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拖延情緒蔣勳二手書現折5%民主世代扁平時代楊双子楊定一哥吉拉吉竹伸介52種走路方式人生貓教練黃仁勳手機成癮讀冊選讀季暢銷5折起商周7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電子書)

作者:曹銘宗

評價
收藏
28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 NT$ 273 NT$ 39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88 343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7 273
其他二手價
67 260元起
圖書館借閱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

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

曹銘宗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
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導遊,聯合新聞網「讀書人」專欄作家。
曾任聯合報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飲食文化基金會「2009飲食文化系列講座」講師、文建會1997基隆文藝季「基隆廟口文化」訪查計畫主持人。
曾獲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曾出版《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等三十餘種著作。


繪圖作者
林哲緯

某藝大美術系畢業後,寄身於植物研究機構;
擅長科學插圖及各式平面媒材繪畫,專情紙筆的溫度而始終未觸及電繪;
喜愛自然界,平日泡茶讀書、剪葺家栽。
varalba@gmail.com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