯與治理 劉煜輝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許小年
是什麼讓中國人不滿意 懷默霆
第二章 民生願景
新醫改兩面大旗 顧昕
廉租房之弊:西方的與中國的 秦暉
農民工問題的制度根源及應對 盧暉臨
中國的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 周其仁
如何構建全國一體化的社保體系 王春光
戶籍制度改革的誤區與突破口 陶然
為什麼中國政府稅收連年超高速增長 韋森
分稅制的完善在於財權與事權的統一 李煒光
第三章 轉型之維:中國之展望
新“國進民退”風險與改革攻堅戰 吳敬璉
寄望權力不如變革體制 斯偉江
轉型陷阱:中國面臨的制約 孫立平
農民“新命” 趙樹凱
新世紀的倫理綱常 何懷宏
第四章 改革道路
危險的自我陶醉 張文魁
大擴張後國企何處去 趙曉 史貴存
真假改革的試金石 任劍濤
司法改革的困境與路徑 賀衛方
中國司法改革的現實與未來 徐昕
公共事件中的中國律師角色 陳有西
土地制度改革與修法建言 盛洪等
打黑除惡與國家強制力的正當運用 任劍濤
不需要另起爐灶,再造一個頂層設計 吳敬璉
提出“頂層設計”的意義非凡 夏斌
拓展地方改革空間 俞可平
第五章 社會重建
NGO 與治理理念:“分享治理權”的中國經驗 秋風
微博:看客如何實現落地 胡泳
剛性穩定:中國社會形勢的一個解釋框架 於建嶸
社會改革“兩頭熱” 王名
第一章 成長煩惱:中國之瓶頸
中國經濟如何打破減速魔咒 蔡昉
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 張曙光
土地流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李昌平
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 陳志武
中國經濟為何被拖入今日困境 許小年
中國通貨膨脹的經濟邏輯與治理 劉煜輝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許小年
是什麼讓中國人不滿意 懷默霆
第二章 民生願景
新醫改兩面大旗 顧昕
廉租房之弊:西方的與中國的 秦暉
農民工問題的制度根源及應對 盧暉臨
中國的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 周其仁
如何構建全國一體化的社保體系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