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是完美無瑕的天堂;
家人,是我的最愛與最痛。因為最親密,所以我們總窒「愛」難行
因為最靠近,所以我們往往避不面對
然而,我們大多數的心理問題根源,
都連結至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
「今天我又在上班途中後悔著──我為什麼要對媽媽那樣?」
「我根本無法把他看做一個男人,僅僅覺得他就是媽的兒子罷了。」
「相較和不會對我露出笑容,也不肯跟我說上一句話的媳婦,和外人在一起時我更開心。」
「不要只顧著不滿,我為何老是和娘家的人走得比較近,而是應該回頭想想,為什麼我會對你和你的家人緊閉心房。」
「當媽對著我大聲吼叫,羞辱、咒罵我時,你有試著挺身保護過我一次嗎?你有試著告訴媽,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媳婦嗎?」
「我很多時候都覺得,那個毫無自我主張,只顧迎合岳母口味的老婆,看起來就像個笨蛋。」
韓國精神科醫學博士、暢銷心理作家──李那美,將家庭間不能說,又亟欲浮出的痛一一點出,藉由兩方的信件,看到這世間最矛盾的糾結。如果假裝自己遍體鱗傷的心不曾委屈,那麼尚未結痂的傷,就很可能原封不動地,再轉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 因為最愛,所以最痛
由於「家人」的身分,我們往往忘記了父母、夫妻、子女,抑或兄弟姊妹間,也會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那些在內心被認定為「家人」的對象,正是我們想要倚靠的存在;也因為這份「期待」,因為太了解彼此、與彼此人生有著太多重疊,家人才往往會帶給彼此最深刻、頻繁的痛苦和傷害。
■ 沒痊癒的傷,會被我們豢養甚至傳承
根據作者數十年的經驗發現,幾乎大多數的個案,刨根究柢下去,都是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假如自己曾被家人傷害過,能懂得自我抒發、治療傷痛自然最好不過;但實際上大多數的人,卻多原封不動地把自己所承受的,甚至超過自己所承受的傷害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就像這樣,家庭內的傷害代代相傳,導致解開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 真實的家庭衝突不停上演
本書改編自李那美醫生實際諮商的真實個案,相較於艱澀的醫學用語、分析心理學理論,作者深信「設身處地」更加有助於理解、治癒自己與對方的傷害;因此本書跳脫單純的醫療建議,藉由陳述雙方的心境與想法,讓讀者重新客觀地回頭檢視自己的立場。以下座位,歡迎對號入座:
希望能決定自己人生,覺得金錢並非一切的兒子vs
認為人生不是光說不做,就可以美滿的媽媽
即將步入婚姻,卻被媽媽反對的單親家庭獨子vs
全心付出,以一生守護,深以兒子為傲的母親
對妻子以娘家為主的生活感到不滿的丈夫vs
無法對丈夫或夫家坦述情感的妻子
因婆婆的言語暴力而難受的妻子vs
覺得家人間小心翼翼說話才累的先生
■ 用「心」接受既丟不掉也愛不了的家人
這不是一本單純宣揚應該要好好愛家人的書,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學會接受──因為傷害、被傷害最深,而無法全心全意去愛;反映自我與自尊而無法斷然拋棄的家人。與其放任傷口潰爛,不如正視受傷的原因,並試著試著理解、寬恕、擁抱一直以來討厭、怨恨、恐懼家人的根源。我們必須懂得愛自己的肉體與心靈,才懂得愛別人與被別人所愛。
修復推薦:
口罩男|最暖人夫
許書華|家醫科醫師、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村子裡的凱莉哥|親子部落客
黃大米|暢銷書作家
賴芳玉|律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感動淚推:
「透過這本書,我學會了該如何解開我與家人間僵持的不幸,也幸運地學會了不再猶豫該對同事說出什麼樣的建言。」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算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只要有一方不願公平看待,就會讓彼此有苦難言……」
「回顧那段記憶,當時的我該做的不是隱藏,而是誠實表達。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大家解開與家人關係癥結的契機。」
「作者溫暖的建議與具建設性的意見,令人從一封封蘊含真心的文章得到共鳴,也因此理解了對方的心。不知不覺間,放下了些許的埋怨、期待,以及歉意。」
「推薦給迫切地需要專業諮商,卻又覺得費用是個負擔,或是沒有勇氣就醫的人。這本書釋放一些線索促使讀者自我療癒,雖然不是鉅細靡遺的具體方法,卻絕對有助於設定大方向。」
修復傷口治療單:
與其花時間將自己塑造成悲劇主角,倒不如用同樣時間,去摸索能讓彼此感覺受尊重的具體方法,才能獲得真正實際的幫助。
當我們無法理解彼此「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請不要只顧著責備,而是該努力摸索出能清楚傳達自己真正想法的方法。
只顧發洩怒氣,而不提出建設性的論點,或者老是扯開喉嚨,指著彼此叫罵,問題並不會因此迎刃而解。
當一個人時時刻刻像坨口香糖般,黏在另一個人身上;最終就很有可能,被當成嚼完的口香糖隨意吐掉。
造成不幸人生的理由之一,往往來自與他人的比較。尤其是當家人間出現這種競爭關係時,因為「無處可逃」,便讓彼此過得更煎熬。
先嘗試,才能知道是好是壞;連試都不願試,就一口咬定是壞事,或許才是失敗主義,才是逃避人生。
值得相愛的另一半,不會在一個人什麼都不做的時候現身,而是當一個人懂得展現、分享自己所擁有時,才能與對方相遇。
正如我們需要穿著合宜的遮蔽衣物,才能正常生活;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需要略微誇飾地稱讚、善良的欺瞞與不拆穿謊言的智慧。
大多數的人會利用傲慢與自以為是,來包裝自己的不安與自卑,尤以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更會為了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壯大這種心態。
的自卑,使得我們不知不覺地以嘲諷、責備、羞辱對方的方式,來恢復自己受損的尊嚴。
父母對子女脫口而出,具憎惡與憤怒的情緒話語,將經由自我重新複製後,再次加諸於自己身上。
來自父母的陰影固然是由父母造成,但揮別那道陰影與否,卻始終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作者簡介:
韓國精神科醫學博士、暢銷心理作家 李那美
紐約榮格學院分析心理學畢業、首爾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現為首爾大學醫學院教授、韓國榮格學院教授。
譯者簡介: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譯有《安慰我的畫》(方舟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無法相處,終無法再愛
◆來自丈夫
致根本放棄在我面前當個女人的妻子
雖然我也明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道理,但我真的不知道,婚姻生活竟然會如此枯燥與無意義。
自從辦完結婚典禮的那天起,我覺得妳好像就打定主意,讓我不再將妳看成「女人」。在我們前往蜜月旅行的途中,妳就開始不停地批評我的朋友和親戚們;說著他們的穿著或行徑有多土、婚禮現場準備的食物有多難吃、蜜月旅行的地點有多落後……
雖然我無法誠實地說出,自己因為沒能準備太多結婚費用而產生的自卑;但我聽著妳滔滔不絕地數落著,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結婚典禮有多寒酸,我真的無言以對。對我來說,那也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結婚典禮啊,為什麼妳卻完全不顧慮我的心情呢?
蜜月旅行的時候也一樣,即使我們交往不久就一起過夜了;但我想,希望自己的妻子能適時地表達嬌羞,應該是所有男人的夢想吧?可是,你卻活像個閱歷豐富的大嬸般嫌東嫌西的,不然就是忙著購物,完全不在乎我這個丈夫的存在……
儘管妳如此不像個女人,我依然認為,我們可以繼續一起生活下去;只是,和妳在一起的日子,實在太枯燥、太孤單了。
晚上的時候,妳不是嚷嚷著很累,隨便卸完妝後就呈大字型入睡,就是顧著和朋友傳訊息聊天或上網。我經常想:「妳到底為什麼要和我結婚?」我當然知道妳賺得比我多,工作也比我忙,跟妳比起來,我是沒妳那麼辛苦,閒暇時間也比較多。可是,我有時候甚至會有點分不清楚,我們之間究竟誰是男人?誰是女人?隨心所欲的妳永遠只會說:「我本來就是這樣,這是我的缺點,不然你想要我怎麼樣?」
老婆,我真的根本無法理解,當我決定去外面結交新女朋友時,妳為什麼會氣得直跳腳呢?妳根本就已經放棄在我面前當個女人,也從來不在乎我的想法,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什麼事到如今,妳才一副好像是個和我感情多好的妻子般,莫名其妙地主張起自己的權利了呢?
在我看來,妳不是因為真的多愛丈夫,覺得自己被摯愛背叛而感到憤怒;而是因為被一個比妳年輕,又沒什麼工作能力的女人搶走了丈夫,因而自尊心受挫,才會氣得快發瘋吧!
假如妳真的愛過我,在我三番兩次地嘗試與妳溝通:「我真的很受不了妳某些地方」時,妳至少也假裝聽聽我說話吧?
和一個始終不明白我的孤單、不滿,然後放棄和我交流的妳結婚,或許打從一開始才是最大的錯誤。
◆來自妻子
致劈腿外遇還理直氣壯的丈夫
哇,我真的無話可說了!除了這句話,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相較於你的外遇,我竟然還得先聽你說這些話,才更令我難受!
就從結婚典禮說起吧,從一開始你就只會說:「結婚典禮只是為了滿足女人的虛榮心」接著從頭到尾,你都像個事不關己的人一樣袖手旁觀,不是嗎?
我一個人東奔西跑,一個人簽約、一個人籌備,結果因為太辛苦了,導致結果不如預期,才會在蜜月旅行時稍微抱怨了一下。
明明是個只要你願意和我一起罵罵婚禮企劃團隊、現場工作人員,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可是,你卻用著鄙視、不以為然的眼神,看待我的不滿,不是嗎?想必你也不會知道,當時的我,是覺得自己受到多大的羞辱吧。
購物這件事也一樣,我只顧著買自己的東西嗎?你知道我為了要買能讓公公、婆婆、小叔、娘家的人都能喜歡的東西,費了多少心思嗎?
我就是因為知道他們都不喜歡我年紀比你大,所以連買伴手禮都要格外小心,可是你卻在我購物期間,一直擺著臭臉,不是嗎?
新婚生活也一樣,因為你拿回家的薪水,只夠繳房租和管理費,所以我才繼續苦撐著上班;可是,當我下班回家後,你非但沒有半句關懷:「累不累?」反而還面無表情地說:「有那麼累嗎?」
你說我很不像個女人,隨便洗個臉就睡覺這件事,也讓我非常無言。
假如你的薪水夠我花,我當然也很樂意花一整天的時間,打理我自己的外貌;我自然也可以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等你回家啊。你是真的以為我上了一整天的班,還有多少的體力?
你說我不夠溫柔、不夠體貼,但你有沒有想過:我每天在外面奔波多久,以至於天天都得拖著腫脹難耐的雙腳回家?這樣疲憊不堪的我,回到家後,究竟還可以有多少的力氣,可以看著你說:「天啊,原來你發生了這些事啊?」然後露出菩薩般的微笑?
當你說自己交了新女友時,我為什麼氣得直跳腳?難不成我還得要先問問自己,究竟有什麼問題,才會逼得丈夫外遇?作賊的喊捉賊,也該有點分寸吧!
你從來不曾先向我坦白自己的情緒,而是不聲不響地搞外遇,接著再把這一切的錯,怪在自己的妻子身上。這種方式,真的太讓我無言了。我同意你所說的,這段婚姻打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
一段持久的愛情,奠基於雙方的道德責任,以及耐心包容彼此的缺點,而非一味注重肉體上的需求。彼此的責任感,往往是苦澀、辛辣,而不甜蜜的;彼此的包容,往往是沉重、疲憊,而不輕鬆的。
當熾熱的激情退去,隨之而來的責任與包容,有時就成了無色無味的倦怠,甚或雞肋般的存在。有辦法跨越這段過程,攜手共度漫長歲月的夫妻,除了能包容彼此的缺點,通常還深諳提高自我自尊的方法。
老是把家裡搞得像戰場的夫妻,往往很難對另一半的缺點或失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刻處在備戰狀態的人,大多數會將自己的不滿,投射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已經覺得自己很不足了,再看見對方的缺失時,只會覺得更加礙眼。
於是,這種蔓延的自卑,使得我們不知不覺地以嘲諷、責備、羞辱對方的方式,來恢復自己受損的尊嚴。
妻子的肥胖、丈夫的失業、娘家的貧窮、婆家的家道中落等……可以用來貶低對方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些人誤以為能用對方的痛處說嘴,藉此欺壓對方,來減低自己被欺侮的沉痛。
關係好的夫妻,會努力不去觸碰,或擱置這些令人敏感、容易誘發爭執的事件;相反,關係差的夫妻,只要逮到能挖苦的事情,一定會緊咬不放,拚死拚活地只為壓制對方。
當對另一半產生不滿時,協調得比爭執消耗更多能量;這是因為,要求對方解決自己無止境的欲望與受傷的情緒前,我們必須先自我療傷。
婚後不少夫妻覺得,只剩下柴米油鹽的生活,會將愛情冷卻。確實「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並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只是,就算是生活在亞馬遜叢林,沒有衣服可穿的夫妻;或是在經濟起飛前,餐餐只能吃一碗白飯拌大醬果腹的夫妻,也還是有深愛彼此的例子。
相反地,物質生活豐足的好萊塢明星夫妻,或超級富豪們,其離婚率都遠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
問題不在經濟困頓或性生活不協調,而是雙方缺乏對彼此的尊重、體諒、同理心與溝通。若發生問題時不願面對,反倒是透過外遇、躲回原生家庭、過度投入工作等方式來逃避婚姻生活,最終只會讓積累的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一對夫妻是否能維持長久的關係,並非取決於賀爾蒙或遺傳基因;而是前額葉1主導的自我反省與調節能力,以及顳葉2控制的共鳴與溝通能力。真正的愛在共同經歷苦難後,才會變得更加堅固。無論是工作、愛情,唯有能撐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舉例來說,一起處理麻煩的家事、養育孩子、計畫儲蓄的夫妻;遠比老是把家事推給對方、揚言自己絕對不做苦差事的伴侶,能攜手走得更久遠。
不過,這也不代表著夫妻的相處一定要經過什麼苦難才行。夫妻關係需要的,不只是下定決心與共同吃苦的態度,偶爾還需要跳脫自己當下所處的境況,善用幽默的力量。
如果有人反問:「餬口過活都這麼難了,還談什麼幽默?」,不妨閱讀首位現身美國大聯盟轉播的黑人職棒球員—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的傳記。我在看這本書時,對傑基‧羅賓森的母親,印象非常深刻。
傑基‧羅賓森的母親,在丈夫拋下五名子女離去後,獨自靠著做各種粗活賺錢;光想像就能知道,她的生活該有多不容易。儘管生活艱苦,但傑基‧羅賓森的母親,只要一回到家,就會爽朗地發揮幽默感,逗得孩子們呵呵大笑。傑基‧羅賓森也因為母親如此的教養,而成為名留歷史的人物。
幽默感,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是如此的重要;只是大部分的人,在為了生活奔忙之際,卻失去了善用幽默的餘裕。當然,幽默不是人人皆有的能力。自以為幽默地獨自發笑,時間一久,再好笑的話題,也無法引起對方的共鳴。
如同地震發生的前兆、經濟危機前的預警,愛情破裂前也有信號。只是反應遲鈍或仍有所留戀、我執太重的人,往往會忽視這個警訊,甚至徹底否定問題的存在。假如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舒適、愉快的情況,開始出現不悅、倦怠、不滿等情緒,卻沒人願意去撥亂反正,而是放任該狀況不定時發生,終究會演變成夫妻間的致命裂痕。另外,和家人在一起時,如果皺眉頭與發脾氣的時間,總多於和樂歡笑,同樣意味著一個家庭的基底開始崩裂。
當這些裂痕持續增生,我們就容易把注意力轉移到伴侶以外的人身上,久而久之當彼此親近時,也會立刻繃緊神經,無法容忍彼此任何失誤。
一段關係的破損,往往不是因為一次的失意或人生難關,而是彼此太過煎熬的情緒壓力,這才是愛情無法完好如初的問題根源。
進退兩難的丈夫
◆致丈夫
因婆婆的言語暴力而難受的妻子
從現在開始,我真的不想再和你一起生活了。我無法理解,單純因為我是「媳婦」,就得忍受你媽那些惡言相向和污辱人格的粗言穢語嗎?
只是粥煮得稠了一些,就得被罵「瘋婆子」?結果,你們全家人不也把那鍋粥全都吃光了嗎?
你媽不是還說過我偷你的錢嗎?每次聽到這些荒謬的言論,我真的覺得自己全身的血液瞬間逆向竄流。
換作是你,你想和一個把自己當作精神病、罪人的人見面嗎?按照你的性格,想必早就緊握拳頭、嘶聲咆哮了吧?
假如有人在大街上對著我說:「瘋子」、「偷東西吃的婆娘」又如何呢?你還會說:「就當作是那天運氣不好,大事化小就好」嗎?
如果對方是我的職場上司,我大概會要求他為人格謀殺1和毀謗罪提出賠償吧?可是,我卻一次也不曾要求媽道歉。
剛結婚時,有一次在我聽著媽對我一遍又一遍地說著不堪入耳的髒話後,我終於忍無可忍地發火回了一句話,結果媽竟然一屁股跌坐在地。後來媽對著我足足大吼大叫了好幾個小時才消氣。
每次遇到這種事,你總要我安靜地坐著,等媽罵到氣消就好。一旦媽罵我罵到累了,還會強迫我去向她道歉,事情才總算能告一段落。愚蠢的我,只好傻呼呼地說著,根本不是發自真心的道歉。
聽著那些不像樣的髒話或冷嘲熱諷,我的心究竟有多痛、多傷,你有試著想像過嗎?而我承受這一切已經有多少日子了?
當媽對著我大聲吼叫,羞辱、咒罵我時,你有試著挺身保護過我一次嗎?你有試著告訴媽,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媳婦嗎?
你只會問:「難道我對妳不好嗎?」我真的已經受夠了,你那只會出一張嘴哄騙我的態度。
現在,我的年紀也不輕了,而媽依然健康、中氣十足。我經常懷疑,我究竟能不能繼續和你一起生活呢?究竟該不該和一個連妻子被惡言相向,都不願挺身保護的丈夫,繼續過下去呢?
◆致妻子
覺得家人不需要包裝的丈夫
老婆,對不起。每次媽對妳說那些話時,我心裡是真的很難受。很多時候我都想出言責備媽媽,但我知道一旦自己這麼做了,只會讓事態變得更嚴重,所以才會選擇沉默。
妳以為我會樂意見到,自己的老婆被無禮對待嗎?可是媽的個性本來就是那樣,連過世的爸也拿她沒轍啊,況且連我們兄弟姊妹,也都是聽著那些話長大的……我真的有我的無奈之處。
妳家有很多人都是學者,也都是首爾人,所以每句話,應該都是經過反覆斟酌才謹慎地說出來吧。但我家卻不是如此,一直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總是參雜著粗言穢語。妳指責的部分都對,可是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其實覺得滿自在的。
相反地,我去妳家的時候,卻常常覺得很不自在;感覺大家都不太真誠,好像都是經過包裝一樣,家人間都隔了很遠的距離……
如果彼此很熟的話,有時說些髒話,偶爾吵架和解,不是很正常嗎?如果像妳家一樣,一言一行都得小心翼翼,不會覺得生活很辛苦、很緊繃嗎?
就像妳每天都說自己這裡痛、那裡累的,其實我反倒覺得,這好像要怪罪於妳自己的個性。像我媽一樣,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話,傷害到別人固然不對,但像妳一樣活得太完美、優雅,光想也覺得應該很累吧。
嗯?妳說自己能不能也依樣畫葫蘆?能不能也用一樣的方式對待媽?這當然很難啊……媽大概會氣得跳腳吧?
雖然有時候,我甚至會希望,妳乾脆和媽指著彼此對罵,然後再像我家
的人一樣和解,說不定會比較輕鬆,但對你而言這應該很難吧。
最近,當我靠近妳時,總覺得有股冷風吹過;如果連我都這麼覺得了,何況是我的家人呢?我現在這麼說,不是想指責妳或把責任推到妳身上,只是想告訴妳,妳和我的家人有很多不同之處。
其實,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會被妳吸引然後和妳結婚的。然而,現在我卻也因此有些難受。我只是想說,既然提到了,就一併坦白吧……
正如妳所言,我媽有很多問題,但不管是我說的也好,別人說的也好,總之「老人家是不會改了」……萬一開口要求她對媳婦稍微好一點,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把關係搞得更僵,這樣不是更糟糕嗎?所以,老婆,能不能請妳就稍微體諒一下呢?
─────────────────────────────
「婆家或娘家的語言暴力」是現代人常見的離婚原因之一,但如果惡言相向的情況不是太過火,無論長輩們說了什麼話,仍有不少人習慣用「老人家嘛!」、「因為他們是爸媽啊!」帶過一切。
其實當情緒激動時,任何人都可能脫口說出比心裡所想的更激烈的話。當文化不同的兩個家族,以「婚姻」為名結合後,雙方能接受的範圍與程度的差異,便成了問題所在。
舉例來說,一方的家庭有著開口閉口說髒話的習慣,而另一方卻是連稍微大聲說話都覺得不妥的家庭時,一旦出現摩擦,就可能在忍無可忍下訴請離婚。
在我的個案中,也見過不少人是因公婆、岳父母的髒話或惡言相向,而磨滅掉彼此的愛。如果在職場被上司以言語羞辱的話,大可換份工作就好;但換作對象是家人時,只要尚未離婚、尚未斷絕關係,就會在每一次的傷口癒合前,再次上演同樣的戲碼。
在這種情況中,我們可以將解決問題的範圍,縮小至兩個選項:離婚、與婆家或娘家徹底斷絕關係。
若不是對伴侶的感情完全冷卻,通常不太會以此為由離婚,一口氣否定過往的一切;更遑論是「不再與伴侶的父母見面」這種選項。
不再與自己討厭的人見面,對自我的精神健康極其有益。只是,當與另一半為了其他瑣事衝突時,這件事可能就會成為更多的問題:
「你長時間不見我的父母,讓我很沒面子」
「你讓我和我父母很受傷」
「有血緣關係的人都能不往來了,離婚後結束一切,自然也不算什麼」……
假如有子女的話,讓孩子們見到父母因為無法接受祖父母的錯,而斷絕關係,內心或許也會產生「父母做錯事時,我也可以和他們老死不相往來」的想法。連子女都會這麼想了,又何況是另一半呢?
假設事先預想過這些可能性,或許能在權衡過後,比較能承受公婆、岳父母稍微過火的言辭。不過,理性思考是一回事,我可以理解,大家的心裡一定還是很難忘卻或寬恕婆家或娘家的語言暴力。
此時,不妨聽我說一段有助改善心境的佛教故事:
有次,佛祖停駐於某座村莊,遇見一位無賴對著佛祖與弟子們說出難以啟齒的話。弟子們見到佛祖對眼前的情況紋風不動,於是不禁向佛祖詢問:
「師父您是怎麼辦到的?」。
佛祖反問弟子們:
「當拜訪一戶人家時,發現主人準備的食物,都是不能吃的食物後,推辭了主人的好意。於是,主人將原本準備的食物通通拿回廚房。請問這些食物現在是屬於客人的,抑或是屬於主人的呢?」
弟子們紛紛回答:「是主人的食物。」
於是,佛祖接著說:
「如果你們推辭了某人不堪入耳的言語,那麼那些粗言穢語又屬於誰呢?是屬於你們的,抑或是屬於對方的呢?」
「話者早已全然忘卻自己說過的話,因此那些話,也不再存在於任何空間。對此卻始終感覺不悅,是否該怪你們自己要把那些話刻在心上呢?」
語畢,弟子們再也說不出任何話。
面對開口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的言語,是否選擇將那些話,牢牢保存放在心上,或是任它散去,最終都是自己的課題。
無法相處,終無法再愛
◆來自丈夫
致根本放棄在我面前當個女人的妻子
雖然我也明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道理,但我真的不知道,婚姻生活竟然會如此枯燥與無意義。
自從辦完結婚典禮的那天起,我覺得妳好像就打定主意,讓我不再將妳看成「女人」。在我們前往蜜月旅行的途中,妳就開始不停地批評我的朋友和親戚們;說著他們的穿著或行徑有多土、婚禮現場準備的食物有多難吃、蜜月旅行的地點有多落後……
雖然我無法誠實地說出,自己因為沒能準備太多結婚費用而產生的自卑;但我聽著妳滔滔不絕地數落著,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結婚典禮有...
推薦序
推薦序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暢銷書作者黃大米
我是個從小不太會念書的小孩,像是命運的捉弄似,這樣的孩子,手足之間一定有個很會念書的人,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他像是擁有小叮噹的記憶麵包似的,考試考滿分,輕鬆把獎狀帶回家當壁紙貼,他是爸、媽的榮耀,我像是個存在卻照不到亮光的孩子,渴求被注意。
我一直認為,活在優秀哥哥陰影下的我最辛苦,忌妒又羨慕哥哥拿走父母大部分的關愛,直到長大後,在一次聊天中,哥哥對我吐露身為長子的壓力,他從小背負著父母所有的期待,人生卡在「孝」與「順」兩字,失去自我意志。他羨慕從小功課差的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的路,天生天養像個野孩子似的,活得奔放自在。
這次的聊天,化解了心結,原來在家庭中,誰都有自己的難處,而那個難處,是其他人看不見的,我們看見的,往往是我們深深想要,卻缺乏的部分,眼中只有羨慕,至於辛苦的那一面,總在焦點之外,變得模糊。
在家庭裡,我們都渴望被愛,也盼望能跟親人相處融洽,但越愛一個人時,往往
有更多說不出口的話,說不出口的話像是一癱軟土,慢慢變成怨念的硬塊。
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能夠相聚都是因為緣分,也因為愛,荒唐的是,造成離別的主因,可能也是因為愛,為什麼那些牽引彼此靠近的愛,後來會消失呢?價值觀的衝突與期待的落空,可能是主要的導火線。在「家庭內的傷害,總代代相傳」書中,透過書信,讓你看到雙方的視角與衝突點:
當擅長「規劃未來」的太太遇到「活在當下型」的先生,光是何時該享樂、錢花在哪,就可以讓家庭烽火連天。
當明星校畢業在知名大企業工作的父母,生出念不好書的孩子,爸媽的焦慮就可以讓孩子的童年失去色彩。
當期待甜蜜兩人世界的太太,遇到無法獨立生活的婆婆,雙方都試圖討好過對方,最終卻落的怨懟與憎恨,而卡在中間的丈夫,往往也萬般痛苦。
在這本書中,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故事,不論是被逼婚的女兒、活在優秀姊姊陰影下的妹妹、沮喪面對與丈夫溝通不良的太太,每一個角色都如此不容易,裡面的情境,可能是你身處的現狀,或者曾經走過的艱難。
對於自己的痛苦,你一定能精準詮釋與表達,但那個造成你痛苦的人,不論是父
母、老公、婆婆,他們難道是以逼死你為樂?樂見你如此悲慘生活嗎?
他們為什麼這樣對你?
他們的難處與出發點又是什麼呢?
那些妳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在書中,透過一封封自白信,會讓你如同站在神的
視角,俯視眾生的悲苦,看到你討厭的那個角色(人),他也曾經對你好過、退讓過,但你對那些善意毫無察覺,因為那個過不去的點,已經吸引了你全部的注視。
如果你跟他交換立場與身分,也許你也會做出那些令自己痛苦的事情喔,別覺得不可能,俗話說「換了位子,換了腦袋」,在家庭關係中,也是如此啊!所以才會有個說法是,「受過虐待的媳婦,後來往往也成為嚴厲的婆婆」,身為媳婦時不以為然的事情,等辛苦熬成婆婆後,是否也能寬待兒子的太太呢?
在這世界上,令人深痛惡絕的大壞人不多,如果遇上了,恨起來也痛痛快快,但令人為難的,往往是對方的身分是我們的家人,而且是好人,他們不是全然的壞,只是在某些地方,非常礙眼,那礙眼的部分,隨著我們的注視,如水中的漣漪,不斷在心湖中放大、放大,直到無邊無際,吃掉所有包容的可能。
人人都有苦水想要吐,如何在吐露心聲時,讓在家庭中,我們最親、最愛的人不會受傷,甚至理解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想要且該追求的的境界。在書裡提供的解決之道或是表達方式,很值得學習,學到了你會受惠一輩子,像是:
不要否定別人的選擇(不論是事情或者是對象),當你在否定他的選擇時,你也在否定他這個人。
一旦對方說出自己為什麼生氣時,你要能溫暖地回應:「你一定很難過吧」,用同理心讓對話繼續開展,不讓對方活在恐懼坦露自己情緒的壓力裡。
造成人生不幸的理由之一,往往來自與他人的比較,一項又一項的比較,會抹煞親密關係。
書中有一個很棒的觀念,顛覆台灣傳統的價值觀,作者認為不要在家庭中拼命追求犧牲,一個犧牲自己幸福,養大小孩的寡母,小孩身上的壓力會非常沉重。對東方人來說,寡母的付出令人尊敬,對西方來說,卻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所有的犧牲,總藏著許多怨懟,請把你自己的快樂放在人生序位的最前面,這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孩子學到你追求快樂的態度,而不是讓他學會唯有犧牲,才會得到尊重的價值觀。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那個傷的原點是愛,撕裂點是「渴求卻未得」,如何讓傷口癒合,讓關係更好,絕對不是透過指責,而是更多的同理心。
家庭的幸福不在外在條件,而是尊重包容與溝通,當家人在一起時,感到愉快、自在,這樣的家庭氣氛是最美、也最奢華的裝潢,值得我們去努力,去修正、去學習。
修復,蛻變更勇敢地付出/家醫科醫師、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許書華
年少時的我們,從毛頭小怪長成血氣方剛青年,不斷學習、吸收新知、成長茁壯,資源上多是來自父母單方面供給,階段性最大的目標或生活重大考驗可能是聯考、會考或基測。人際關係上,可能開始初嚐戀愛的滋味,有過幾次青澀抑或心碎的愛戀,另也經歷和父母間的重大衝突或叛逆期。在這階段,對家庭的概念或許是較為模糊的,彷彿在學校表現優異、當了班長、考前幾名,就已經是天之驕子,眾人稱羨了。
這階段的自己,開始希望父母能多給些自由。對於父母的許多殷切叮嚀,時常感到不解與困惑,認為是操心過度、想太多。
「為什麼總是這麼不放心?」
「可以不要干涉我的交友嗎?」
「爸媽為什麼總是這麼現實呢?」
後來談了幾場戀愛,找到心儀另一半,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典禮辦得盛大隆重,在眾人祝福下成了家。但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否能從此就幸福快樂呢?想起姊妹淘曾提起的婆媳問題,以及小時候母親的點滴埋怨,父母也為此多次爭執,不過自己和準婆婆日常總談笑風聲,應該不會有類似問題才是。
隨著孩子出生、為人父母後,漸漸發現年幼時被爸媽嘮叨,但當下無法領會及認同的話,竟不自覺在心中衍生,對孩子說出同樣的叮嚀。這些話,彷彿隨著時間的催化及角色的轉變,被賦予了另一層解讀和意義。
俗語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了父母才體會自己爸媽當時的用心,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了。
又,原本信誓旦旦不知婆媳、妯娌問題為何物,也在喜獲新生兒後產生了變化。想起和先生前幾天的爭執:
「妳不尊重我媽!」
「你才不尊重我媽!」
「早黑掉、早解脫吧。」
面對這種紛紛擾擾幾千幾百年的問題,依舊是無法倖免:「還是及早安排今年過年到公司值班工作吧。」身為職業婦女,尚有如此擋箭牌,若是專職家庭主婦,重責大任可是難以順勢藉故拒絕的。
婚姻的意義是什麼?共組個新的家庭是什麼概念?要不要生孩子?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以前生活會有什麼差別?成家後的我們,發現這竟是如此龐大的課題。且無論在學業、工作、經濟上有了什麼卓越的成就,我們可能還是不懂得怎麼和生命中的至親相處、尊重、互相珍惜。
媽寶、虎媽、疼某大丈夫、豬隊友、逆媳、沙豬、剩女、敗犬、外遇、第三者、婚內失戀、中年危機、空巢期、卒婚……許多反應關係間問題、經包裝後成為時下流行的詞語,躍身在媒體、網路、偶像劇,引發萬千共鳴。不是因為新鮮,而是這些名詞的實例,一直存在在每個世代,是家家戶戶都可能經歷的問題。
打從男女互誓共結連理開始,一個家庭的生命週期齒輪,就悄悄開始轉動。共同經歷孩子的出生,孩子從無法一刻沒看見主要照顧者,到初次踏入幼兒園的徬徨哭泣,到交了朋友,重視同儕關係,甚至青春年少的叛逆。
小家庭的茁壯需要年少夫妻扛起責任,也需要彼此原生家庭的放手祝福及信任。接下來孩子離家唸書、工作,甚至開始另一個小家庭的成形,怎麼迎接空巢期,調整伴侶關係,互相陪伴看透生命風景、潮起潮落、然後細水長流……
個人角色隨著時間環境流動改變,迎來層層不同挑戰,家庭間人際關係自然產生你來我往間的變化,看似簡單的遞嬗,即便是至親,我們又多有信心能沒有遺憾、一切完滿?
《你是我的傷口與自尊》作者──李那美為精神科醫師,本書根據實際諮商的真實案例,以專業心理諮商與精神科角度,對父母與子女、夫妻、手足、姻親關係,闡述著一則一則我們可能也經歷,也感同身受的親情困境,並客觀地檢視做出建言。我十分認同作者所說:「家庭,不會是毫無瑕疵的天堂」。並非所有家庭都是暴風雨中的庇謢地,也可能是試煉之地,抑或修羅場。關係出了問題更並非利刃一劃即能清楚切割;但即便是剪不斷、理還亂,也期盼能在一次次的修復、整理之中,更認識自己,並勇敢付出──為了那可愛的家。
推薦序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暢銷書作者黃大米
我是個從小不太會念書的小孩,像是命運的捉弄似,這樣的孩子,手足之間一定有個很會念書的人,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他像是擁有小叮噹的記憶麵包似的,考試考滿分,輕鬆把獎狀帶回家當壁紙貼,他是爸、媽的榮耀,我像是個存在卻照不到亮光的孩子,渴求被注意。
我一直認為,活在優秀哥哥陰影下的我最辛苦,忌妒又羨慕哥哥拿走父母大部分的關愛,直到長大後,在一次聊天中,哥哥對我吐露身為長子的壓力,他從小背負著父母所有的期待,人生卡在「孝」與「順」兩字,失去自我意志...
作者序
序言
家庭內的傷害總代代相傳/李那美
愛情,雖然比任何東西都能讓世界變得美好,卻同樣能讓你我感到痛苦與難受。縱使置身絢爛而幸福的剎那,有時總忍不住自我猜疑:「若這份愛情的光芒褪去,若這份愛情背叛我們轉身離開,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只要是一點風吹草動,都令人倍感恐懼。於是,有的人開始萌生逃避的念頭;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與某人墜入愛河、終於成功步入婚姻、懷上孩子後,即使身處於那些美好的瞬間,我們卻依然不時感覺膽怯、煎熬的原因。
約莫在人類脫離類人猿,智力逐漸演化開始擁有文化之際,「家人」就成為我們生活型態中理所當然的存在。正如生命的本能,當時候一到,我們便會開始覓尋伴侶、傳宗接代,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生活。儘管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後,我們仍可能會感覺有些驚慌、辛苦,卻還是會出自本能地照顧孩子,挺身與駭人猛獸、自然災害、飢餓等搏鬥,漸漸從中累積彼此的濃厚親情。
隨著歷史發展,家人的型態與樣貌日漸產生改變;從以血緣親近者為中心生活的「大家庭」,到現代化、工業化後,適合變動的「核心家庭」,甚至是現代的一人家庭、同居、團體家屋 1、同好會等,嶄新的家人型態也都被大眾所接受著。
無論家庭型態以何種模樣存在,就心理層面去觀察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姻親等彼此間的關係,卻大抵仍維持著原有的樣貌。
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之下,對人們來說,家人都是最重要的。就算不是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當生病的時候、失敗的時候、發自內心感覺孤單的時候,那些在內心被認定為「家人」的對象,正是我們想要倚靠的存在。然而,也因為這份「期待」,對我們造成最大傷痛的往往也是家人。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也再再地驗證了這個說法。假設表面上是因為在職場、學校等不同地方面臨了而煩惱前來尋求協助,經過諮商後,我卻發現幾乎大多數的案例,刨根究柢都是緣於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造成個案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
假如自己曾被家人傷害過,能懂得自我抒發、治療傷痛自然最好不過;但實際上大多數的人,往往原封不動地把自己所承受、甚至超過自己所遭遇的傷害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就像這樣,家庭內的傷害代代相傳,導致解開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本書的信件內容皆改編自我實際諮商的真實案例,除去個案們的真實身分,僅留下單純以心理諮商與精神科角度做出的建言。透過陳述雙方的立場,讓讀者們能客觀地檢視自己對應的角色所在。我想,相較於艱澀的醫學用詞、分析理論,「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許更能讓大家理解,有助於治癒彼此的傷口。期盼閱讀本書的各位,在閱讀完這本書後,能開始理解、寬恕、擁抱一直以來討厭、怨恨、恐懼的對象。
序言
家庭內的傷害總代代相傳/李那美
愛情,雖然比任何東西都能讓世界變得美好,卻同樣能讓你我感到痛苦與難受。縱使置身絢爛而幸福的剎那,有時總忍不住自我猜疑:「若這份愛情的光芒褪去,若這份愛情背叛我們轉身離開,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只要是一點風吹草動,都令人倍感恐懼。於是,有的人開始萌生逃避的念頭;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與某人墜入愛河、終於成功步入婚姻、懷上孩子後,即使身處於那些美好的瞬間,我們卻依然不時感覺膽怯、煎熬的原因。
約莫在人類脫離類人猿,智力逐漸演化開始擁有文化之際,「家人」就成為我們生...
目錄
推薦序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黃大米
推薦序 修復,蛻變更勇敢地付出/許書華
序 言 家庭內的傷害總代代相傳
第一章 家,也需要學習──家人與我的關係界限
• 忽然變得陌生的父母與子女
致母親 希望能接受自己女朋友的兒子
致兒子 原本夢想能一直陪伴兒子人生的母親
• 對獨立抱持歧異意見而產生的爭執
致母親 希望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兒子
致兒子 為兒子人生感到不安的母親
• 越來越難開啟的對話
來自父母 致不願對話的兒子
來自兒子 致一碰面就得吵架的父母
• 母子的羈絆演變成婆媳的角力
致婆婆 希望私生活能得到尊重的媳婦
致媳婦 難以放下與兒子深刻羈絆的婆婆
• 結婚前後,難以平衡的雙邊家庭關係
致妻子 對妻子以娘家為主的生活感到不滿的丈夫
致丈夫 無法對丈夫或夫家坦述情感的妻子
• 丈母娘與女婿之間相異的視角
致女婿 再也無法忍受女兒過著孤獨生活的岳母
致岳母 希望別再插手妻子人生的女婿
第二章 在家的雛形之前──關係確立與否的不安
• 愛不是比較,而是尊重
致姊姊 因母親與姊姊的關係而感覺被冷落的妹妹
致妹妹 因為媽媽而快要窒息的姊姊
• 如何成就專屬於自己的愛情
致姊姊 因為情場失意而難受的妹妹
致妹妹 想讓你知道,愛情與幸福是兩回事的姊姊
• 擔心失敗而不願嘗試的婚姻
致爸媽 希望能一個人愜意生活的兒子
致兒子 自己也認為婚姻生活很吃力的父親
• 婚姻是完整人生的解答嗎?
來自女兒 致一天到晚勸我和別人共度餘生的母親
來自母親 致因愛好自由而拒絕結婚的女兒
• 對我來說,過分自私的丈夫
來自妻子 致重視個人嗜好遠勝於家庭的丈夫
來自丈夫 致只顧埋首計畫未來的妻子
• 對我來說,過分自由的妻子
致妻子 難以接受妻子過分耀眼的丈夫
致丈夫 不想活得綁手綁腳的妻子
第三章 當「我們」選擇成為「家人」──相愛容易對話難
• 良性的對話迴力鏢
致丈夫 拜託不要再用沉默懲罰我
致妻子 只有妳對,而我總是做錯的「挨罵時間」
• 諷刺與勸諫的差別
致妻子 夫妻不該過偽善的生活
致丈夫 請你別再緊咬缺點或錯誤不放
• 無法相處,終無法再愛
來自丈夫 致根本放棄在我面前當個女人的妻子
來自妻子 致劈腿外遇還理直氣壯的丈夫
• 情慾不等於情感
致丈夫 厭惡丈夫期望透過上床補償親密關係的妻子
致妻子 不懂得該如何貼近妻子情感的丈夫
• 難以逾越的障礙
致丈夫 對無法履行夫妻關係而感到不滿的妻子
致妻子 對親密關係感到困難而退縮的丈夫
• 在一起的我們卻最孤獨
致丈夫 希望擁有專屬夫妻兩人世界的妻子
致妻子 對於中年人生抱持不同想法的丈夫
第四章 夫家、娘家,不是我家──家庭的碰撞與延續
• 進退兩難的丈夫
致丈夫 因婆婆的言語暴力而難受的妻子
致妻子 覺得家人不需要包裝的丈夫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致丈夫 我只是你們家的祕書與僕人
致妻子 那樣的人生,妳還願意陪我攜手走過嗎?
• 擁有孩子的時機
致丈夫 拖著孩子一起受苦才悲哀
致妻子 家人與孩子自會帶財
•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抑或是我的情敵呢?
致丈夫 無法將丈夫關愛眼神分享給孩子的妻子
致妻子 因為深愛妻子,所以才愛孩子的丈夫
• 妯娌間的戰爭
致大嫂 拿了遺產,不是應該照顧婆婆嗎?
致小嬸 我的家已經因為婆婆支離破碎了啊
第五章 與家人難以割捨的羈絆──說離別的勇氣
• 年邁父母想維護的尊嚴
致兒子 由我負責自己的死亡,才是真正的大人所為
致父親 請您健康地陪伴著我活下去吧!
• 面對全新的起點
致父親 祝您再婚愉快
致兒子 就算再婚,我也還是你的爸爸
• 需要心理準備的離別
致媽媽 也許這是最後一封信了
致兒子 你依然是我最愛的兒子
• 熬過「死別」
給女兒 以後沒有妳,我究竟該為了什麼而活
給老公 到時候要開心迎接我喔!
• 父母的影子
給老公 不再是過世父母的孩子,而是孩子們的父親
給老婆妳能否理解我的遺憾與傷痛呢?
後記 「家庭」不會是毫無瑕疵的天堂
推薦序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家庭中受過傷/黃大米
推薦序 修復,蛻變更勇敢地付出/許書華
序 言 家庭內的傷害總代代相傳
第一章 家,也需要學習──家人與我的關係界限
• 忽然變得陌生的父母與子女
致母親 希望能接受自己女朋友的兒子
致兒子 原本夢想能一直陪伴兒子人生的母親
• 對獨立抱持歧異意見而產生的爭執
致母親 希望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兒子
致兒子 為兒子人生感到不安的母親
• 越來越難開啟的對話
來自父母 致不願對話的兒子
來自兒子 致一碰面就得吵架的父母
• 母子的羈絆演變成婆媳的角力
致...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