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領域經典之作《閱讀的力量》作者克拉申教授,協同華人閱讀推廣團隊的研究:
無論是母語,還是針對第二語言的學習,
放心放手,讓孩子自選題材,創造「迷人且可理解」的閱讀時光,
才是讓孩子提升讀寫力的重要關鍵。
【本書重點】
*什麼是自主閱讀?
沒有建議書單、沒有指定閱讀,跟隨自己的喜好或興趣,自己選擇想讀的書。自由自在的閱讀,更能自在享受閱讀的樂趣,甚至提高閱讀量。對成人如此,對孩子更是。
*自主閱讀,對閱讀能力的影響很大嗎?
自己選擇閱讀題材,能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因而讓閱讀、寫作、詞彙及文法能力大幅成長。這就像一座橋,能夠通往「學術」或「專門」的讀寫能力。
*如何靠閱讀提升孩子的讀寫力?
本書作者提出三個階段性的方法,一、聽故事與朗讀,一定要先引起孩子對故事內容的興趣,他們才會想聽更多、讀更多;二、自選休閒閱讀,比如讓孩子自由挑選故事書來讀;三、專題式閱讀,針對興趣,主題式深入閱讀。家長只需從旁協助,不用過度干涉,孩子自然而然會找到方向。
*為什麼朗讀的過程,對培養閱讀是重要的?
朗讀能強化詞彙及文法的發展,進而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朗讀也能刺激對書籍和閱讀的興趣。比起教科書,故事書的語言和內容更為豐富有趣。
*孩子會不會只讀「簡單」的書或垃圾書?
根據研究,孩子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仍舊會隨著年紀漸增,而選擇閱讀比較艱深的書籍。
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科的發展基礎,掌握閱讀才能掌握知識。讓孩子從小學習自己選書、培養獨立閱讀的習慣,更是提高讀寫力的關鍵。作者提出語言能力的三大階段,從聽故事、自主閱讀到特定主題的自主閱讀,階段性讓孩子一步步掌握閱讀方法與樂趣,有了讀故事書的能力後,學術閱讀的程度即能自然提升。
【本書緣起】
為什麼讓孩子自主閱讀這麼重要?若不限制孩子讀的書,或不給他們建議書單的話,他們會不會只讀漫畫?他們會不會永遠只讀「簡單」的書,而不願挑戰自己、讀更困難的書?讀故事書或小說,對學業能力有幫助嗎?
相信只要一提到自主閱讀,許多家長都會有以上的疑問。擔心無法掌握孩子的閱讀;就算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對於他的讀寫力有幫助嗎?
本書作者長期以來深耕語言學與閱讀研究,深信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閱讀」,才是最好的閱讀方式。因此與「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一同於中國推動「石頭湯悅讀聯盟」計畫,大力推廣閱讀,並且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讀什麼書。經過近十年來的推廣,成果斐然,除了顯著提高參與此計畫的孩子的讀寫力外,更重要的是,養成他們閱讀的習慣,樂在閱讀,閱讀從此成為他們這輩子最好的朋友。
本書即藉由此計畫的成果,提出給家長與老師的閱讀引導,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就從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書讀開始!
【作者 史蒂芬.克拉申 專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3427
不限題材:每天閱讀英文1小時,3年後英語程度大躍進
作者簡介:
史蒂芬.克拉申(Dr Stephen D. Krashen)
身兼作家、語言學家暨研究學者等角色,著作等身,影響深遠。在讀寫能力、語言習得、神經語言學及雙語教育領域的專著及文章數將近五百筆。
於全球推廣閱讀, 強調閱讀對語言習得的重要,著作獲獎無數,包括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年度著作獎(Mildenberger Prize)、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merican Counci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年度著作獎(Pimsleur Award)。克拉申博士於 2005 年進入國際閱讀協會(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閱讀名人堂(Reading Hall of Fame),同時還是 1977 年威尼斯海灘上斜槓鈴臥推冠軍,至今在金牌健身俱樂部(Gold's Gym)持續健身不輟。
李思穎(Dr SY-Ying Lee)
目前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擔任應用外語系系主任。研究興趣包括二語及讀寫能力習得、廣泛閱讀、讀者文本互動及部落格寫作。她已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30 篇專業論文,以及專著一部;她也在全球專業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超過50 次,並為儲備及現職教師開設超過25 場工作坊。
曾獲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以及國立台北大學教學優良教師獎。她擁有南加大教育學院語言及讀寫能力(Language and Literacy)博士學位。
劉英(Dr Christy Lao)
舊金山州立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孔子學院創院院長,並擔任中文雙語培訓教師項目(Chinese Bilingu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召集人。她也在四項重要的聯邦研究專案擔任專案主持人及主任。
他帶領課程發展及專業發展,領域遍及二語習得、雙語教育、ESL 方法論、中文教學法、閱讀及雙語讀寫能力發展等等。針對中文母語的學習者,劉英博士推出許多著述。過去她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香港浸會大學。過去25 年間,也曾與舊金山、紐約市、香港和中國的中文雙語學校及教師合作。劉英博士的學術專長在
於二語習得、ESL 方法論、中文教學法、閱讀、雙語及雙語讀寫能力發展。
譯者簡介:
林俊宏
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人類大歷史》、《大數據》、《未來的犯罪》、建築為何重要》、《大科學》、《群的智慧》等書。現就讀於師大譯研所博士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昭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
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獎得主、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市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
自選的讀本愈多,愈有興趣閱讀,知道的也愈多;無論男女老幼,都寧可自選閱讀,而不要指定閱讀。――陳昭珍
閱讀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是我們可以給他們一生最棒的禮物。
――陳超明
自由自在的閱讀是奠基在自律的閱讀習慣,是一種巧妙的安排,在閱讀作業和閱讀樂趣之間,在指定閱讀和自發閱讀之間,無縫接軌,讓孩子們因為愛上閱讀,不知不覺的增進閱讀能力。――曾品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企劃緣起】享受愉快有趣的閱讀環境
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成立於2003年,十餘年來,我們一直在中國大陸、香港和非洲加納積極推動兒童閱讀及學校圖書館項目。基金會的閱讀使命和願景,是希望所有兒童都能享受愉快有趣的閱讀環境,從而培養其創造力、自信、好奇心和批判思維。這個美好的願望指引著我們在兒童閱讀推廣上的持續、長期投入。
基金會在推動兒童閱讀的過程中,敏銳的察覺到了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及新機遇。2006年,鑒於低水平的香港家庭親子閱讀習慣,基金會發起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以鼓勵親子閱讀,塑造兒童的閱讀習慣和態度。另外,由於意識到華語圖畫書的匱乏,為鼓勵有才華的華人作家和插畫家基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兒童圖畫書,2008年基金會又贊助成立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這些工作都深刻反映了基金會的閱讀理念,推崇優質的兒童書籍,提倡大聲朗讀,強調愉悅的閱讀環境。而「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是我們工作的理論基礎,正如本書所強調的,我們希望兒童因樂趣而閱讀,有充分自主的閱讀時間,自由挑選其喜愛的讀物,而不用擔心閱讀報告。
基於此理論,自2007年始,基金會與合肥學校合作推動校園閱讀項目,並共同發起成立了「石頭湯悅讀校園聯盟」。這是一個校際聯動、以共同構建快樂閱讀校園文化為使命的民間組織。目前共有十餘所合肥學校加入其中。近十年的深耕,聯盟學校已經成為大陸地區推廣閱讀的校園典範。本書收錄了對合肥石頭湯悅讀計畫的兩項調研,其研究成果也進一步看到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包括石頭湯學生有更高的閱讀興趣,自選閱讀並不會讓孩子停留在休閒閱讀及簡易書籍上。聯盟發展過程中,基金會一直陸續邀請台灣優秀的圖書教師、閱讀推廣人及童書作者到合肥開展兩地閱讀的分享交流活動,台灣寶貴的經驗促進了聯盟閱讀的發展。
克拉申教授提出的自主閱讀概念及研究成果,其堅實理論支撐基金會的工作,令我們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下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初心。我們非常高興支持克拉申教授、李思穎教授及劉英教授撰寫本書。本書內容集合了克拉申教授團隊數十年對自主閱讀的研究心得,我們希望透過此書,家長、學校或是教育者能夠更深刻的認識自主閱讀的概念,以兒童的視角看待無論是第一語言或是第二語言的閱讀,提供朗讀及自選閱讀的機會和時間,幫助孩子發展更高階的學術閱讀能力,讓他們的學習有效且有趣。
我們也倍感榮幸與親子天下合作出版本書,感謝出版社將本書帶給台灣的讀者。此外,十分感謝本書的譯者林俊宏先生,以準確細緻的翻譯水準抓住了原文的核心理念。期望大家能從中取得寶貴經驗,並期盼能與我們共同交流和探討,一起為培養終身喜愛閱讀的下一代而努力。
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
2016年1月3日
名人推薦:陳昭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
曾品方(教育部閱讀推手獎得主、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市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
自選的讀本愈多,愈有興趣閱讀,知道的也愈多;無論男女老幼,都寧可自選閱讀,而不要指定閱讀。――陳昭珍
閱讀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是我們可以給他們一生最棒的禮物。
――陳超明
自由自在的閱讀是奠基在自律的閱讀習慣,是一種巧妙的安排,在閱讀作業和閱讀樂趣之間,...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迷人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所謂的「迷人輸入」(Compelling Input),指的是輸入內容非常有趣,而使得學習者「忘了」自己在聽/讀什麼語言。這種輸入對於培養語言及讀寫能力十分重要:只要輸入夠「迷人」,就能讓人只注意到訊息內容,而忘了語言形式。
我們認為,最能習得語言、增強讀寫能力的祕訣,就在於輸入內容要夠迷人。這樣就能翻轉過去關於「動機」的概念:如果想要學習另一種語言、或是改善讀寫能力某個面向(例如:要增加詞彙量或是加強寫作能力),重點不是有沒有學習動機,而是要讓學習者聽到、讀到的內容夠有趣。重要的是「故事情節」,也就是輸入內容裡的訊息。只要內容確實「迷人」,不論學習者想不想增強語言實力,語言及讀寫能力都會自然提升。
背景知識介紹:理解假設(Comprehension Hypothesis)
講到習得語言及培養讀寫能力,常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技能培養」(Skill-Building),於是認為第一步就是要有意識的學習關於語言的知識:就閱讀而言,是學習字母拼讀(phonics);就語言而言,則是學習詞彙和文法。第二步則是「練習」新學到的內容:實際用在口說及寫作,再透過犯錯後得到糾正,有意識的精進修正學到的規則。
許多人並不知道有別的觀點,於是將「技能培養假設」奉為圭臬。但事實上,還有另一種觀點:「理解假設」。
「理解假設」認為,我們要先理解訊息,才會習得語言、發展出讀寫能力。所謂的理解訊息,也就是理解自己聽到讀到的內容,或說是接收到「可理解的輸入內容」。語言習得是個潛意識的過程,我們在過程中並不自覺,發展出的能力也是潛意識儲存在大腦中。理解假設與技能培養假設不同之處,在於認為我們是先習得語言、獲取可理解的輸入內容,才會培養出語言的種種元素(也就是文法、詞彙之類的「技能」)。
技能培養假設可視為是要人先苦後樂的假設;我們要先經過千辛萬苦,才可能在遙遠的未來擁有語言能力。相對的,理解假設則是當下得樂,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習得語言,最基本的重點就是輸入內容得要有趣、足以讓學習者投入注意力。而如果想要有最理想的習得效果,輸入的內容還不能只是有趣,而必須真正「迷人」。
迷人而可理解的輸入=心流
前面提過,所謂「迷人輸入」指的是因為內容太有趣,而使得學習者忘了這是另一種語言。這種過程可以視為是進入了「心流」(flow)狀態。在心流的狀態中,我們忘了日常生活種種煩人瑣事,甚至達到忘我,對時間的感覺變了、只看得到眼前。發生在閱讀上,也就是所謂「在書中流連忘返」,或說進入了「閱讀區」。
有了迷人輸入之後,似乎就不需再談「動機」(也就是有意識的想要進步)。只要眼前的輸入夠迷人,不論是否把進步當成目標,學習者自然都會學習。
最能證明迷人輸入假設的證據之一,就在於進步常常是無心插柳。這種例子很多,有些人壓根沒想過要刻意讓外語進步或是增強讀寫能力,不過就是迷上了某些書、電影或電視,結果便意外讓語言及讀寫能力有了令人驚嘆的進步。
(1) 在芬蘭意外學會英語為外語
余拉來德和科萊納(1993)曾提到蘿拉的例子,這一位住在芬蘭的10歲小女孩,4年間培養出的英語程度令人讚嘆。
蘿拉算不上有什麼英語學習來源:家裡不講英語,她也沒有講英語的親戚或朋友。不過,她最喜歡看有線電視的英語兒童節目,每天可以看上幾小時,只看幾個最愛的節目,全部都是卡通。
她最愛的節目只在週末播出,於是她把節目錄下來,在平常放學後看。她不但把同樣的卡通看了一遍又一遍,還喜歡把影片暫停,重播那些想再看、或是看不懂的部分。同樣的卡通看了又看,許多對話都在她心中滾瓜爛熟。
她看卡通大概一年後,開始會說英語。經過四年,到了10歲,她在以英語為外語的詞彙及聽力理解測驗中,得到的分數已超過九年級水準。余拉來德和科萊納也提到,蘿拉的英語口音堪稱母語,一般對話完全沒問題;而在徹底描述蘿拉的文法能力後,也認為她對英語句法的掌控接近母語人士。
余拉來德和科萊納並且提到,卡通語言在許多方面十分接近父母或保姆照顧小孩用的語言:有情境脈絡幫助理解、說話速度「相對緩慢」、句法簡單,而且會不斷重複。(引自〈蘿拉,再播放一次〉p121)
(2) 透過「迷人」的套書,加強傳承語(heritage language)
劉英和克拉申(2008)則是提到一個12歲男孩丹尼爾的例子。丹尼爾是華裔,8歲時從中國搬到美國。雖然爸媽送他上中文學校,但他的普通話水準還是明顯不斷下降,而且顯然對普通話興趣缺缺。在一項由本書作者劉英博士所主持的中文暑期課程裡,丹尼爾也顯得不很投入。
暑期課程結束時,劉英借了他幾本中文書帶回家讀,其中一本是出自《阿凡提》(A Fan Ti)系列的漫畫,讓丹尼爾愛不釋手。劉英得知此事,又多借了他幾本同系列的書。雖然後面這幾本稍微超過丹尼爾的程度,但還好有插圖、再加上有些字用猜的就行,讓丹尼爾深深著迷,拜託媽媽讀給他聽,於是媽媽每天為他讀個二到五篇。丹尼爾愛這些故事愛到自願洗碗,好讓媽媽同時在旁邊讀故事給他聽。對於這種安排,母子倆人都相當滿意。丹尼爾的普通話明顯有了進步,但他自己渾然不覺。他其實對於「加強普通話」仍然是興趣缺缺,只是很愛這些故事罷了。
(3)因為愛看電視而發展出第三語言
保羅現在是個青少年,從小生長在加州的一個粵語家庭。他的雙親都是以粵語為母語,但英語也十分流利,母親同時還會說普通話。祖父母也和他們住在一起,和保羅兄弟以粵語溝通。現在保羅除了粵語和英語之外,普通話也說得很不錯。如果有說普通話的客人來訪,一般日常會話都難不倒他,而且有時候和家人一起去中國,普通話也講得十分自然。
保羅接觸普通話的管道幾乎完全就是透過媒體,也就是電視和CD;他沒上過正規課程、沒特別研究、也沒和他人有什麼互動。他的普通話輸入,一開始靠的就是大量的卡通。在5歲的時候,保羅和祖母把《哪吒傳奇》這部卡通影集看了個滾瓜爛熟。到了6歲,他看《三毛流浪記》,8歲看《西遊記》和普通話配音的《丁丁歷險記》。等到他再大一點,他開始在週末和爸爸一起看電影或影集,像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花木蘭》。這些中文經典作品就算對中文母語的成人來說都不算簡單,但靠著爸爸解釋、有生動的情節脈絡、偶爾和粵語又有相似之處,所以保羅也看懂了。另外,每個晚上保羅也和祖父母一起看普通話的電視新聞。
保羅和丹尼爾一樣,很不喜歡別人「教」他中文,也沒什麼特別想加強普通話的念頭,不過就是對故事情節有興趣罷了。不管是保羅或丹尼爾,他們之所以普通話能進步,都只是因為接觸到迷人又可理解的輸入內容,自然而然出現的副產品。
(4)讀到停不下來的青少年
席歌(1977)曾提過一個17歲以色列青少女L.的案例。L.當時是十一年級,在家與移民自南非的爸媽講英語,但她的英文寫作問題不小,特別是在拼字、詞彙和寫作風格上面都有待改進。席歌是L.在十年級時的老師,早就試過各種方法:
改錯完全沒用。L.試過訂正自己的錯誤、試過過程寫作(process wiring),也試過要把字正確地在筆記本上抄一抄。但什麼都沒效。L.的作文表達仍然薄弱,詞彙能力也很差。我們一起討論過格式,也曾經先討論完想法再動筆。仍然是沒什麼進步。我每個禮拜給L.五個好用的字來背,為時六週,並在休息時間以不會造成壓力的方式給她測驗。L.一開始的測驗結果都很好,但等到六週結束,過去拼對的字,又開始拼錯了。
此外,L.的媽媽還給她請過家教,但幫助也不大。
在L.升上十一年級後,席歌繼續擔任她的老師。學年一開始,她出了一份散文作業,接著大吃一驚:
我看到L.的作文,整個呆住了。這篇作文堪稱完美,沒有拼字錯誤,各個段落語義清楚,概念表達清晰,而且很有道理。她的詞彙也進步了。我一方面讚嘆,一方面也有點不安。
席歌後來發現了L.突飛猛進的原因:她在那個暑假變得愛讀書了。L.告訴席歌:「我以前不太讀書,但這個暑假我去圖書館,一開始讀就再也停不下來。」L.在十一年級的學業表現一路維持優異,也保持了閱讀習慣。
(5)讀書讀到惹上麻煩的「閱讀熱愛者」
柯翰(1997)曾提到,她從12歲開始,在家鄉土耳其就讀於一所英語中學。這所中學的前兩年是密集的英語課,而柯翰表示,不過短短兩個月後,她已經能夠讀英文書,而且「拿得到的英文書我都讀,家裡本來就有大量的英文藏書……我也申請了當地英國文化協會圖書館借書證,偶爾也會去書店買英文書。等到中學一年級結束,我已經成了英文的閱讀熱愛者。」
然而,她的閱讀習慣卻給她在中學惹上一件「不愉快的事」:
有個新來的英文老師,要我們回家寫兩篇作文。我的作文她沒打分數就發回來,而且還很生氣。她要我招供是誰幫我寫的。但那些就是我自己寫的,我連字典都沒查呢。但她不相信,她手指著幾個畫了底線的句子和詞彙,問我怎麼會懂;當時那些句子和詞彙遠超過課堂進度,而我甚至上課的時候也不太聽課。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不管是當時、甚至是多年以後,我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我會懂那些字和句子。但我就是懂啊!
(6)克服閱讀障礙
芬克(1995/6)曾研究12名小時候被認定有閱讀障礙、但後來反而成了「嫻熟閱讀者」(skilled reader)的人。在這12人中,有9位曾發表深具創意而學術性的作品,有1位還是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有11人都表示,自己是在10~12歲之間終於學會閱讀(引自〈成功的閱讀障礙者〉p273),另外1位則是到十二年級才學會閱讀。
根據芬克的說法,這些閱讀者有許多共通點:
他們年紀小的時候,每個人都各有自己深具熱情的興趣,有種熱烈的渴望,想要更懂某個需要閱讀才能進一步深入的學科。受到這股熱情的刺激,這些人瘋狂地閱讀,只要是他們有興趣的那個主題,拿到什麼就什麼都讀(引自〈成功的閱讀障礙者〉p. 274-275)。
換句話說,他們找到了自己能夠讀得懂、又覺得迷人的輸入內容。
我們如何習得學術語言
我們認為,這種例子其實要比教育界以為的更普遍。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大多數(甚至是全部)會讀到這裡的讀者,應該都具備高階的學術語言能力。我們很少有人真的去「學」過學術語言;沒什麼人真的曾經刻意去學習那幾千個所謂的學術詞彙;沒什麼人深入研究過學術的寫作風格;也沒什麼人有意識的研究過學術寫作所用的文法結構。一種合理的假設是:我們之所以能掌握學術語言,是因為我們不斷閱讀著關於自己認為特別有趣的領域。我們之所以讀這些材料,不是因為想要精通學術語言,只不過就是對內容感興趣罷了。
案例閱讀>>中文暑期班
曾有一項暑期班,希望提供中級中文程度、能夠理解而又迷人的輸入,結果非常成功,在我們看來成就非凡。
這項暑期班計畫於每年暑假在舊金山區舉辦,為期四週。學生都是中學年紀;有些是以普通話為母語,父母從說普通話的地區移民至美國,在地生活了幾年後,小孩的普通話能力已經開始退化。也有一些人,是以普通話為傳承語,平常說的是粵語或英語,還曾參加公立學校的沉浸式普通話課程(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
該暑期班重點正在於看得懂而又迷人的輸入,大致上採用故事形式;除了朗讀之外,也為學員安排自由閱讀時間,現場提供大批有趣的漫畫、圖像小說可供選擇,也可觀賞漫畫改編的動畫,另外還有歌唱、能引起學童興趣的各種活動(例如:烹飪、拍影片),一切都與使用普通話環環相扣。
《老夫子》:全壘打書籍
崔利斯(2001)提出所謂的「全壘打書籍」概念:因為某次的閱讀經驗,啟發了持續的閱讀習慣。有三項針對英語母語孩童的研究,都證實確實有這種「全壘打書籍」的體驗。這三項研究都問了小學生一個問題:「是不是曾有哪一本書、或某一次經驗,讓你開始對閱讀有興趣?」有比例從50%~80%的孩童表示,確實有某一本書讓他們開始對閱讀感興趣。在研究中,也請孩童盡量說出書名。雖然大多數人只說出書名,但也有人會再加點評論,像是:
「《內褲超人》(Captain Underpants)!就是這本書開啟我的興趣,它太好笑,而且是個冒險故事。」「讓我開始感興趣的是《線索》(Clue),我以前並不愛讀書。」「自從我讀了我的第一本書《恰卡恰卡碰碰》(Chicka Chicka Boom Boom)之後,就一直很愛閱讀。」「我一年級讀到《加菲貓》(Garfield)系列的書之後,就覺得找到了比電視更棒的東西」(引自范斯賓肯等人研究報告p. 8)。
而對那些參加普通話暑期班的孩子來說,《老夫子》(Old Master Q)就是一本全壘打書籍。這其實是一系列的漫畫,共有大約150冊,簡單易讀,很多則還根本沒有字。暑期班的小朋友幾乎人人都愛《老夫子》,新加入的學生還會有舊生向他們推薦。因為這套書實在太熱門,甚至還得限制外借的數量。
閱讀量
從《老夫子》開始,孩子會再去讀其他書籍。暑期班鼓勵、但不要求學生把書借回家。在2011年暑假,記錄了學生從教室圖書館外借回家的書籍數:在暑期班為期四週的時間內,平均每位學童借了將近200本書,數字從100~650本不等。學童外借的書籍,幾乎都是圖像小說。對於一群多半還無法全然掌握這種語言的人來說,興趣如此高昂,簡直不可思議。
參加暑期班之前,只有33%的學生(6/18)表示會為了休閒娛樂而閱讀中文。而在暑期班後,83%表示自己會繼續閱讀中文(15/18)。
家長對於這些學生會這麼愛讀中文,都是喜出望外。有位媽媽還因而有點擔心,因為老師建議的「回家作業」是每天讀一小時,但她的兒子卻是一晚就讀了五小時。老師還得解釋,自己規定的「作業」只是要讀著好玩,會讀這麼久,是孩子自己的決定。
幾位學生和家長注意到了這項暑期班與過去的傳統中文課程有何不同。一位學生表示:「我應該是參加過三個暑假,或者我猜算是兩個半暑假。我覺得這班非常棒,因為光是第一個暑假,我學到的大概就比之前八年在星期六上中文學校學到的還要多。」事實上,有些學生已經從暑期班畢業了,卻還是自願回來、幫助其他學生。
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這些學生培養出了我們認為對習得語言的正確看法,也就能確保在課程結束後,他們還能繼續進步
第一章 迷人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所謂的「迷人輸入」(Compelling Input),指的是輸入內容非常有趣,而使得學習者「忘了」自己在聽/讀什麼語言。這種輸入對於培養語言及讀寫能力十分重要:只要輸入夠「迷人」,就能讓人只注意到訊息內容,而忘了語言形式。
我們認為,最能習得語言、增強讀寫能力的祕訣,就在於輸入內容要夠迷人。這樣就能翻轉過去關於「動機」的概念:如果想要學習另一種語言、或是改善讀寫能力某個面向(例如:要增加詞彙量或是加強寫作能力),重點不是有沒有學習動機,而是要讓學習者聽到、讀到的內容夠有趣。重...
推薦序
【推薦文】「迷人」是閱讀的本質,圖書館是迷人探索之徑
國立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 陳昭珍
我永遠記得小學二年級第一次讀到課外書,書中人物暑假到鄉下外婆家的雀躍心情,至今難忘;也忘不了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閱讀足本西遊記,看到精彩處,捧腹大笑或頓足捶胸的情景。閱讀讓我觸及的天地與視野,使我從小就不斷想從小世界向外探頭,發現新世界,從閱讀得到的滋養,也成為我後來積極推動閱讀的動力。本書作者提到的「迷人」(compelling) 的內容,我完全「了然於心」。因為故事迷人,所以我在小學四年級暑假就看得懂足本西遊記。如果一本書的內容是可以深深的吸引讀者,那麼即使他對閱讀策略所知不多,也會沉浸其中。因此,推動閱讀的本質就是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樂趣,而自然「投入」其間。
在迷人的輸入之後, Krashen教授認為,「學術用途語言」是不需要刻意去學的,作者認為更高階的學術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聽故事(包括朗讀),第二階段是自發性的大量閱讀,第三階段是特定主題的閱讀。但在每個階段,作者仍強調迷人的輸入,即文本要符合個人的興趣。要讓自己成為投入的閱讀者,興趣的養成是重要的。而對此,作者認為自選的讀本越多,越有興趣閱讀,知道的也越多;無論男女老幼,都寧可自選閱讀,而不要指定閱讀。閱讀的選擇,猶如愛好衣著、飲食,因人而異,在幼年時期-,父母與師長的指引很重要,而有一座可以自由探索的圖書館更重要。在圖書館寶庫中,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所愛,圖書館是通往迷人內容之途徑。作者以PIRLS的測驗,證明圖書館的重要性,根據作者所做的研究發現,學校圖書館擁有館藏500本以上(PIRLS的定義是5000本以上),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呈正相關,而閱讀教學時數則與閱讀測驗分數呈負相關。
在被要求讀教科書的青少年時期,我覺得自己心靈枯竭,思想貧瘠。進了大學後,可以自由的瀏覽於大學圖書館書庫,真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可以大量借書,像海綿般的閱讀吸收各種書籍,更是孕育我後來始終有興趣探索知識的重要原因。圖書館的書籍,向左是概論,向右是專論,古今中外的知識井然有序分門別類的被陳列出來,即使我沒有辦法深入閱讀每一主題每一本書,光是讀一讀類別及書名,都別有一番視野。幽默大師林語堂認為,他能在學校教書、辦雜誌,能在歐美國家著書立說,都得益於圖書館。這樣的描述對我而言亦如是。小學與國中是培養閱讀興趣最重要的時期,如果每一所小學及國中都有座可以讓孩子探索的學校圖書館,有可以帶孩子找到迷人內容的師長,相信「學習」會變成樂趣。
【推薦文】孩子們的最愛--自由自在的閱讀
台北市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教育部閱讀推手獎 / 曾品方
什麼閱讀活動最受孩子喜愛呢?什麼閱讀策略最自然呢?什麼獎勵對閱讀最有效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自由自在的閱讀」!自由自在的閱讀絶對不是放牛吃草,而是奠基在自律的閱讀習慣,是一種巧妙的安排,在閱讀作業和閱讀樂趣之間,在指定閱讀和自發閱讀之間,無縫的接軌,讓孩子們因為愛上閱讀,不知不覺的增進閱讀能力。
在小學圖書館服務近10年,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和許多小讀者暢談閱讀後的發現,欣賞最美妙的閱讀風景。我們每天一大早進入校園,就是最珍貴的晨讀時光,老師和學生一起安靜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看,由圖書館負責傳送各學年輪流閱讀的書,讓學生們在教室裡可以隨手拿到書就開始閱讀,我經常看見孩子們閱讀時專注的模樣,眼睛發亮,時而蹙眉時而微笑,全班都沈浸在閱讀世界。我也曾看到有位低年級老師,在晨讀時間為學生朗讀,當她念到:「狐狸媽媽咕噥著回應小男孩對母親的呼喚」,這時候有些學生不禁掉下眼淚,有些孩子則是用充滿期待的眼神凝望老師,這就是最美的校園風景啊!
午休時分,小朋友可以來圖書館聽故事,或是欣賞讀者劇場的演出,或是參加多彩多姿的閱讀活動,或是自己選一個角落安靜的看書,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風格。閱讀課的時候,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圖書館,可以是導讀一本書、參加主題閱讀活動、找尋專題報告的資料,或是完成指定的閱讀任務,最後保留一段自由看書的時間,是所有學生的最愛!當鐘聲響起,有些學生捨不得離開圖書館,有些同學迫不及待的借書,有些同學眉飛色舞的談論剛才讀到的情節,整個圖書館好不熱鬧,閱讀早已融入在自然流露的默契之中。
自2013年起,很高興獲邀擔任石頭湯計畫的培訓師,到合肥分享推動閱讀的經驗,記得第一次抵達合肥的時候,看到好大、好氣派的圖書館,但是書架上幾乎都是整整齊齊的經典文學、敦品勵學的書籍,我不禁感觸的想,孩子們真的會喜歡這些書嗎?到了研習時間,不論是來自於都會區中心學校或是農村分部的老師們,每一位都非常認真聽講,對於不清楚的環節,一定要問到明白,積極精進專業發展的態度,讓我心頭一震,十分佩服!這幾年五次造訪合肥,每次到石頭湯聯盟的各個學校,看到學生們在教室、在圖書館、在校園角落,開心的打開書享受閱讀,也看到老師們的神情從小心謹慎到充滿自信,從一板一眼的教學步驟到活潑創意的課程設計,師生共展閱讀的熱情,讓校園更加溫馨。
近日,有幸閱讀《看得懂、又有趣:自發自由閱讀的原因及影響》,深刻的體悟到這幾年堅持「自律、自由、自在的閱讀」,是一種充滿能量的信念,並且逐一印證書中的觀點,例如每日晨讀就是實踐「持續安靜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SSR)的精神,透過朗讀故事能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自選閱讀的機會,有助於發展高階語言和讀寫能力。當學生打從內心喜歡閱讀的內容,無論是圖畫或文字,無論是中文或外文,都攔不住他們想要一探究竟的心。學校裡有位二年級的學生,非常非常喜歡恐龍,不論是簡潔的繪本故事,或是上千字的複雜圖鑑,他就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讀,只要談到恐龍的知識,總能滔滔不絕,同學們都叫他恐龍大師,這位小朋友的故事,再次驗證自發自由閱讀的力量。然而,身在教學現場要面對諸多的挑戰,尤其是不同階段教育政策的要求,以及各式各樣的社會期待,如何堅定的、持續的為孩子們提供「迷人的閱讀」,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推薦文】「迷人」是閱讀的本質,圖書館是迷人探索之徑
國立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 陳昭珍
我永遠記得小學二年級第一次讀到課外書,書中人物暑假到鄉下外婆家的雀躍心情,至今難忘;也忘不了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閱讀足本西遊記,看到精彩處,捧腹大笑或頓足捶胸的情景。閱讀讓我觸及的天地與視野,使我從小就不斷想從小世界向外探頭,發現新世界,從閱讀得到的滋養,也成為我後來積極推動閱讀的動力。本書作者提到的「迷人」(compelling) 的內容,我完全「了然於心」。因為故事迷人,所以我在小學四年級暑假...
目錄
推薦序 「迷人」是閱讀的本質,圖書館是迷人探索之徑
推薦序 孩子們的最愛--自由自在的閱讀
企劃緣起
引言
第一章:迷人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第二章:培養語言能力的三大階段
第三章:朗讀的功效與迷思
第四章:自選題材的閱讀
第五章:他們會不會只讀垃圾讀物?
第六章:他們會不會只讀「簡單」的書?
第七章:PIRLS告訴我們什麼?
總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文獻
推薦序 「迷人」是閱讀的本質,圖書館是迷人探索之徑
推薦序 孩子們的最愛--自由自在的閱讀
企劃緣起
引言
第一章:迷人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第二章:培養語言能力的三大階段
第三章:朗讀的功效與迷思
第四章:自選題材的閱讀
第五章:他們會不會只讀垃圾讀物?
第六章:他們會不會只讀「簡單」的書?
第七章:PIRLS告訴我們什麼?
總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文獻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