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旅居.移民,都能輕鬆了解美國人的真正生活!
|在地文化立即上手|
美國食物份量大還要更大,彷彿來到巨人國!也不愛吃經典品牌麥當勞;想和美國人教朋友先從聊天氣開始,若找到超級盃同盟保證變麻吉;異國戀看似浪漫,美式婚禮卻燒錢燒不完?
|不同城市的千種面貌|
時間就是金錢,千萬別擋路的紐約、熱愛健身和有機環保的「天龍人」舊金山;走在時尚尖端卻得天天承受塞車惡夢的洛杉磯,走跳三大城市,發現當地人們各自的美麗與哀愁。
|文憑雖可貴,探索自我更重要|
貴到快念不起的美國大學,學費仍節節上漲,魅力何在?矽谷將公司打造成樂園,開創全新工作文化;新一代的美國夢早已不是一夜致富,更注重無形價值?
|職場如戰場,透視美國醫療體系|
在美國生了病?祝你好運──預約可能排到三個月後;醫療服務取決於保費,好(貴)的醫療保險才能上天堂!一個醫生的養成耗時耗財耗心力,奇葩老闆還會考驗你的從醫之路!
Dr. Phoebe是小學就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求學的小留學生,也落地生根成為牙醫、ABC人妻。她對土長土長ABC與小留學生的不同有著深入觀察,更以自身經驗拆解傳統的東、西方文化,看遍美國東、西岸人性格,寫下在美國生活與臺灣背景的交相衝擊下,自己的蛻變與心得,讓每個懷抱美國夢的你,都能找到最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Dr. Phoebe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分子生物學系學士、紐約大學(NYU)牙醫學系醫學士(DDS),美國牙醫學會會員。現為洛杉磯執業牙醫師、「換日線」專欄作家。
住了六年洛杉磯、 八年紐約、 一年舊金山南灣區,繞了美國一圈之後,目前定居於洛杉磯。小學畢業就來到美西的洛杉磯成為小留學生;因就讀研究所、工作而成為「紐約客」。從當留學生到邁入職場、嫁給ABC,深刻感受到龐大的美國、不同地區的有趣文化。
工作的壓力全靠旅行療癒,沒有飛的時候最喜歡做菜、烤甜點。真心認為全世界的料理都比不上臺灣美食,全世界的美景都不比轉角一定有間便利商店的臺灣。
Facebook、部落格請搜尋:Dr. Phoebe 愛旅行
換日線專欄:小牙醫的觀察站
章節試閱
小費到底怎麼給?
「若要給予真正的服務,你必須加入一些不能被金錢購買或衡量的元素,那就是真心和誠意。」
──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
根深蒂固的小費文化
老公C從小在美國長大,每次回臺灣,總感覺臺灣堪稱服務業的寶島,服務品質比美國好上十倍不說,還從不要求小費。臺灣免費的服務都做好做滿,反之在美國就算服務再爛,也必須給予小費意思一下,令他大感不公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臺灣人來到美國,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被小費追著跑,從計程車司機、提行李的小弟、打掃房間的阿姨、酒吧的酒保、餐廳的服務員、清理桌子的侍者……感覺在美國還沒待上一天,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在付小費,常惹得許多人怨聲載道。
小費其實就是服務費,也是服務人員賺錢溫飽的部分薪資來源。美國許多餐廳都是給予服務生最低薪資,而另一部分的薪水則由客人根據他們的服務直接給予小費,這也變相導致服務生的低薪文化。根據CNN報導,美國康乃爾大學曾做過調查,發現四十四%的美國人希望老闆能給予較高薪資,好減少客人必須給予的小費。雖說短期內要翻轉這樣的文化不太容易,但我也曾造訪過舊金山金門公園附近的一家法式餐廳Zazie,不只食物好吃,對服務生待遇也非常好,醫療保險全包不說,更免去額外支付小費,直接把小費收入包含在薪資裡,即使員工不拿小費也不會影響服務品質,我覺得這樣的餐廳規定真是走在時代尖端,暗自決定以後一定要再回去支持。
小費到底該給多少?
為了讓大家訪美時不產生怨懟的心情,壞了遊興,小費到底該怎麼給?其實可以掌握一些固定準則。首先,出門在外遇到酒吧的酒保、點菜的服務生、泊車的小弟,統統都要給小費。
通常在餐廳裡,加稅前的帳單金額的十五到二十五%是小費的低標。我通常會在午餐時段給十五到二十%,晚餐則給二十到二十五%,在酒吧則給酒錢的十到十五%。若是早上點外帶咖啡、在快餐店的點餐車道或臨櫃點餐,這些沒有服務生到桌邊幫你點菜的情況,則不需要給小費。
飯店裡,幫你拿行李的服務生、打掃房間的阿姨、幫助你臨時搞定迪士尼門票的櫃臺人員,也都必須給予小費表示謝意,價位為三到五美元,視旅館等級而定。
若在美國搭計程車,往往也必須給車資的十到十五%做為小費,在紐約的計程車更別忘了給,有些司機給少了還會罵人,充分展現紐約客精神。其他像是當地團的導遊和司機、機場接送司機,只要他們讓你覺得態度好,也可以給予小費。其他的服務業包括按摩師傅、理髮師、美容師、擦鞋小弟都必須給予小費,約為消費金額的十五到二十%。
看到這裡已經頭昏眼花了嗎?其實就連美國人可能也算不清楚到底該給多少,所以有人開發了計算小費的APP,如Tip Calculator % Free或Tip Calculator & Tipping Guide,根據不同種類的服務,告訴你該給多少小費。
給予小費的方式也很多元。在餐廳用餐完、收到帳單時,可以直接算好小費,連同原本的帳單金額一起遞給服務生。這時服務生會問你需不需要找零,如果你說不用,服務生也就心照不宣,知道其他多餘的金額是他的小費。如果需要找零,可以另外把小費留在桌上。若用信用卡結帳,大部分會有填寫小費的空位,直接簽字就好。
餐廳以外的服務人員如幫忙提行李或泊車的小弟,則直接拿現金。現在很多店家流行在收銀臺放一個小費罐子(Tip Jar),用來犒賞用心和你聊天或幫忙選購甜點的櫃檯人員。
服務品質決定小費多寡
說了這麼多給小費的準則,還是要提醒大家:小費自始至終都應該是自發性的給予,除非事先告知,不然沒人能規定或強迫你該付多少小費,全看你的「奇摩子」。到餐廳用餐,吃的不只是菜色,也講究享受服務的過程。因此從點餐開始,服務生應該介紹菜色、精心挑選最適合你的餐點。我通常會問服務生哪些是最熱門的或必點的招牌菜,大部分服務生都能做出非常好的推薦,若答不出來就是沒做好功課,可能就要扣點分了;前面提到在美國餐廳會免費給一杯冰水,好的服務生會一直主動把冰水加滿;拿到菜餚後,服務生也會回來確認你是否對今天的餐點滿意,全程以客為尊,有時還會問你從哪裡來,今天去了哪裡,這些都是好服務的指標。除此之外,若有兒童隨行,打翻水、食物弄得一地髒亂,我也會給比較多小費表示歉意,畢竟這都是服務生額外必須處理的事情。
如果在中國城吃飲茶,上菜盤子用丟的,大娘老是一張苦瓜臉,連點菜都用吼的,畢竟來到華人區,大家也知道來這裡是吃鄉愁而非享受服務,給最低的十%也就心照不宣了。如果對服務不甚滿意而決定不給任何小費,可要有心理準備餐廳經理會追出來問明緣由。但我相信只要你的原因合理,他們也會理解。不過這算是變相的打服務生一巴掌,所以請留到一發不可收拾、最糟最慘的情況才使用,比如當服務生醉醺醺的來上班,打翻一整瓶紅酒在你衣服上時。
最後,把給小費當作美國的風土民情之一,千萬別因此壞了你的心情。回臺灣後,對那些服務至上又從沒跟你收過一分錢、巷口賣牛肉麵的阿嬤,說一聲真摯的謝謝吧!
美國大學的無形價值
「你必須繼續就學,你必須去上大學,必須去取得學位,因為唯一一個人們奪不走的資產,便是你的教育,而這也是非常值得投資的資產。」──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
貴到念不起
近年來,臺灣的大學畢業比例逐年攀升,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已有四十二.七%的人口有大學畢業文憑,在臺灣,考不上大學比考得上大學更難。臺灣大學學費調漲緩慢,一有漲價風聲便容易引起輿論反彈,長年被政治因素綁架(至少臺灣政治人物沒一個敢調漲大學學費,跟水電調漲的情況一樣),嚴重影響大學教育品質,導致名為大學、實為學店的大學比比皆是,每個學生分配到的資源微薄,四年下來,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教育素質令人質疑。
同樣的聲音在美國也聽得到,卻是截然不同的原因。
在美國,四十四%的人擁有大學學歷,學費卻貴得令人心痛,而且年年增加,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統計,美國大學學費平均一年是三萬六千五百八十九美元(約臺幣一百一十三萬元)。等大學畢業後還沒開始賺錢,就先背負近十五萬美元的學貸。
這樣的學費,一般中產階級根本付不出來,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很多人因為繳不起大學學費,選擇直接輟學、投入職場。現在共享經濟正夯,也有人乾脆把房子租給AirBnb,當Uber司機,自己創業另闢財路,這些統統不需要大學文憑。
學歷決定職場薪資
美國大學百百種,可簡單區分為兩類:偏學術導向的四年制大學(Bachelor’s Degree),舉凡常春藤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等,或名氣響噹噹的公立學校如柏克萊、州立大學等,都是四年制大學;另一種是兩年制的社區大學或專科大學(Associate Degree),這類學校的學費相對較低,保障學生能夠學會一技之長,又不用背負四年制大學那麼吃重的學費,因此很多人將之視為進入四年制大學的跳板。
既然學得一技之長,為何仍想進入四年制大學呢?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介於一九七○至二○一三年之間的四年制大學畢業生(不含再攻讀博、碩士的學生),在考量貨幣貶值後,每年平均薪資為六萬四千五百美元;兩年制大學的平均薪資則為五萬美元;高中畢業的薪資為四萬一千美元。
假設工作到六十五歲準時退休,那麼四年制大學畢業者平均會比高中畢業者多賺一百萬美元,而兩年制大學畢業者平均比高中畢業者多賺三十二萬美元。這懸殊的差距也許就是導致美國大學學費漲了又漲,而且絲毫沒有調低的趨勢。但即便是同一間大學出來,也不是所有科系都平等。根據統計,電機系的投資報酬率最高,其餘的醫療、電腦工程和商學系也相對吃香,反倒是娛樂和教育相關的科系最低。
即便大學學費年年漲,四年制大學文憑在美國社會依然吃香,並非因為大學畢業者薪資較高,而是高中畢業者的求職日益困難,中低階層職業的逐漸流失。就某個角度來看,大學學歷也可說是M型化社會的推手,提高學費來挑選那些付得起學費、資質優良、家境良好、不會中途輟學、運氣好一點以後還能回饋母校的菁英者。
全方位的延伸觸角
美國四年制大學的教育目的,並非讓你直接接軌工作,學以致用,否則兩年制大學以學習技術為主,反倒更適合這樣的動機。四年制大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環境,讓你有延伸觸角的可能性,也是想進修博、碩士或其他專業執照的入場券。
美國大學擁有多元的選擇,在大學的四年中,沒有人逼你必須選哪堂課,全都是自己決定。我在念大學時就因此接觸到一些本科之外的課程,影響了日後的視野和見解。比如我曾修過一門有關愛滋病的課程,教授邀請許多病友講述心路歷程,在我就讀大學的當時,人們普遍仍對愛滋病抱持恐慌、不了解的態度,甚至連一張椅子、一杯水、一個擁抱也不願意和愛滋病患分享。但在那堂課後,我反而對這些長期與病魔為伍的人產生同理心。
想探索藝術,一門貝多芬的課讓我徹底愛上貝多芬,甚至為此追到維也納去當迷妹,只為尋訪他曾踏過的足跡;在一堂又一堂關於基因和蛋白質的課程之後,我體驗了生命的奧祕;一位教授也經常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停止學習,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閱讀和本科系無關的書籍,讓我養成一個新的習慣。
找出生涯方向
就讀大學期間,我得以慢慢摸索出未來的生涯規畫,開始對醫療產生興趣,在UCLA的醫院裡當志工,讓我看到醫療體系的另一面向,也讓我了解到自己無法接受日夜顛倒的生活,因此不適合當內科醫生;同時,我也在一名神經科教授手下做實驗,整天在顯微鏡下看蒼蠅、養細胞,讓我明白即便大多數分子生物系的同學最後都去做研究,我終究不是當研究員的料。
就這樣慢慢將選項刪去,才真正了解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才進入牙醫這行。那年我二十一歲,如果沒有經過大一、大二的探索方向,就直接把我丟進一個只為了畢業後能進特定行業的環境,我不會去思考將來職業的方向。
學習靠自己,不是老師
UCLA是偏重研究的學校,大部分教授必須在學校有成功的研究,最好要拿到經費才能生存。因此教授的本職是研究,副業才是教書,而且一堂課通常兩、三百個學生,一整個學期也很難和教授說上一句話,受到的關注幾乎沒有。
況且,能做好研究,不一定就是好老師。有些教授來自不同國家,明明是講英文卻很難聽懂,漸漸的,學生都體悟出一個道理──學習不能只靠教授,而是要在學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生存下來。在高壓自主的學習環境下,沒有人會牽著你的手幫你過關,全都要自己想辦法打聽、探索。
UCLA聚集的幾乎都是來自各高中的菁英,每個學生在高中時或許都是最出色的明星,但到這裡才發現在滿天星斗中,不再顆顆耀眼。因此,我在大學孕育的態度之一是「謙卑」。很多天才在期中考前一天還能看足球賽,期末考前一天去看演唱會,讀書時間永遠是其他人的十分之一,但分數永遠比我們高。若你以為這些人一定是只知道埋頭苦讀的書呆子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反倒比任何人都懂得享受生活。
因此,我學會不和他人比較,只對自己負責,並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也從和別人討論的過程中建立感情,而這樣的患難之情也常發展為一輩子的友誼,成為另類資產。
點點滴滴造就今日之我
不論在美國或臺灣,如果只是把大學生活定義為「混個文憑以後好找工作」,那麼得到的就只會是一張文憑。在我看來,美國大學珍貴之處是提供一個環境讓我盡情摸索,我現在的工作乍看和當初選修的科系很多沒有直接相關,但其實美國大學教我的並不是一堂課、一個教授、一個科目而已,而是滴水穿石般,點點滴滴影響了今日的我的思維,成為日後人生的養分。
至少對我來說,那四年所帶給我的收穫,就像蛹孕育成蝴蝶前,每一個環節都深具意義。
小費到底怎麼給?
「若要給予真正的服務,你必須加入一些不能被金錢購買或衡量的元素,那就是真心和誠意。」
──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
根深蒂固的小費文化
老公C從小在美國長大,每次回臺灣,總感覺臺灣堪稱服務業的寶島,服務品質比美國好上十倍不說,還從不要求小費。臺灣免費的服務都做好做滿,反之在美國就算服務再爛,也必須給予小費意思一下,令他大感不公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臺灣人來到美國,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就被小費追著跑,從計程車司機、提行李的小弟、打掃房間的阿姨、酒吧的酒保、餐廳的...
目錄
Part 1 當個真正的美國人
說到吃,就是「大」還要更「大」!
小費到底怎麼給?
和美國人聊天不冷場
打探隱私是犯了大忌!
美國vs.臺灣,戀愛觀大不同
美國婚禮燒錢燒不完
ABC 跟小留學生不一樣?
美國老人真好命?
歡迎來到美國天龍國──舊金山
紐約客的美麗與哀愁
星光閃耀LA LA LAND
Part 2 讀書、就業,美國打滾大不易
美國中學,教你懂得生活
高中是大學前哨站
條條大道通大學
美國大學的無形價值
沒有「由你玩四年」這回事
你合不合適?面對面看最準!
不只一份工作的雙棲動物
特色公司文化──矽谷工作樂園
新一代的美國夢
Part 3在美國當醫生,和美劇演得不一樣?
在美國生了病?祝你好運!
就醫文化大不同
一個醫師的養成,有時還有醫師娘
CYOA:保護你的屁股
醫療業是服務業?
那些我服侍過的老闆們
後記 聆聽差異,才能真正融入彼此
Part 1 當個真正的美國人
說到吃,就是「大」還要更「大」!
小費到底怎麼給?
和美國人聊天不冷場
打探隱私是犯了大忌!
美國vs.臺灣,戀愛觀大不同
美國婚禮燒錢燒不完
ABC 跟小留學生不一樣?
美國老人真好命?
歡迎來到美國天龍國──舊金山
紐約客的美麗與哀愁
星光閃耀LA LA LAND
Part 2 讀書、就業,美國打滾大不易
美國中學,教你懂得生活
高中是大學前哨站
條條大道通大學
美國大學的無形價值
沒有「由你玩四年」這回事
你合不合適?面對面看最準!
不只一份工作的雙棲動物
特色公司文化──矽谷工作...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