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禪文化的演變,細論禪法,禪法即心法。禪心放之四海而皆準,適合於各種有信仰無信仰,喜愛和想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理解了禪文化的內涵,自然就體悟到了茶密修養裡許多不可言說的神奇修法的來源。現代人大部分人身心皆病,而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早已是萬緣俱足,萬法齊備,又何必去外求什麼靈丹妙藥?
本書內容涉及中國禪的思想哲理、實修體證、文化淵源、藝術表現、功夫修為、詩詞修養、調身養生等各個方面、幫助喜愛中國禪文化的讀者認識中國禪的無窮魅力。
作者簡介:
悟義,身心靈導師,茶密修養創始人,《茶密人生》《茶密功夫》作者。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禪”本質不重視儀式、戒律、身份、形象,不重生死輪回,隨緣而形,隨緣即應,所以“禪”是文化,是思想,是哲學,不是宗教。
◎佛陀拈起了花,也非花也非佛,只是虛空中綻開的笑顏;迦葉以微笑回應,哪裡又是迦葉?一刹那,心心疊印,性性相通。
◎人是渺小而柔弱的,所以我們通常遇見問題、困難、疾病時會恐懼、急躁、不安,每個人的心都需要依靠點,通過依靠外在主宰的神力加持而獲得安心叫“宗教”,通過自己的力量自證自悟獲得安心叫“禪”。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禪”本質不重視儀式、戒律、身份、形象,不重生死輪回,隨緣而形,隨緣即應,所以“禪”是文化,是思想,是哲學,不是宗教。
◎佛陀拈起了花,也非花也非佛,只是虛空中綻開的笑顏;迦葉以微笑回應,哪裡又是迦葉?一刹那,心心疊印,性性相通。
◎人是渺小而柔弱的,所以我們通常遇見問題、困難、疾病時會恐懼、急躁、不安,每個人的心都需要依靠點,通過依靠外在主宰的神力加持而獲得安心叫“宗教”,通過自己的力量自證自悟獲得安心叫“禪”。
章節試閱
茶密的核心精髓在於三心:即“茶心”“密心”和“禪心”。
茶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為情所困,為物所累。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但情緒是無常的,具有極大破壞性,情緒上產生的垃圾如果滯留在身體內,讓我們壓力大,思慮多,進而影響健康幸福的生活。儒家強調用教育來使人生更有涵養,“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瑜伽經》中強調用意念控制意識的轉變;道家講究脫離世間繁雜的環境而求清淨,而唯獨“禪”,強調煩惱即菩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一切煩惱在生活中自然可以轉換為“樂我常境”,這種生活禪講究時刻保持清淨平和覺知的心,這種心可以用“茶”為載體。故此,古代禪師們常用茶幫助人調心。茶,一個人喝可以平心,兩個人對飲可以交流,多人在一起可以通徹心得。人生命的本源來自於情,有情眾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
情,看不到的能量是性,茶心就是“情性不二”,也就是“禪茶一味”。
密心和禪心
密心和禪心是本和跡的關係。密是不可思議的跡,禪為本。關於生命的來源,各種宗教、哲學的論述都不盡相同。但無論是大乘佛法的“因緣和合”還是宋明理學的“理一分殊”或是道家的“元氣”,都沒有生命起源的具體答案。我們這個生命體內,包含了無量的小生命,幾十兆的生命細胞,比地球上人類的總和都大得多,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些無量的生命體在人體內如何有效運轉、和諧共處?
這些生命細胞的生老病死直接影響到我們身心的健康、衰老與死亡。這些無量的生命由誰主宰?同樣的一件事情,一個人,可能今天給你帶來快樂,明天卻給你帶來痛苦,這種變化又是從哪裡來的?有人說由心主宰,那麼心在哪裡?這個帶動生命的主體,產生能量、動力、活力、精力、思想、精神的主體在哪裡?
人體死亡後,這個生命就消失殆盡了嗎?不同的宗教、哲學又有不同結論。
佛法認為生命中的這些不可說不可量的神秘現象是“身口意”來帶動的,故稱為“三業”,又叫“三密”。
生命的根,禪宗認為是“不生不滅”的“佛性”,又叫本性、自性、靈性,道家認為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法自然”,儒家認為是“浩然之氣”的“天意”。
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我們以神秘的方式來解釋和接受叫“宗教”,以自己生命本質的方式來解決叫“禪”。
人是渺小而柔弱的,所以我們通常遇見問題、困難、疾病時會恐懼、急躁、不安,每個人的心都需要依靠點,通過依靠外在主宰的神力而獲得安心叫“宗教”,通過自己的生命內在力量自證自悟獲得安心叫“禪”。
修禪強調當下的心,當下的念頭頓悟,自見本性,光芒萬丈,這種自性的光芒即是智慧。
本和跡是手心和手背的關係,就像陰陽的關係。跟隨跡的神秘也可以達到本的境界。但路途遙遠,什麼時候可以到達目的地,路上會不會迷路,我們不清楚。本跡不二,可以採用並行本和跡的修養方式,不偏重,不單一。這就是佛法說的“中道”,儒家說的“中庸”,道家說的“無為”。
《茶密禪心》通過十五位禪門導師、大覺者的證道經歷、智慧思想,梳理禪的正脈、正法、正信,結合我們現代人的問題,嘗試共同尋找答案。
在釋迦“緣起性空”篇,我們重點討論佛法的特質:緣起法,十二因緣。
在維摩“因癡有愛”篇,我們通過須菩提尊者和維摩詰大居士的對話,討論語言遊戲帶來的幻象。
在迦葉“拈花微笑”篇,我們將展現禪門第一公案,禪的起源與核心精神。
在龍樹“出入不二”篇,我們將大乘佛教的奠基者龍樹菩薩的“八不中道”中觀論集中分析理解大乘空觀。
在羅什“無常空門”篇,我們會還原中國四大譯經師之首的羅什大師的生平以及他對中國佛教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達摩“一葦渡江”篇,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禪門初祖,面壁九年,他將禪的思想傳進中國,他的“二入四行”理論對後世禪法的影響。
在慧可“罪無自性”篇,我們可以感受“斷臂求法”帶來的震撼和感悟。這篇中,我們還將分析禪宗對輪回說的觀點。
在僧璨“不二皆同”篇,我們看到禪宗三祖僧璨禪師受命于危難之時,堅定不移,信心不二地將禪法傳承,他的著作《信心銘》也是他一生的修法感悟。
在神秀“看心看淨”篇,我們將為神秀禪師還原真實面目,由於北宗禪法衰落,有許多對漸修禪法的誤解,法無頓漸,漸法真的衰落了嗎?
在慧能“明心見性”篇,我們打開慧能禪師的心扉,分析為何一個師父下面會分出“漸”“頓”二種不同禪法。慧能禪的特點又是什麼?
在馬祖“打牛打車”篇,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擁有一百多位大成就弟子的了不起的馬祖禪師,他如何開悟,他的思想,他的傳承。
在大珠“有情成佛”篇,我們來領略一下大珠慧海禪師的精妙禪話。
在寶積“聽哭哀哀”篇,我們再次討論生與死這個不可避免的話題。
在趙州“有無吃茶”篇,我們見識一下趙州禪師,他如何以茶濟度眾生,茶禪如何一味?
在圓悟“小玉檀郎”篇,我們終究要以愛為生活禪結尾。
每個人都有自己相應的機緣,這十五位大覺者,有他們相同或不同的思想,我們不一定需要和十五位的思想、理論都相應,但我們可以在這些人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觀點、修法。找到了,可以進一步深入瞭解,進而確立自己的方向和尋找自己的明師。一旦確立修法和師父,我們就要專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萬法平等,法無高低,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人一旦進入中年,健康、氣質是靠修的,智慧、靈性是靠悟的,智慧的光芒如同天上的星星在閃爍,文字無法形容這種光芒和美麗,這一閃一閃的遙遠的詩意的星光需要一層一層傳遞,供世人遙望和冥想……
《茶密禪心》這本書希望可以傳遞中國禪智慧的光芒,從而
激發讀者心底那神秘的、勇敢的自我追尋之旅,而在這種傳遞中找
回自己,自信,自足,自強不息,活力充沛,讓生命更加有意義,
有價值,心不再執著、糾結、計較、分別,而變得豁達、包容、自
在、快樂。這是修養的終極目的。
茶密的核心精髓在於三心:即“茶心”“密心”和“禪心”。
茶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為情所困,為物所累。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但情緒是無常的,具有極大破壞性,情緒上產生的垃圾如果滯留在身體內,讓我們壓力大,思慮多,進而影響健康幸福的生活。儒家強調用教育來使人生更有涵養,“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瑜伽經》中強調用意念控制意識的轉變;道家講究脫離世間繁雜的環境而求清淨,而唯獨“禪”,強調煩惱即菩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一切煩惱在生活中自然可以轉換為“樂我常境”,這種生活禪講究時刻保持清...
目錄
前 言
引 言
釋迦 緣起性空
維摩 從癡有愛
迦葉 拈花微笑
龍樹 出入不二
羅什 無常空門
達摩 一葦渡江
慧可 罪無自性
僧璨 不二皆同
神秀 看心看淨
慧能 明心見性
馬祖 打牛打車
大珠 有情成佛
寶積 聽哭哀哀
趙州 有無吃茶
圓悟 小玉檀郎
前 言
引 言
釋迦 緣起性空
維摩 從癡有愛
迦葉 拈花微笑
龍樹 出入不二
羅什 無常空門
達摩 一葦渡江
慧可 罪無自性
僧璨 不二皆同
神秀 看心看淨
慧能 明心見性
馬祖 打牛打車
大珠 有情成佛
寶積 聽哭哀哀
趙州 有無吃茶
圓悟 小玉檀郎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