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臨終之時,世間的一切都幫不上忙,
唯有自己所造的善業,才可以救護。
備受尊敬的佛學上師索達吉堪布親授,在一念一行中的實修法門當你自由自在地幸福活著時,請不要忘了,死亡的恐怖也許會突如其來;
當你為今生短短幾十年而殫精竭慮時,請不要忘了,漫長的來世也需要你為它奠定方向。
——索達吉堪布
這本書包涵了佛法的很多殊勝竅訣,只要你真正地去做,依靠它無形的加持,無論是身體上、心靈上,都會得到利益。
附:蓮師心咒,勤唸此咒可化解一切不祥,迅速成就所願。
◆解脫生老病死苦,做就能得到
索達吉堪布將自己數十年來實修的寶貴經驗,
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詮釋,並透過最簡單的種種譬喻,
讓你很快就能從中明白這些訣竅的要義。
只要你真正去做了、嘗試了,依靠佛法的智慧加持,
你的身體、心靈,多多少少都能得到不同的利益。
․有些人平時聽到別人死了,自己無動於衷,好像沒有什麼感覺。但實際上,任何一個人的死,都是在向你發出警告:「注意了!你也快變成這樣了。」但可惜的是,大多數人根本看不明白。
․假如一天相當於一生,你要看看「這一生」做了什麼善法?如果孩童時代、壯年時代、老年時代都沒有做,那一輩子就浪費了,臨死之前根本沒有把握。
․大多數人都一樣,無常明明就在眼前,卻反而把一切執為常有;老年明明已經到來,卻還以為自己仍然年輕。所以,活得苦不堪言,還不明白怎麼回事。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我們若能對此認真思維,認識到無常是世間不變的規律,並對此產生堅定的信解,那在老年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該抓緊時間做些什麼。
․如果你害怕死亡,明白人生裡裡外外的事無一不是無常,無常就會變成動力,你也會覺得餘下的人生不能白白浪費,必須好好用來修行。
․唯有敬畏因果、感恩無常,依靠佛法的殊勝加持,方能掙脫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間各種福報利益。
․佛陀告訴我們: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產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這一點,並試著去慢慢改變,其實得到幸福很快,並且很長久。
․一個人在臨終時,身體雖然衰敗了,心的力量卻是無窮的,若能努力念一句佛號,乃至對佛合一次掌,所帶來的利益也無法估量。
◆本書具體指導讀者如何實踐:如何面對中陰,如何關懷臨終,觀想極樂世界的法門
如何轉繞佛塔,如何修習自他交換,念持金剛薩埵、祈禱蓮師
勤加修持,功德不可思議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在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清華、北大等上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堪布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在翻譯家和傳統的佛法上師的身份之外,堪布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出版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等書籍被逐步翻譯成其他語種,不但對海內外華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與時代同頻道的佛教。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章節試閱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你解脫
假如你學了佛法,擁有修行的境界,一旦死亡降臨,便會憶念起佛法的臨終竅訣,依此把握住機會,則很容易獲得解脫。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寫的。
他說自己本是個樂觀主義者,後來突然想到死亡問題,覺得自己死後就會永遠消失,現在所擁有的快樂也會煙消雲散,因而感到極為恐怖,整日萎靡不振。同時,他一想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覺得他們遲早都會死,誰也無法超越這個規律。想到這些就很難過,但又無法停止這種念頭,於是他到處詢問:「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幫我消除這種憂慮?」
我倒是很想告訴他:「如果你學了佛法,就會明白人死後心識是不滅的,它依然會跟隨你的善惡業報,不斷流轉於輪迴中。」當然,他也算是不錯了,至少有勇氣正視死亡,不像許多人一樣諱疾忌醫,提起「死」馬上就轉移話題。但遺憾的是,由於他沒有接觸過佛法,一旦真正面對死亡,仍然無力擺脫這種怖畏。
人到了臨終之時,躺在病床上不能起身,見到美食無動於衷,面對美色視若無睹,甚至聽別人開玩笑也毫無反應,即使親友團團圍繞,也不能延緩自己的死期,此時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感受。
這時候不要說一般人,就算是擁有幾千弟子的上師,或幾億子民的國家元首,在離開世間時,也是獨自感受死亡之苦,他人根本不可能代受。誠如《無量壽經》所言:「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不要說生死,就算是生病,別人想幫,也幫不上忙。以前我在醫院看到一些領導,他們條件很不錯,住院時有許多豪華的轎車來送,可是一旦入了醫院,只剩一些親屬幫他拿行李、拎包、揹電腦,除此之外,誰也沒辦法代他受苦。生病尚且如此,死的時候更是這樣了。縱然你擁有無法估量的財產、眷屬,也不能帶走一分一文、一人一僕,雖然對此難以割捨,但這些不可能隨身而行。
尤其是罪孽深重的人,在彌留之際,憶起以前所造的罪業,此時一定害怕墮落惡趣。回想自己自由自在時,沒有修持對臨終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禁不住手抓胸口,在留下深深的指印後完結了一生。
曾經我在藏地就見過這樣的人,他生前特別喜歡打獵,殺過的野獸不計其數。他在臨死時恐懼異常,還沒有咽氣前,就看見很多鹿子、獐子來追他,口裡不斷地喊著:「我殺過多少多少動物,牠們正在向我索命……」我們在旁邊聽到這些,都覺得膽戰心驚。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大苦。︽正法念處經︾中也說:「人為死所執,從此至他世,是死為大苦。」假如你學了佛法,擁有修行的境界,一旦死亡降臨,便會憶念起佛法的臨終竅訣,依此把握住機會,則很容易獲得解脫。
就如同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由於從未坐過火車,父母告訴他:「等會兒到了火車站,怎麼樣買票,怎麼樣上車,怎麼樣找座位……」提前都講清楚後,等這些情景逐一出現時,他就會想起父母的囑咐。同樣,我們在活著的時候,若能銘記善知識講授的臨終竅訣,一旦死亡的各種景象出現,就可以一一認識,並行持相應的修法。
佛教中的大成就者,面對生死是非常自在的。
後唐有位保福禪師,一天他對眾弟子說:「近來我感覺氣力不繼,想來大概時限已至。」
弟子們聽後,頓時躁動起來。有的說:「師父身體仍然很健康,請您不必多慮!」有的說:「為了教導我們,請您長久住世!」有的說:「您要加倍保重身體,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
一時之間,寺中充滿了喧嘩之聲。
正在眾說不一時,突然一位弟子說:「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隨緣由他去便好。」禪師聽後哈哈大笑,滿意地說:「我心裡要講的話,什麼時候被你偷聽去了!」說完便安詳圓寂了。可見,成就者不受生死的束縛,死亡何時降臨,都是無所畏懼的。
要知道,每個人在臨死時,世間的一切都幫不上忙,唯有自己所造的善業,才可以救護。寂天論師也說過:「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這一點,好多世間人真的不懂,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人,整日忙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耽擱了一生至關重要的大事。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失眠的人,覺得長夜漫漫,十分難熬;疲憊不堪的旅人,覺得路途漫漫,沒有邊際;而愚癡的眾生,覺得輪迴漫漫,遙遙無期,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不了知解脫的正法。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你解脫
假如你學了佛法,擁有修行的境界,一旦死亡降臨,便會憶念起佛法的臨終竅訣,依此把握住機會,則很容易獲得解脫。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寫的。
他說自己本是個樂觀主義者,後來突然想到死亡問題,覺得自己死後就會永遠消失,現在所擁有的快樂也會煙消雲散,因而感到極為恐怖,整日萎靡不振。同時,他一想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覺得他們遲早都會死,誰也無法超越這個規律。想到這些就很難過,但又無法停止這種念頭,於是他到處詢問:「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幫我消除這種憂慮?」
我倒是很想...
作者序
願大家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
因為偶然的機會,寫了一本《苦才是人生》,得到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持,說看後多了一分坦然面對痛苦的力量,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挺有幫助,這讓我非常欣慰!
不過,也有人問我:「這些道理雖好,我也都懂,但平常遇事還是用不上,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就是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差距。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訪鳥窠道林禪師,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白居易聽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竟然會如此平常,毫無玄妙高超之處。於是不悅地說:「這個道理,三歲小孩也知道。」
禪師答言:「三歲小孩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的確,道理再高妙,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卻從來沒有在現實中用過一次。那麼,道理就是道理,你就是你,你與道理之間的距離可以跑一匹馬。
現在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從佛法中尋求解脫之道。實際上,就算有人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可你從來不去做的話,到頭來也於事無補。就像醫生給你治病,你若拿著藥方卻不吃藥,這藥再可以起死回生,你的病也好不了。
陸遊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來的,始終很表面,要想知道它對自己究竟有沒有用,只有親自做一做才會明白。
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才是得到》。裡面的很多殊勝竅訣,只有當你真正去做了、嘗試了,依靠佛法無形的加持,你的身體上、心靈上,才會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過千里。同樣,調心也要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修了幾天就想超凡入聖。只要你今天比昨天有一點進步,這就值得歡喜了。如此日積月累,滴水才可以穿石。
當然,書中的有些內容,也許超出了有些人的認知範疇,一下子似乎很難接受。但不要因為跟自己的教育相反,就一概排斥、否認,「我覺得這在忽悠人」、「我覺得這不可能」……
要知道,我們的分別念並不可靠,佛陀也曾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尤其對於比較陌生的領域,最好是以理性智慧來抉擇、觀察,而不能單憑「我覺得」來下定論。畢竟,我們已被自己的分別念欺騙很多次了。
如今在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接受並認同佛教的理念,並將之應用於臨床治療、臨終關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果。以前對佛教抱有成見的人,也不得不以全新的視角,對深奧的佛教理論重新探討。所以,佛教到底是迷信,還是智信?相信時間會慢慢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其實,你信不信佛教,這個並不強求。然而,人生在世,你我都難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對這一切的殊勝竅訣。假如你用了別的方法都於事無補,那麼,試一試佛教又有何妨呢?
索達吉
願大家以此得到點滴的利益
因為偶然的機會,寫了一本《苦才是人生》,得到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持,說看後多了一分坦然面對痛苦的力量,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挺有幫助,這讓我非常欣慰!
不過,也有人問我:「這些道理雖好,我也都懂,但平常遇事還是用不上,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就是知道與做到之間的差距。
在唐朝,白居易曾去拜訪鳥窠道林禪師,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白居易聽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竟然會如此平常,毫無玄妙高超之處。於是不悅地說:「這個道理,三歲小孩也知...
目錄
第一章 做,就是得到
學佛,不僅對來世一定有幫助,今生也會令自己有一種快樂之感。即使你沒有發財、事業上不成功,也不會像沒學佛的人那樣一蹶不振,而始終都會有一種滿足感。
學佛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多做利他的事就不苦
想除苦,修「自他相換」就行
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
改變一種觀念,就可能新生
怕老是沒用的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
人老了,投靠阿彌陀佛可能最有意義
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你解脫
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
愛護物命,從點滴做起
孤獨無援時,不妨試一試佛法
第二章 笑談人間幾多苦
我們的痛苦,實際上不是來自於外境本身,而是自己內心的執著。古羅馬的哲學家愛比克泰德,也說過:「真正困擾我們的,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
苦才是人生
快樂並不可靠
禍不單行很正常
有錢有地位,苦就會少嗎
「人有財發瘋,牛有草發瘋」
不過分追求金錢,財富才可能不期而至
你是那個總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嗎
布施不是非錢不可
天高不算高,心貪第一高
獲取財富,不要盲目跟風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
其實,你並不窮
苦與樂的真諦
第三章 把無常變成人生的正能量
佛教常說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存在不確定性。這是非常細微的,以至於人們常忽略它的存在,直到哪一天疼痛了、沒錢了、失戀了,才開始叫苦連天,但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無論自己身上發生什麼,都不必覺得很倒楣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珍惜感情,絕不貪執
癡情不是奇跡
感情執著,必來自於前世怨仇
珍惜現在,比妄想未來更重要
把一天的生活當一生來觀修
多修無常,得佛安慰
如果想專修一法,無常最為重要
警惕無常
無常絕不會按常理出牌
請為來世找尋方向
第四章 懂因果的人有福
你想得到什麼,就要先把這個給別人。比如,想發財,就要先把錢財給別人,這是布施;想長壽,就要先把生命給別人,這是放生;想開智慧,就要先把智慧給別人,這是法施……總之,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這些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這就是因果規律。
嫉妒別人,只能害了自己
「名譽,是魔鬼對你的奉承」
罵人的果報相當可怕
做人要厚道
「害心是地獄的使者」
不要隨便發惡願
隨喜惡人,惡報更大
一念之差,福報頓消
善心能帶來最大的福報
心善的話,做什麼都會積功累德
任何苦樂都不會無因無緣
有就享受,沒有就坦然接受
第五章 佛的加持不可思議
什麼時候,當你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熱愛它、喜歡它,並想用它來造福更多的人。那麼,財富自然會滾滾而來,幸福更會與你如影隨形。
學佛後,有些感應非常奇妙
一絲善念,勝過萬千靈丹妙藥
若想孝敬老人,教他用轉經輪
轉經輪可以讓你心想事成
供佛就有大福報
右繞佛塔,功德無量
轉繞佛塔時要有想法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
「我的媽媽叫綠度母」
當你的生活出現障礙時,祈禱蓮師十分重要
觀修蓮師,別的佛會不會生氣
想除去負罪感,就念金剛薩埵心咒
積福是不是一種執著
第六章 孝順父母的智慧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從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沒有的。
父母之恩,深似大海、高如須彌
尊敬長輩,連動物也懂
不要指使父母為自己做事
不恭敬父母,佛也曾遭報應
父母需要你時,你在哪裡
絕對不敢輕視老年人
聽老人言沒錯
最大的孝順是讓父母不再怕死
第七章 佛是這樣關懷臨終者的
當今時代,人們對臨終者的關懷遠遠不夠。如果誰家生了個寶寶,全家人有一套嫺熟的「育兒經」;可是家裡有位老人瀕臨死亡,許多人只有哀傷、無助,想幫他卻不知從何做起。
再放不下就晚了
念「阿彌陀佛」,老少咸宜
極樂世界要經常想
睡覺時要吉祥臥
「生前擁有再多的財產,都比不上死後的一句觀音心咒」
亡者已逝,請別再給他添苦
願人人都掌握「刹那往生法」
別把「文武百尊」當泥菩薩
臨終一念至關重要
人死後並非一了百了
第八章 看法決定活法
如今人心有點浮躁,好多人都喜歡向外索求,自以為所追求的一切,肯定是快樂的源泉。其實,你若靜下來內觀自心,有時候就會發現:你現在追求的東西,未必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關愛可憐人,比供養菩薩的功德大
要想獲得快樂,必須要有產生快樂的因
永遠牢記自輕他重
縱有十分福氣,也只享受三分
忘恩負義,天人也會嫌棄
挑剔別人前,請先挑剔自己
挑撥離間,來世變成啞巴鬼
讒言最容易讓人輕信
善於傾聽就是智者
「貨物要過秤,方知其輕重」
有信仰,就能活出奇跡
附錄 願人人都能成就所願:索達吉堪布精彩開示錄
後記 請用你的感悟幫助別人
第一章 做,就是得到
學佛,不僅對來世一定有幫助,今生也會令自己有一種快樂之感。即使你沒有發財、事業上不成功,也不會像沒學佛的人那樣一蹶不振,而始終都會有一種滿足感。
學佛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多做利他的事就不苦
想除苦,修「自他相換」就行
有些病,請交給佛來醫
改變一種觀念,就可能新生
怕老是沒用的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
人老了,投靠阿彌陀佛可能最有意義
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
死是大苦,請佛來幫你解脫
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
愛護物命,從點滴做起
孤獨無援時,不妨試一試佛法
第二章...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