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便能成就孩子!
研究顯示:越有同理心、越懂得幫助他人的孩子,
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關係,不管在學校、
在社會、甚至長大在職場,都會比較快樂,有比較好的表現。
★★同理心的溫柔力量,比想像中還強大!★★
看跨界媽媽與孩子在0-3歲的學習、情緒、溝通上的溫暖互動,以及用同理心教出小暖男的育兒實踐反饋:
◎孩子八九個月大,就能耐心地在餐椅內坐自己的事,等待大人用餐完畢再一起下桌。
◎孩子一歲八個月大,想要解開公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說:「讓爺爺坐。」
◎孩子二歲七個月大,有樣學樣,學爸爸用乳液幫懷孕時靜脈區張的媽媽按摩,用行動表達「讓我
來照顧妳」的用心……
同理心的教養能量就是這麼大!從小讓孩子學習同理心,孩子的成長好放心。
親子專欄作家谷卓,憑豐富的求學過程,旅行20餘國,與荷蘭籍老公結婚後,更成了名符其實的「跨界媽媽」。全書分享超過50個生活親子互動小故事,讓教育理論不生硬,搭配療心照片,帶你實際感受,只要你願意蹲下來,聆聽/同理孩子的想法,以孩子能接受/理解的互動方式,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不僅教出貼心、溫暖的好孩子,父母也能從中收穫及反思。
「越了解孩子,心就越柔軟」,當我調整了觀看孩子的角度、應對的姿態、情緒的處理,甚至,重新虛心檢視自己,也就重返了內心對愛最單純的渴望。奇妙的是,這樣的改變,讓我看見洪流折騰裡的靜好歲月,看見熙熙攘攘中的幸福。
我也不是常常把事都做對,像是生了一個和我一樣倔的孩子JIVAN。有幾次,我想起我的母親,想到會泛淚嚇到路人的那種,然後我就傳了訊息給她:「謝謝您做我強而有力的後盾,您很棒,而且越來越棒。」她很快就回了,彷彿是隨時為孩子準備好那樣:「妳也是很棒的媽媽,媽媽這條路沒人能代替,我以妳為榮。」非要等到我自己經歷了她所經歷的,才能同理地說出這樣的話,倔強有了一點溫柔,是被自己的下一代激發的(果真是來渡化我的),真心體悟到媽媽也需要被鼓勵。
或許現在的你,對「教養」有好多疑惑,好想認真卻使不上力,但親愛的,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每一個人都是從慒慒懂懂開始,即使如我有教育的專業背景,但當與具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交手時,也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你正在閱讀的這些育兒生活片段及互動過程,正是一步一腳印,絆絆磕磕,邊走邊修正出來的結果,當然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但修正、調整就好。
希望藉由這一本書,讓身為父母親的你們,「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好教養這件事,只要你願意用愛孩子的心來同理孩子,孩子自會耳濡目染,反饋的結果一定會出乎意料,如同書中我的三歲孩子JIVAN,時時帶給我的溫暖與驚喜。
▍蹲下來,審視的角度更深入,教養方能更全面
「魔鬼藏在細節裡」,許多教養分享書裡忽略的小細節,對孩子卻有大影響,作者帶著你一起蹲下來,從學習、情緒、溝通不同面向,以更廣更多元的視角來看教養這回事。
例如:大多數的親子教養書,都只教孩子如何學習勇於認錯道歉。《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作者更教孩子如何換位思考,學習原諒、放下,展現同理心更上一層(換位同理心)的表現;甚至,在未來孩子的唯我世代裡,當真心道歉不被接受的同時,孩子如何學習釋懷,不委屈、不受傷,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
▍蹲下來,更能觸及孩子的心,親子關係更緊密
不論照書養或是聽專家的建議教,若是沒有站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來感受他所想、體會他所感,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枉然。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一書,真實記錄孩子0-3歲同理心教養關鍵期的實踐過程與小暖男養成的故事分享,方法、案例最具體,文字最有溫度,閱讀輕鬆引人入勝。
看作者以親身體驗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方法x專業的知識x幼兒園的經驗x青少年的教學訓練x荷蘭籍老公與大學教授婆婆的觀念,和你一起try出更多育兒可能性。
▍蹲下來,聽聽心裡的聲音,跟自我對話,找回有力量的自己
明明很愛孩子,卻時不時想念過去的自己?
為什麼不小心當了吼媽時,心裡卻充滿歉意?
當孩子傷你的心,討厭和孩子生氣的自己?
當有了媽媽的包袱之後,妳極盡一切的全心全意,想換來孩子的一心一意時,常常會忘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無力感、疲憊便油然而生。
作者以過來人的同理心情,陪妳一起走出育兒挫折感;分享如何透過自我對話,審視反思之外,更能給足自己勇氣和鼓勵,為自己重新注入滿滿愛的能量。
【本書特色】
◆去蕪存菁的跨界教養,在孩子學習/情緒/溝通上的方法分享
◆超過50個實際生活片段/事件,最暖心的同理教養省思。
◆父母的心靈雞湯,從中找到撫慰心靈、安頓自己、教養孩子的力量。
作者簡介:
■谷卓(換日線、未來Family專欄作家、高中老師)
是國文老師,相信用生命感動生命;是母親,育有暖男孩Jivan和喜感妹Mira。
在母親創立的蒙特梭利幼兒園,一當就是20年的小助教,求學歷經臺灣、澳洲、加拿大、荷蘭的教育滋養,主修文學,副修中等教育,受過兒童情緒力和專注力的師培。潛移默化的成長背景與親身體驗多元文化,形成獨到的教養觀。和荷蘭籍老公希望「孩子持續保有一顆對世界熱情探索的心」,而身為荷蘭大學教授的婆婆,也會不時分享教養巧思。
跑過幾場馬拉松,走過二十餘國,喜歡日子裡既瑣碎又忙碌的踏實感。視書寫為呼吸,靜下心發現不一樣的美好,然後怎麼調整能夠更好。專寫跨國教育觀察與反思、在學生與孩子身上實踐的教養方法、愛與關係。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ivanlittleworld/
部落格:https://yizhuokiosk.wordpress.com/
【首部著作】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讓孩子不委屈,能同理、尊重與分享》
章節試閱
◎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沒有權利傷害我
週末龍山寺旁的巷弄,某些窄小卻因美味而知名的老舊餐館,總在午餐時段大排長龍,我們一家因為早餐吃得晚又吃得豐盛,過了下午兩點才準備進食,被當地人推薦到一間腸粉店,想說鮮少來到這裡,就試試吧!況且沒耐心王Ra 也難得悠哉不怕擠。
拿了號碼牌後,我牽著Jivan 站在店門口一旁等候,周圍熱鬧的環境與熙來攘往的人潮,他牽著我的手,觀察得津津有味。這時,有位穿著短到看見半片屁股的熱褲小姐經過,孩子直率不造作,疑惑地直接問:「媽媽!她為什麼沒穿褲子呢?」搞得我立馬摀住孩子的嘴,連忙解釋,也一邊偷瞄小姐的反應,幸好沒有被聽到……等待,因為有孩子好奇的一雙眼,變得有趣。
不過眾多形色的人中,他最喜歡的,還是搜尋小朋友們的身影。剛好,有一對父母牽著一位大約比Jivan 大一兩歲的女孩,也在同一間店門口等座位,巷道之小,他們就站在我們前方約一輛機車身的距離。女孩的父母親都在滑手機打發時間,沒事做的女孩開始有點不耐煩,用吵鬧尋求父母的關注; Jivan 被她的聲音吸引,靜靜地看著那女孩。
突然,女孩往前踏一步,對Jivan 說:「我不喜歡你!」
Jivan 一愣。
這一聲,沒讓女孩父母停下手邊事,倒是引起我的注意,我心想:「是在對我兒子說話嗎?」我提醒Jivan 可以看看路上的車子、天空的小鳥,或做別的事情。不過,孩子還是同儕相吸,Jivan 不一會兒又把注意力轉回前方不斷發出聲音的小姐姐……女孩發現他,一連又接著說:「我不喜歡你!我才不要跟你玩!」、「我不喜歡、不喜歡你!」那一字字聽在耳裡鏗鏘有力,扎往心裡甚是疼痛。Jivan 做了什麼?我無權介入他人的教養,但我很不願意Jivan 反反覆覆去承受這莫名的言語霸凌。將來,孩子無可避免要一個人面對外頭的風風雨雨,結交好友或可能遇到排擠與被排擠的狀況,但這個世界,小到班級,大到社會,每個組成的個體,過度強調言論與行動自由的權利,卻忽略在自由意志之上,仍是有所規範,是有人情世故中「厚道」之必要。
店內依舊忙碌,我決定先把Jivan 帶離到遠一點的地方等。不一會,我竟然聽到Jivan 對著一旁無辜的摩托車,好像在練習一般,生澀又兇神惡煞地指著它說:「我不喜歡你!」「我不喜歡你在這裡!」
「喔!不!怎麼學的那麼快!」……這大染缸啊。
向來溫和,不曾出現敵我意識行為的Jivan,馬上如法炮製剛剛說話的口氣,對著手無寸鐵的對象,做出剛才年紀稍長的姐姐所對他做的事情。Jivan 和摩托車,受害者變加害者,儼然階級的劃分,只不過機車是無感之「物」,倘若今天受言語傷害的對象,變成比Jivan 弱勢、年紀較小的感受之人呢?我不假思索,趕緊蹲下制止。
「寶貝,摩托車對你做了什麼嗎?」
「我不喜歡它!」
「我聽到了,你不喜歡它停在這裡。那我們能怎麼辦呢?它先停在這裡的啊!」
「……」Jivan 嘟著嘴不說話。
「你不喜歡的東西或人,有別人喜歡,每個人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你可以小小聲地告訴自己,或放在心裡就好,然後去找你真的喜歡的。你有權利不喜歡,但你不需要大聲說出來,因為聽到的人,會很難過的。」我想藉著這個機會,讓Jivan 明白一件事:
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都不可以把自己的自由,凌駕在他人的權利上,進而傷害了人。
然後,我直接點出剛才女孩的行為,盡可能不帶評論問他:「是你聽到剛才那個小姐姐對你說『不喜歡你』是嗎?」
「是。」
「你想學小姐姐說話?」
Jivan 沉默,又嘟著嘴,眼神飄向別處,似乎在抗議為什麼小姐姐可以那樣說,而他不可以。
我趕緊說:「媽媽知道你什麼都沒有做,所以聽到她那樣對你說話的時候,我覺得很錯愕,既難過,又有點生氣,因為她根本不認識你,不知道你的好。」
Jivan 問:「媽媽妳會難過嗎?」
「只有一點,因為我知道我很喜歡、很愛你。你很好、很重要,不因為別人喜不喜歡你而改變。知道嗎?」
「知道。」小小的Jivan 點點頭。
我這樣說,用意在讓孩子明白,他的價值感不是建立在他人的言語中,我不能保證孩子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上不會受傷,但我可以確保孩子不成為讓人受傷的人,並培養孩子覺知自己的感受,面對傷害時展現「韌性」。
✽✽
擁抱Jivan 的時候,我明確告知他:「我們不說讓人難過的話,我相信你可以控制好自己的嘴巴,做個溫暖的人。」還請他向摩托車道歉。當然,我們還是可以有所喜惡,但是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所以,若是您也遇到這樣的狀況,與其對孩子禁止或嚇阻,不妨試著用「你可以明確告訴我,是『他』做了什麼『事』你不太喜歡嗎?」的方式來引導,效果會更好。
言語是兩面刃,我們要教導孩子去判斷,什麼話可以說出口、如何表達,什麼話會侵害他人權利、劃傷他人,造成心靈傷口,此即「人格教育」。而教養者從事發之初窺見端倪,「不忽視」就是讓這個社會更加友善的助力,多一分同理,少一分傷害,別讓你漫不經心的「沒關係!孩子還不懂」,歪斜了孩子人格的發展。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顯示,臺灣約有六成學生,求學期間皆遭遇過輕重程度不等的霸凌事件。而在我自己的求學階段,從小學高年級到高中,都曾經歷過言語和關係霸凌。
在那個時代,對於「霸凌」的觀念微乎其微,雖然我的導師們都有發現,我也隱約向父母求助過,例如:不去上學、哭著要轉學,卻都只得到「你不要理他們就好!」的勸說,身為被欺壓的人,這句話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倘若當時,有老師或父母跟我說:「我知道妳心裡很難受,但是妳真的很勇敢,還是來上學,很努力求知。如果有什麼我可以做的,一定要讓我知道。」真的就只要這樣,我不一定會需要他們的協助,但脆弱與受傷的內心,會長出更多面對的力量,我知道「抗戰」的路上我並不孤單。
在我為人師之後,正因為曾經是身為坐在教室裡無聲流淚,戴上耳塞沉默的那一位,我更加留意學生間的相處,警覺班級的氣氛,關心那些被欺壓的學生,知道遭同儕傷害的學生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我動用教師的權威,責罰霸凌者,那「以暴制暴」只會加深他們對被霸凌者的討厭,使他們再度轉嫁於被霸凌者。所以,我會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後,把被霸凌的學生私底下找來,告訴他我發現的事情,並坦白承認我沒辦法讓他一下子被喜歡,但是,我願意陪著他一起修正自己、面對困難、聊聊生活,盡量讓他感到自己還是被人愛著,降低到校學習時受影響的情緒,甚至是否定自己價值的念頭的產生。我必須讓孩子了解到:「真正的掌聲必須來自自己,一個人如果不能自我肯定,外面的掌聲再多也沒用(班傑明)。」這份用行動和關愛展現出來的信任、肯定、鼓勵,絕對比說「加油」、「不要理他們」有力的多。
然而,霸凌者何嘗不也需要被幫助,行為出現偏差的孩子,都是一種等待被救助的訊號。他們可能從小被至親之人忽略,或是被迫身在ㄧ個充滿言語或行為暴力的家庭而迷失了對錯的界線,無論是哪些因素,霸凌者的身心也是需要輔導的。回頭想想前面小女孩的例子,她正是一個用錯誤方式尋求螢幕控父母的關注,卻遭到「冷落」的例子,長期被忽視,將導致孩子逐漸步入偏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除了說「我不喜歡你」、把玩笑當好玩的人,和被當成笑話、被動承受被討厭的人之外,其實團體中的其他同儕,亦擔負同等重要的責任,沒有一個角色是局外人,無論是冷眼旁觀或落井下石。占多數的他們倘若默不吭聲,便是助長情勢,教養者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洞察他人感受、判斷是非、學習求助、善待他人的正義感,他將會成為關鍵的「那個人」。
在社會化的過程裡,我們必須讓孩子理解:快樂和自由,是有所「前提」和「規範」的。在孩子進入團體的生活之前,我們可以親自牽著孩子從了解「限度」做起,也就是不為所欲為,從生活中的「情理法」實踐。
✽✽
入秋後的大晴天,我帶著Jivan 到木柵動物園玩,一路逛到「河馬廣場」時,想說也中午過一點了就來休息吧!一歲十個月的他,看見一群孩子們爬上爬下地遊戲,興奮地也要去跑動一下。當時我坐在一旁的椅子觀察兒子,同時注意到許多父母一見到栩栩如生的河馬雕像,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抱到河馬身上,要孩子「耶」的笑出牙齒拍照。Jivan 站在雕像旁看,我知道他心裡也想上去坐坐看,他先看了我一眼,我只對他輕輕微笑。結果,他並不是一個勁兒地往上攀,而是先伸手摸了摸雕像的溫度,他在「判斷」可行性!少了我在身邊幫他想他可以做什麼,他能夠獨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怎麼做。
他因為摸了雕像後覺得太燙而作罷。我起身繞著河馬雕像欣賞,印入眼簾的卻是斗大的字樣:「請勿攀爬」!而且有好幾面告示圍繞在雕像四周。我震驚那些無視清晰標語的父母的舉動,然後便直接走到本來想踩上較低的河馬雕像的兒子身旁。雖然知道他看不懂字,我還是領著他到告示前蹲下:「寶貝,我知道你也想到河馬的身上看看,但是你看,這裡寫『請勿攀爬』,意思是不要爬到河馬身上!」停頓一會後,我邀請孩子,「我們一起遵守喔!」
兒子似乎能夠理解,他抬頭看著其他在雕像身上的人,我跟他解釋:「或許他們沒有注意到告示牌,但這是動物園的規定,我們可以一起保護河馬,讓它不要受傷。」接著,我先指給他看雕像表面掉漆受損的刮痕,接著請他和我牽手離開,到附近的座位用餐。
「請勿攀爬」,動物園的告示,或許有安全上的考量。但後來我才發現,台北動物園的河馬雕像,竟然是世界票選前25名街頭雕塑品之一!即便遊客不知是藝術品,至少我們可以遵守園區規定。沒有文字規定,也要有判斷能力,對於公共場所的裝置,帶著尊重與感恩的心。父母漠視告示,把孩子抱上雕像拍照的行為,或是任由孩子攀上跳下,孩子便錯過了學習如何維護公共物品或警惕自我的機會,少了留心觀察周圍環境的謹慎心思。
「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快樂為什麼要遵守!我想說為什麼不可以!」教養者當然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享有滿滿的快樂,然而,愛著孩子的父母,更要從「身教」開始,領著孩子多留心觀察,遵循告示、警語等,進而了解社會當中「規範」(法)存在之必要。從對「事物」到「他人」,練習「有限度的自由」,徹底明白什麼是「不因一己之私、一時之快而傷害了他者。」
防不慎防,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當防火牆,也無法總是在第一時間跳出來及時鼓勵孩子,因此,培養孩子由內而生的「韌性」格外重要,他必須要有自我修復、傷口癒合的能力。
「韌性」可以說是人面對壓力與挫折的正向處理能力,其與「個人的價值觀」和「自我相信」高度相關;那決定一個人遇到不順遂之事時,是責怪外在還是自我反思,是斷然放棄還是堅毅突破。
Facebook 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在她《擁抱B選項》ㄧ書中提到,「教出有韌性的孩子」的四個信念:
ㄧ、是「掌控感」,視逆境為機會而非威脅,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二、是「成長心態」,抱持這樣心態學習的孩子,不是用天分決定自己要不要做,而是堅信努力能造就改變。
三、是「受重視」,孩子相信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說的話和想法能被用心聆聽,生活在信賴和關愛中。
四、有韌性的孩子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能夠覺察自己的強項,還能用來幫助他人,改變糟糕的狀況。
我終須明白,孩子不在我的襁褓後,社會化的碰撞,會接踵而來。今天有人說不喜歡你,明天有人踩著你的真心,後天有人扯你後腿,媽媽會讓你知道:親愛的孩子,只要你願意,你可以一直對他人好,你的價值是自己定義的、你的高度是自己攀登的,但別讓那些好,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坑坑疤疤,卻仍只是他人眼中的笑話。要學著判斷,為自己設底線,也不讓自身的自由越界。你的善良,是要留給願意投以微笑與珍惜的人。所以,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你不用再勉強自己笑臉迎人,因為你不需要迎合任何人、不用討好。
我希望你能比我堅強,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而依舊自信地活出想要的樣子,無需攀附。你或許忍氣吞聲,或許強顏歡笑,可是你要知道,有人捨不得你的好,被當成遊戲一場。
不能忍,就不要忍了。
◎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沒有權利傷害我
週末龍山寺旁的巷弄,某些窄小卻因美味而知名的老舊餐館,總在午餐時段大排長龍,我們一家因為早餐吃得晚又吃得豐盛,過了下午兩點才準備進食,被當地人推薦到一間腸粉店,想說鮮少來到這裡,就試試吧!況且沒耐心王Ra 也難得悠哉不怕擠。
拿了號碼牌後,我牽著Jivan 站在店門口一旁等候,周圍熱鬧的環境與熙來攘往的人潮,他牽著我的手,觀察得津津有味。這時,有位穿著短到看見半片屁股的熱褲小姐經過,孩子直率不造作,疑惑地直接問:「媽媽!她為什麼沒穿褲子呢?」搞得我立馬摀住孩子的嘴,連...
作者序
親子的相遇,是愛的相互成全
自序啊,整本書都寫完之後,敲了上萬字的我,竟然卡在不知道該怎麼介紹我的著作,很真實,書裡的每一字句都是身為媽媽與老師每日與孩子相處的現場,有眼淚也有笑聲;很不真實,書真的要印了,從小不敢奢望卻偷偷有過那麼點期待的寫書夢想。
我想我拿到成品的那一刻,可能會害羞、擔憂,赤裸裸地被檢視,怕自己再怎麼努力仍不夠好,就像當媽媽後,更感到自己要學的還很多,而內在的狀態距離堅定的溫柔還有差距。可是就是這樣啊!每記錄一篇,就靜下心來思考一次,然後就能再往前進一點,所以,我想我也會喜極而泣,謝謝那位認真的自己沒有走失,把這幾年「進化」後所散落在腦海中的思緒釐清,同時,回溯自身成長的歷程,用筆尖真誠的溫度,帶著袒露的心,無所畏懼的牽起孩子,相互陪伴地成長。
一本書,不只是一本書的重量。
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志業,從師範體系到一線教育現場,本來憧憬的美好藍圖,真的踏進體制內後,卻被滿滿的無力感占據,我是那樣的渺小,連安頓自己的位置都抱持懷疑,我迷茫問:「難道我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妳真的很適合當老師。」他們都這麼回答我,只有我自己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Jivan來到我的生命中,雖然疲倦,卻讓我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力量,好像重新歸零學習那樣,既踏實又充滿挑戰。一方面是發現當媽的一言一行,在在影響著孩子的樣態,尤其是在看過許多中學生帶進班的「後遺症」後,覺得家庭教育實在太重要了;另一方面,則來自異國文化的老公和自身教育的背景,種種大小不一的衝擊,使我開始反思:如果是我呢?我希望自己如何被對待?我的心裡有沒有過不去的傷痕?我要怎麼避免把這樣的陰影不自覺地壓在孩子身上?我在孩子眼中,是怎麼樣的媽媽和老師?
我是幸運的,在有所覺察之後,每次遇到棘手的狀況,我開始練習提醒自己,要跳脫既有的框架,把眼前找麻煩的孩子看成是自己,這個孩子到底想傳遞給我什麼訊息,他在天馬行空些什麼,唯有先放下大人的侷限,才能更靠近、讀懂孩子,而「越了解孩子,心就越柔軟」,這是我這幾年身為母親,又持續面對無數青少年,最深的體悟,誠如才剛和出版社的編輯們達成共識的書名:《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會看見什麼?看見洪流折騰裡的靜好歲月,看見熙熙攘攘中的幸福。
我毫不忌諱從此之後越來越多人喊我「Jivan媽」,那個身分是「我」的重生,原來,我的生命也會轉彎,我可以有所不一樣。美麗的生命注入後,零碎、沉睡的教育觀得以實踐,進而生活化、明朗化,讓我調整觀看孩子的角度、應對的姿態、情緒的處理,甚至,重新虛心檢視自己,重返內心對愛最單純的渴望。奇妙的是,這樣的改變,讓我與母親的關係不再稜稜角角。
成就孩子,完整自我。
親子的相遇,是愛的相互成全,一定會受挫的,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總是不懂這是為他好,然而,也一定會有所回饋的。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終究不能操控孩子的人生,但可以用支持和信任來引導,堅實孩子的內在,灌入闖蕩的勇氣,在望著孩子離去的背影的那天,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感動和放心。
教育是場遠征,無論身為母親還是老師,所有看不到終點的一切,都會經由時間發酵,身教、精神、態度,都是。沒有盡善盡美,只求回頭看顧生命的時候,我沒有愧對那些相信我的人。
祝福每位選擇成為父母的你,日子別將就,找到安頓自己、教養孩子的力量。
這本書,獻給我親愛的家人,沒有你們,我不會這麼喜歡現在的我。
親子的相遇,是愛的相互成全
自序啊,整本書都寫完之後,敲了上萬字的我,竟然卡在不知道該怎麼介紹我的著作,很真實,書裡的每一字句都是身為媽媽與老師每日與孩子相處的現場,有眼淚也有笑聲;很不真實,書真的要印了,從小不敢奢望卻偷偷有過那麼點期待的寫書夢想。
我想我拿到成品的那一刻,可能會害羞、擔憂,赤裸裸地被檢視,怕自己再怎麼努力仍不夠好,就像當媽媽後,更感到自己要學的還很多,而內在的狀態距離堅定的溫柔還有差距。可是就是這樣啊!每記錄一篇,就靜下心來思考一次,然後就能再往前進一點,所以,我想我也會喜極...
目錄
作者簡介
自序 親子的相遇,是愛的相互成全
第一章 學習──生活教育,讓孩子能自律有自信
「i+1」鼓勵法: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又何嘗要讓你失望
犯錯了,還有比「對不起,我錯了」和「懲罰」更重要的事
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沒有權利傷害我
教孩子明白:等待,是為了更完整的被滿足
孩子能定,心便靜──讓專注變成習慣,重複造就卓越
慎爾出話:愛惜自己的羽毛,做一個有質感的人
生涯不確定的年代,大人能保證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今日的「玩力」明日的「能力」:「你很會玩」是一種高度的讚美
第二章 情緒──比智商更重要的事
別讓教養過程中上火的脾氣,抹殺孩子內建的「快樂」機制
擁抱刺蝟:孩子發脾氣時不強碰,引導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在孩子面前吵架,壞示範?
當情緒凌駕理智,請先向內喚醒一顆真誠的心
沒經歷過,哪來超越?化恐懼為成長的力量
打出親子間的場場好球:先同理,後講理,理智不斷線
不被原諒時要問心無愧,原諒他人時要放下憤怒
幸福的關鍵、溫柔的競爭力:培養同理心
第三章 說話小Tips──讓親子關係更親近更緊密
轉期待為信念:「你怎麼沒有」→「我相信你可以」
孩子的自我價值流失在你一句句的「不可以!」
自尊心有多重要?你說話的立場決定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孩子在外面模仿了不良言詞頂嘴,請提醒他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不自覺地愛用條件句恐嚇孩子嗎?
不小心成為「假民主」的大人?教養停看聽:善用直述句,孩子不作對
以延續對話和愛的互動為首務,開啟孩子無限的想像
無條件的愛養出執行力的孩子:具體稱讚,肯定歷程
第四章 家有小暖男──暖心孩子養成術
之一,要給阿公的杜鵑花
之二,小小哲學家
之三,一次到位
之四,我知道是我的錯
之五,我沒有也沒關係的
之六,妳的辛苦由我守護
之七,給得起的愛,不睡
之八,手很拙但心很暖
之九,無聲的眼淚
之十,讓我來照顧你
之十一,不打擾的溫柔
第五章 媽媽心情手札──找回愛的力量
敬:升級版的自己!是「選擇」而非「犧牲」,讓牽絆成為妳專屬的幸福
抉擇:勇敢選擇當全職媽媽!?
那一刻
與自己來場約會吧
不被領情的愛讓妳好受傷
娘家是最堅實的後盾
不急來
回歸職場後的內心拉扯
婚姻裡,女人不做理所當然的仙杜瑞拉
做妳想要的模樣
作者簡介
自序 親子的相遇,是愛的相互成全
第一章 學習──生活教育,讓孩子能自律有自信
「i+1」鼓勵法: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又何嘗要讓你失望
犯錯了,還有比「對不起,我錯了」和「懲罰」更重要的事
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沒有權利傷害我
教孩子明白:等待,是為了更完整的被滿足
孩子能定,心便靜──讓專注變成習慣,重複造就卓越
慎爾出話:愛惜自己的羽毛,做一個有質感的人
生涯不確定的年代,大人能保證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今日的「玩力」明日的「能力」:「你很會玩」是一種高度的讚美
第二章 情緒─...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