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詹澈的《海岸燈火》是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一部。其中第一輯《西瓜寮篇》19首,以對臺灣瓜農生活的透視,深深打動了我。作者寫種瓜人「時而揮揮臂膀,掀起斗笠,低頭擦汗」形象的逼真,寫西瓜田風景畫的優美,寫瓜農對大商家「無理剝削」的抗議,寫農人站在西瓜寮門口觀望世界的複雜心態……,這樣的題材,這樣的寫法,使詹澈不愧為「農民詩人」的稱號。
1978年詹澈從軍中退役,回台東和父親實地從事西瓜農務的實踐,這給了他無窮的創作靈感。當他跳出原來的生活圈子,再回頭來觀察自己長期生活過的農村時,他深切感受到的不是個人對部隊訓練、測驗、演習枯燥生活的厭倦,而是農民擔心「如果穀價像地皮一樣高漲」的生活艱難。瓜農「在沉重的貸款下喘息地過活」,不能不引起他極大的義憤。正由於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寫農村生活,以生活的激情寫出臺灣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寫出下層人民的昨天和明天,寫出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詹澈才成為農民的代言人,才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與他人鮮明地區別開來。
在《海岸燈火》中,詹澈還寫過退休的教授、洗衣的婦人、旅店的女侍,但他寫得最為傳神的還是西瓜寮下的農民。《苗根與苗頭》,以西瓜苗喻瓜農,寫他們堅毅、固執的性格,寫他們向上的意志和向上的力量,洋溢著一股樂觀主義精神。全詩有質樸的泥土味,結尾「被晨曦拉長的農夫身影」,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蒼鷹與蒼雲》,用對比的方法,明寫蒼鷹的兇暴,暗寫「仗劍怒目、睥睨天下」的食肉者。後半段寫「灑下及時的長雨」的蒼雲,暗喻給瓜農帶來和平、幸福生活的善良人士。《支票和神符》也是一首好詩,開頭一段不同凡響:
泥沙吸乾了我們滴下的汗水,泥沙吞食了我們施下的化肥,泥沙也將報答我們,以一粒粒成熟的西瓜……
作者用抑揚手法,寫對泥沙的深情,對土地的熱愛,行文有波瀾,構思異常新穎。後面寫「瓜農中憂傷的老婦人」,也很有典型意義。如果不是對農村生活異常熟悉,是寫不出這樣成熟的詩篇來的。《商標和影子》,寫瓜農一大早去遠方引水,作者用歡快的調子寫「我們憂愁的臉」,與《蝴蝶和好年冬》以美好的景色襯托「農家的災難」一樣,深得藝術辯證法三昧。《昨天和明天》,在花生與米酒的熱氣中寫瓜農對明天的失望與詛咒,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姐妹篇。所不同的是,它以強烈的社會性取勝。作者深入生活,對瓜農的思想感情體驗異常深刻,其中「我們不再是未成熟的西瓜/讓大商家任意敲打」,可視為全篇之警策。《這年頭啊》寫討論水源的分配,討論工資的瓜農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寫得是那樣真情意切,那樣感人肺腑。《早啊,吃飽了沒?》把中國人最親切最古老的問候化為詩意的語言,讀之內心有說不清的溫暖…
作者簡介:
詹澈
原名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溪洲鄉西畔村,1958年臺灣中部八七水災後農田流失,全家遷居臺灣東部的台東。童年與青年時期,生活在當地少數民族、退役官兵、農民和勞工中間。
1977年臺灣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畢業。曾任校刊《南風》及《雙週刊》的社長及主編。
1970年至1980年曾參與當時臺灣“黨外”運動,並為當時黨外雜誌《春風》的發行人及編輯。亦曾編輯《夏潮》雜誌,與當時黨外人士黃順興、蘇慶黎、王拓、許信良、林正傑、張富忠等人來往較密切。
1981年回台東,除與父親操持農務外,長期在台東地區農會工作,擔任過推廣股長、會務股長、供銷部主任、企劃專員等職務,並多有創建。例如,解決了用電腦來處理平地高接梨、低海拔烏龍茶、低海拔枇杷、軟枝釋迦(番荔枝)及新品種風梨釋迦之分類、計價、運輸和銷售等難題。在推廣股服務期間,推廣過水稻育苗中心自動化育苗技術,以及百香果、蝴蝶蘭、蔬菜、甜菊、杭菊、絲瓜絡、牧草、青梅、洋蔥、洋菇、蘆筍、靈芝、竹筍等隨著農經結構而改變的新品種。
1987年及1988年投身於臺灣取消戒嚴後的農民運動,參與1987年一二○八,1988年三一六、四二六、五二○農運。主要偏向民進黨美麗島派系占多數的農民聯盟,任農民聯盟副主席,從事反對外國水果進口及爭取農民健康保險等工作。
1994年與東部文友創立“後山文化工作協會”,出版文學作品選集,並舉辦了五屆“後山文學營”,對臺灣東部文學青年及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2年11月23日,擔任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社會運動—— “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並任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
曾任詩刊《草根》、《詩潮》等雜誌的編輯。曾獲臺灣第二屆洪健全兒童文學獎、第五屆陳秀喜詩獎、1997年臺灣現代詩人獎。出版作品有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手的歷史》、《海岸燈火》,《西瓜寮詩輯》、《海浪和河流的隊伍》、《小蘭嶼和小藍鯨》,散文集《海哭的聲音》,紀實報導文學作品《天黑黑莫落雨——臺灣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詹澈的《海岸燈火》是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一部。其中第一輯《西瓜寮篇》19首,以對臺灣瓜農生活的透視,深深打動了我。作者寫種瓜人「時而揮揮臂膀,掀起斗笠,低頭擦汗」形象的逼真,寫西瓜田風景畫的優美,寫瓜農對大商家「無理剝削」的抗議,寫農人站在西瓜寮門口觀望世界的複雜心態……,這樣的題材,這樣的寫法,使詹澈不愧為「農民詩人」的稱號。
1978年詹澈從軍中退役,回台東和父親實地從事西瓜農務的實踐,這給了他無窮的創作靈感。當他跳出原來的生活圈子,再回頭來觀察自己長期生活過的農村時,他深切感受到的不是個人對部隊訓練、測驗、演習枯燥生活的厭倦,而是農民擔心「如果穀價像地皮一樣高漲」的生活艱難。瓜農「在沉重的貸款下喘息地過活」,不能不引起他極大的義憤。正由於作者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寫農村生活,以生活的激情寫出臺灣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寫出下層人民的昨天和明天,寫出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詹澈才成為農民的代言人,才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與他人鮮明地區別開來。
在《海岸燈火》中,詹澈還寫過退休的教授、洗衣的婦人、旅店的女侍,但他寫得最為傳神的還是西瓜寮下的農民。《苗根與苗頭》,以西瓜苗喻瓜農,寫他們堅毅、固執的性格,寫他們向上的意志和向上的力量,洋溢著一股樂觀主義精神。全詩有質樸的泥土味,結尾「被晨曦拉長的農夫身影」,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蒼鷹與蒼雲》,用對比的方法,明寫蒼鷹的兇暴,暗寫「仗劍怒目、睥睨天下」的食肉者。後半段寫「灑下及時的長雨」的蒼雲,暗喻給瓜農帶來和平、幸福生活的善良人士。《支票和神符》也是一首好詩,開頭一段不同凡響:
泥沙吸乾了我們滴下的汗水,泥沙吞食了我們施下的化肥,泥沙也將報答我們,以一粒粒成熟的西瓜……
作者用抑揚手法,寫對泥沙的深情,對土地的熱愛,行文有波瀾,構思異常新穎。後面寫「瓜農中憂傷的老婦人」,也很有典型意義。如果不是對農村生活異常熟悉,是寫不出這樣成熟的詩篇來的。《商標和影子》,寫瓜農一大早去遠方引水,作者用歡快的調子寫「我們憂愁的臉」,與《蝴蝶和好年冬》以美好的景色襯托「農家的災難」一樣,深得藝術辯證法三昧。《昨天和明天》,在花生與米酒的熱氣中寫瓜農對明天的失望與詛咒,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姐妹篇。所不同的是,它以強烈的社會性取勝。作者深入生活,對瓜農的思想感情體驗異常深刻,其中「我們不再是未成熟的西瓜/讓大商家任意敲打」,可視為全篇之警策。《這年頭啊》寫討論水源的分配,討論工資的瓜農對現實的滿腹牢騷,寫得是那樣真情意切,那樣感人肺腑。《早啊,吃飽了沒?》把中國人最親切最古老的問候化為詩意的語言,讀之內心有說不清的溫暖…
作者簡介:
詹澈
原名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溪洲鄉西畔村,1958年臺灣中部八七水災後農田流失,全家遷居臺灣東部的台東。童年與青年時期,生活在當地少數民族、退役官兵、農民和勞工中間。
1977年臺灣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畢業。曾任校刊《南風》及《雙週刊》的社長及主編。
1970年至1980年曾參與當時臺灣“黨外”運動,並為當時黨外雜誌《春風》的發行人及編輯。亦曾編輯《夏潮》雜誌,與當時黨外人士黃順興、蘇慶黎、王拓、許信良、林正傑、張富忠等人來往較密切。
1981年回台東,除與父親操持農務外,長期在台東地區農會工作,擔任過推廣股長、會務股長、供銷部主任、企劃專員等職務,並多有創建。例如,解決了用電腦來處理平地高接梨、低海拔烏龍茶、低海拔枇杷、軟枝釋迦(番荔枝)及新品種風梨釋迦之分類、計價、運輸和銷售等難題。在推廣股服務期間,推廣過水稻育苗中心自動化育苗技術,以及百香果、蝴蝶蘭、蔬菜、甜菊、杭菊、絲瓜絡、牧草、青梅、洋蔥、洋菇、蘆筍、靈芝、竹筍等隨著農經結構而改變的新品種。
1987年及1988年投身於臺灣取消戒嚴後的農民運動,參與1987年一二○八,1988年三一六、四二六、五二○農運。主要偏向民進黨美麗島派系占多數的農民聯盟,任農民聯盟副主席,從事反對外國水果進口及爭取農民健康保險等工作。
1994年與東部文友創立“後山文化工作協會”,出版文學作品選集,並舉辦了五屆“後山文學營”,對臺灣東部文學青年及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2年11月23日,擔任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社會運動—— “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並任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
曾任詩刊《草根》、《詩潮》等雜誌的編輯。曾獲臺灣第二屆洪健全兒童文學獎、第五屆陳秀喜詩獎、1997年臺灣現代詩人獎。出版作品有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手的歷史》、《海岸燈火》,《西瓜寮詩輯》、《海浪和河流的隊伍》、《小蘭嶼和小藍鯨》,散文集《海哭的聲音》,紀實報導文學作品《天黑黑莫落雨——臺灣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