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千年,照亮世界的只有火、火刑,以及被燒焦的殉道者。
★美國國家暢銷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
★彭博新聞社年度推薦歷史圖書!———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這本書我看了四遍。」
———故事人氣專欄安妮的午茶八卦時間:「絕不能錯過的超濃縮歐洲千年史。」
馬丁路德、伊拉斯謨、米開朗基羅、達文西
湯瑪斯・摩爾、喀爾文、亨利八世、麥哲倫……
———一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藝術家、探險家
在一個殺人、竊盜、強姦、暗殺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
當反智之火燒去理性,啟蒙的火種如何降臨?
歐洲的中世很漫長,在這個充斥火刑與無知的一千年,文明處於崩潰與重生之中。這時一顆火種出現了,那就是人們對贖罪券的反抗與對教廷的質疑,接著馬丁・路德崛起,宗教改革的烈焰成為文明重生路上的第一道光束。
接著是對無知的抵抗,大量書籍著作普及,此時出現了第二顆火種,照亮了知識和對藝術之美的追求。於是打破固有文明地域、尋找新世界的渴望刺激了大航海時代來臨。隨著殖民帝國的瘋狂探險,麥哲倫帶著船隊出發,找到了貫通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黃金之路——麥哲倫海峽,新航路的開闢,將世界完整呈現在人們面前。
・一個殺人、偷盜、文盲、淫亂多到史無前例的時代。理性讓人起疑,愚昧引人前行。從驚心動魄的騎士傳說到殘酷野蠻的宗教審判,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恐懼敬畏。
・卻也是「普羅米修斯們」誕生、在各處播下啟蒙火種的年代。以伊拉斯謨為首興起的人文主義思潮,以馬丁路德為首的宗教改革運動,從璀璨奪目的啟蒙思潮到雄心勃勃的環球航海,也從未有一個時代比中世紀更令人興奮驚嘆。
著名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以引人入勝的筆觸描寫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之前,中世紀人們生活的各種面向,以及野蠻無知、教廷崩壞、人文主義、科學崛起及航海探險等如何深深影響著那個世代的人們。
宗教改革砍去了歐洲的腐化腦袋,文藝復興在偉大藝術家的努力下找回了社會活力,作者以其一貫細膩生動的敘事風格,以及描寫歷史的優雅和嚴謹,帶領讀者領略從搖搖欲墜到涅槃重生的歐洲中世史,展現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改革家、探險家、藝術家、詩人,以及一段波瀾壯闊、黎明破曉的年代——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
●那是一個巴別塔的時代———沒有鐘錶、警察和通訊軟體,
人們只知道魔法和巫術、女巫及惡龍,
殺害那些異教及冒瀆其信仰的人。
●也是一個反智的時代———充斥著無止境的迷信、腐敗、暴力、反智和無知,
政府高官和宗教領袖沉迷於火刑、酬庸、謀殺、淫樂和販售贖罪券。
●是一個「雜草蔓延至上帝的葡萄園」的時代———馬丁・路德將腐敗的教宗通諭扔進火堆,
「因為你敗壞了上帝的真理,願上帝在熊熊大火中將你毀滅。」
●以及天堂和地獄每隔24小時就會輪替的時代———宇宙的浩瀚無邊和深不可測構成對基督教的最大威脅,
而夢想家麥哲倫在此時把世界航行到人們的眼前。
【專文推薦】盧省言│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候選人、故事專欄作家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怪奇事物所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一本就懂中國史》作者
戴麗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好評推薦
★亞馬遜4顆星453則評論、國際各大媒體一致讚譽────「曼徹斯特為眼花撩亂的黑暗世紀開啟了一道充滿新奇和趣味的入口,那是一個人類當代意識初萌乍現的時代。」——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在中世紀,道路基礎建設不受重視,據稱到了1500年,由羅馬人修建的道路仍是歐洲最好的道路。』曼徹斯特的文字能迷住每一位歷史讀者。」——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
「一本生動有趣的書,書中的精采細節和奇聞軼事,將一段自昏暗汙濁年代橫跨文藝復興的歷史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言辭犀利且文筆充滿魅力,同時寫下中世紀許多不為人知的史料,曼徹斯特不愧是一位大師級寫作者。」——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我們現今生活的世界中,大部分構成元素都來自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曼徹斯特寫下了一本無可比擬的歷史著作,書中描寫解開中世紀關鍵時刻的多把鑰匙,卻又極容易閱讀與消化。是想了解西方世界及愛好史書者必讀經典。」——BuzzFeed
【本書特色】1. 一翻開即是中世紀大事紀,並收錄有大量中世紀版畫、插畫和油畫,可有效輔助愛史者閱讀。
2. 本書描寫橫跨十個世紀的歷史與文化波動:人文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發展、歐洲人征服海洋、挑戰教會高壓統治以至推翻封建壓迫……可說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 國外編者與審定者為本書加入大量且細緻的注解,為極富收藏價值與閱讀樂趣的歷史參考書。
作者簡介:
古根漢學術獎、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得主——
威廉・曼徹斯特 William Manchester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記者及傳記作家。主要著作包括《光榮與夢想》(The Glory and the Dream)、《克虜伯的軍火帝國》(The Arms of Krupp)、《總統之死》(The Death of a President)、《邱吉爾:最後的雄獅》(The Last Lion)等,其作品在全世界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出版。.
1922年出身於藍領階層,曾擔任報社記者,二戰期間負傷,後與同為軍官的約翰・甘迺迪結下深厚友誼,並於甘迺迪當選總統後多次為其撰寫講稿。後進入大學擔任教職。
不同於一般枯燥厚重的歷史書,其細膩優美且描摹傳神的文筆與切入角度廣受讀者歡迎,《總統之死》即暢銷超過百萬冊,並曾因《美國凱薩》(American Caesar)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重要著作《光榮與夢想》更被譽為美國斷代史經典。
曾榮獲古根漢學術獎,2001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2004年逝世於家中。
譯者簡介:
張曉璐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會員。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與日語雙學士,資深筆譯及口譯。
羅志強
曾參與過多部合譯作品,現旅居國外。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盧省言│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候選人、故事專欄作家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怪奇事物所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一本就懂中國史》作者
戴麗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好評推薦
★亞馬遜4顆星453則評論、國際各大媒體一致讚譽────
「曼徹斯特為眼花撩亂的黑暗世紀開啟了一道充滿新奇和趣味的入口,那是一個人類當代意識初萌乍現的時代。」——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在中世紀,道路基礎建設不受重視,據稱到了1500年,由羅馬人修建的道路仍是歐洲最好的道路。』曼徹斯特的文字能迷住每一位歷史讀者。」——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
「一本生動有趣的書,書中的精采細節和奇聞軼事,將一段自昏暗汙濁年代橫跨文藝復興的歷史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言辭犀利且文筆充滿魅力,同時寫下中世紀許多不為人知的史料,曼徹斯特不愧是一位大師級寫作者。」——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我們現今生活的世界中,大部分構成元素都來自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曼徹斯特寫下了一本無可比擬的歷史著作,書中描寫解開中世紀關鍵時刻的多把鑰匙,卻又極容易閱讀與消化。是想了解西方世界及愛好史書者必讀經典。」——BuzzFeed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盧省言│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候選人、故事專欄作家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怪奇事物所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一本就懂中國史》作者
戴麗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好評推薦
★亞馬遜4顆星453則評論、國際各大媒體一致讚譽────
「曼徹斯特為眼花撩亂的黑暗世紀開啟了一道充滿新奇和趣味的入口,那是一個人類當代意識初萌乍現的時代。」——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在中世紀,道路基礎建設不受重視,據稱到了1500年,由羅馬人修建的道路仍是歐洲最好的道路。...
章節試閱
摘錄自〈第一章 中世紀思潮〉
在「黑暗時代」,萬事萬物都了無色彩,失去生機。這一時期,爆發了多次的饑荒和瘟疫,特別是黑死病和流行病,導致人口銳減,倖存下來的人也飽受佝僂病的折磨。異常的氣候變化引發風暴和洪水,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因為帝國的排水系統跟其他大部分帝國的基礎建設一樣,已經無法再發揮作用。據說直到一五OO年,中世紀有大半時間,道路的修建不受重視,以至於由羅馬人修建的道路仍是歐洲大陸最好的道路;其他大部分道路都損毀嚴重,無法正常使用。歐洲所有港口的狀況也是如此,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商業開始復甦的八世紀。藝術也未能獨善其身,比如在建築領域,十個世紀以來,德國、英格蘭、荷蘭和斯堪地納維亞半島,除了教堂,再沒有修建任何石造建築。農業生產方面,農奴的基本農具是鎬、叉、鐵鍬、耙子、長柄鐮刀。由於極度缺乏鐵,農奴缺少帶犁壁的犁頭。在歐洲南部,缺乏犁不是個大問題,因為那裡的農民可以輕易踩碎鬆散的地中海土壤;但在歐洲北部,因土壤較硬,農民不得不用手分開、挪動和翻動土壤,雖然有馬和牛,但牠們的作用有限。直到九OO年,籠頭、馬具、馬鐙才出現,而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讓兩匹馬共軛勞作,農民們不得不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寒耕熱耘,往往比牲畜更精疲力竭。
他們的周圍是廣闊、陰森甚至無法通行的赫爾西尼安森林(Hercynian Forest),經常有野豬、熊、令人生畏的巨狼(中世紀起開始出現在神話傳說裡),以及幻想中的魔鬼出沒,有時還有現實社會中的亡命之徒——因為很少被追捕,他們變得日益猖獗。雖然被殺死的人數是意外死亡人數的兩倍,但據英格蘭的死因裁判官紀錄顯示,每一百名殺人犯中只有一名受到法律的懲處。此外,那些僅有一技之長卻沒有土地的騎士,將綁架勒索贖金視為一種謀生手段,以上種種危險帶來的後果之一是:人們緊密地聚集、生活在一起——他們與同村的人通婚,生活範圍狹小,以致相隔幾英里的人便互相聽不懂彼此的方言。
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啤酒館內因爭吵鬥毆而引發死亡,連踢足球或摔跤也會導致死亡——令人毛骨悚然。中世紀的比賽也與馬洛禮(Thomas Malory)、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和柯南.道爾書中的浪漫描述截然不同。這些比賽是邪惡的戰鬥,由大批武裝齊備的騎士參加,表面上是場為娛樂和鍛煉的聚會,實際上則是綁架和暴力的場所。一二四O年,於杜塞道夫附近舉行的比武大賽上,就有六十名騎士被砍死。
雖然生性殘暴——可能是因為他們繼承了匈奴人、哥德人、法蘭克人和撒克遜人的基因,但他們都是虛誠的基督徒,這真是充滿了矛盾:教會取代羅馬帝國成為歐洲疆界的守衛者,但傳教士發現,要將耶穌的旨意教給這些異教徒,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不過,讓他們信仰耶穌卻很容易。儘管蠻族部落征服羅馬帝國的速度很快,但天主教席捲這些部落的速度更快。早在四九三年,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便接受了基督教的神性和洗禮,儘管現在的牧師認為他捍衛基督教的方式令人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幸運的是,克洛維得到了與他同時代的都爾教會主教格列哥里(Gregory)的支持。考慮到法蘭克人性格中的暴力傾向,因此格列哥里在其著作中,將這位基督教信徒描繪成一位大英雄,並將其勝利歸根於神的指引。他引以為榮地記載了這位部落首領如何處置一名士兵的故事:在蘇瓦松鎮分配戰利品時,一名士兵當眾揮舞斧頭砸爛了一只花瓶,而這個被打碎的花瓶深受主教的喜愛,而且本來打算要送給教會。克洛維將這件事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之後不久,他看準時機,用斧頭劈開了這名士兵的顱骨,並大叫:「誰教你在蘇瓦松這樣對待那只花瓶!」
為了信仰,即便血流成河,中世紀的基督徒也不會為其所動。有數百項違法行為被判定為死刑,尤其是針對財產的犯罪。死刑成了一項威脅的利器,甚至被用於宗教皈依上,而中世紀的處罰從來就不是紙上空談。查理曼是一位公正、賢明的帝王——至少在當時如此,他對教會無比忠誠,儘管有時他是用特殊的方式來證明。查理曼平定撒克遜人的反叛後,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一是皈依基督教,一是立即被處死。當他們拒絕皈依後,他在一個上午就處決了四千五百名撒克遜人。
但這還不是最殘忍的。基督教土兵可以肆意揮舞他們的刀劍,而受害者並非總是異教徒。每一個繁榮的宗教背後都流淌著信徒的鮮血,但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和基督教一樣,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自相殘殺。三三O年,第一個將耶穌視為救世主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君士坦丁堡選作帝國的第二個首都,僅僅在幾年之內,有大批相同信仰的人只因對基督教有不同詮釋而相繼在君士坦丁堡喪生。第一次尼西亞會議未能解決亞流(Arius)和大多數神學家之間的分歧。亞流拒絕了《尼西亞信經》(The Nicene Creed),繼續接受一神論信仰,即雖然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但他不是神。所有妥協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亞流死後被視為異教徒首領受到公開譴責,而他的追隨者在反抗後都被殘酷地鎮壓,三千多名基督徒就這樣死在他們教友的手中——這比羅馬時期所有被迫害致死的基督徒人數還要多。九百年後的一二O四年四月十三日,中世紀的恐怖再次降臨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基督徒戰士,因未能到達宗教聖地而懷恨在心,於是轉而進攻君士坦丁堡,城破後他們燒殺搶掠,毀壞神廟,屠殺當地居民。
******
隱形和沉默是中世紀人心態中最令人困惑、難以捉摸,但在很多方面又是最重要的。表現之一便是中世紀人完全缺乏自我意識,即便是那些擁有創造力的人也是如此。所有中世紀雄偉壯觀的教堂,作為傳承下來的寶貴遺產,都是耗時三、四個世紀才完成:坎特伯里座堂歷經二十三代竣工,沙特爾主教座堂——曾經是德魯伊教(Druid)的中心——歷經十八代建成。然而我們對建築師和建造者卻一無所知,他們崇拜上帝,對他們來說,他們的身分無關緊要。只有貴族才擁有姓氏,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基督徒出身高貴,剩下的——將近六千萬歐洲人——都被稱為漢斯、雅克、薩爾、凱瑞斯、威廉,或者是威廉的妻子、威廉的兒子、威廉的女兒,如果這些名字還不夠用或會引起誤會,他們就會另外再取個暱稱。大多數農民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出生地,所以除了獨眼、紅頭、金髮這樣的暱稱,基本上沒有必要再取其他名字。
基於同樣原因,他們居住的村莊也多是沒有名字。如果一個人在戰爭期間離鄉背井,哪怕離開的路程不遠,他也幾乎不可能再回到這個村莊。因為他無法辨認每個村莊,也幾乎不可能獨自找到回家的路,每個小村莊都是與世隔絕的,村民們對當地熟悉地標(一條小溪、一座磨坊或是一棵被閃電擊過的樹)之外的世界一無所知,他們也沒有報章雜誌可得知近期發生的重大事情,偶爾會有小宣傳本送到他們手上,但這些冊子也都與神學相關,而且和《聖經》一樣,都是用他們不懂的拉丁文寫成。一三七八年到一四一七年間,身在亞維儂的教宗克勉七世和本篤十三世相繼簽署教令,將羅馬教宗烏爾班六世(Urban VI)、朋尼非斯九世(Boniface IX)、依諾增爵七世和格列哥里十二世逐出教會,羅馬的教宗們也立即反擊,宣布將亞維儂的教宗驅逐出教會。然而,那些辛苦勞作的農民對教廷的爭端一無所知。誰會告訴他們呢?鄉村牧師都不知道,而其上頭的主教也竭力封鎖相關資訊。教徒在受洗、懺悔、做彌撒、參加聖餐儀式、結婚和參加葬禮時,從未想過他們對這些重大事情應享有知情權,更不用說在教會中發聲。他們徹底默不作聲,也絕對地接受教會的一切。
後來,當身分識別變得愈發必要時,這些人的後代若不是採用當地領主的姓氏——英國黑奴在獲得自由後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就是把本分的職業當作姓氏(如米勒、泰勒、史密斯等)。他們甚至在拼寫姓氏時都很隨意,在十六世紀八十年代,德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火企業創始人曾將姓氏拼寫成「Krupp」、「Krupe」、「Kripp」、「Kripe」和「Krapp」等不同形式。與缺乏自我意識相伴隨的是對隱私的忽視,在夏季,農民們甚至經常赤身裸體外出。
摘錄自〈第一章 中世紀思潮〉
在「黑暗時代」,萬事萬物都了無色彩,失去生機。這一時期,爆發了多次的饑荒和瘟疫,特別是黑死病和流行病,導致人口銳減,倖存下來的人也飽受佝僂病的折磨。異常的氣候變化引發風暴和洪水,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因為帝國的排水系統跟其他大部分帝國的基礎建設一樣,已經無法再發揮作用。據說直到一五OO年,中世紀有大半時間,道路的修建不受重視,以至於由羅馬人修建的道路仍是歐洲大陸最好的道路;其他大部分道路都損毀嚴重,無法正常使用。歐洲所有港口的狀況也是如此,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商...
推薦序
推薦序 讓這一千年就像一杯Macchiato
文│盧省言
威廉・曼徹斯特寫了一部超濃縮歐洲千年史。
不是我不太能入口的Expresso(因為太苦了),而是加了一點牛奶,提升香味,入口更溫順的Macchiato。(注:在此,我必須向所有誇非愛好者或專家道聲歉。對於咖啡知識極為貧乏的我,在閱讀完本書後,第一個聯想就是我喜愛的Macchiato,因此用了這個比喻。或許各位咖啡專家們會有更好、更多的咖啡種類來形容,但請容我就這一丁點的咖啡知識,讓Macchiato當作主角吧。)
按理來說,一千年的歷史全部濃縮成文字,對大部分讀者而言多半一時間難以吸收。然而,曼徹斯特將原本的厚重枯燥轉化為愉快的閱讀經驗——一如深知客人喜好而做出迎合其喜好的咖啡師。書中最令人驚喜的是,在引人入勝的文字敘述之外,搭配了許多留名歷史的繪畫,讓讀者更能身歷其境。對於喜愛藝術史的讀者,或許會覺得本書就像一部隱藏版的藝術史大全。從十一世紀令人驚嘆、描述諾曼人征服英格蘭的〈貝葉掛毯〉(Bayeux Tapestry),到出自於范・艾克(Jan Van Eyke,1390~1441)的〈阿諾菲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Portrait)再到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的〈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光是這些名作背後的中世紀故事,就值得讀者們閱讀這本書了。
說故事是個困難的任務。我常常很佩服能用文字或話語擄獲人心的說故事者,尤其是,能將歷史說得如此生動之人。曼徹斯特顯然具有此天分。前一段我所謂的「Macchiato裡的那一點牛奶」,並不僅僅指稱那些儼然構成一部藝術史的畫作,更傑出的正是作者說故事的魅力。在談到道德衰敗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時,讀者絕對會被他靡爛瘋狂的生活及家族祕辛深深吸引,捨不得放下書本;而你可能更想知道,當所有神學家都害怕魔鬼之際,為什麼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會覺得自己一生都在與魔鬼交手;你會屏息著,為麥哲倫擔心,當他帶著錯誤資訊出海並迷航在漫無邊際的太平洋時,下一步該怎麼走。以及當眼前只剩下一堆臭水跟餅乾時,這位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如何活下去。
從許多人認為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說起 (當然,所謂的「黑暗時代」已被許多歷史學者駁斥),作者以輕鬆又不失嚴謹的筆調,訴說著羅馬帝國垮臺後歐洲各地我們所謂「野蠻荒謬」的各種場景;但他同時也指出,中世紀其實擁有自己的獨特體系,在數百年間悄聲無息地進化,形成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她誕生於廢墟中,卻飼育著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時代。
如同作者所說,他想勾勒出一個完整的歐洲中世紀樣貌。但我們必須承認,中世紀雖然令人驚奇且發人省思,卻也極度的野蠻無知。這些野蠻無知也同時存在於至高無上的宗教裡,並且造就了而後的文藝復興及大航海時代——作者筆下的「一個人擁抱地球」。
這本書什麼都談,從吃飯禮儀、穿衣風格、政教衝突,再到披在宗教外衣下的道德衰敗、科學興起……看似五花八門,最後則同時指向一個軸心:歷史是由一個個因果關係組成,如果未能知曉過去,就無法看見現在。因此,一旦不理解中世紀的世界觀,就無法了解日後的大航海時代、科學革命,乃至於今日社會。
歷史的發展從來都是一環扣一環。如果不去解開前面的環,那麼我們所面對的,永遠都是一道解不開的結。閱讀本書,就像在解謎,讀進了許多我不曾發現的歷史因果。而作為一位歷史學者, 我必須汗顏地說,在木馬文化邀請我寫推薦序之前,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但走過路過,幸好沒有錯過。希望各位讀者也不要錯過這本超濃縮歐洲中世紀以至近代早期史,一杯值得愛史者一飲的Macchiato。
推薦序 讓這一千年就像一杯Macchiato
文│盧省言
威廉・曼徹斯特寫了一部超濃縮歐洲千年史。
不是我不太能入口的Expresso(因為太苦了),而是加了一點牛奶,提升香味,入口更溫順的Macchiato。(注:在此,我必須向所有誇非愛好者或專家道聲歉。對於咖啡知識極為貧乏的我,在閱讀完本書後,第一個聯想就是我喜愛的Macchiato,因此用了這個比喻。或許各位咖啡專家們會有更好、更多的咖啡種類來形容,但請容我就這一丁點的咖啡知識,讓Macchiato當作主角吧。)
按理來說,一千年的歷史全部濃縮成文字,對大部分讀者而言多半一時...
目錄
推薦序 讓這一千年就像一杯Macchiato 盧省言
中世紀關鍵時刻 Chronology
序 Author’s Note
第一章 中世紀思潮 The Medieval Mind
第二章 破滅與坍塌 The Shattering
第三章 一個人擁抱地球 One Man Alone
致 謝 Ackowledgments
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推薦序 讓這一千年就像一杯Macchiato 盧省言
中世紀關鍵時刻 Chronology
序 Author’s Note
第一章 中世紀思潮 The Medieval Mind
第二章 破滅與坍塌 The Shattering
第三章 一個人擁抱地球 One Man Alone
致 謝 Ackowledgments
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