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什麼人或來自何處,生活於世,幸而生存,
但我們,僅僅是倖存卻無力改變之人。
國際知名華裔作家歐大旭,撼動人心大作。
入圍2020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決選!
《倖存者,如我們》看似是一個殺人犯對著年輕的(而且和他出身完全不同的)研究者陳述「他的世界」、「他的記憶」,但也不妨視為一種申訴、抵抗、重述。因為「我所經歷的不是法律所能判明的」,「我所經歷的不是妳這樣階層的人所能理解的」。歐大旭寫的不是知識分子,他也不是用一種俯視的角度,以知識分子的觀點在看這些他筆下的角色。他很像在自己對自己的寫作者身分做出質詢:即使和他們對話了,你真的能「筆代他心」嗎?
──吳明益
「妳要我談人生,不過我談的只有失敗。」
我們不被當作真正的人,我們的名字從來不會被記得,
只能想辦法活著,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命運。
自小生長於馬來西亞漁村的阿福,早已習慣自己的卑微身世,安於千篇一律的生活。他的父親、祖父,以及身邊所有的男人都是漁夫,他們的命運任由環境擺布,每天面對潮汐與暴風雨,活著已是上天賜福。在別人眼中,阿福來自悲慘的底層,無論如何力爭上游,人生都已經毫無選擇。
直到有一天,阿福成了殺人案的主謀。人們懷疑他不是絕望就是瘋狂,但來自美國的社會學博士譚素敏,卻對阿福的生命產生了好奇,並以訪談之名,想要記錄下自己未能經歷的人生際遇。在一次次對談中,阿福陳述起自身記憶,也包括不時浮現的自我懷疑。而他的娓娓道來,逐漸暴露出兩人階級的距離,與相互理解之不易。看似平和的對話,竟是隱含著拉扯的張力,成為了另一種的對抗與質疑。
《倖存者,如我們》是歐大旭又一凝視現實的深沉之作,如此優雅又如此哀傷,描繪了邊緣人社會中的掙扎與遊蕩,更迫使讀者反思權力、種族和階級。遭受種種苦痛的倖存之人,究竟能否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之光?
作者簡介:
歐大旭(Tash Aw)
出生於台北,小時候隨馬來西亞籍華人的雙親回到吉隆坡,在馬來西亞念完中學後到英國劍橋大學研讀並考上律師執照,於倫敦一家法律事務所服務。他一心嚮往創作,工作餘暇埋頭寫作,後來毅然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生涯,進入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著名的創作課程就讀。《和諧絲莊》即是在東安格利亞大學讀書期間完成。此書出版後,與石黑一雄共同競逐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入圍《衛報》「第一本書獎」(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同時榮獲2005年英國惠特布列(Whitbread)首部小說獎、大英國協作家獎「東南亞與南太平洋區第一本書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2007年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之後陸續出版作品包括廣獲媒體書介好評的《沒有地圖的世界》、讓他二度入圍曼布克獎、獲選全美公共廣播電台及BOOKPAGE雜誌年度好書的《五星豪門》。
譯者簡介:
彭臨桂
熱愛閱讀、嗜聽音樂、沉迷電玩。譯有《無間任務》、《莉西的故事》、《39條線索》、《高爾基公園》等書。
聯絡信箱: evan.translator@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盛情推薦
▍專文導讀
吳明益
▍連袂力推
平路
伊格言
言叔夏
連明偉
陳思宏
陳雪
賀淑芳
黃錦樹
張貴興
顧玉玲
名家好評
底層掙扎殘酷哀歌,精采好讀。
──陳思宏
沒有冷酷的數字、僵硬的史料、麻木的政治語言、虛假的紀念碑,歐大旭以小說家的靈動筆法,一個小人物的靈魂凌遲,奏響了世紀末一則充滿骷髏絮語和血肉溢流的難民輓歌。看似輕快的繪描,讀來泫然欲泣、撼動人心。
──張貴興
鑲嵌小說中如此熟悉的馬來西亞路名、鎮區地名,在歐大旭筆下,如平行宇宙般,顯現出另一張地圖;那張把移工排擠、踐踏棄拋於疾病漫漶與死亡籠罩的酷厲對待。他們向來沉默無聲。小說藉由這如此複雜的倖存者敘述,說出了我們共同的焦慮,我們何以遺忘、何以視而不見。
──賀淑芳
各方讚譽
《倖存者,如我們》是個反諷的書名,它描繪了數十億人的生活,或許不包括本書的讀者。這是個關於底層人們的故事。嚴苛的環境與極度的貧困,主宰著這些難民、打零工的人的生命,他們的奮力掙扎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本就不該倖存下來。在他人筆下,這或許會變成一則抽象的報導,但歐大旭賦予這些人物燒灼、撕裂的血肉。不幸的是,這些人物正是我們一般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寫照。
──愛德蒙‧懷特(Edmund White),《已婚男人》(The Married Man)作者
關於今日種族主義的偉大小說,它正是我們殷切期盼的作品。它同時也是一幅東南亞的大師級壁畫,以及關於貧困階級出身人物的動容故事。就像是當代的《黑與紅》,既尖銳又切合當下。《倖存者,如我們》是我近年來讀過最美妙、最有力的小說。
──艾杜瓦.路易(Édouard Louis),《跟艾迪了結》(En finir avec Eddy Bellegueule)作者
直到最後一個字,《倖存者,如我們》都緊緊抓住人心。歐大旭對於階級、男子氣概、全球化的處理方式,只有他才能辦得到。他完全翻轉了我們既有的假定,同時創造出一個世界,而要不是因為他的文采,這個世界會是難以接近並無法看穿的。
──塔米瑪‧亞南(Tahmima Anam),《黃金時代》(A Golden Age)作者
完全讓讀者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倖存者,如我們》是部動人又美麗的小說。質疑體制的不公。
──《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
在歐大旭這本令人緊張卻又出奇動人的小說裡,他讓我們一睹、甚至些許了解,社會的複雜性與體制的不正義,是如何導致現在這個荒謬卻又駭人的時代。
──約翰 伯恩賽(John Burnside),《衛報》(Guardian)
最為高明的政治小說……描繪了一個誠實的人在陷入開發中國家的貪腐時,會是怎樣地堅韌不拔、充滿人性、毫不妥協。
──《衛報》(Guardian)
歐大旭的筆法絕非道德說教或陳腔濫調。他巧妙地交織了個人與政治,明白地告訴我們,兩者絕不可能相互分離。驅使我們個人做出某事的力量,不過是更大力量的折射;但個體對此無法加以改變,必須從全球的角度著手。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LS)
以馬來西亞為場景,這本緊扣人心的小說檢驗了偏見與難民經歷……歐大旭並不仰賴慷慨陳詞,他的高明之處,在於透過個人微觀的角度來講述全球化的故事。當他最後終於回頭開始敘述主角阿福的罪行時,他的筆法是輕快的,就算這是個題材陰鬱的小說,但它的調性始終如一,不會過於嚴肅或沉重。甚至可以說,它的結尾是輕柔的,不過,《倖存者,如我們》裡頭的駭人罪行,仍讓讀者無法輕易忘懷。
──《觀察者》(Observer)
名人推薦:盛情推薦
▍專文導讀
吳明益
▍連袂力推
平路
伊格言
言叔夏
連明偉
陳思宏
陳雪
賀淑芳
黃錦樹
張貴興
顧玉玲
名家好評
底層掙扎殘酷哀歌,精采好讀。
──陳思宏
沒有冷酷的數字、僵硬的史料、麻木的政治語言、虛假的紀念碑,歐大旭以小說家的靈動筆法,一個小人物的靈魂凌遲,奏響了世紀末一則充滿骷髏絮語和血肉溢流的難民輓歌。看似輕快的繪描,讀來泫然欲泣、撼動人心。
──張貴興
鑲嵌小說中如此熟悉的馬來西亞路名、鎮區地名,在歐大旭筆下,如平行宇宙般,顯現出另一張地圖;那張把移...
章節試閱
我的上衣濕了──不只潮濕,而是濕透──它像第二層皮膚緊黏在我背上;只是那層皮膚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另一個活機體,既冰冷又沉重,使我不堪重負。隨著我越走越遠離我現在知道是犯罪現場的地方(但當下並不知道──那只是河岸上一個陰暗的場所,跟其他任何地方沒有什麼分別),我留意聆聽警車的鳴笛,以為隨時都會聽見。我一直想,他們要來找我,結束了,警官會把我抓起來丟進監獄關一輩子。我大聲說,你完蛋了。這就是你的下場。聽到自己的聲音讓我平靜下來。我從未感到如此絕對與確定。警察會抵達,他們會把我關起來,而從那時起,我都會過著一樣的日子。一想到要待在空蕩的小牢房裡,下半輩子什麼都不必思考──光是想到這種生活方式就讓我覺得安慰。
……
進入審判的尾聲時,我的律師試圖向陪審團說明我經歷過的童年。她既年輕又聰明,她不收費用,她想要幫助我。我明白我的人生正被用來當成許多事的藉口。我聽著她談論我,雖然說的是事實,但我卻覺得她是在講別人,某個在我家附近長大的人,也許是住在岸邊幾英里處的一個村莊。那個人跟我的名字一樣,而她一直反覆提起。李福來。李福來。總是講出我的全名。有時候她會說,李福來,別名傑登.李,這讓這名字聽起來像是假的,似乎是我編造的──是我編造的沒錯。不過這還是我的名字──已經變成了我的名字。我會選擇它,是因為我在結婚之前找到了適當的工作,而且一切都很順利。這名字很好聽,大家都喜歡──他們以前沒聽過像這樣的名字。這是個很酷的名字,在我印的名片上看起來很專業,而當時我的事業正開始要上軌道。傑登──這是我,不過每次她在法庭上念出來時,聽起來就像她提及的是別人,因為她發音時把它當成了兩個字。傑,登。她好像覺得這很反常。每當我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它正從我身上被剝離,而我從未真正擁有過它。別名。我根本就不應該用那個名字,我會選擇它真是太愚蠢了。
她談論的那個人很悲慘,沒受過什麼教育,簡直毫無希望。是個無法選擇人生的人。聽到的人都會可憐他。陪審團裡有個女人正緩慢點著頭,表情扭曲皺起了眉頭。就連我也差點對律師正在描述的那個人感到遺憾。不過後來我想到:等一下,這樣不對。我也想到:我很快樂。我很正常。我知道律師試圖要幫助我,可是我想要她別再說了。我開始哼起一首曲子想遮擋住她的聲音。我閉上眼睛,試著想像回到小時候的那個村莊。我嘗試記起自己當時的樣子,但這麼做很荒謬。那段生活已經過去了。在因為殺人而受到審判時嘗試重現自己的童年,那實在太傻了。回憶我的生活並不會讓它更加真實──那種真實存在於由我律師所敘述的版本中。我笑自己很愚笨。我笑得很大聲,結果停不下來,於是用雙手摀住了臉。律師轉過來看著我。她的話說到一半就停住,然後注視著我──那種表情就像妳以為某個人心臟病發作了,可是妳還不確定發生了什麼事。法官說:「我不認為被告的生平跟案件有關。請繼續妳的法律論證。」雖然我的律師想要針對這一點提出爭執,可是我的笑聲和法官的斥責讓她失去了專注;我所敬佩的智慧、決心和熱情,當下全都在那間悶熱的法庭裡消散了。那天非常熱,空調又壞了,讓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她失言了幾次,思緒也亂成一團。我很高興一切就快要結束了。
……
差不多六個月後,我去上班時看見朱阿玲已經到了,這並不尋常──通常都是我每天早上在十點前到餐廳開門,然後大約在午夜關門。她信任我做那種工作,她知道我會照料好一切。那天空氣中有很多灰塵──不是平常在城裡飄動的薄霧,而是更濃厚的塵雲,來自附近的工地,那裡的都市叢林正在被清空,準備建造新的住宅區。朱阿玲戴著外科口罩遮住口鼻,這在當時可是很少見的。現在就連流行人物也會戴,但在那個時候只有日本和台灣的人知道那種東西,而我常會取笑對方。「還以為自己是日本科學家嗎?」雖然我常這麼開玩笑,不過我得承認那天我也希望自己能戴一個。她拉下口罩,說:「阿福,你不能在這裡工作了。」生意不好,她已經一段時間沒賺大錢了。她之前借了錢,現在償還得很費力。她決定解僱我跟另外三個工人,我們的薪水最高;剩下的人就得應付更大的工作量。她不會對此說謊:如果生意又變好,她就會找另一個外國人而不是再僱用我──他們便宜太多了。「所以,你不能在這裡工作了。」她拉起口罩蓋住口鼻,然後繼續弄她的計算機跟一疊收據。
我站在那裡看著紅色塵雲和遠處的推土機,嘴巴和喉嚨裡的沙粒讓我開始發癢。她沒說:「我很抱歉,我必須讓你離開了。」或是「你很懶惰,我要開除你。」或是「生意不好,我請不起你了。」她只是說你不能在這裡工作了。她講得一副無可避免的樣子,好像地球上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我失去在肥佬蟹海鮮樓的工作──彷彿我離開那裡就跟每年一定會出現又消失的雨季一樣。可是那也不一定。有些年我們一點雨也沒下過,其他年則是下得太多了。為什麼我不能繼續在那裡工作,就算多待幾個月也好?因為城市很快就要被地震毀滅了?因為我們要被外星人侵略了?如果是這樣,我就可以接受。大家都要沒工作了,為什麼我要有呢?我並不是不講理的人。給我一個好理由,我一定會安靜地離開。
「阿福,為什麼你一直站在那裡?」最後她開口說:「別那樣,又不是我的錯。」
我看著她。我什麼也沒做,就只是看著她──光是那樣就夠讓她激動了,因為她以為我在耍賴。她以為我要質問她讓她講出更好的理由;或是要索取補償金;或是她無法給予的其他東西。她開始說話──其實是喊叫。她說著對我而言無關要緊的事,解釋她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她在世界另一頭的女兒還需要錢,說著工作和身為人母的壓力。她說我怎麼會如此無知到不明白世界運作的方式。我不知道什麼是亞洲金融危機嗎?為什麼我不多看一點報紙,多關注世界呢?她對我大聲說著那種事。亞洲的每個國家都在受苦,而我卻在那裡像個被寵壞的小孩。二十二歲了,行為還像小孩子!她必須付的賄賂、保護費、物價上漲──那些我都知道嗎?她說我不知道在這個屎爛國家做生意有多難;我不知道像她這年紀的孤單女人要經營一間蠢餐廳是什麼感覺。「等你到了我的年紀,就會知道是什麼感覺了。」
「其他人呢?」
「回去緬甸囉!尼泊爾,孟加拉──你又在乎嗎?」接著她罵出髒話,雖然只是一個難聽的詞,沒什麼大不了,但從她那樣的好人口中說出,聽起來實在太有趣了,結果我開始笑,笑到停不下來。我站在餐廳中央,周圍堆疊著桌椅,而我笑得像舊功夫電影裡的大壞蛋,也看見其他剛來上班的人注視著我,彷彿我很危險的樣子。「瘋了!你在笑什麼鬼啊?」朱阿玲大聲說。「有什麼好笑的?」她越對我咆哮,我就越難停下來。我閉上眼睛,只看得見她的影像,看見一位迷人的老阿姨說出髒話,讓我笑到都掉眼淚了,而且肋骨因為收縮得太嚴重還有點呼吸困難;加上我喉嚨裡的灰塵讓我越來越不舒服,所以我等於是同時大笑與咳嗽。其他有些工人也傻笑了起來,於是朱阿玲說:「沒錯,他發瘋了。」我走出餐廳時還在笑。
我以為事情結束了。不過在將近十年後的審判上,檢方提起了這件事。我很驚訝有人會記得,可是他們記得──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提出跟那天有關的問題。關於我大笑的事──這似乎證明了我的瘋狂。我的精神不穩定。我的精神不穩定,無法意識情況的嚴重程度。他們找到了那個洗碗的仰光女孩,還有她那位負責烤沙嗲的胖男友。警察是怎麼找到他們的?我覺得他們沒在國內待幾個月,我覺得他們甚至沒證件──然而在快要十年後,他們出現在這裡,用還過得去的馬來語回答問題。你們會認為被告脫離了現實嗎?多年前認識他們的時候,我有時候會跟他們開玩笑,用馬來語辱罵他們,但他們只會露出笑容──他們一個字也聽不懂。
輪到朱阿玲上證人席時,我知道她想要幫我,想要告訴大家我不瘋也不危險。好幾次她都會先說:「他是個好孩子,很認真工作……」不過他們每次都會打斷她。「回答問題就是了,王太太。妳告訴他要解僱他的時候,他有什麼反應?」
他笑了多久?五、六、七分鐘都沒停過?
所以,妳會不會認為他……歇斯底里?失控?
你說在他……發瘋的時候嗎?
她從法庭另一邊看著我,讓我覺得她在要求諒解,這很奇怪,因為她又沒做錯什麼。她只是誠實回答問題,而她也應該那麼做──她沒什麼好覺得抱歉的,我也沒什麼好原諒的。我記得她那天對我大吼,記得其他人來上班,餐廳開始熱鬧起來──兩個印度人送來瓦斯桶,放在廚房的混凝土地面時發出了巨大的金屬聲,他們用坦米爾語唱的歌,Nila, nila odivaa……還有服務生比姆跟其他人,他們正在拉起百葉窗,光線落在一袋袋蔬菜上。蘇贊費力地自己立好一張桌子,他的右臂當時已經復原了,可是很僵硬,就像木偶一樣。朱阿玲尖聲罵出那個難聽的詞。當我記起自己因為那一切的美妙與荒謬而發笑的感覺,我立刻用一隻手摀著嘴巴遮住笑容,卻無法壓抑開始迸發的笑聲。朱阿玲從證人席看著我,也回以微笑。我也想起了她偶爾會給我對摺起來的紙鈔──只有十、二十令吉──還有她出城回來後一定會帶給我的小禮物,例如一根巧克力棒或一個鑰匙圈。我開始笑了。〔停頓。〕我用雙手摀住了臉。
檢察官正在說著又長又優美的句子,聽起來像遠處輕微轟隆的雷聲,不過他中斷了一下,轉過來看著我。透過指間的細縫,我看見他盯著我,然後又繼續說話。他的語氣稍微改變了,像是在說:看到了嗎?我說的對──這傢伙瘋了。
離開肥佬蟹海鮮樓之後,我四處漂流了幾天,也被幾份工作拒絕了。工作並不多,但其實是我沒太認真找。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妳會感興趣的故事,敘述一個村莊的男孩來到首都這個大城市,然後因為它的殘酷而崩潰。可是並非如此。我沒被吉隆坡打敗,而是對它厭倦了──我想要更好的東西。幾個星期後,我回到巴生,很快就找到了在養殖場的那份工作。如果我沒離開吉隆坡,就不會這麼快就開始過著像樣的生活。像我這樣的人,完全沒有任何條件──我不覺得有人會想嫁給我,不過還真的有。
……
為什麼?那是妳想知道的,就跟其他人一樣。可是妳也會跟其他人一樣失望的。很多人問過我相同的問題。我的律師問過,而且好幾次──「只是要確認動機。」她這麼解釋。另一個起訴我的律師會問各種問題,有些似乎跟實際的罪行毫無關連,例如「你那天晚上在哪裡吃晚餐?」還有「你會如何形容你當晚的情緒?」可是我明白他們的目標都是同一件事:試圖釐清我那麼做的原因。
我的妻子──我是指我的前妻──她沒有參與審判。為什麼她要來呢?可是我在報紙上看到了她的照片。有些記者查出了她的住處,想要找她談話,或許就像妳現在跟我談話的方式,希望多了解我一點。如果妳能找到我提的報紙,就會看到她在一連串的照片裡匆忙行走,記者跟在她後方一、兩步拿著麥克風。可是她什麼也不想說,她在大門前推擠過他們,用她的手提包遮住臉不讓相機拍到。不過等她一進去想要鎖上大門時,就必須使用雙手。她不得不放下手提包,所以他們才能拍到那些她露臉的照片,而她臉上都是皺紋,大概是因為高溫,因為不安、挫敗以及我無法確切指明的許多事吧。在最主要的那張照片裡,她往上看,直盯著相機,雖然根據報導她從頭到尾沒說半個字,但她的表情像是尖喊著同樣的問題:為什麼?
我看到畫面,就知道那個問題並不是針對記者,而是針對我。她不必知道為什麼他們要騷擾她──答案很明顯。她的為什麼是想要問我。為什麼我要那麼做?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
「你應該別再找了,」他說:「你找的那些人──他們沒辦法工作。」
「我們可以安排許可證的事,」我說:「我們可以賄賂警察,沒問題的。」
「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他們生病了,他們虛弱到沒辦法工作。這樣沒用的。」
我很渴,可是茶太濃了,我喝不下去。「你確定嗎?」
他點點頭。他說,他們的旅程很辛苦,超乎一般的辛苦,大部分的人抵達這裡時狀況都不好。他們從緬甸南方一個叫實兌(Sittwe)的地方上船,離他的家鄉不遠。他們從那裡走一般的海路穿過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到泰國南方,然後前往泰國境內與馬來西亞接壤的狹長地帶。這段路程不算太長,那個時候的天氣也很好,介於雨季之間,風平浪靜。其實,他在一段時間前從海岸更北方的吉大港(Chittagong)出發時,也走過幾乎一樣的路,所以他知道那要多久。
不過事情出了差錯,船迷航了,他們在上岸的好幾天前就已經喝光了水,於是人們開始死去──他不確定有多少人。只要船上有一、兩個人死掉,就會改變妳在那艘船上的感覺,改變妳對於未來每一天、每個月、每一年的看法。就算妳的身體撐住了,妳的精神還是會希望妳死了。在海上漂浮著,妳會覺得妳也死了。妳失去了朋友,他們的屍體被扔下船時,也會從妳那裡帶走某個東西,而那個東西──是什麼?沒人知道──那個東西再也不會回來了。
他們一上岸,就被帶到泰國南方的叢林營地,要為穿越邊界的路程恢復足夠的精力。有一、兩具屍體被埋在叢林裡──是在上岸之後死去的人。這種事常發生。烏薩爾待在其中一座那樣的營地時,還得埋葬一個他在船上認識的十七歲男孩,那個男孩的夢想是當木匠。為什麼是木匠?烏薩爾從來就沒能了解。男孩得了痢疾,後來死於脫水。烏薩爾在為他挖墳墓時,心裡一直想,這可能會是我。如果我死了,就會有別人為我挖墳墓,而我會被埋葬在這裡,就在這個我根本還沒有機會認識的國家。我的身體會滋養這片新土地的土壤,我會把我自己獻給它,只是不是以我預期的方式。(當時我想告訴他一句中國人常說的話,可是我沒講出來。落葉歸根。妳知道這句話嗎?一切都會回歸到原來的地方。就算到處流浪,妳也一定會回家的。萬物都是這樣自然發展,而我們預期生命也是這樣,也許對某些人來說真的是。但對大多數人不是。)
他們搭卡車被偷偷運過邊界,一路載到霹靂州的南部,現在他們就在那個區域,接連換了一座又一座臨時營地。烏薩爾所謂的老闆,也就是阿強要找的那個人,他想讓他們接受藥物治療,可是要為不應該在國內的人找到協助很困難。那就是烏薩爾聽說的──這群工人之中有很多都生病也垂死了。聽起來不妙。不久之前他可能會介入,試著做點什麼幫忙他們,也許讓他們跟已經在國內立足的家庭一起住,那些人可以照料他們,給他們住處與安慰,那比任何藥物都還有效。但他並不熟悉這種人。他們是羅興亞人。妳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他們是難民,他們住在戰區,他們被迫離家,他們早在啟程離開之前就已經很虛弱也受過傷了。如果妳來自那種地方,那麼不只是妳的身體會受苦,妳的大腦也會超出負荷,而烏薩爾不知道怎麼幫助那樣的人。走私客才不在乎他們帶誰進來,他們只會計算人數。只要船載滿人,他們就開心了。男人或女人──就只是一個人。那是烏薩爾的老闆在某天說的話,不過烏薩爾早就知道了,他從離開孟加拉的那天就知道了。他會知道,是因為他也曾是那樣的一個人。
……
可是這不合法,她說。
那又怎樣?某件事不合法,不代表它就不會發生。
我們有處理那種事的法律。我是指你說的那種虐待。我們有針對剝削和暴力的規定。童工。我們真的有法規。
我笑了。妳知道自己住在什麼國家嗎?妳以為妳在瑞士或新加坡嗎?小姐,這可是現實世界。就算在紐約或妳做研究的任何地方,妳以為違法的事就不會發生嗎?
我知道,我沒那麼天真。但還是覺得不好。
妳不相信我嗎?
不,不是那樣的。只是你說的有些事……讓人真的很難接受。
我看著她,然後聳了聳肩。有時候我就是忍不住。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我知道我應該更小心用詞,盡量讓故事更好聽一些,也讓她可以接受。我看著錄音的手機,看著她的筆在筆記本上潦草書寫。我希望她認為,我喜歡這個故事。我知道我應該更慎重一點,說個好故事,結果我做的卻是相反。我把所有可怕的細節都告訴她,我無法克制自己。忍住,忍住,我心想,可是我卻不由自主地一股腦全講出來。她什麼都沒說,也不會打斷我,而這讓我又說得更多了。今天我把來自孟加拉的外籍勞工故事告訴她時,已經在腦中想好了一句簡單的說法。那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旅程,有人死了。結果我卻把我遇到的那位外籍勞工所說的內容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走私客把他死去妻子的腹部割開,這樣她的屍體才不會鼓起,到時候丟下船也會快點下沉。雖然移工虛弱到快死了,但還是必須挖墳墓。他們自己的墳墓。這樣他們死了以後,走私客就可以直接把他們推進去。沒有力氣搏鬥,只有足夠的力氣去死。人們會看見自己的傷口長出壞疽,感覺自己的腿正被動物啃咬。
她會抬起頭看,而她的臉色會跟月亮一樣蒼白,並且困惑地張大眼睛,就像孩子聽見壞消息那樣。一開始我想要保護她,不讓她聽這些故事,然而我講述時,卻發現我想要她感受到那種痛苦,確保它會滲進她的世界,她那乾淨、快樂的世界。我想要它變成一朵雲,如影隨形籠罩著她,就跟我一樣,而且隨時都是這樣,所以我才會不停地講。但每次我說完後,都一定會發生相同的狀況。我很內疚把這種痛苦帶進她的生命中,接著我就會想把一切抹除掉,只是我辦不到,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感到懊悔。我甚至說不出道歉的話。(而且要道歉什麼?)我覺得完全無能為力。所以我就只是呆坐著。
嗯,她停頓了一會兒之後說。那真是很難理解消化呢。
我的上衣濕了──不只潮濕,而是濕透──它像第二層皮膚緊黏在我背上;只是那層皮膚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另一個活機體,既冰冷又沉重,使我不堪重負。隨著我越走越遠離我現在知道是犯罪現場的地方(但當下並不知道──那只是河岸上一個陰暗的場所,跟其他任何地方沒有什麼分別),我留意聆聽警車的鳴笛,以為隨時都會聽見。我一直想,他們要來找我,結束了,警官會把我抓起來丟進監獄關一輩子。我大聲說,你完蛋了。這就是你的下場。聽到自己的聲音讓我平靜下來。我從未感到如此絕對與確定。警察會抵達,他們會把我關起來,而從那時起...
推薦序
導讀(節選)
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
吳明益
那時我才明白,母親編故事的用意並不是要安慰我,而是想讓自己安心。她越對我、阿王或任何想聽的人重複講述,我就越清楚她必須堅信那些故事是真實的─父親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歐大旭,《倖存者,如我們》)
我在學校開設「世界文學選讀」時出過一個作業,要學生試著繪製一幅他們自己所閱讀過作品的「地圖」。地圖無奈得有邊界,比較方便的一種邊界便是國界。於是,便有學生會這麼問我:那柯慈(J. M. Coetzee)要算在哪裡?魯西迪(Ahmed Salman Rushdie)呢?那些移民作家呢,那些暫時「在他鄉寫作」(借用哈金的書名The Writer as Migrant)的作者呢?
要給個粗糙的答案並不困難,但追究這些「國籍變換」、「族裔和所在國家的關係」、「移民或流亡」……原因各異的作家背景後,我們可以發現,通例式的答案並不存在。在這個全球流動,而且流動的原因如此多元的時代,我們不能不關注到個別例子之間的微妙微小差異。
歐大旭(Tash Aw)出生於台北,但父母均為馬來西亞籍的華裔,2歲後他便隨雙親返回吉隆坡,這使得他從小便中、粵、英、馬來語混合使用。中學畢業後歐大旭赴英國習法,並取得律師資格,如果放在英國電視台的「新住民」節目裡(假如有的話),就是典型的正面移民範例。但歐大旭對文學心存嚮往,於是進入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著名的創作課程就讀。這個屬於文學、戲劇暨創意書寫學院(SCHOOL OF LITERATURE, DRAMA AND CREATIVE WRITING)的課程從1970年代就開始了,石黑一雄、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都是校友。在學程結束時,歐大旭創作的《和諧絲莊》(Harmony Silk Factory)讓他備受矚目,因為這部初試啼聲之作,讓他獲得了英國惠特布列(Whitbread)首部小說獎、大英國協作家獎「東南亞與南太平洋區第一本書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並且入圍了數個重要文學大獎。從律師到作家,這不僅是新住民的典範,說不定也暗示了我們作家這行因為寫的正是人性,好的寫作者如果從其他行業轉向寫作,往往能展示另一種「心眼」。
《和諧絲莊》以日軍侵略馬來西亞的戰爭為背景,被視為是一本後殖民小說,對英國殖民的經濟剝削、日本帝國的血腥統治有直接的描寫,也同時寫到了被殖民者長期受殖民後的心態。《沒有地圖的世界》(Map of the Invisible World)則以戰後的印尼尋求自己民族國家的定位,因而與馬來西亞產生的各種較勁與互動作為主軸。歐大旭在國際文壇上再獲矚目的是《五星豪門》(Five Star Billionaire),透過五個角色的生命交織,寫下他們來到中國上海尋找金錢、愛情與中國夢的故事。而這本《倖存者,如我們》(We, The Survivors)則把時間設定在「當代」,敘事地當下大約是2018年前後,一個網路社群媒體活躍的時代。2018的前一年發生了羅興亞難民危機,2018發生了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場選舉,選擇這個年份應該不是偶然。(以下會提及小說的某些情節)
從敘事結構來說,這本小說都是李福來(Lee Hock Lye,英文名是Jayden Lee,通常大家叫他阿福)的第一人稱,但因其情境不同,略有差別,差別在於他訴說的情境。小說裡的主要聆聽對象是留美的社會學博士譚素敏(Tan Su-Min),譚素敏因為教授的推薦,回馬來西亞針對殺人案的案例進行田野調查,她選上了犯下了殺人案的阿福。當她寫信徵詢阿福的同意時,在信件中表示自己想用「非正式的方式跟你談,描寫出你這個人。」
於是,小說裡的一個聲腔是「阿福對譚素敏說的自白」,另一部分則不一定是在面對譚素敏的時候,敘述加入了「阿福對譚素敏的觀察與反應」。這兩個有著微妙差異的第一人稱,就此凸顯出人心的複雜,以及水面上與水面下的心理狀態。
導讀(節選)
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
吳明益
那時我才明白,母親編故事的用意並不是要安慰我,而是想讓自己安心。她越對我、阿王或任何想聽的人重複講述,我就越清楚她必須堅信那些故事是真實的─父親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歐大旭,《倖存者,如我們》)
我在學校開設「世界文學選讀」時出過一個作業,要學生試著繪製一幅他們自己所閱讀過作品的「地圖」。地圖無奈得有邊界,比較方便的一種邊界便是國界。於是,便有學生會這麼問我:那柯慈(J. M. Coetzee)要算在哪裡?魯西迪(Ahmed Salman Rushdie)...
目錄
作者簡介
導讀 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關於歐大旭的《倖存者,如我們》/吳明益
Part Ⅰ October 十月
October, 2nd 十月二日
October, 4th 十月四日
October, 6th 十月六日
October, 10th 十月十日
October, 13th 十月十三日
October, 15th 十月十五日
October, 19th 十月十九日
October, 24th 十月二十四日
Part Ⅱ November 十一月
November, 2nd 十一月二日
November, 5th & 6th 十一月五日及六日
November, 7th 十一月七日
Part Ⅲ December 十二月
December, 4th 十二月四日
December, 7th 十二月七日
December, 9th 十二月九日
December, 12th 十二月十二日
December, 15th & 16th 十二月十五日及十六日
December, 20th 十二月二十日
December, 30th 十二月三十日
Part Ⅳ January, 2nd 一月
January, 2nd 一月二日
作者簡介
導讀 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關於歐大旭的《倖存者,如我們》/吳明益
Part Ⅰ October 十月
October, 2nd 十月二日
October, 4th 十月四日
October, 6th 十月六日
October, 10th 十月十日
October, 13th 十月十三日
October, 15th 十月十五日
October, 19th 十月十九日
October, 24th 十月二十四日
Part Ⅱ November 十一月
November, 2nd 十一月二日
November, 5th & 6th 十一月五日及六日
November, 7th 十一月七日
Part Ⅲ December 十二月
December, 4th 十二月四日
December, 7th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