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為三冊合為一冊閱讀』
欲認識今日的中國,就必須瞭解其過去!
從晚明的覆滅至欲主導世界局勢的現代中國,
史景遷以政治為經、經濟為緯,織造出恢弘且客觀的新一代中國史!
跳出我們熟習的史觀論述,以他者眼光重新審視——中國如何成為中國!明、清史泰斗史景遷,繼《康熙與曹寅》、《改變中國》、《康熙》、《天安門》之後,為讓西方學子更有系統地認識複雜的中國近代史,寫就《追尋現代中國》。生動的描述、優美的文筆,不僅成功地成為西方了解中國史的入門書,歷久不衰,在華人世界裡也成為認識當代中國的經典名著。
上冊從王朝傾滅至清朝帝制的終結,看明朝田賦制度如何影響清朝的民生;而主流學說的演變,從宋明理學、考證學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皆能左右朝廷遴選人才,甚而導致國家興亡。在歷經邊患、民亂後,國際列強強勢登陸,局勢更為險峻複雜,內憂外患不斷,終究迎來了清帝國的崩解以及共和國的建立。個人野心與國家利益、地方與中央的權力制衡,自晚明就不斷以各種形式困擾中國,直至今日,仍無法獲得解決。
中冊以清帝國的衰亡為起點,一路走過紛亂的民國,直至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內戰。在史景遷的筆下,中國知識分子終於從天朝夢中驚醒,開始思索起自己與西方世界如何接軌,師法西方理論,重整大一統的理想版圖。自袁世凱到蔣介石與毛澤東,政權的遞嬗與鬥爭不曾停息;國民黨與共產黨,在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的路線中掙扎;然而國際列強也正虎視眈眈,欲左右政權發展以奪取更大的利益。此時的中國,彷彿一隻死去的龐然巨獸,只剩屍體仍顫動著。底層人民的覺醒及抵抗,正反映了執政政體在經濟、階級上的衰弱和腐敗。面對國家的種種沉痾、政權轉移的死傷與紛亂、思想的無所依歸,誰將匯聚起土地與人民的憤怒?中國又將走向何方?
下冊從一九四九年國共分裂及韓戰為起始,以新儒學在中國政界的復興收尾,展現了七十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的遞嬗。史景遷在本冊開宗明義寫道,晚明至今,中國權力階層總是缺乏和平轉移過程,曾發生於晚明士子、清末維新,以及民初文人的境遇,在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依舊永無止盡地輪番上演。當毛澤東、周恩來、華國鋒、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彼此為了權力機鋒相對,檯面下是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與百姓在禁錮的保守氛圍中,欲意從極權縫隙裡爭取民主而流血犧牲。皇城前的天安門,見證了幾代人的革命精神與百年來無法斷絕的明爭暗鬥,以及人們對於國家繁榮的渴望。
上個世紀末史景遷在撰寫《追尋現代中國》時,正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前,著眼的是一個封閉的中國。當時中國無異於晚明,亟需內部變革且動盪不安,領導人皆以真理之名鞏固其權力,限制人民在各個領域的遠大抱負。儘管經濟上的變革引來開明的希望,但每一次變革又激發鞏固權力的血腥鎮壓,如此一再輪迴。對於史景遷而言,若中國要開創自己的道路、若西方要了解中國,尤其是大分流後東西方何以在現代化上走向不同道路,必不能迴避從晚明至現代的中國是如何形成的,這正是初版《追尋現代中國》的緣起。
二○一三年的三版,除了將時序擴寫至胡錦濤、溫家寶的「胡溫體制」外,基於近幾年的經濟取向,更有幅度地增加金錢與經濟細節;而對於各政權如何運用「自由主義」、「民主」來鞏固權力,在三版裡也未曾絕跡。回顧《追尋現代中國》,讀者會發現本書不僅是西方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入門經典,亦補足了立場鮮明、資訊不對等的兩岸史書的中立缺憾。
作者簡介:
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英國,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近現代史專家,自一九六五年於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著作極豐,包括《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改變中國》、《康熙》、《天安門》、《曹寅與康熙》、《胡若望的疑問》(以上由時報文化出版)、《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商務)、《婦人王氏之死》(麥田)、《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麥田)。
譯者簡介:
▌溫洽溢(二版)
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現任教於世新大學。著有《獻給皇帝的禮物:Wedgwood瓷器王國與漫長的十八世紀》,譯作有:史景遷《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合譯)、《改變中國》、《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康熙與曹寅》;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ère)《孫逸仙傳》;馬思樂(Maurice Meisner)《毛主義的誕生:中國共產革命之路》等書。
▌孟令偉(三版)
師範大學歷史系畢,目前就讀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譯有《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南方家園)。興趣廣泛,思而不學,梧鼠技窮。希望死前能夠見證臺灣獨立跟重型機車上國道。
信箱:bmwnmeng@gmail.com
▌陳榮彬(三版)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曾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近作《昆蟲誌》獲選二○一八年Openbook年度好書(翻譯類)。已出版各類翻譯作品五十餘種,近年代表性譯作尚包括海明威經典小說《白鯨記》、《戰地鐘聲》、《火藥時代》與《美國華人史》。著作《危險的友誼:超譯費茲傑羅與海明威》與譯作費茲傑羅第一本小說《塵世樂園》皆為南方家園出版。曾任第四十一屆金鼎獎評委。
▌審校
陳榮彬與臺大翻譯所團隊
章節試閱
第二十八章突破?
選項的範圍
鄧小平逝世與香港九七回歸兩件大事構成一道分水嶺,劃分出尚未消逝的舊中國與可能浮現的新世界。這兩個事件雖說意義重大,但其影響力卻仍不及同時期其他涉及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重大發展。與此同時,二○○○年在臺灣舉行的總統大選產生了極大變化。民進黨的陳水扁以「臺灣之子」的姿態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出身本土政黨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上任後針對臺獨議題屢屢以強硬姿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喊話,為東亞政局激起波濤。此舉迫使長期由蔣介石及其家族掌控的國民黨重新審視自己與對岸政權之間的關係。
中國內部的壓力來自老一輩共黨高幹以及解放軍軍頭,其中許多人已九十餘歲,退休之時可謂指日可待。無可避免的世代交替讓黨內的青年勢力得以上位。與此同時,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分子攻擊美國紐約的世貿中心與國防部五角大廈,超過兩千八百人因此喪生,這也使美國對戰爭的認知開始進入全新的階段。從前將東亞視為重點駐紮地的美軍,如今正將大批駐軍遷往阿富汗、伊拉克與中東地區。
九一一事件這場悲劇發生之前不久,中國也重回激烈的競爭舞臺,努力爭奪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這次他們終於一吐在一九九三年時輸掉二○○○年奧運主辦權的怨氣,讓北京成為二○○八年夏季奧運會的東道主。舉辦之時雖然來日方長,中國政府卻迅速大興土木,新興場館、屋舍與交通運輸的建設四起,規模宏大,甚至包括一連串目標高遠的改善空汙措施,而且也為這一切動員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與其他各領域專家。二○○八年,北京奧運在層層維安保護下正式揭開序幕,開幕典禮相當漂亮地融入了中式傳統藝術、音樂及歷史的元素。文化國族主義的氣息也在這場表演中表露無遺,向世界顯耀中國的偉岸。這場奧運會也是中國運動界的全面勝利,中國代表隊一共奪下五十二面金牌。
這些二十一世紀初的大事件,在在都提醒了人們「機遇」在人類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如一九四九年的毛澤東、他的心腹以及其他共黨革命分子,根本不可能全然理解這個新國家的可能走向,只能魯莽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未來,在這方面那些一九一二年的愛國志士也沒什麼兩樣,因為他們在清朝崩解之際也不知道中國會走向何方。實際上,共產黨統治中國所走的每一步,都建立在無法預測的無數事件之上。他們勉強瞥見的未來景象可謂模糊不清,僅有一種走向,整個幅員廣闊的國家只能淪為襯托未來的細緻背景。
在此我們可以回顧毛澤東終於如願在一九四九年底與蘇聯大獨裁者史達林會面的場景。那是他在奮力促成國家變革之餘的首次訪外行程,會面時史達林問道,「你認為你的國家最需要什麼,或你最想為它做什麼?」毛澤東的回應倒像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說:「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時間」。確實,經歷漫長且痛苦的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後的中國,確實需要一段平和的時間休養生息與盤算未來國策。但實際上,毛澤東在中國的統治不但未曾出現一套可行、穩健的發展計畫,時局反倒長期呈現混亂局面。耗時許久、所費不貲的韓戰不久之後便爆發。城市與鄉村革命四起,往後更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國以一連串蓄意挑釁所促成的中蘇交惡,也幾近在一九六○年代掀起全面戰爭。
鄧小平始終企圖將中國的統治方針引導至可管理、可納入計畫控制的方向,一旦機會出現便能牢牢抓住。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香港回歸可說是一個好上加好的機會,但當時中國對香港也沒有任何可預期的單一治理方針。在香港島灣仔北填海區倉促建成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也許象徵了未來可能出現的許多機會。但鄧小平去世後,便需要甫上位的領導班子提出新的方針,而放棄極端手段的作法,也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承諾採行的方式而已。我們也許可以臆測,鄧小平刻意選擇了一個只能解決部分問題的方案,但這方案卻也拔擢了幾位曾於城市或鄉村展現優秀管理能力的男性及女性領導人。這一群政治精英即所謂「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是毛澤東、鄧小平的繼承人。(譯按:毛、鄧分別為第一、二代領導核心。)最後,由鄧小平欽點為共產黨下任領導人的江澤民負責監督香港回歸的最後階段,並充分發揮外商投資的可能性。技術熟練的金融專家朱鎔基,則以總理身分確保國家銀行體系能夠長期健康發展。
江、朱兩位都是行事謹慎的人,他們也與幾位前代的領導階層關係相當緊密。但目前尚不得而知的是,作風隱密、集國家大權於一身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Politburo)是如何將大權分配給江、朱二人,又是怎樣在二○○一年前後以更年輕的管理專家兼政治理論家胡錦濤、溫家寶取而代之。不過,儘管胡、溫二人在統治大位上擁有堅實的政績,其知名度在國內外仍遠不及前代領導。一九四二年生的胡錦濤在二○○二、○三年先後就任總書記及國家主席之職,早年曾任水利工程師,也是老練的共產政治理論家。與胡錦濤同一年出生的溫家寶則是地質學家出身,於二○○三年就任總理一職,這樣的安排顯然是為了稀釋胡錦濤的大權。身為被清算的第三代總書記趙紫陽的門生,溫家寶能夠平步青雲倒是令人意外。趙紫陽在一九八九年學運期間前往天安門廣場,含淚向學生公開談話後就被拔除權位,隨後更遭軟禁在家中。隨著這種權力轉移,共產黨便迎接了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到來。依照前代領導退位的先例,胡錦濤與溫家寶應能在位兩個長達五年的任期,並預計在二○一三年退休。
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共識下所秘密任命的這一批新領導集體,將帶領為數約七千萬人的共產黨員。針對與內部成員相關的種種細節,新的領導集體投入許多心力,尤其特別著重招募青年高知識分子、企業鉅子以及媒體上的公共人物。與此同時,中國官方也在二○○五年宣布,國內總人口已正式突破十三億。這同時也意味著,共產黨又要再度面臨一系列高度複雜的組織問題,一方面在國內快速成長的網際網路之中維持高壓控制,抑制可能出現的異議,也要緊盯著國內的經濟成長與基礎建設發展。雖然中國政府的統治目前看來仍相當有效率,也企圖營造良好的對外形象,但顯然堅決不樂見有關普世人權的爭論浮現,也不見其領導集體有任何企圖深刻自省的想法。黨的權力顯然已經凌駕個人權利之上。西方知名評論家認為共產黨在第四代領導集體下的發展過程「拒絕了所有迎合西方政治制度的可能性」,並延續了第三代領導的方針,即「清除黨內具有實質意義的爭論或政治競爭」。
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中國出現了一些警訊,第四代領導集體進而必須面對幾種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思維與行動。例如一九九九年四月間,估計有一萬個名為法輪功的地下宗教組織成員於北京聚集。這些信徒顯然是因為遵循教派領袖在網路上的發言而紛紛前往紫禁城旁的中南海前靜坐示威。雖然軍警不費吹灰之力便驅離了這群人,也逮捕了許多現場群眾。但這麼多人在國家機器的眼皮底下,竟能在確切的時間與地點快速集結,而且不被察覺,讓中國政府開始重新思考網路與個人隱私的相關政策。這些新的政策重點主要在遏止(或至少削弱)任何與法輪功相似的組織向共產黨請願或示威抗議的意圖。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架美國軍機在一次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行的聯合作戰任務中,轟炸了貝爾格勒(Belgrade)的中國大使館,導致數名中國人喪生。華府的解釋表示,因作戰不當使用了錯誤且過時的城市地圖與主要建築標示,這次轟炸純屬意外。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即完全不能接受。他們認為,一概講求精確的美國軍隊,在這種作戰中怎麼可能犯下這麼離譜的錯誤?國內人民的怒火持續延燒,許多城市都爆發大規模的反美示威遊行,四處皆有人在煽動對美國人的財物與設施採取報復行動。如前所述,這種高漲的反美情緒表現背後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而這事件也的確危及一度看來前途大好的中美關係,可能影響雙方的各種珍貴合作計畫,例如太空探險任務,還有對於世界銀行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參與,中國對一項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的支持立場也可能鬆動。
二○○一年四月間,遭中國認定在進行「間諜任務」的一架美軍偵察機與共軍的巡航戰機在海南島附近空中相撞,這所謂「中美撞機事件」對許多觀察中國的人來說,更進一步印證了兩國之間的友善氛圍可以在一夕之間煙消雲散,即便是小規模的衝突,也很有可能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對於這些人來說,在如此瞬息萬變的時局中,就連二○○一年的世貿中心恐攻事件也成了一種有用的機會,能將新疆自治區的伊斯蘭異議分子打成「恐怖組織」。統治當局按部就班地強硬鎮壓異議組織,而這也又是此類非法活動需要地下化的另一個例子。
第二十八章突破?
選項的範圍
鄧小平逝世與香港九七回歸兩件大事構成一道分水嶺,劃分出尚未消逝的舊中國與可能浮現的新世界。這兩個事件雖說意義重大,但其影響力卻仍不及同時期其他涉及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重大發展。與此同時,二○○○年在臺灣舉行的總統大選產生了極大變化。民進黨的陳水扁以「臺灣之子」的姿態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出身本土政黨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上任後針對臺獨議題屢屢以強硬姿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喊話,為東亞政局激起波濤。此舉迫使長期由蔣介石及其家族掌控的國民黨重新審視自己與對岸政權之間的關係。...
推薦序
▌第三版增譯、修譯序
猶記得約莫二十年前我剛剛取得碩士學位,在康寧專校兼任,教授中國現代史課程時,選用的教材便是史學大師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中國現代史鉅著《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身為一位讀者,當時我的感覺是,這三冊書籍的史料豐富,鉅細靡遺,且作者能把中國史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串在一起,變成一個敘事的整體,對於任何缺乏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講都能有很大幫助;而且另一個特色是譯文流暢、用字遣詞優雅,這在翻譯的歷史書籍中確屬難能可貴。在此要感謝譯者溫洽溢教授為史景遷大師華麗代言,讓臺灣讀者能享受到不一樣的閱讀經驗。
但事實上,史景遷初次被譯介到臺灣,並不肇始於時報出版社找溫洽溢來翻譯《追尋現代中國》。據我粗淺的了解,在臺灣,史景遷的作品最早是由臺北絲路出版社於一九九三年出版,也就是《知識份子與中國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譯者為張連康,而且那時候甚至沒有把作者的名字翻譯成他的漢名史景遷,而是音譯為「史班斯」。後來還有唐山出版社推出《胡若望的疑問》(The Question of Hu)、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大汗之國》(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接著才是時報出版社於二〇〇一年委託溫洽溢譯出《追尋現代中國》,而且他幾乎成為史景遷在臺灣的御用譯者,陸續有《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康熙》、《前朝夢憶》、《改變中國》等譯作,也重譯了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將書名從舊譯的《知識份子與中國革命》改成《天安門》,繼而更有《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曹寅與康熙》等書的推出,且全由時報出版社出版。
《追尋現代中國》是史景遷於一九九〇年推出的代表作,後來又於一九九九、二〇一二分別推出二版與三版,而二版就是溫洽溢舊譯所根據的文本。史景遷在三版的序言中言明,三版《追尋現代中國》與先前最大的差異,就是經過他大幅刪修,去除過多的細節,藉此挪出更多篇幅,放入一些新的資料、新的觀點,還有新的歷史發展。從章節結構看來,三版《追尋現代中國》把原有的第二十一章〈深化革命〉拆成兩章,變成第二十一章〈深化革命〉與第二十二章〈文化大革命〉,前者只論述文革前的「百花運動」、「大躍進」等由毛澤東發起的社會革命;其次,則是新加上第二十八章〈突破〉,始於一九九七年鄧小平去世、香港回歸中國、二〇〇〇年臺灣政黨輪替,終於中共前總理溫家寶任內處理的幾件大事,例如汶川大地震、溫州高鐵追撞事故等等。
細心的讀者如果把二〇〇一年的舊版《追尋現代中國》拿出來與這一套全新增譯、修譯的新版加以比較,會發現兩者之間有數百處不同之處。首先是新增文字多達幾十處,從一到二十七章大多由我翻譯,全新的二十八章之譯者則為孟令偉。從這部份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史景遷在推出三版《追尋現代中國》時雖已高齡七十六,但仍能重新檢視整本書,增補各種新的史料,此等創作活力實屬難能可貴。其次,由於這近二十年來《追尋現代中國》的譯文享有極高討論度與關注度,備受兩岸讀者矚目,因此時報出版社編輯團隊感覺有必要把誤譯或可以譯得更為流暢的部分重新修正改譯,所以特別與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合作,由黃怡瑋、吳侑達、蔣義、蔡惟方、Jonathan Lee(李小慧)與徐嘉煜等六位同學對照一至二十七章中英文,校訂出值得商榷的譯文,最後由我進行修正改譯。
當然,我的原則是尊重原譯者的創作,唯有在讀起來真的非常難以理解或明顯有錯誤之處才會修改。不過,我的另一原則是尊重原文,凡有漏譯之處全都會補上去,也會力求在語意上貼近原文。例如,第一章第一段作者用了「most sophisticated」一詞,原譯是「人文薈萃」,並不能算錯,但修譯後改為比較接近英文原意且也符合前後的「各方面發展最為成熟」——因為「人文」顯然特指文化、文學等方面,不過「most sophisticated」卻可能包含政經體制、典章制度等各種文明面向,意味著中國在明朝已經發展出人類文明極致的國家與社會。
最後,感謝令偉、怡瑋、侑達、蔣義、惟方、小慧與嘉煜等七位同學在過去一年多來的辛苦付出。能夠讓《追尋現代中國》這一本中國現代史鉅作以全新風貌問世,與新一代的臺灣讀者見面,我想對於推廣歷史教育與促進歷史思考來講是很有意義的;當然,我們也很期待那些跟我一樣,已經把舊版《追尋現代中國》納為藏書的老讀者再度把這一套三版《追尋現代中國》帶回家,肯定會有不太一樣的閱讀經驗。
三版《追尋現代中國》總審訂兼增譯、修譯者
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陳榮彬
▌第三版增譯、修譯序
猶記得約莫二十年前我剛剛取得碩士學位,在康寧專校兼任,教授中國現代史課程時,選用的教材便是史學大師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中國現代史鉅著《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身為一位讀者,當時我的感覺是,這三冊書籍的史料豐富,鉅細靡遺,且作者能把中國史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串在一起,變成一個敘事的整體,對於任何缺乏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講都能有很大幫助;而且另一個特色是譯文流暢、用字遣詞優雅,這在翻譯的歷史書籍中確屬難能可貴。在此要感謝譯者溫洽溢...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三版增譯、修譯序陳榮彬
第二版中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推薦序一許倬雲
推薦序二陳國棟
上冊.最後的王朝
第一部│征服與鞏固
第一章晚明
第二章滿清的征服
第三章康熙政權的鞏固
第四章雍正的權威
第五章中國社會與乾隆政權
第六章中國與十八世紀的社會
第二部│分裂與改革
第七章與西方世界的初次衝突
第八章內部危機
第九章改革的中興之治
第十章晚清的新張力
第十一章清朝的傾覆
中冊.革命與戰爭
第三部│國家與社會的展望
第十二章共和國的肇建
第十三章「便成了路」
第十四章分崩離析的聯盟
第十五章國民黨當權
第十六章共產黨的存活
第四部│戰爭與革命
第十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十八章國民黨的崩解
下冊.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
第十九章人民共和國的締造
第二十章籌謀新社會
第二十一章深化革命
第二十二章文化大革命
第五部│生活在人間
第二十三章重啟門戶
第二十四章再定義革命
第二十五章權力圈層
第二十六章探索界限
第二十七章世紀末
第二十八章突破?
第三版序
第三版增譯、修譯序陳榮彬
第二版中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推薦序一許倬雲
推薦序二陳國棟
上冊.最後的王朝
第一部│征服與鞏固
第一章晚明
第二章滿清的征服
第三章康熙政權的鞏固
第四章雍正的權威
第五章中國社會與乾隆政權
第六章中國與十八世紀的社會
第二部│分裂與改革
第七章與西方世界的初次衝突
第八章內部危機
第九章改革的中興之治
第十章晚清的新張力
第十一章清朝的傾覆
中冊.革命與戰爭
第三部│國家與社會的展望
第十二章共和國的肇建
第十三章「便成了路」
第十四章分...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