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廣闊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在紛亂的民國初年,吸引著一個個國家民族的大夢。
隔海的日本渴望從此踏進亞洲,北方的俄國冀望向南推進,滅亡的大清帝國抱著在故鄉復興的懸念,但在平原的心臟,軍閥張作霖仍在當家作主。
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在列車上。潛伏已久的各種勢力按捺不住,滿洲國即將開始它短暫的一生……
本書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基於滿洲國的史實,寫出了滿洲國從醞釀到敗亡之後的完整「演義」,眾多軍閥、日將、政客、外相懷著各自的目標理想,在這個日本扶持的魁儡國度中,展開一場場從廣到微的明爭暗鬥。
本書特色
台灣關於滿洲國的研究並不興盛,此書為極少數台灣產出的專書,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仍被學者稱為「中肯」。中肯之餘,本書也有章回小說的跌宕起伏,過程峰迴路轉,人物描寫生動。雖然因成書年代而在立場上偏向國民黨正朔,但對日本軍方的描述並不刻版。對抗戰前民國人物也有不少描寫。對民國史實及歷史小說有興趣者有吸引力。
本書從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始,直到滿洲帝國滅亡作結,基於史實資料,描寫日、滿、俄、中各路人馬的明爭暗鬥,以生動的人物描寫,帶出激烈複雜的政治角力,「滿洲國」這個在歷史中短瞬的名詞,也因此有了鮮活的血肉。
作者簡介:
作者:李念慈,生卒年不詳。
編者:蔡登山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台南人,淡江中文系畢業。曾任高職教師、電視台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沈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達二十餘年。
一九九三年起籌拍【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榮獲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鐘獎。著作有:《電影問題.問題電影》、《往事已蒼老》、《人間四月天》、《許我一個未來》、《人間花草太匆匆》、《人間但有真情在》、《傳奇未完──張愛玲》、《百年記憶》。
章節試閱
二五 長春更名「新京」
「奉天運動」的勤民樓
天安門封官,輸卻毛朝真戲劇。勤民樓開國,居然前代舊威儀。
溥儀及側近諸人,由旅順赴湯崗子在對翠閣住了一星期,公開的接見中外(日)人士。東北各省區的請願代表、歡迎代表、及各省區文武首長,都到湯崗子進謁。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關東州長官山岡萬之助,滿鐵總裁內田康哉等,也先後往謁致敬。
先一日,新政權準備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以下各委員抵湯崗子,三月五日陪同溥儀,乘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特備專車,由湯崗子起程北上,沿途各站中日居民,均在站迎送,尤以瀋陽南滿站,逢迎至盛,奉天省市首長,各法團代表,齊集車站,本庄繁中將也率領關東軍幹部,在站候接。溥儀在暸望車,對迎送行列照了一面,就邀本和他的高級幹部,及中國方面省市首長登車,在客廳小坐片刻,專車續開北上。
抵長春車站,迎接如儀,溥儀是晚下榻大和旅館,並在旅館餐廳,由建國大典籌備處督辦熙洽、張仁樂,長春市長金壁東——肅親王之子設備盛宴,奉迎「聖駕」。這一班攀龍附鳳的新貴,和扈從到長的遺老親貴,都照舊日儀式,行跪拜禮,極光怪陸離之至。
六日爲「滿洲國開國大典」舉行之日,長春——新京的房屋,本來很少鉅宅大廈,以往最大的官員,不過一道尹,官署也狹小異常,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只有徵用吉黑榷運局的舊址,收買附近土地,加以擴充,內部粉飾裝潢,將就使用。榷運局辦公的大樓,下面即作爲客廳,樓上用爲「皇上」辦公,及接見外賓,所謂勤民樓,就指此樓。是日開國盛典,就在勤民樓舉行,中日要人,準時齊集,首由張景惠以「準委會」委員長,宣佈「滿洲國」準備經過,奉戴舊主「宣統皇帝」,爲「滿洲國」元首,就任「執政」,隨將執政奉戴文,及「滿洲國」「執政」大小印信,恭送溥儀之手,溥儀亦起立接受。旋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中將,代表日本文武致祝詞,內由康哉、山岡萬之助也都分別致詞,爲「滿洲國」執政閣下及三千萬人祝福。最後溥儀起立,簡單的答謝一番。
同時頒佈「滿洲國」政府組織條例;執政府組織條例,並發表鄭孝胥國務總理,寶熙代執政府府中令,此項命令,均由書面發表,登載政府公報,與中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由毛澤東口頭唱名,大封官位,前者似乎不及後者富於戲劇性。
「滿洲國」政權,究竟是「責任內閣制」,抑或「總統制」,未有明文規定。執政頭銜,在民國政治史上,只有十四年段瑞祺用過,溥儀的執政,雖同此名義,但其性質與當時段執政不同,最初的段執政,不獨爲一國主權的代表,抑且爲全國行政的首長,既無國務總理,各部緦長均直屬執政,執政的地位,髣髴美國總統,但沒有國會的牽制。段執政修改政府組織,設置國務總理,已到民國十四年之末,環境惡劣,非復年前,段氏已日坐愁城,待機引退。「滿洲國」的執政,就法理來說,實在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政治上並不負有重大責任的「一國元首」。
國務院人事第一聲
冠蓋京華,人言物議。客卿主政,石破天驚。
溥儀在關東軍保證三年以內實現「滿洲帝國」的條件下,接受出任「滿洲國」執政,袍笏登場,詩人海藏樓主鄭孝胥也跟著做了國務總理,年前淡路丸船上的依稀舊夢,居然成爲事實,蘇戡父子,此日躊躇滿志,不問可知。
在國務總理,執政府府中令任命的同時,發表重要人事如下:參議府議長張景惠,立法院院長趙欣伯,監察院院長羅振玉,外交部總長謝介石(吉林),民政部總長臧式毅(奉),財政部總長熙洽(吉),軍政部總長馬占山(黑),交通部總長丁鑑修(奉),司法部總長馮涵靑(奉),實業部總長張燕卿(吉),國都建設局局長阮振鐸。
關東軍幹部會議,原來決定國務院以下各部,各置日本顧問一人,由軍部推荐,協助各首長,處理政務,關東軍政治顧問駒井德三,內定出任國務院顧問,北滿特務機關長土肥原大佐,曾由哈飛瀋陽,參加會議,會畢返哈,當以會議決議案,向特區留守當局說明,特區固與日軍前線司令官,訂有協議,對此項決議案,並無影響,但特區當局,如認有必要,得自行延聘日人顧問,不作硬性規定。
但「新京」第一次國務會議席上,情形就發生變化,駒井德三,經鄭孝胥的提議,任國務院總務廳長,後又升格爲總務長官——特任。因此各部顧問均改爲總務司長,外交部大橋忠一(哈爾濱日總領事),民政部金井章次(奉天省署顧問),財政部坂谷希一(關東州廳課長),交通部森田(滿鐵),司法部阿比留(日司法系),實業部松島鑑(滿鐵),軍政部仍照原議設顧問部,以多田駿大佐(後升大將)任首席顧問。
大橋忠一,由哈市辭別,一度返日復命,再來「新京」就職,哈市對「新京」變動的情況,在大橋辭行時,已有所聞,特區當局曾以此向土肥原探詢,土肥原初尚堅決否認,第二日由關東軍得到詳細情報,特將內幕情形轉告特區負責方面。原來鄭孝胥就任國務總理時,對東北各派,尤其在吉林熙洽一系,桀傲不馴,難以控御,不免憂慮,鄭垂代乃父設計對策,認爲克服這一困難,只有借助外力,才能使各方帖然就範。本來內定鄭垂任總務廳長,垂自願讓出此席,由駒井德三擔任,駒井初猶遜謝,後經鄭垂代乃父親訪關東軍代表板垣征四郎,說明此意,並徵求板垣同意,由國務院發表任命,駒井此時忽又要挾,要求升格特任,與各部總長同一階級,鄭氏父子,爲强北國務院起見,即日發表特任駒井德三爲國務院總務長官。駒井就職以後,各部總務司長,亦升任次長,日系官吏,取得合法地位,各部人事,最初日系雖佔少數,但衝要位置,均由日系人員充任,院部行政大權,由日系官吏掌握,國務院知有駒井德三,不知有鄭總理,各部政務事務,亦均知有次長,總務司長,不知有總長。「滿洲國」成立後三數日間,鄭氏父子已將行政大權斷送淨盡矣。
第二次國務會議時,熙洽對此事提出異議。他指出日人任正式官吏,並未經國務會議議決,又未能於事前與各部總長取得聯繫,手續不合;且國籍亦成問題,更易引起國際間誤解。馬占山、臧式毅對熙洽所提意見,均有同感,一時空氣緊張,頗使鄭總理無以自處。但駒井德三卻義不容辭地爲鄭總理解圍,起而「應戰」。
駒井德三得心應手
義正詞嚴熙洽發言碰壁,神差鬼使鄭垂「繳械投誠」
熙洽在國會議席上,此次敢於說話,確也有所仗恃。他從吉林特務機關長大迫少佐,聽得關東軍會議的決定,日人只充任顧問,他斷定這一變更,是鄭孝胥父子和駒井德三私相授受。他自命爲新國家最大的「功臣」,沒有他在瀋陽放那一砲,東北行政委員會繼續存在,便不可能急轉直下,成立這新局面,而且,籌備以來,所有經費,都由吉林擔負,「宮中府中」,誰不承認「熙二爺」是大大的功臣。像這樣的大事,決定之前,鄭孝胥應該提出商量,才是正理。
熙洽本是衝動性的人,他對鄭孝胥的舉措,自然十分憤怒。羅振玉當時也在「新京」,且就住在執政府裡,他同熙洽每天都有往來,據傳他和熙洽說,這件事「皇上」大不謂然,認爲鄭氏父子居心叵測,曾將蘇戡叫去,當面訓斥一番,蘇戡諉爲軍方授意,藉以搪塞。熙洽聽到羅振玉的話,更覺得「仗義」執言,理直氣壯,熙洽並不是不懂得機巧的「莽漢」,他一方面對鄭孝胥出任首揆,不勝嫉妒之情,一方面明知關東軍並未有此主張,另一方面又得了「皇上」對鄭孝胥不滿的確訊,認爲以正義的姿態,對不合理的變更加以抨擊,一定獲得同僚諸人的共鳴。至少讓鄭孝胥知道熙某不是窩囊之輩,可以任人擺佈,同時也叫日系人員,稍稍領略熙某有力的發言,是不容輕視的。
可是,出乎熙洽意料的,是駒井德三並不針對問題的本身,有所檢討,但盛氣凌人的指著熙格民,大聲喝道:「熙洽,你不要說話,你對這事沒有批評的資格,國務院以總理爲中心,國務總理的大權,不容一部首長隨便議論」。很奇怪的,在駒井吆喝之下,熙格民果然忍氣呑聲,未嘗回嘴,出席同人,也都禁若寒蟬,一字不發,還是總理秘書官鄭禹,(孝胥次子)出而敷衍場面,報告了三兩項例行公事,宣告散會。
這一場風波,以後並沒有任何反應,似乎微瀾不興的就此過去。據說熙洽曾以此事,託大迫去問板桓,板桓回答得很妙,他說:「國務總理的發動,執政閣下的任命,我們有什麼話可說呢?」熙格民知道這事已無可挽回,他就託辭返吉,料理省政,財部由次長孫其昌(原任吉林省財政廳長)代理部務,出席國務會議,以後他雖到「新京」,也很難得去國務院參加會議。
駒井德三初到國務院時,對鄭氏父子還相當親切,關於國務院一切事項,都鄭垂先事商量,因爲鄭垂兼有總理秘書官名義,院印和總理官章都由他保管,發號施令,蓋用印信,非經過鄭垂便不能辦通,駒井所以還不能加以「抹煞」。過了幾天,因爲和大連滿鐵本社有事接洽,駒井故作神秘的對鄭孝胥說,這樣重大的問題,非有總理的吩咐,由鄭垂先生前往交涉,不足以昭鄭重,只有請鄭垂先生偏勞一次。鄭孝胥聽得很爲高興,鄭讓予(垂字)更有點「飄飄然」了。鄭垂摒擋一切,出發赴連,臨行鬼使神差的,將國務院印信、總理官章,都點交駒井手下的須崎秘書保管,並取回總務長官秘書室的收據一紙,髣髴正式移交似的。駒井自此,成爲名實倶全的國務院的「主人」。
二五 長春更名「新京」
「奉天運動」的勤民樓
天安門封官,輸卻毛朝真戲劇。勤民樓開國,居然前代舊威儀。
溥儀及側近諸人,由旅順赴湯崗子在對翠閣住了一星期,公開的接見中外(日)人士。東北各省區的請願代表、歡迎代表、及各省區文武首長,都到湯崗子進謁。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關東州長官山岡萬之助,滿鐵總裁內田康哉等,也先後往謁致敬。
先一日,新政權準備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以下各委員抵湯崗子,三月五日陪同溥儀,乘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特備專車,由湯崗子起程北上,沿途各站中日居民,均在站迎送,尤以瀋陽南滿站,逢...
作者序
「不到滿洲,不知中國的博大」,掌握住「滿洲」(東北),便能奄有中國大陸。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多的前例。就是毛澤東「王朝」,假如不輕易的窃據了「滿洲」,又怎能「長成壯大」,席捲中國,那樣的迅速?這是從「地利」來論成敗,至於中共發展的因素種種,當然別有所在,不在話下。
「滿洲」是遠東的火藥庫,外國的評論家早已有過評價。滿洲問題是世界二次大戰的前序,這是不容爭論的事實。由甲午的中日戰爭,而三國干涉,而日俄戰爭,而瀋陽事變,而七七事變,淞滬戰爭,以至日德義三國同盟,德義在西方得手,日本便偷襲珍珠港,進取東南亞,形成世界性的二次大戰。
「滿洲國」是瀋陽事變的產物,也就是甲午戰爭的「戰場」,三國干涉的「問題」所在地,日俄戰爭的「目的物」。日本不贏得日俄戰爭,不能繼承俄國,攫取南滿,不至生窺伺中國大陸的野心,便不會有這一連串的不祥「事變」。
日本人由吃得「滿洲」這一樹甜棗,欣欣自得,而動了兼併滿洲,强吞下一粒「炸彈」,欲罷不能的出演了「取中原」、「下南洋」、「珍珠港」,連台武戲,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無條件「降伏」,這是一粒「炸彈」之賜,實在就是不懂得「適可而止」的至理明言。
然而「適可而止」的一句話,說來何等輕鬆,做起來何常容易,得意忘形的人類通病,有幾個真能「懸崖勒馬」?我們於此不禁對「行易知難」的說法,多一層懷疑,轉認爲「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知難行亦不易」那話兒,倒不是不有些道理。
「滿洲」的地大物博,「滿洲」的人口不多——只有三千多萬人——「滿洲」的民性醇樸,以前有過一種評論,統治滿洲的「統治者」並不需要怎樣雄才大略,尤其像張學良承襲他老子張作霖的餘蔭,一九二八,在他老子被日本人炸斃皇姑屯之後,登上「關外王」的寶座,他如果能夠腳踏實地,認清環境,把握立場,做他對國家民族應做的事,他自己今日可能還雄踞東北,稱霸一方,何至作囚階下,顚沛流離。
日本存人存心侵略,造成「瀋陽事變」,這是事實。但我們對東北地方最高軍政當局,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兼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應負的失守國土,殃及人民的重大責任,豈能輕輕放過。
中國人——不,蘇俄籍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最感激張學良不過的。沒有張學良西安事變,引狼入室,遠逃西北的毛澤東一群,怎會「問鼎」中原?日本降伏以後,蘇俄偷偷的把「中共」帶進「滿洲」,不是利用張學良的名義,號召「人心思漢」的東北老百姓,更將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和一些舊幹部如高崇民,于毅夫,劉海濤等,派爲東北各省主席,團結東北人士,又怎能囊括東北,如彼之速?
今後世界風雲,中國命運,固然尚在未知數中,但「滿洲」——東北的地位,佔有重要性,「滿洲」的動態及其變化,對世界的趨勢,具有甚大的影響,從而中國的未來,也就看滿洲怎樣的「動」,怎樣的變。這當然不是說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對中國的未來,没有他們的重大價値。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寫這「滿洲國紀實」,絕不是祗說開元天寶的舊事,以爲滿足,我願與讀者,相互共勉的,是「鑑往事之得失,策勵來茲。」
「不到滿洲,不知中國的博大」,掌握住「滿洲」(東北),便能奄有中國大陸。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多的前例。就是毛澤東「王朝」,假如不輕易的窃據了「滿洲」,又怎能「長成壯大」,席捲中國,那樣的迅速?這是從「地利」來論成敗,至於中共發展的因素種種,當然別有所在,不在話下。
「滿洲」是遠東的火藥庫,外國的評論家早已有過評價。滿洲問題是世界二次大戰的前序,這是不容爭論的事實。由甲午的中日戰爭,而三國干涉,而日俄戰爭,而瀋陽事變,而七七事變,淞滬戰爭,以至日德義三國同盟,德義在西方得手,日本便偷襲珍珠港,進取東...
目錄
一 引子
二 同洲二帝
三 逼宮
四 鄭孝胥與羅振玉
五 出宮後的溥儀
六 天津時代的溥儀
七 中日外交與東北關係
八 日本人與張作霖
九 張作霖三度入關
十 張作霖死後的東北
十一 九一八事變經緯
十二 九一八事變
十三 保障佔領與吉林易幟
十四 九一八與中日外交
十五 事變後的關東軍
十六 事變中的黑龍江
十七 九一八事變與段祺瑞
十八 東北政委會與張景惠
十九 淞滬戰事與東北局勢
二十 東省特區的劇變
二十一 九一八事變與蘇俄
二十二 東北政委會復會與解消
二十三 「滿洲建國」中關東軍幹部
二四 「建國」猛運動與旅順「行在」
二五 長春更名「新京」
二六 國務院集權與馬占山再起
二七 國聯調查團在東北
二八 馬占山抗戰
二九 東省特區轉變中
三十 日本對「滿」國策決定
三一 特區大洪水與「中央化」
三二 日本脱退外交戰
三三 「滿洲」建設與「日滿一體」制
三四 蘇俄與「滿洲國」
三五 「滿洲國」日本化
三六 「滿洲國」與華北
三七 「滿洲帝國」出現
三八 「滿洲國」組織法批評
三九 石原菀爾與協和會
四十 「滿洲帝國」兩代「宰相」
四一 關東軍與關東州
四二 關東軍解決「滿變」腹案
四三 「日滿一體」制進展
四四 孤寒的「滿洲皇帝」
四五 蘇俄魔手伸入「滿洲」
四六 「滿洲帝國」自然解消
四七 「滿洲國總結算」
四八 末尾語
一 引子
二 同洲二帝
三 逼宮
四 鄭孝胥與羅振玉
五 出宮後的溥儀
六 天津時代的溥儀
七 中日外交與東北關係
八 日本人與張作霖
九 張作霖三度入關
十 張作霖死後的東北
十一 九一八事變經緯
十二 九一八事變
十三 保障佔領與吉林易幟
十四 九一八與中日外交
十五 事變後的關東軍
十六 事變中的黑龍江
十七 九一八事變與段祺瑞
十八 東北政委會與張景惠
十九 淞滬戰事與東北局勢
二十 東省特區的劇變
二十一 九一八事變與蘇俄
二十二 東北政委會復會與解消
二十三 「滿洲建國」中關東軍幹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