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 S. 奈波爾
定價:NT$ 550
優惠價: 7 折, NT$ 385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奈波爾
解構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信仰與文化
這回,旅人成了旁觀者,
讓皈依者述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故事……
1979年,V. S. 奈波爾帶著對伊斯蘭宗教一無所知的狀態,為了尋找「答案」,第一次走訪了四個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及馬來西亞。長達半年的時間,奈波爾與無數的阿亞圖拉、毛拉和穆斯林晤談,並且以訪談紀錄為基礎,探討這四個國家的常民生活與文化,以及潛伏在其內部動盪洶湧的政治激流。這回的觀察他寫就了《在信徒的國度》一書。
《在信徒的國度》以一種旅人自省式的獨白,企圖爬梳伊斯蘭宗教信仰的細節,以及因它引爆革命的能力。
時隔十六年,1995年奈波爾再度造訪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這次重返現場,「皈依」依然是這趟旅程的主題,然而,這次旅人的角色轉移到了幕後,他刻意讓直覺帶領,找到一些人挖掘一些故事;他讓這些皈依信眾站到臺前,用自己的觀點視角述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在《信仰之外》中揭露了一個「命題」:伊斯蘭教不只是關乎善惡、道德和私人的信仰問題,它形塑出ㄧ種專斷偏執,致使皈依者的世界觀大變,阿拉伯語成了「聖語」、阿拉伯的土地成為聖地。這些皈依者被要求從其母體中拔離,屏棄對自身土地的記憶與歷史,轉而成為阿拉伯故事的一部分。更甚者,他們對伊斯蘭教的信奉堅守比基本教義派還要更加堅毅且激烈。
奈波爾同時觀察到,在這些皈依國家的伊斯蘭教中存在著ㄧ種恐懼症和虛無主義的因子,所以這些國家要陷入紛亂沸騰狀態是再輕易不過了。作為《在信徒的國度》續篇,奈波爾坦言,這場探索之旅他看得比第一次還要清楚了解,但他並不想給予「結論」,畢竟這些故事皆有其複雜性,不應被竄改或是牽強附會⋯⋯⋯
作者簡介:
V. S. 奈波爾(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
堪稱是當今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紐約時報》書評稱譽他是「世界作家、語言大師、眼光獨到」的小說奇才。
1932年,奈波爾出生在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1950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的大學院(University College)攻讀英國文學。1953年取得學位後,他遷居倫敦,任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開始寫作。1957年以《神祕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展開寫作生涯。此後,奈波爾致力於寫作,生平未嘗從事過別的行業。
奈波爾的作品以小說與旅行文學為主,兩者皆獲得高度評價,得過無數獎項,包括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克文學獎、毛姆小說獎、萊斯紀念獎、霍桑登獎。他在1990年被英國女王封為勳爵士。
1993年,奈波爾榮獲第一屆「大衛.柯衡英國文學獎」 (David Cohen British Literature Award);這個文學獎的設立,旨在表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家的一生成就」。多年來,奈波爾幾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終於在2001年摘下這頂代表文學界最高榮譽的桂冠。
V. S.奈波爾作品包括:《神祕按摩師》、《艾薇拉的投票權》(The Suffrage of Elvira,1958)、《米蓋爾街》(Miguel Street,1959)、《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A House for Mr. Biswas,1961)、《史東先生和他的騎士夥伴們》(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1963)。1967年,奈波爾出版短篇小說集《島上的旗幟》(A Flag on the Island);1969年,歷史小說《黃金國的淪亡》(The Loss of EI Dorado)問世。隨後奈波爾推出一系列長篇小說:《身在自由邦》(In a Free State,1971)、《游擊隊》(Guerrillas,1975)、《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1979)、《抵達之謎》(The Enigma of Arrival,1987)和《世界之道》(A Way in the World,1994)。最膾炙人口的旅行文學作品:印度三部曲之《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以及《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以上四部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相關著作
《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
《印度:受傷的文明》
《幽黯國度》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赴美國加州蒙特利半島Language Studies Division of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進修翻譯。除用本名翻譯外,也用筆名齊萱寫作,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嗜書成性,賣文維生,熱愛悠閒自在的生活,作品累計兩百餘本。
著作:《一樣的月光》、《言歡記》。譯作有:《老巴塔哥尼亞快車》、《金色船隊》、《撒哈拉》、《帝國》、《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以上均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造雨人》、《麥克.喬丹自傳》、《蝴蝶君》、《流浪者之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等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V. S. 奈波爾
優惠價: 7 折, NT$ 385 NT$ 550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奈波爾
解構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信仰與文化
這回,旅人成了旁觀者,
讓皈依者述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故事……
1979年,V. S. 奈波爾帶著對伊斯蘭宗教一無所知的狀態,為了尋找「答案」,第一次走訪了四個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及馬來西亞。長達半年的時間,奈波爾與無數的阿亞圖拉、毛拉和穆斯林晤談,並且以訪談紀錄為基礎,探討這四個國家的常民生活與文化,以及潛伏在其內部動盪洶湧的政治激流。這回的觀察他寫就了《在信徒的國度》一書。
《在信徒的國度》以一種旅人自省式的獨白,企圖爬梳伊斯蘭宗教信仰的細節,以及因它引爆革命的能力。
時隔十六年,1995年奈波爾再度造訪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這次重返現場,「皈依」依然是這趟旅程的主題,然而,這次旅人的角色轉移到了幕後,他刻意讓直覺帶領,找到一些人挖掘一些故事;他讓這些皈依信眾站到臺前,用自己的觀點視角述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在《信仰之外》中揭露了一個「命題」:伊斯蘭教不只是關乎善惡、道德和私人的信仰問題,它形塑出ㄧ種專斷偏執,致使皈依者的世界觀大變,阿拉伯語成了「聖語」、阿拉伯的土地成為聖地。這些皈依者被要求從其母體中拔離,屏棄對自身土地的記憶與歷史,轉而成為阿拉伯故事的一部分。更甚者,他們對伊斯蘭教的信奉堅守比基本教義派還要更加堅毅且激烈。
奈波爾同時觀察到,在這些皈依國家的伊斯蘭教中存在著ㄧ種恐懼症和虛無主義的因子,所以這些國家要陷入紛亂沸騰狀態是再輕易不過了。作為《在信徒的國度》續篇,奈波爾坦言,這場探索之旅他看得比第一次還要清楚了解,但他並不想給予「結論」,畢竟這些故事皆有其複雜性,不應被竄改或是牽強附會⋯⋯⋯
作者簡介:
V. S. 奈波爾(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
堪稱是當今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紐約時報》書評稱譽他是「世界作家、語言大師、眼光獨到」的小說奇才。
1932年,奈波爾出生在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1950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的大學院(University College)攻讀英國文學。1953年取得學位後,他遷居倫敦,任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開始寫作。1957年以《神祕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展開寫作生涯。此後,奈波爾致力於寫作,生平未嘗從事過別的行業。
奈波爾的作品以小說與旅行文學為主,兩者皆獲得高度評價,得過無數獎項,包括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克文學獎、毛姆小說獎、萊斯紀念獎、霍桑登獎。他在1990年被英國女王封為勳爵士。
1993年,奈波爾榮獲第一屆「大衛.柯衡英國文學獎」 (David Cohen British Literature Award);這個文學獎的設立,旨在表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家的一生成就」。多年來,奈波爾幾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終於在2001年摘下這頂代表文學界最高榮譽的桂冠。
V. S.奈波爾作品包括:《神祕按摩師》、《艾薇拉的投票權》(The Suffrage of Elvira,1958)、《米蓋爾街》(Miguel Street,1959)、《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A House for Mr. Biswas,1961)、《史東先生和他的騎士夥伴們》(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1963)。1967年,奈波爾出版短篇小說集《島上的旗幟》(A Flag on the Island);1969年,歷史小說《黃金國的淪亡》(The Loss of EI Dorado)問世。隨後奈波爾推出一系列長篇小說:《身在自由邦》(In a Free State,1971)、《游擊隊》(Guerrillas,1975)、《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1979)、《抵達之謎》(The Enigma of Arrival,1987)和《世界之道》(A Way in the World,1994)。最膾炙人口的旅行文學作品:印度三部曲之《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以及《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以上四部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相關著作
《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
《印度:受傷的文明》
《幽黯國度》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赴美國加州蒙特利半島Language Studies Division of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進修翻譯。除用本名翻譯外,也用筆名齊萱寫作,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嗜書成性,賣文維生,熱愛悠閒自在的生活,作品累計兩百餘本。
著作:《一樣的月光》、《言歡記》。譯作有:《老巴塔哥尼亞快車》、《金色船隊》、《撒哈拉》、《帝國》、《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以上均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造雨人》、《麥克.喬丹自傳》、《蝴蝶君》、《流浪者之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等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