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享樂、豐盛、風雅。
一起去看經濟發展、士人政治、人文藝術皆碩果累累,邁向黃金時代的大宋王朝!專文推薦
螺螄拜恩 暢銷書人氣作家
好評推薦
公孫策 歷史專欄作家|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陳啟鵬 《商業周刊》歷史專欄作家/南陽街補教名師|Cheap 歷史Youtuber
──依姓氏筆劃序
往來兩宋的深度自由行。
領略政治不強硬,外交很柔弱,跟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動起武來敗多勝少,但是卻超富裕的大宋風華。
‧衣籍住行受規範
誰讓烏紗帽插上了翅膀|桌椅坐具進化史|北宋騎馬南宋坐轎
‧重文輕武是祖訓
防範功臣手法很溫柔|官名虛銜怎麼那麼多|讀書人眼裡只有「進士」|高薪養廉官員待遇高
‧空前的財富和繁榮
商人地位高還能買官做|出門消費有紙幣|廣告意識很超前|五星酒店連鎖品牌不勝數|造船工藝高超,商港聞名世界
‧大內宮廷祕聞
官家愛遊藝更愛文藝|全年嗨不停月月有節慶|垂簾太后也出不了一個武則天|帝王預科班步步驚心
‧女性地位並不低
啟蒙教育靠父母,共同進步有夫君|調情幽會,還能浪漫私奔|離婚不算難,財產也有份
‧舌尖上的大宋
品茶是藝術,宋人不含糊|炊餅沒餡饅頭有|御酒與村釀,都入眾生腸|豬肉品級低,羊肉正當時
宋朝的國勢積弱不振,但宋人的生活品質卻絕不低落。事實上,那也是人民默許朝廷「用錢買和平」的心理背景。
──公孫策 歷史專欄作家
玉盤珍饈、雕欄畫棟、歌舞百戲盡在此書,為你濃縮整整三百年,繁華璀璨的驚喜。
──螺螄拜恩 暢銷書人氣作家
作者簡介:
劉曙剛
資深自由撰稿人,專職從事寫作,擅長通俗文史讀物、兒童文學、科普、小說故事等方面的創作。
章節試閱
七、杯酒釋兵權,大將退二線
──防範功臣手法很溫柔
歷朝歷代的老百姓過日子,最關心的還是切身的問題——農民心憂天氣,念念不忘的是土地裡莊稼的收成;商人盯緊市場,時刻關注的是自家買賣的收益;做手工的匠人但願人人手頭都寬裕,買得起他製成的用品;茶水鋪盼望烈日炎炎、行人口渴……。
不過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和政局息息相關。要瞭解宋人的生活,就不能不瞭解一下大宋政治那點兒事。而要認識大宋的政局,明瞭南北兩宋積弱的原因,就要從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說起。
■黃袍加在身,心頭多塊病
說起大宋朝的建立,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陳橋指陳橋驛,是東京汴梁城向北前往河北地區(泛指今天的黃河以北地區)的交通要道。西元九六○年,後來的宋太祖,當時的後周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正是在這裡被部下將象徵皇權的黃袍披在了身上。隨後,趙匡胤揮師返回汴梁,迫使年僅七歲的後周恭帝禪位給自己,由此開創了兩宋三百多年的基業。
試想一下,趙匡胤從一個高級軍官「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算得上一步登天,心情還不得美滋滋的?但事實卻不完全是這樣,可以說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起,趙匡胤就吃不香睡不好,多了一塊心頭病。
什麼心病?自然是擔心「黃袍加身」的故事重演,也就是擔心別人效仿自己,也來個黃袍加身。要知道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之前職位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是由趙匡胤的「前任老闆」周世宗柴榮設立的,掌管中央禁軍的最高長官,掌握著京師地區的軍權。不然趙匡胤怎麼會那麼容易就發動了兵變,甚至沒流一滴血就推翻了後周政權,取而代之呢?
趙匡胤可以這麼做,別人當然也可以。而且實際上趙匡胤「黃袍加身」也不是首創,這一創造性「王朝建立法」的發明專利權屬於後周太祖郭威,人家才是「黃袍加身」第一人,並且也是因為手握重兵才能奪權當上皇帝的,比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再早十年,即西元九五○年,後漢大將郭威在澶州披上一面黃旗(這郭威倒有點事起倉促)。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輪到趙匡胤自己當皇帝了,他當然不可能整天管著軍隊,他的手下也有心腹將領正掌管著禁軍,這些將領的勢力也越來越大,趙匡胤又怎麼能保證同樣的故事不會再上演第三次呢?
■一場酒局,祛除心病
殿前都點檢手握重兵,成了趙匡胤最大的一塊心病,更像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要想去除心病摘下利劍,最好的辦法是不再設置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代周立宋,自己不做殿前都點檢,繼任的是大將慕容延釗。大宋建立才一年,這位貌似最有資格上演「黃袍加身」的慕容老兄就被調任,而且趙匡胤和他的繼任者們再沒把這個職位任命給任何人——殿前都點檢已不復存在。
但這還不算完,殿前都點檢沒了,其他手握兵權的人還在。當初支持過趙匡胤,把黃袍披在他身上的那些袍澤兄弟成了功臣,人人手裡都有軍隊。還有那些節度使、地方將領,他們在每個地方都擁兵自重,掌握著軍政大權,如同統治著自己的小王國。這些人都不能讓趙匡胤放心,都成了潛在威脅者。
怎麼辦?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尤其是對開國功臣——他們功勞大,支持者多,也最容易受到誘惑。但解決的辦法也不是沒有:劉邦不是幹掉了一大批嗎?後來的朱元璋不是也毫不遜色?趙匡胤還是很仁慈的,他不忍心對自己的功臣愛將們下殺手,最後想出來的辦法是請功臣們喝酒。
大家都是同甘共苦過的兄弟,如今雖然是君臣,不過聚在一起喝頓酒有什麼大不了呢?所以很快,大家就都有點酒酣耳熱的感覺了。這時候趙匡胤端起酒杯說話了:「諸位兄弟,我有今天可全靠大家幫忙啦!我現在雖然當上了皇帝,日子過得可不踏實,整夜整夜地失眠哪!」
功臣們聽得冷汗直流,酒也醒了,忙問趙匡胤有什麼好擔心的。趙匡胤倒也不客氣,當即就實話實說:「當皇帝這種事,誰敢說不想?再說了,要是趕明兒有人給你們也披上黃袍,你們躲得了嗎?」
得,就這麼一句,大家都明白了。要知道「君疑臣死」,皇帝對你不放心了,你的小命還能保得住?所以大家都嚇得直磕頭,還鼻涕眼淚地求饒:「這一點俺們可是從來沒想到啊!還求陛下您給俺們指一條明路,只要能活著,俺們是怎麼樣都行啊!」
趙匡胤一看,行啊,你們這幫傢伙還算上路,這就好辦!接著,趙匡胤就聲情並茂地發表了一通演說,把自己的人生觀灌輸給這幫老部下、大功臣們,告訴他們:你們只要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自然能夠金銀花不完,無病無災到百年。
■功臣享清福,全民講享樂
趙匡胤發表的演講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們只要放下權力回家去享清福,那就萬事大吉啦!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所以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多致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你看這趙匡胤講得多麼在理,為將領們考慮得又是多麼周詳:人生短暫,人人追求富貴,圖的是什麼?不都是為了多賺錢多享受,給子孫後代攢個家底嗎?你們這幫兄弟要想不讓我擔心,那就把兵權交出來,然後找個地方當個自在官兒,買下土地豪宅,讓後世萬代都有個依靠,這有多好?至於你們自己,在家裡多養幾個歌手、舞女,天天喝著小酒欣賞著歌舞,又是多快活逍遙?照這樣活到晚年,不是很幸福嗎?你們這麼做我就徹底放了心,再和你們結成親家,你們也不用怕我哪天再對付你們了。最後我皇帝當得舒心,你們也能安享富貴,大家雙贏,不也是好事嗎?
趙匡胤這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功臣們哪能不識相?於是第二天就個個請假告老還鄉。趙匡胤也信守諾言,給了他們每人一大筆安家費,讓他們回家養老去了。趙匡胤只請了一次客,就把歷朝歷代要千百人頭落地,血流成河才能收場的大難題解決了,他的政治智慧可真不低。不過趙匡胤沒有料到的是,他的這番言論產生了另外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享樂之風大盛。試想一下,開國皇帝帶頭宣揚當官求富貴就是為了享樂,大宋朝的官員們怎麼能不積極回應?這樣自上而下帶動起來,先是文武百官們,接著是文人士大夫,再次是富商大戶、庶民百姓,到最後就形成了人人求享樂,個個講奢靡的風氣了。
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官員士大夫蓄養家伎的風氣。由於趙匡胤的宣導,官員士大夫階層就以聲色娛樂為榮,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大宋名人,像歐陽修、文彥博、韓琦、晏殊、蘇軾等人,甚至包括南宋抗金名將李綱和主戰派中堅胡銓,這樣在今天看來的「正人君子」,幾乎家家都有十幾個、幾十個甚或多達數百個家伎,一個文人沒有家伎都不好意思和同僚朋友打招呼。像南宋的窮酸文人姜夔養不起家伎,范成大送了一個叫小紅的歌伎給他,可把他高興壞了,還成就了一首名詩《過垂虹》,大大地抒發了心中的滿足: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這樣的流風所及,平民百姓們就算蓄養不起家伎,也把宴飲遊樂當作了時尚。直到北宋滅亡,大宋王朝被金人趕到長江以南偏安一隅也沒有改變,繼續演繹著「西湖歌舞幾時休」,直到元軍渡江,徹底結束了趙宋王朝的統治,才算告一段落。
■武將很悲哀,武功漸廢了
用溫和的方法解決了功臣們,這只是趙匡胤保障子孫萬代皇位無憂的第一步。功臣們都是武將,他們走了還會有新的武將接替他們的職位,威脅也就依然存在。何況趙匡胤就算沒讀過史書,歷史故事總還是聽過的,尤其是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地方節度使權力過大(就連他自己也是節度使出身),這些事實給了趙匡胤不少前車之鑑,讓他看到最大的威脅來自能帶兵打仗,又敢擁兵自立的武將。
絕不能再給武將任何推翻大宋、黃袍加身的機會,這成了趙匡胤的長期防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限制武將,尤其是節度使的權力。經過一系列改革,這個目標基本實現了。老功臣們紛紛交出兵權回家養老,新接任的再也沒有那麼多權力。朝廷派遣文官到地方管理政務,財權另有轉運使負責,地方精銳部隊也都被編入禁軍,不再受節度使指揮——政權、財權、軍權都被架空,節度使成了空銜。
在宋代其實不光節度使,只要是武將地位就都被貶低,屈居在文臣之下。《水滸傳》中的花榮與劉高同為清風寨知寨,一文一武。只因花榮是武官,就低了劉高一等,處處受到壓制排擠,終於被逼上了梁山。這就是宋時武將身分地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
別說花榮只是一個小小知寨,就算地位更高、功勞更大,戰功赫赫的名將,在宋代同樣難以得到重用。例如狄青,他是宋仁宗時的名將,與西夏交戰屢戰屢勝,收復了不少失地,並迫使西夏與宋議和,可以說是大大的功臣,更是一位良將。但是隨著他的功勞越來越多,官越做越大,文官也就越來越看他不順眼。為什麼?就因為他是武將,而有宋一代重文抑武,武將更受猜忌。就這樣,狄青最高的官職做到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而且沒做幾年就被免職,調到陳州當地方小官去了。身為功勳卓著的大將得不到重用,又經常被認為是皇權的潛在威脅,狄青怎麼受得了?他終於在擔驚受怕和抑鬱中死去,年僅四十九歲。
狄青的悲哀正是大宋全體武將的悲哀,但其實更是大宋本身的悲哀。武將得不到重用,「內憂」的危險是沒有了,但「外患」也同樣難以抵抗。武將沒權沒兵沒積極性,大宋朝等於是「自廢武功」,又怎麼能不慢慢走上「積弱」的道路?趙匡胤為子孫後代的皇位,開創了「重文教、輕武事」的大宋特色傳統。殊不知「得之桑榆,失之東隅」,保住了皇位,卻沒有保住王朝!
十三、禁軍教頭在此,禁軍在哪兒
──武將地位有點低
《水滸傳》中「豹子頭」林沖還未落草梁山的時候,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作「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真是威風凜凜。
事實上,當時北宋禁軍的確有八十萬,但其中像林沖這樣的教頭少說也有二百六、七十位,更別說還有三十位都教頭——林沖根本算不上什麼人物!
其實何止林沖這「八十萬禁軍教頭」算不上什麼人物,就連那些高級將領們在北宋政壇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他們名義上是武將,卻沒有自己的直屬部隊,這就是北宋軍事管理制度最大的特點——「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難怪大宋朝的軍隊敗仗打了不少。
■天下軍權歸皇帝
要想說明宋朝的軍隊為什麼會「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就還得嘮叨一下大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有鑑於五代時期武將專權和自己「黃袍加身」的故事,專門搞了個「杯酒釋兵權」,把一幫功臣的兵權全都「收歸國有」,送他們回家享清福去了。接著,趙匡胤又定下了「重文抑武」「重文教、輕武事」的基本國策,把大宋朝建設成文官的天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武官造反的風險,實現了「長治久安」。但是大宋朝不可能沒有一兵一卒,不然皇帝和他的一大家子人誰來侍衛,大好河山又由誰來保護呢?然而有了兵就要有將,軍隊總要由軍官統領和指揮,這怎麼辦呢?
面對這種情況,趙匡胤費盡心思、絞盡腦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設計了一整套制度,最後只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防止武將作亂。趙匡胤的弟弟、大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一即位就說:先皇當了十六年的皇帝,「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尊承,不敢逾越」——意思就是說:我哥哥處處提防,小心制定政策,已經指引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今後咱們就「按既定方針辦」,準沒錯。
趙匡胤發了話,趙光義表了態,後世的皇帝們當然要跟著走。於是,趙匡胤設計的軍事制度、軍隊管理辦法和戰時調兵遣將的作戰方案就成了既定國策,被「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一百多年。由趙匡胤親自設計的這套軍事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天下兵權歸皇帝」,因此它的首要原則就是除了皇帝,誰都不能有絕對的統兵權。為了確保遵循原則,達到目的,趙匡胤採取的辦法是把調動軍隊的兵符交給樞密院,但是不給他們兵;把兵交給三衙(包括殿前都指揮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管理,卻不給他們調動軍隊的權力;在軍隊要執行任務時,又臨時委派武將去統率,任務完成,使命也就結束,武將不再有統率之權。
這真是個好辦法!正因為有了這個辦法,樞密院、三衙和率臣(臨時統率軍隊的武將)都只能各自分管大宋軍事的一部分職能,誰都沒有完全掌握一支軍隊的權力,更別想私自調動軍隊幫自己幹壞事。正因為有了這個辦法,使後來的大臣范祖禹敢說「此所以百三十年無兵變也」——事實也正是這樣,終大宋三百年也沒有出現幾次像樣的兵變,能夠裂土稱王,與趙宋王朝爭奪天下的軍事叛亂更加沒有。天下的軍權,大多數時候還是掌握在大宋皇帝手中。
■臨時組團去打仗
但是皇帝一個人掌握了軍權,不等於他也能一個人訓練、管理和指揮天下的軍隊。一旦有了戰事,讓皇帝一個人帶兵打仗更不可能。平時駐防操練,戰時出征打仗,還是要靠武將。
各地(尤其是邊境地區)不能沒有兵,有兵不能沒有將;但是地方兵力強盛了皇帝會擔心,武將長期在外帶兵皇帝會更擔心。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趙匡胤早就想好了對策!
宋代國家的主要精銳部隊是禁軍,也就是皇帝的親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又「罷藩鎮,收其精兵」,把各地軍隊中的精兵猛將都抽調到禁軍中來,借此削弱了地方武裝,同時也使禁軍成為大宋朝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但這還不夠,趙匡胤又把禁軍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東京城和周邊地區,使駐守京師的軍隊數量多於地方的任何一支軍隊,足以彈壓任何反叛;而駐守在京城的軍隊也被分為城內城外兩部分,並且週邊之外還有週邊,這些軍隊各自獨立,互不統屬而又互相牽制,相互之間勢力均衡,最終都被皇帝一人牢牢地掌握在手裡,為保衛皇權效命。這就叫作「內外相制」。
再說兵和將的矛盾。解決這個問題趙匡胤用的是「更戍法」。對「更戍法」最冠冕堂皇的解釋是:廣大戰士們啊,你們長久地駐紮在一個地方,難免會懶惰!而且讓你們總是駐守在邊遠貧困的地方,既不公平,朕也不忍心呐!再說了,咱當兵的人就是要艱苦奮鬥、勤學苦練,刻苦鑽研軍事知識,廣泛瞭解山川地理嘛!所以讓大家經常換換防,調動調動,也是對大家的愛護和鍛鍊嘛!
有了這麼充分的理由,大宋將士們當然不好推辭,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東奔西跑、南來北往,每隔一兩年就要調防一次,疲於奔命。不過兵調將不調,武將們剛和這一批士兵混熟,他們就被「更戍」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又來了一批新兵。而且大宋朝對武將還有「轉員」制度,名義上是升官,但同樣是一升官就被調離原部隊,又到一個新地方,面對新的上司下屬去了。
有這兩種方法,就做到了「將不得專其兵」——武將們沒有自己親身訓練、指揮得力的軍隊,更談不上有忠於自己的嫡系,何談造反?
但也正因為有這兩種方法,同時也就造成了大宋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軍隊和將官之間互不瞭解,甚至誰都不認識誰。
那麼,一旦真的發生了戰事,仗要怎麼打呢?很簡單,兵是現成的,將也是現成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把兵和將湊在一起,臨時組個團,不就可以出征了嗎?
■自毀長城為哪般
臨敵上陣,將官是從東邊差遣的,士兵是從西邊抽調的,甚至有時候軍隊統帥竟是文臣,更有甚者還有宦官(北宋末年的權宦,「六賊」之一童貫就做到了全軍最高統帥,並曾率軍對遼國作戰,吃了大敗仗),就算是高級將領,也可能是「環衛官」(即左右金吾衛等十六衛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武散官),屬於手下無兵的空頭將軍,更加和士兵不熟悉。同時,將軍們帶兵出征、臨敵交戰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受三軍最高統帥——皇帝的遙控(出征前,皇帝已經制定好行軍路線和作戰計畫,並且繪製出陣圖交給統兵官,他只要照章辦事就行)。這樣的將士組合,這樣的戰略戰術,戰鬥當然很難打得贏!
於是乎,自從北宋開國名將們漸漸凋零,趙匡胤的軍事制度逐步落實形成傳統,北宋軍隊的戰鬥力逐漸下降,對遼先後有高梁河、岐溝關兩場大敗,對西夏則先後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場大敗。可以說,有趙匡胤這樣的「老祖宗」,定下這樣的「家法」,如此敗績毫不奇怪,要是能打勝仗那才稀奇了!
不過,大宋朝的軍隊也不是毫無機會重新強大起來。從北宋到南宋,大宋朝至少有兩次機會可能轉弱為強,恢復漢唐的榮光。這兩次機會一次是在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同時改革了兵制,通過實施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保甲法等新制度一度革除了舊兵制的弊端。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兵法」。
將兵法又叫「置將法」,簡單地說就是給軍隊配備固定的統兵將領,讓他們平時訓練軍隊,戰時指揮作戰,使「兵將合一」。在神宗朝,范仲淹和蔡挺(北宋名臣,因抗擊西夏建功,曾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官至樞密副使)曾先後試行將兵法,後由蔡挺推廣到全國。
將兵法一出,兵不再不知將,將也不再不知兵,軍隊訓練有素、指揮有方,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范仲淹和蔡挺在對西夏作戰的過程中屢戰屢勝、收復失地,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就是明證。而北宋中期的名將狄青,也正是這時候脫穎而出,成就了他的豐功偉績的。
但是王安石的變法最終失敗了,作為變法的一部分,兵制改革也受到了批評。將兵法因為不符合趙匡胤立下的「祖宗家法」,更不符合歷代皇帝對武官將領「事為之防」的原則,終於也「無疾而終」,隨著變法失敗煙消雲散、不了了之了。
到了宋室南遷,趙構建立起南宋王朝的時候,大宋的兵制又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經過南宋初年宋軍和金軍的一系列交戰,抗金將領的更替沉浮,最終形成了以各地屯駐大軍為主力的南宋軍隊。而各屯駐大軍將領也實際上成為自己所指揮的軍隊的最高統帥,擁有了對軍隊的控制權。到紹興五年(一一三五)時,保衛著趙宋王朝和金國對抗的,主要有五支屯駐大軍,他們是:
韓世忠的前護軍,兵力八萬人,駐淮東楚州(今江蘇淮安)。
岳飛的後護軍,兵力十萬人,駐鄂州(今湖北武昌)。
劉光世的左護軍,兵力五萬二千人,駐廬州(今安徽合肥)。
吳玠的右護軍,兵力七萬人,駐興州(今陝西略陽)。
張俊的中護軍,兵力八萬人,駐建康(今江蘇南京)。
這些宋軍主力加起來也有近四十萬,但是,趙構無心北伐,對統軍將領也始終懷著疑忌,到了紹興十一年(一○四一),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先後被罷免了軍權,吳玠病逝,剩下一個岳飛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五支屯駐大軍也就瓦解冰消,不復存在了。
趙構自毀長城,斷送了南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大宋軍隊從此更加無藥可救。雖然後來又出現了幾位名將,但他們同樣改變不了南宋的命運,這個始終以防範武臣為第一要務的王朝,終於敗亡在北方的鐵蹄之下。
七、杯酒釋兵權,大將退二線
──防範功臣手法很溫柔
歷朝歷代的老百姓過日子,最關心的還是切身的問題——農民心憂天氣,念念不忘的是土地裡莊稼的收成;商人盯緊市場,時刻關注的是自家買賣的收益;做手工的匠人但願人人手頭都寬裕,買得起他製成的用品;茶水鋪盼望烈日炎炎、行人口渴……。
不過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和政局息息相關。要瞭解宋人的生活,就不能不瞭解一下大宋政治那點兒事。而要認識大宋的政局,明瞭南北兩宋積弱的原因,就要從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說起。
■黃袍加在身,心頭多塊病
說起大宋朝的建立,很多...
推薦序
推薦序 轉生至大宋,盡享豪門貴冑買笑去
宋朝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國力積弱不振的朝代、匯集內憂外患的朝代,疆域狹小的朝代、重文輕武的朝代,岳飛領十二道厄運金牌而非奧運金牌的朝代。但它也是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文化商業教育欣欣向榮的時代,文人最崇尚的年代,時光穿梭機會大塞車的年代!
《活在大宋》以各式各樣鮮活之歷史專題,深入介紹這個富饒美麗的文明,從食、衣、住、行至文藝娛樂,無一不品,讀者可將自身代入時空旅人,一窺宮闈華麗生活下之祕辛,或假想轉生成平民百姓,全方位地觀察、體會活在當代一流大都市之樂趣。
例如宋朝戶籍制度流通開放,即便投胎在雞不生蛋的鄉下,亦能透過經商、應試、出差、求職等方式,至輕歌漫舞幾時休的汴梁居住工作,一年期滿,即在當地落戶,化身天龍國人,當然有戶在蛋黃區無貸款的高門大戶帝寶更好,屆時騎寶馬、乘坐轎,風頭一時無兩,比開藍寶堅尼更風光。
在經濟昌盛的宋代就業法子多,賺錢機會也不少,首先歡迎你報名大宋公職補習班,宋朝公務員選考限制少,百歲人瑞能報考;社會地位高、一朝中舉人人稱羨;工資福利好,不僅有糧食、衣料各類額外收入和補助,還有大大小小的節日和帶薪假,足夠你一年出國兩次遊,玩樂不忘上工,才能拒絕賄絡引誘,專心為朝廷工作。即日起街頭巷尾揪團報,最高折扣可抵三貫錢,現在報名便送金廢帝完顏亮畫像一禎,鼓勵考生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不擅讀書,有一技傍身也能闖天下,宋代商業繁榮興盛,瓷器、冶煉、釀酒、造紙、印刷,百業欣欣向榮,汴梁日夜車水馬龍,餐飲服務業可投入東京城七十二家五星級大酒店,專營官酒販賣,夜夜笙歌不知醉。攢夠了資本,便加盟最著名的白礬樓酒店,全盛時期共有三千家加盟腳店,比五十嵐還多駐點,不妨試著激發創意開發品項,推出酒家新招牌──酒麴加粉圓(結果馬上倒店)。
錢賺多不怕沒處花,出遊可逛山水、觀園林、參寺廟,穿有羅裙、百褶裙,趕上裙,頭戴金銀掐絲珍珠冠,身圍紋理如玉通天犀角帶,渴了淺酌蒲中酒、蘇合香,薔薇露,餓了細嚐軟羊麵、私雞麵、炒鱔麵,飯後再來些梨圈、李子旋、林檎乾甜甜嘴。
哎喲客官白銀萬兩,要求食精膾細,小店還不先端出只取羊頭兩腮嫩肉的羊頭簽,再上盤肉慾橫流吃珍稀的雙下駝峰角子和雪天牛尾狸,收尾吃風雅則來碗農曆十月割下初綻梅花,在蜜罐中細細封存,隔年夏天才取熱湯泡製的湯綻梅,舌尖上的大宋是五感交織的狂歡饗宴。若仍嘴饞,請至書中一覽,玉盤珍饈、雕欄畫棟、歌舞百戲盡在此書,為你濃縮整整三百年,繁華璀璨的驚喜。
螺螄拜恩 暢銷書人氣作家
推薦序 轉生至大宋,盡享豪門貴冑買笑去
宋朝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國力積弱不振的朝代、匯集內憂外患的朝代,疆域狹小的朝代、重文輕武的朝代,岳飛領十二道厄運金牌而非奧運金牌的朝代。但它也是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文化商業教育欣欣向榮的時代,文人最崇尚的年代,時光穿梭機會大塞車的年代!
《活在大宋》以各式各樣鮮活之歷史專題,深入介紹這個富饒美麗的文明,從食、衣、住、行至文藝娛樂,無一不品,讀者可將自身代入時空旅人,一窺宮闈華麗生活下之祕辛,或假想轉生成平民百姓,全方位地觀察、體會活在當代一流大都市之樂趣...
目錄
推薦序 轉生至大宋,盡享豪門貴冑買笑去 螺螄拜恩
前言
第一章 衣籍住行受規範,城市治安不混亂
一、穿戴這種事要從頭講起
──汴梁衣著時尚指南
二、遷徙很自由,城鄉分戶口
──戶籍制度很開放
三、一場解放膝蓋、拯救屁股的革命
──桌椅坐具進化史
四、管你是人是牲口,通行證給我拿來
──出行的規矩必須懂
五、北宋騎馬南宋坐轎,南北兩宋都乘船
──交通工具有變化
六、宮殿府宅講身分,平頭百姓只有家
──大宋豪宅修建手冊
第二章 重文輕武是祖訓,福利待遇太誘人
七、杯酒釋兵權,大將退二線
──防範功臣手法很溫柔
八、別念官名,聽得人頭疼
──虛銜怎麼那麼多
九、公務員招考哪家強,大宋科舉最繁忙
──讀書人眼裡只有「進士」
十、門第決定官身,庸才也能入仕
──有種特權叫蔭補
十一、發明節日也要放假
──汴梁假日很悠長
十二、朝廷政策好,官員待遇高
──如此高薪,謝主隆恩
十三、禁軍教頭在此,禁軍在哪兒
──武將地位有點低
第三章 商品經濟是個寶,物質享受少不了
十四、商業很繁榮,商人地位高
──行業歧視沒必要
十五、出門消費有紙幣
──交子、錢引和會子
十六、濟南劉家功夫針鋪,認準門前白兔兒
──品牌意識很先進
十七、五星酒店七十二,連鎖品牌不勝數
──正店、腳店都是愛
十八、有錢不愁沒地花,奢侈消費有傳統
──富裕階層的消費觀
十九、外賣也入戶,居家好享受
──平民消費也超前
二十、造船工藝高超,商港聞名世界
──海外貿易帶動的GDP
第四章 宮廷不是禁區,皇族也有祕聞
二十一、踢踢球,寫寫字,作作畫
──官家愛遊藝,更愛文藝
二十二、全年嗨不停,月月有節慶
──宮廷慶典歡樂多
二十三、太后也垂簾,親政就放權
──后妃干政不容易
二十四、皇帝預科班好難,如履薄冰很危險
──太子教育不簡單
二十五、命苦,除了皇親啥也不是
──大宋的公主和駙馬們
二十六、御宴烹製專人管,飯菜進奉要求嚴
──御廚總是高風險
第五章 有歧視也有尊重,女性地位並不低
二十七、文藝女青年是這樣煉成的
──天天向上的大宋知識女性
二十八、宅女也瘋狂,出遊消費忙
──遊玩購物是本能
二十九、端午鬥百草,七夕乞個巧
──閨中也有遊戲控
三十、離婚不算難,財產有份占
──婚姻家庭有保障
三十一、抛頭露面不算啥,裸體相撲很時髦
──大宋的職業女性們
第六章 舌尖上的大宋,饕餮們的汴梁
三十二、品茶是藝術,宋人從來不含糊
──大宋喝茶這件事
三十三、御酒與村釀,都入眾生腸
──杯中日月知多少
三十四、飯局酒桌講究多,規矩也繁瑣
──宴飲必須講禮貌
三十五、炊餅沒餡饅頭有,麵食天下佛家粥
──宋人的主食餐桌
三十六、一品四海珍,食精膾更細
──美食超贊,吃貨很忙
三十七、營養不能少,素食同樣很美味
──菜蔬與果品的狂歡
推薦序 轉生至大宋,盡享豪門貴冑買笑去 螺螄拜恩
前言
第一章 衣籍住行受規範,城市治安不混亂
一、穿戴這種事要從頭講起
──汴梁衣著時尚指南
二、遷徙很自由,城鄉分戶口
──戶籍制度很開放
三、一場解放膝蓋、拯救屁股的革命
──桌椅坐具進化史
四、管你是人是牲口,通行證給我拿來
──出行的規矩必須懂
五、北宋騎馬南宋坐轎,南北兩宋都乘船
──交通工具有變化
六、宮殿府宅講身分,平頭百姓只有家
──大宋豪宅修建手冊
第二章 重文輕武是祖訓,福利待遇太誘人
七、杯酒釋兵權,大將退二線
──防範...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