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史料,經典再現!
★本書總共十二卷,其中多記清一代歷史掌故,上自朝章國故、經濟民生、軍情夷務,次及風俗民情、軼事舊聞,下迄讀書心得。有助於讀者認識當代歷史背景,是研究清代歷史的可貴資料。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庸閒齋筆記》多記有清代歷史掌故,史料廣博,有助於認識當時文化背景。尤其在陳其元記述和評說個人遊宦見聞的吏治得失、功過、利弊,更是研究清代歷史的可貴資料。
▎珍貴史料、趣味性高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鴻章本姓許?「合肥李相國本姓許,則人知之者鮮矣。」──卷八:姓之變更
補藥劑量吃錯出人命?「古時權量甚輕,古一兩,今二錢零。古一升,今二合。古一劑,今三服。古之醫者,皆自採鮮藥,如生地、半夏之類,其重比乾者數倍。……皆由醫者不明古制,以為權量與今無異,又自疑為太重,為之說曰『今人氣薄,當略為減輕』,不知已重於古方數倍矣。」──卷十:人參誤服殺人
▎可補正史之不足
英國流氓搶劫錢糧船,並打死軍民十餘人。陳其元下令捕獲了三個犯案的洋人,卻因「治外法權」,竟被迫放跑罪犯。陳曰:「迄今念之,猶覺憤填胸臆也!」──卷十:澱山湖洋人劫案
作者簡介:
原著/陳其元
(1812-1881),字春澤,號子莊,晚號庸閒老人。太平軍攻下浙江時,曾留江蘇李鴻章幕府中,又回浙江寧紹台治軍,深得左宗棠賞識。浙江平定後,經左宗棠密奏保薦於朝廷,任江蘇南匯知縣。在職期間,勤政愛民,成績斐然。巡撫丁日昌重其才,又調任青浦、新陽、上海等縣知縣。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章節試閱
▍海寧世家
余家系出渤海高氏,宋時以勳戚隨高宗南渡,籍臨安。始祖東園公諱諒者,明初居仁和之黃山,遊學至海寧,困甚,偶憩趙家橋上,忽墜於水。陳公明遇設豆腐肆於橋側,晝寢,夢青龍蟠橋下,驚起,見一男子方入水,急援之。詢知世族,乃留之家。公老無子,止一女,因以女女之,而以為子焉。東園公一傳為月軒公諱榮,承外祖姓為陳氏,而世其腐業。業腐者起必以戊夜,一日者,於門隙見雙燈野外來,潛出窺之,則一儒衣冠者,一道士也。道士指公室旁一地曰:「此穴最吉,葬之子孫位極人臣,有一石八斗芝麻官數。」儒冠者曰:「以何為驗?」曰:「以雞卵二枚坎其中,明日此時,雞子出矣。」乃於懷中取卵埋之而去。次日公起磨腐,忽憶前事,往探其處,則闖然二雞雛也。正駭異間,又見雙燈遙遙至,雛已出殼,不以埋,急於室中取卵易之,而屏息以伺。二人者至,搰之,則仍卵也。儒冠者咎其言不讎,道士遲疑良久,曰:「或氣運尚未至耶?」遂去不復返。居久之,公乃奉東園公骨甕葬其中。二世之後,遂有登科者,至今已三百年,舉、貢、進士至二百數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科第已十三世矣。初葬時,植檀樹一株於墓上,堪輿家稱為海寧陳氏「檀樹墳」。聖祖仁皇帝南巡時,聞其異,曾駐蹕觀焉。
十世祖風山公諱中漸,月軒公曾孫也。為諸生,以《春秋》名其家。性落拓,喜周人之急,所貸予常折券不責償。市有持贋銀,行哭甚哀,公問知為里儈所欺,即自探懷中銀如數予之。有丁氏鬻產,既收價徙矣,復據之。公憐其貧,為更授價,及割他產予之。如此者三。歲旱,出穀三百斛賑饑者。帥一鄉之人禱雨,雨亦獨遍一鄉,鄉人語曰:「天道不偶,視陳叟。」其為德類如此。公歿後,邑人請祠之鄉賢,入祀之明日,而芝生於祠之左楹,明日又生,三日又生,其數七至九,其廣六七寸至三四寸,其色紫,其狀若牡丹,其香綑縕,若都梁、雞舌然。邑人觀之,無不歎為奇瑞。乃署其樓曰「紫芝」,吳人王穉登為之記。公二子,長與郊以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次即余九世祖與相,以進士官至貴州布政使。孫祖苞官薊遼巡撫。曾孫之遴官少保、弘文院大學士。是紫芝之祥也。少保素庵相國未第時,以喪偶故,薄遊蘇臺,遇驟雨,入徐氏園中避之。憑欄觀魚,久而假寐。園主徐翁夜夢一龍臥欄上,見之,驚與夢合。詢知為中丞之子,且孝廉也,遂以女字之,所謂湘蘋夫人是也。夫人工詩詞,精繪事,嘗以從宦不獲供奉吳太夫人甘旨,手畫大士像五千四十有八幅,以祈姑壽。世爭寶貴,聖祖曾取入內廷,寵以御題,尤為閨閣中榮事。東園公暨公皆以外舅夢龍得偶,一則貴於子孫,一則貴於其身,龍亦靈怪矣哉!
六世從祖文簡公,生而岐嶷,三四歲時,每於睡夢中,一聞梵唄聲,必驚起合掌趺坐。母夫人知其有自來也,撫之曰:「兒既生我家,當從事聖賢之學,此佛氏之教,不足循也。」公聳聽已,即臥,從此聞經唄聲不復作矣。比長,博極群書,以貢入成均,旋中京兆試,文名藉甚,上達宸聰。己未科會試,適婦翁長洲宋文恪公充總裁官,公以嫌不與試。是日聖祖臨朝,閱禮部奏迴避事,指公名以詢廷臣,群臣以宋係陳婦翁對,上曰:「翁婿何迴避之有?可趣令入試。」時日已屆亭午,闈中將放飯矣,忽傳鼓啟門,奉旨特送舉人陳元龍一名進場。然公仍以嫌被屏。乙丑科會試中式,總裁以十卷進呈,公卷列第十,上拔置第二。殿試,上復親擢為一甲二人,賜進士及第,非常曠典,為從古所未有也。
文簡公既入翰林,聖眷優渥,屢從屬車豹尾,《卷阿》矢音之作,一時稱盛。會都御史郭琇劾高文恪公士奇,指公為交結,有叔侄之稱。得旨一並休致。公奏辨,謂:「臣宗本出自高,譜牒炳然。若果臣交結士奇,何以士奇反稱臣為叔?」事遂得白。再擢掌院學士、吏部侍郎、巡撫廣西,人皆賀之,宋夫人獨愀然不悅者累日,曰:「一門群從咸列清華,我夫子乃出為粗官,令我慚顏於娣姒矣。」事載全太史祖望文集中所撰《廣陵相公傷逝記》。時弟兄叔侄中,清恪公為春卿,文和公為冬卿,丙齋公為司寇,匏廬公亦貳宗伯。夫人之姊妹夫,太倉王相國掞,方掌鈞軸,海寧顧侍郎、合肥李宮詹、長洲繆宮讚,同在朝列,故夫人云然。然不數年,亦入總西臺。
世宗即位,授公宰輔之任矣。清恪公諱詵,精堪輿之術,撫貴州日,猺獞屢竊發為患,公周覽其城郭,曰:「陰陽向背,均失其宜,禍害所由來也。」遂奏請築而更之。既成,曰:「從此百年可無兵燹。」至道光末年,賊始蠢動,距築城時已百五十年矣。公嘗於海寧相得一地,以重值購之而不用。暮年官禮卿,在京邸,次子卒於籍,家人求葬地,查夫人以所購地與之。公聞之怒,遽請告歸。歸而諸宗戚迎之,公不還家,先詣宗祠。於祖父無為公神主下取一函示宗戚,啟之,則內書一行曰:「某月日時改葬無為公於某處。」即所葬次子之地也。公愀然曰:「予半生涉歷,乃得此地,地之吉與『檀樹墳』等。不敢自私,而留以葬吾祖,思與伯叔弟兄共之。今乃以葬吾子,負初意矣。然年月日時皆未至,恐不能善。」則又詣葬處視之,頓足曰:「葬師無識,偏左丈許,壞此佳城,可為惋惜!」因指其旁一大樹,令掘之,掘下三尺,得石匣,中有書曰:「某年月日時葬無為公於此。」公因歎家門祚薄,不能得此吉壤。眾曰:「何不再移葬之?」曰:「地氣已洩,不可用矣!」眾曰:「然則此地遂無用乎?」曰:「後六七十年,子孫當有武官至一品者。」至嘉慶初元,公曾孫體齋公用敷官安徽巡撫兼提督,授一品封為振威將軍。
公左足下有赤痣,每自詡為貴徵。黃夫人者,公配查夫人之侍婢也,嘗為公濯足,手捧足而視其痣,公笑曰:「婢子何知,我所以官極品者,此痣之相也。」夫人亦笑曰:「公欺我。公足祇一痣,已貴為公卿,何以我兩足心均有赤痣而為婢女?」公聞之驚,使跣而視之,信,遂納為簉室。生二子,長文勤公世倌官宰相,次誾齋公世侃官翰林。查夫人亦生三子,皆登科第膴仕。世目公門為「五子登科」云。
文勤公年少登科,揚歷中外垂六十年,年八十始得請予告。歷掌文衡,門生故吏遍天下。相高宗者十七年,福壽近世罕比。生平崇節儉,講理學。每敷奏及民間水旱疾苦,必反覆具陳,或繼以泣。上輒霽顏聽之,必笑曰:「汝又來為百姓哭矣!」事載洪太史亮吉《更生集》中。然秉賦甚薄,每日飯不過一甌,或啜蓮實少許,即可度一日,而年躋大耋,信壽算不在飲食之多寡也。都中嘗有一瞽者,善揣骨相,公與溧陽史文靖相國屏車騎往訪之,瞽者揣文靖未半,即跪而呼曰:「中堂!」洎揣公,則曰:「此乞丐也。」文靖呵之曰:「此陳中堂!」瞽者揣之良久,又抱其身搖之,愕曰:「真乞丐也,烏得欺我。」公笑曰:「大約以我無食祿之故耶?」乾隆第六次南巡,公已歿矣,時諭祭歷代名臣,自周公以下止三十餘處,特命以公及文簡公列入,尤異數也。
歷朝官制不同,然一朝之中亦復前後互異。我朝凡一甲一名及第者,均授職翰林院修撰,故有「殿撰」之稱。而六世後祖丙齋公司寇,則曾官翰林院修撰兼左春坊左諭德。司寇諱論,以三甲進士由庶吉士授檢討遷此職,故吾家雖無狀元而有修撰。
報施輪迴之說,豈盡無憑哉?先大父毅堂公嘗為子孫言,高祖旉南公諱鑣,官雲南首府時,總督某公貪暴無藝,稍忤意旨,即加以白簡,諸官奉令惟謹。一日者,飭雲南守購赤金二百兩,公承命向肆中買金,每金兩十六換,賫金開價投入。總督大怒,不受。自是指瘢索垢,呵責萬端,公擬即掛冠矣,會總督為言官列款糾劾,天子命諸城劉文正相國來按是獄。公上謁,相國以首府必總督私人,拒勿見,而使緹騎圍督署,搜索,得通賄簿,某若干,某若干,錙銖無漏。而於雲南守名下,則大書曰:「某日送赤金二百兩,索價十六換,發還。」等字。遂大重公。總督拘於請室,昔時趨附輩無一人過問者,公乃為之納橐饘,供衣履。比奉命鎖挐進京,又饋白金千資其行。總督大感愧,搶首於地曰:「某無眼不識君。此行若得生,必矢報;倘罪不赦,來世為子孫以報君!」比入都,則賜自盡。越十餘年,公以養親歸里,久忘前事矣。一日者,坐書室假寐,忽傳言某總督來。方起迎之,總督已至前,珊瑚冠蟒玉如故狀,向公跪曰:「來報恩。」欲掖之,已直走入內室。驚而醒,正疑訝間,則報生第四孫矣。即先大父也。彌月後,乳嫗抱之出,見公即莞然笑,公撫其首曰:「兒他日不患不作官,但不可再貪耳。」即噭然哭。先大父自言平生蒞官行法,膽極大;獨一見貨財,則此心惕惕然。懼其懲於前世之夙根耶?旉南公晚居石門,是近鄰二童子,奇其貌,招之來家,俾與先大父共讀,即陳學士萬青、侍郎萬全也,故名大父曰萬森。
聖祖朝,有以諸生獻賦而得賜二品服者,世以為榮。後來久無此曠典矣。先大父於乾隆五十九年,在天津,以大臣子弟迎鑾,蒙賜御書、貂皮、朝珠等件。次日詣宮門謝恩,適上御樓望見,指先大父問曰:「此人何以獨不掛珠?」軍機大臣以諸生未曾授職對。上曰:「朕所賜也,趣命之服。」次日復掛珠赴宮門謝恩。先大父嘗言,未登仕版時,金頂、朝珠,誇為異數;比歷官牧守,反無此榮耀矣。其時先叔祖晴巖編修以諸生獻頌,賜大緞二端;越十二年,乃入翰林。
先大父嘗言,少時讀《論語》,每不服孔子「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二語,謂:「人老則一切皆淡,何須戒得?」比官滁州時,年逾六十矣,有獄事以萬金饋者,已峻拒之去。向者每睡,就枕即酣臥,是夜忽輾轉不寐,初亦不解,已乃自批其頰,罵曰:「陳某,何不長進若此!」遂熟睡如初。旦語人曰:「我乃今始服聖人之言也。」
先大父居官清謹自持。道光元年攝泗州事,州地處下游,每年夏秋之間,城外半成澤國。例請賑恤,然當賑恤之地,民皆轉徙,無可稽核,悉以虛冊報銷,故皖省有「南漕北賑」之謠。公獨不肯辦,觸怒上官,幾致參劾,遂解州事。人皆以為愚,公但笑應之而已。嘗謂余兄弟曰:「我雖不得此錢,以『清白吏子孫』五字貽爾等,不亦厚與!」此事通州白小山尚書載入公墓志中。前年,余代理新陽縣事,吏胥有請少報熟田多徵米者,余曰:「祖不吃賑,孫顧吃荒,可乎?」一笑謝之。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醫,仁術也。《儒門事親》一書,且以能醫為人子事矣;然余家則有以醫致累者。曾祖恬齋公侍母查太恭人疾,日繙閱藥書,至抱書臥,中夜有省,遂工醫。官四川及長蘆時,兩次奉命馳驛入京暨熱河,視裘司空、福額駙疾,蓋以二公上奏云「臣疾非陳善繼不能生之」,故都中有「陳神仙」之名。洎補天津縣知縣,上謂方制府以官為酬醫之具,加責讓焉。曾叔祖宛青公諱渼,精繪事,亦善醫。官禮部時,和相國珅召之令視疾,公諮於座主韓城王文端相國,相國曰:「此奸臣,爾去必以藥殺之!否則,後不必見我!」公遂謝不往,和啣之。時已保送御史矣,乃出為鞏昌知府,繼又以失紅本事貶官知州。
君相能造命,然其間有幸有不幸者。文簡公際遇聖祖,可謂千載一時。至嘉慶年間,叔祖晴巖公以戊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公本浙西耆宿,文章名海內。仁宗嘗問富陽董文恭相國曰:「東南世家子弟在朝列有文學者,朕欲拔一人用之。」文恭即以公名對,且備舉其行誼。會大考翰詹,仁宗閱其卷,諭文恭曰:「陳傳經寫作俱佳,已置一等第一矣。」文恭告公,私為慶幸,比榜出,公名在三等,大惑不解。越數日,仁宗又諭文恭曰:「曩本置陳傳經第一,不知何時將其卷夾入三等中。」惋惜久之。文恭又告公,以為此後必且大用,而公遽病卒。公生平最不佞佛,臨終乃自言前世是少室僧。卒後無子,有門生入室為庀置喪事,恍惚見公僧服危坐,亦奇矣哉。公與文簡公皆似高僧再世,而遇不遇則各不相同,此其中真有幸有不幸也。
太常公隅園在海寧城內,本朝聖祖、高宗六飛南幸,駐蹕於是園,賜名曰「安瀾」。於是海寧陳氏安瀾園名天下。今遭粵匪之亂,已成荒煙蔓草矣。嘉慶年,竹崖伯祖文駿以長蘆鹽運使,道光年,梅亭叔祖崇禮以四川建昌道召見,仁宗、宣宗垂詢家世,均問及是園。
宣宗最重科目,而梅亭公以佐貳起家,心頗自危。洎陳奏及清恪、文勤二公,上莞然曰:「汝固海寧陳家也。」遂擢都轉,旋即秉臬開藩。道光時,以佐貳蒙簡用者,止公一人,固緣公之才,亦由祖宗世德庇蔭也。
明王洪洲參政圻《家訓》曰:「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貧則訓蒙以給衣食,但書種不絕可矣。若能布衣草履,足跡不至城市,大是佳事。關中村落有鄭魏公莊,諸孫皆為農,張浮邱過之,題詩曰:『兒童不識字,耕鑿魏公莊。』夫仕宦豈能常哉?不仕,則農業可安也,不可以迫於衣食,為市井衡門之事。」先大夫嘗言:「服官福建二十餘年,家居又二十餘年,歷數州縣同官之子孫,能卓然自立、功名逾前人者,百中僅一二人;能循謹自守、不墜家聲者,十中僅一二人。豈州縣官之子孫皆生而不肖哉?飲食、衣服、貨財,先有以泊其志氣,即不驕淫縱欲,此身已養成無用之身,一旦失勢歸田,無一技之能,無一事可做,坐致貧困,一也。況居於衙署之中,有淫朋以誘之,有狡僕以媚之,圈套萬端,不中不止,自非有定識定力者,鮮不為其所惑,二也。而為州縣之父兄,方且營心於刑名錢穀、事上接下之道,無暇約束子弟;子弟即不肖,亦無人肯聲言於父兄之前。故有身雖在宦途,而家計已敗壞不可收拾者。」歷舉數人數事,為之太息痛恨而已。余兄弟幼時即聞此論,幸稍長即歸家讀書,未沾染此等習氣,亦未遇此等牢籠。先皆以訓蒙為事,嗣名舉略起,亦不過就記室之席,刻苦甚於寒士,故能稍稍自奮。然不幸自身復作州縣,五六年來,時時以先大夫之言為戒,第不知己之子弟又何如矣!余家自高祖旉南公以內閣中書迴避,出為縣令,曾祖、祖、父及余身皆官州縣,已五世矣。綿延不絕,是由先人謹慎刻厲,有以維之,思之可幸,尤可懼也。
梁吉翂上書救父,古今豔稱之。吾宗於本朝得二人焉:一為六世從祖文和公敳永,父定庵公以兄少保公謫塞外,與於徙,公上書訟冤,格於吏議,遂瀝血草疏,願代父行,有「緹縈以一女子尚能救父,臣荷聖朝孝治,敢惜微軀」之語,雖不得請,然世祖憐其孝,次年即得釋歸國,人稱為至誠所感。聖祖御極,公以孝行蒙宸眷,累擢官至工部尚書。一為質庵叔祖容禮,以父英德令沁齋公謫戍伊犁,遂棄妻子隨侍以往,跬步不離者十餘載。嘗密請於將軍松文清公,願以身代,俾父得生入玉門。公憐其誠,據情入奏,雖亦未奉俞旨,而孝子名布於域外矣。父歿,徒跣萬里扶柩歸葬,廬墓三年。後官江蘇通守,松文清公入掌鈞軸,書聯贈之曰:「攬勝寰中九萬里,承歡塞外十三年」,蓋紀實也。
余家《玉煙堂》及《渤海藏真》等帖十餘種,皆九世從祖贈兵部增城公所刻。董文敏公其昌未遇時,館增城公家者頗久,故文敏公書吾家最多,所書《法華經》小楷帖尤精絕。文敏貴後,嘗以鍾紹京《靈飛經》真蹟質金八百,已而贖還;既復以質,則不再贖矣。帖後附文敏質帖、贖帖書二通。乾隆乙酉,六飛駐蹕安瀾園,曾以進呈。奉純廟御批,有「永為陳氏傳家之寶」等字。不知此帖何時落於嘉善謝氏,今聞又歸常熟翁氏矣。文敏當日見質時抽去十二行一頁,不審此頁今亦歸翁氏否?吾家所刻《渤海藏真》中少此一頁也。庚、辛之亂,碑石為賊取以築城,賊平後,搜討僅有存者,今合諸帖為一幀,更名《煙海餘珍》云。
余家以工書稱者頗多,香泉太守及匏廬宗伯最有名。太守少時夢登一樓,滿貯隃糜,有神人謂之曰:「供子一生揮灑。」自是書法日進,以歲貢生受聖祖特達知,入直內廷。雍正十一年,世宗勑以公書勒石,為《夢墨樓帖》十卷。高宗愛其書,與張氏《天瓶》、汪氏《時晴》鼎峙焉。事紀余翰林《秋室集》跋語中。乾、嘉以來,四海爭購公書,日本國王尤嗜之,海舶載往,輒得重值,致故鄉幾無遺墨。余所藏公草書庾子山《春賦》十二幅,一時無對。辛未冬,張子青制府來上海閱機器,余以制府為今代書家,懸之行館,用供賞鑒。有候補道某公見之,謂是惡札,何可溷制府?遽令撤去。人皆以公負書名百年,忽遭此厄為笑。壬申冬,余謁制府,談及公書,制府亦有珍藏者。余述某觀察語,制府亦大笑。公政事卓絕,山西、貴州、江西皆祀名宦,而循聲乃為書名所掩。公平時每夢至一處,園亭、山石,極幽雅之致,牆外有寺,有塔,心甚樂之。如是者有年。比守南安,衙齋正如夢境,遂卒於官。匏廬宗伯為香泉太守之侄,康熙癸未,與弟文勤相國同入翰林。聖祖臨朝舉手謂文簡公曰:「大喜,汝家又添二翰林矣!」公免冠謝,舉朝榮之。入直南書房,書法特荷溫旨褒嘉。純廟御極,命繕寫御制詩,內府書籍、秘殿珍藏,悉俾筦鑰。洊歷春卿數年之間,扈從凡二十七次,寵遇之隆一時無兩。居家撰著不下百數十種,奉勑所成者,有《歷朝題畫詩》、《全唐文》、《宋史補遺》、《諡法考》諸書。行草出入二王而得香光神髓,即顏、歐、虞、褚及宋四家,無不研究,遇真蹟必撥冗仿寫,無間寒暑。書名傾動寰宇,夷酋土司,金潾玉巑,咸欲邀公尺幅以為家寶。南中贋手不下數百輩,公聞之,略不計也。然公之文學亦竟為書法所掩。余在上海購得公所臨《靈飛經》一冊,張子青制府歎為精絕,為之題跋。擬以入石,尚未果也。
乾、嘉之際,天下書家推北孔南梁。梁即山舟學士,壽最高,故書最多。自經兵燹,亦漸零落矣。學士暮年,書尤嫵媚,此為壽徵。嘗言:「本朝人不以書名而其書必傳者,一為陳文簡公,一為陳句山太僕。」語載梁紹壬孝廉《秋雨庵筆記》中。太僕以文章著,公以經綸顯,皆掩其書名。
▍海寧世家
余家系出渤海高氏,宋時以勳戚隨高宗南渡,籍臨安。始祖東園公諱諒者,明初居仁和之黃山,遊學至海寧,困甚,偶憩趙家橋上,忽墜於水。陳公明遇設豆腐肆於橋側,晝寢,夢青龍蟠橋下,驚起,見一男子方入水,急援之。詢知世族,乃留之家。公老無子,止一女,因以女女之,而以為子焉。東園公一傳為月軒公諱榮,承外祖姓為陳氏,而世其腐業。業腐者起必以戊夜,一日者,於門隙見雙燈野外來,潛出窺之,則一儒衣冠者,一道士也。道士指公室旁一地曰:「此穴最吉,葬之子孫位極人臣,有一石八斗芝麻官數。」儒冠者曰:「以何為驗...
推薦序
陳其元和《庸閒齋筆記》/蔡登山
「筆記」是文體的一種,指隨筆記錄的文章。其題材廣泛,舉凡政治、歷史、文化、經濟、自然科學、社會生活、讀書心得都可涉及。筆記體著作起源於唐代,至宋代最昌盛。在清代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顧公燮的《消夏閒記》、劉獻廷的《廣陽雜紀》、李調元的《南越雜紀》、陳其元的《庸閒齋筆記》、俞樾的《右台仙館筆記》、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余懷的《板橋雜記》、王韜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說是此類筆記體書籍中的佼佼者。
陳其元(一八一二-一八八一)字春澤,號子莊,晚號庸閒老人。浙江海寧人。「海寧陳家」,曾被金鏞(他也是浙江海寧人)寫入《書劍恩仇錄》書中,該武俠小說就是以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謎為主線,為廣大讀者描繪了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金庸根據傳說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的兒子。陳其元在《庸閒齋筆記》的卷一就詳細地介紹了「海寧陳家」,海寧陳氏的先世為北方渤海高氏,後南遷到江南地區。陳家的真正發達在明朝萬歷年間,陳其元說:「回溯此三百年間,傳世已將二十,人才輩出,在浙江推為望族。……計自明正德以來,吾家登進士第者三十一人,榜眼及第者二人,舉人一百有三人,恩、拔、副、歲、優貢生七十四人,徵召者十一人,庠生及貢、監生幾及千人;宰相三人,尚書、侍郎、巡撫、藩臬十三人,京官卿寺、外官道府以下,名登仕版者,逾三百人。」然而到了《書劍恩仇錄》中,乾隆對陳家洛說起:「你海寧陳家世代簪纓,科名之盛,海內無比。三百年來,進士二百數十人,位居宰輔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真是異數。」原本「海寧陳家」中進士從三十一人,變成二百多人,金鏞也未免太誇大了。
其中,陳元成這一支,與傳聞中的「海寧陳家」關係最大。陳元成之孫陳詵官至禮部尚書。陳詵之子陳世倌在雍正當朝時已歷任巡撫,至乾隆六年以工部尚書授文淵閣大學士。乾隆在位六十年中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到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世倌家的私園―隅園中,並將「隅園」改為「安瀾園」。金庸在《書劍恩仇錄》就將陳世倌說成是乾隆生父。
其實對乾隆本是海寧陳家之子這傳說,清史專家孟森先生在〈海寧陳家〉一文早就援引史實加以批駁。孟森明確指出,海寧陳家仕宦之盛,發端於明朝末年,到康熙和雍正時達到頂峰。乾隆即位之前,陳氏為相者多已謝世,僅陳世倌尚存,卻並未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關照。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升任內閣大學士的陳世倌,不久因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當面斥責他「無參贊之能,多卑瑣之節,綸扉重地,實不稱職」。如此不留情面的呵斥,就是很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更不用說是傳聞中皇帝的生父了。至於陳家的兩塊匾額「愛日堂」和「春暉堂」一事,孟森肯定確有其事,但這並不是乾隆所題寫,而是其祖父康熙皇帝書賜的。這
兩方匾額與乾隆毫無關係,更談不上乾隆是陳家之子的證據了。
陳其元的祖父陳萬森,官安徽太平府知府;父親陳鰲,官福建同安縣知縣。陳其元早歲負有文名,為樸學大師俞樾之舅姚光晉的高足弟子。惜自道光八年(一八二八)至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十五次為諸生考試,皆名落孫山。嗣捐貲為金華學訓導。不久升任富陽縣教諭。後議敘知縣。太平軍攻下浙江時,曾留江蘇李鴻章幕府中,又回浙江佐寧紹臺道治軍,深得左宗棠賞識。浙江平定後,經左宗棠密奏保薦於朝廷,任江蘇南匯知縣。在職期間,勤政愛民,成績斐然,一月判牘達三百八十餘件。巡撫丁日昌重其才,又調任青浦、新陽、上海等縣知縣。所到之處,深受百姓愛戴,在內政、外交上多所建樹,因而進階知府,加秩道員。後以年老乞歸,僑居桐鄉。七十歲卒。
陳其元治學務實,博覽多聞,尤其能注意時事,體察民間疾苦。他在任期間,正值多事之秋,國內遍地烽火,民不聊生;列強虎視眈眈,乘機作惡。陳其元不屈不撓,反對官場積弊,堅持民族大義,以愛民為己任,不計個人得失,可謂難得。
他所著的《庸閒齋筆記》一書,總共十二卷,前八卷完成於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次年俞樾為其作序,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開雕。後來時時有人以新事來相告語,他隨手記錄,其子德濬、德嵩收錄成冊,陳其元「因略加排檢,又益以近事及偶記者補綴之。復得四卷,不更別為名目,仍續於前記之後。」於是十二卷於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全書完成。他在自序云:「追念平生舊聞,及身所經歷目睹事,有所記憶,輒拉雜書之。而國典朝章、莊言至論、異聞軼事、軍情夷務及展卷所得者,間亦存焉。隱惡揚善,事徵諸實,不敢為荒唐謬悠之譚」。俞樾在〈序言〉也說:「《庸閒齋筆記》一書,首述家門盛跡,先世軼事,次及遊宦見聞,下逮詼諧遊戲之類,斐然可觀。」
其內容包涵豐富,例如清代才子紀昀(曉嵐)是出了名的嗜煙,有「紀大煙袋」的稱號,許多清代的筆記小說都有相關的記載。《庸閒齋筆記》所載,有次紀曉嵐在朝內值班時煙癮大發,拿出煙鍋吞雲吐霧時,突然被皇帝召見,慌亂之間只好將煙鍋插入靴筒中,就前往面聖了。誰知皇帝「奏對良久」,煙鍋的殘火燒著了襪子,紀曉嵐忍不了痛,嗚咽流涕。皇帝大驚問紀曉嵐怎麼了,紀曉嵐說:「臣靴筒內走水。」「走水」是北方人俗語,指失火。紀曉嵐說完,便馬上走出室外,脫了靴子,撲熄了火,但腳就這樣燒傷了。紀曉嵐腳傷休養,行動不便,還因此被相國取笑為「李鐵拐」。
而曾國藩傳說是神蟒轉世,因而生平最怕雞毛。《庸閒齋筆記》說:「曾文正公碩德重望,傳烈豐功,震於一時;顧性畏雞毛,遇有插羽之文,皆不敢手拆。辛未十月,到上海閱兵,余供張已備,從者先至,見座後有雞毛帚,囑去之,謂公惡見此物。不解其故。公姻家郭慕徐觀察階告余云:『公舊第中有古樹,樹神乃巨蟒。相傳公即此神蟒再世,遍體癬文,有若鱗甲。每日臥起,床中必有癬屑一堆,若蛇蛻然。然喜食雞肉,而乃畏其毛,為不解耳。』後閱《隨園隨筆》,言:『焚雞毛,修蛇巨虺聞氣即死,蛟蜃之類亦畏此氣。』乃悟公是神蟒轉世,故畏雞毛也。」
另外《庸閒齋筆記》就有一則,記載當時一個王爺很愛吃白煮肉,有一次他去勞軍,底下的人都小心伺候,在他到下一站之前,就安排把白肉早早煮上了。這天遇到一個漫不經心的廚師,忘帶皮硝。煮肉不放皮硝煮起來就慢啊,王爺馬上就到,怎麼辦?廚師急中生智,脫下褲子就往鍋中撒了泡尿。王爺到,白肉上桌,沒耽誤。突然,王爺傳話,叫廚師過來。底下人不明就裡,想準是王爺吃出臊味,要興師問罪。誰知王爺見到廚師後竟連聲誇獎,說一路上吃的煮白肉就沒有像這次味道鮮美的,煮得還爛,誇獎一番,還賞賜廚師綢緞褂料一副。用尿代替皮硝來燉肉的做法,雖然有用,確實不衛生。不過,據陳其元說,小便用於食物,例子很多:「淮甸蝦米貯久變色,浸以小便,即紅潤如新;河南魚鮓在河上斫造,盛以荊籠,入汴,道中為風沙所侵,有敗者乃以水濯,小便浸一過,控乾入物料,肉益緊而味回。」
另外還記載陳其元在當知縣時親身經歷的事件:那是清同治十一年,江蘇省揚州江都縣境內,江南三江營炮船上的哨官在抓捕強盜時,遭到強盜暴力抗拒,寡不敵眾,造成五人死亡,十人受傷。事情爆發後,知府震驚,命令地方官員與水師快速查處,緝拿案犯。駐守瓜州鎮的吳總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出營兵帶著出事炮船上的勇丁作為證人到上海偵破案件。起因是勇丁們一口咬定,強盜是他們認識的浙江巡鹽紅單船上的兵勇。六月初,營兵們來到上海,只用了一天,就在茶館抓捕一人,確認就是紅單船上的兵勇。第二天,營兵又請觀察使和右營參將帶領大隊人馬,在紅單船上抓獲二人。三個案犯都交給江都縣衙門審訊。據證人陳述,這三個案犯,一人把火藥包扔到船上,一人持刀砍人,一個過船釘炮眼。證人們說得斬釘截鐵,毋庸置疑。知縣陳其元對三個案犯提審,整整審訊了一天也沒有人認罪。第二天,陳其元繼續審理,用了許多方法,三個案犯還是閉口不供,只是一個勁兒大呼冤枉。經眼線指認抓獲的三名強盜,是否就是作案真凶?官員受命審訊強盜案,是附和官方,運用刑具,快速取得罪證,還是提出異議,查明真相?《庸閒齋筆記》就記載了陳其元據理力爭而避免的一起冤案,最後為三名「案犯」保全了性命。陳其元感慨萬端說,如果動用嚴刑審訊,三個兵勇一定會屈打成招,並牽連出其他無辜人員。就算是證人的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也要多方證據印證才能最終斷案。
《庸閒齋筆記》多記有清一代歷史掌故,上自朝章國故、經濟民生、軍情夷務,次及海寧陳氏家世盛跡、各地風俗民情、軼事舊聞,下迄讀書心得等等,都有助於我們認識了解陳其元所處的那個時代。尤其是他在記述和評說個人遊宦見聞方面的吏治得失、功過、利弊,更是研究清代歷史的可貴資料。
該書有最早的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八卷本),而後有清宣統三年的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今重新打字排版,點校、分段重新整理,並將原書名改為:「清朝歷史掌故:《庸閒齋筆記》」,特此說明。
陳其元和《庸閒齋筆記》/蔡登山
「筆記」是文體的一種,指隨筆記錄的文章。其題材廣泛,舉凡政治、歷史、文化、經濟、自然科學、社會生活、讀書心得都可涉及。筆記體著作起源於唐代,至宋代最昌盛。在清代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顧公燮的《消夏閒記》、劉獻廷的《廣陽雜紀》、李調元的《南越雜紀》、陳其元的《庸閒齋筆記》、俞樾的《右台仙館筆記》、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余懷的《板橋雜記》、王韜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說是此類筆記體書籍中的佼佼者。
陳其元(一八一二-一八八一)字春澤,號子莊,...
目錄
導讀:陳其元和《庸閒齋筆記》
俞序
自序
◆卷一
海寧世家
◆卷二
沒而為神三則
縱大魚獲報
狐知醫
前世事二則
科場中鬼神
科場中尤王體
武夫不知文字
凌厚堂之怪誕
雅謔
李地山殉難
入昭忠祠之濫
迷信扶乩受禍
難博學
古樹中異物
上海縣城隍神之靈應
畜鴨之利弊
三千金不及一魚
科名熱中之笑柄
論和議書
揚州烈女
◆卷三
鬼神報應之靈兩則
居官奢儉之關係
用兵以氣為主
童子證明悍匪
福建宰白鴨之慘
捕盜專恃眼線之誤
折獄須慎
地方官微行之利弊
左爵相創設書局
青浦城隍神之靈異
曾文正為巨蟒轉生
高僧轉世
泰西製造之巧
西人行兵詭作
中西禮俗之異點
鼓三通、箭一發之考證
嘉慶癸丑科佳話
宋故宮遺址
賺梁山舟學士書
飲食不可過飽
製造食物之穢
治疾單方
錢曉庭畫
聖祖不喜吸煙
◆卷四
考據之難
閩海魚鬥
袁癡
朱文正之風趣
中國史紀外事之訛
日本讓國之美譚
閩省州縣虧空案
冥司勘校侵用勇糧
賈島墓
鄭延平焚儒服圖詩
古人轉世
小說誤人
縐雲石
記粵逆洪秀全事
鄒鳴鶴之夢
麟慶之夢
張文祥行刺案
成得行刺案
張忠敏入夢
聖教西行
董曹兩相國遺事
道光朝州縣陋規之紛議
不輕裁陋規之用意
自稱其弟為令弟
歷代官名官制之同異
讀書貴識字
沈約詩韻
曾、左友誼之始末
禍福變幻
迷信生肖笑柄
◆卷五
蔣振生書法論
乞兒傳
詹長人
婺州鬥牛俗
陳鼎紀狗頭人之荒唐
金華山中龜龍
棍徒陷害浴堂主
勿勿
侵賑之報
季封翁焚教匪名冊
朱柏廬
日本人斥陸王之學
天主耶穌兩教之互爭
越南進貢表文
滄浪亭
紀文達煙量
羅文俊奏對得體
張船山題畫鷹詩
楊鬍子歌
漕督諧詩
馬通人性
五子登科
聘盟日記
◆卷六
泰西測量法
大蛇追輪舟
奇形之人物
宋元明之殘山剩水
士大夫宜留心本朝掌故
職官章服之沿革
居官以能說話得便宜
海中異物
前定數
為善之報
好善樂施之法
說夢
栗恭勤公為河神
五星聚奎
神靈蕩寇
江蘇督撫請減蘇松太浮糧疏
仲子崔為父報讎
孝媳
文昌為淫祀
孟子之子
海甯陳氏安瀾園
◆卷七
夢王十朋
開吳淞江
劫運
冥王用通事
華亭令戲懲武秀才
修歸太僕墓
耕耤大典
鹵簿名物記
辨何桂珍之冤
古人被冤
陳臥子
華亭縣分析考
作官須明公罪私罪
洋將之儒雅
孫文靖公
姚菩薩
金岱峰
觸忌諱
壽春亭之詼諧
李善蘭星命論
歲陽月陽月名解
三十六禽之相配
◆卷八
李廣遺裔之蕃昌
古人姓字因避諱改稱
蒙古狀元
崔府君著靈異於宋高孝兩朝
廟鬼慢神
重宋板書之無謂
海忠介手植梅樹
官方與生事之關係
盧畢二公之愛才
今時之桃花源
獨處山村四十年之婦人
律例之精微
鐘錶上羅馬字
僧尼穢跡
糊塗官
夢閱場屋文
姓之變更
西國近事彙編
應敏齋精於折獄
紅樓夢之貽禍
剖解屍骸驗病
盜案被誣
償債豬
雍正朝不識鴉片煙
東洋參
于忠肅諫易儲疏
◆卷九
卷九
南匯三忠
變頌
舉人進士國子生之沿革
測遠鏡
紇字也不識
讀書句讀之舛誤
詩文借對
詩文二十四名
字之別解
作字省文
避諱改名
古人用典之杜撰
干支日月風雲星雷皆有雌雄
官文書數目字
鵝與雁本一種
月忌
閱卷宜慎
青紫不指服色言
破窯記亦有所本
傳名之有幸有不幸
資秉之異
關侯岳侯之封諡
鑒別書畫無真識
左宗棠奏停武職捐例
鑒別書畫真偽之不易
文宗賜林文忠輓聯
春秋五傳
高僧入輪迴
乩語之靈驗
長壽術
恆太守遇鬼
神仙中人
做官不可有邀功心
南匯李高士
以水洗水
諧語
青蛙神
解元抄襲陳文二則
鴨兒優貢
巡檢作惡之報
願為良臣毋為忠臣
文宗之愛民
和珅查抄單
團練害民
◆卷十
張玉良
不知姓名之忠義士
金烈女
蔣孝子
富貴中之苦境
澱山湖洋人劫案
鹽梟行劫
雪災
朱封翁
方敏恪公軼事
少見多怪
遊泰西花園記
浙亂後樂府
魏賜日本女主詔書
應敏齋上張振軒請討日本書
蒯子範判牘
三教增為五教
◆卷十一
復封攝政睿親王冊文
賑災果報
左爵相奏開船政局
李爵相奏開輪船招商局
人參誤服殺人
神咒治病
安南阮氏遺牘
假乩語止變
宋儒信釋氏施食
古今海菜價之貴賤
黃巖杜鵑
關侯祀典
經文句讀異解
滑稽詩
冷官風趣
科第世家
不讀書人有至行
◆卷十二
舒鐵雲和尚太守謠
訟簡刑清法
禽獸亦通靈性
堪輿奇驗
錢東平創釐捐法
王畹上李秀成陳攻上海策
造化弄人
應對舛錯之笑柄
女子從戎
李方伯姬人殉節
仕途中豪俠風
仕途中炎涼態
愚民不解文告
決文特識
朱久香之行誼
朱茮堂叔侄之忠謹
富陽王高士
曾侯甘心受欺
王烈婦
金余二善人
福星輪船失事
楊遇春逸事
導讀:陳其元和《庸閒齋筆記》
俞序
自序
◆卷一
海寧世家
◆卷二
沒而為神三則
縱大魚獲報
狐知醫
前世事二則
科場中鬼神
科場中尤王體
武夫不知文字
凌厚堂之怪誕
雅謔
李地山殉難
入昭忠祠之濫
迷信扶乩受禍
難博學
古樹中異物
上海縣城隍神之靈應
畜鴨之利弊
三千金不及一魚
科名熱中之笑柄
論和議書
揚州烈女
◆卷三
鬼神報應之靈兩則
居官奢儉之關係
用兵以氣為主
童子證明悍匪
福建宰白鴨之慘
捕盜專恃眼線之誤
折獄須慎
地方官微行之利弊
左爵相創設書局
青浦城隍神之靈異
曾文正為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