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過十萬篇以上科學文獻,
消化咀嚼才終於找到的「生命最佳狀態」!
改變你看待人生苦難的方式,解開害你受苦的腳鐐,
讓你不再被「第二枝箭」射中,能自由美好的發揮生命潛能!
★日本亞馬遜分類榜第一名,身心類科普暢銷書!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蘇益賢(職場心理講師、臨床心理師)、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等,好評推薦!
弄清所有「痛苦」的共通點,想出通用對策,
讓你擺脫焦慮、壓力、憤怒、孤獨、空虛和完美主義的科學方法!
「無」──當你的生命處於這樣的最佳狀態,就能充分展現創造力、同理心和好奇心。
乍聽之下,你或許心想,怎麼可能做得到?
但作者從小就與生活中的痛苦抗爭,後來透過本書的科學方法實踐十幾年後,人生發生了有趣的變化:從某個時刻開始,他突然消除了工作和社交的壓力,原本一直在擔心「如果我犯了錯怎麼辦」,但思維卻轉向「我該怎麼做才能改善現狀」。一直以來,他只能淺淺地呼吸,現在感覺可以一點一點地深呼吸了,心也越來越平靜。
當然,人天生的弱點並沒有消除,腦中還是經常有許多負面情緒與想法盤旋。但毫無疑問,你看待「人生苦難」的方式已徹底改變。
關於受苦──我們都一樣,天生消極又負面,這都是為了讓你生存下去的原始機制。
關於自我──大腦重視「故事」甚於現實,其實都是大腦編造的情節害你受苦。
關於惡法──找出讓你受苦的是哪一條惡法,客觀評分,寫下分析日誌。
關於臣服──不抗拒,接納痛苦為生活的一部分,像這樣暫時臣服於現實,你會過得更輕鬆自在。
★★★★★讀者好評
◎作者到底讀了多少文獻來寫出這樣一本書啊?我覺得真是太棒了!
◎讓人想一讀再讀。
◎這本書可以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幫助你「改寫想法」並「減少想法對你的影響」。
◎書裡告訴我們如何減少導致人際關係中各種痛苦和麻煩的「自我意識」,並提出科學證據。
◎讀這本書會提升你對人生的看法。我已經習慣在第一枝箭射向我後就喊停,不再射出第二枝讓我更痛苦的箭,生活也變得更輕鬆容易了。
◎對於生活在壓力極大的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而言,這本書非常有存在的意義。
◎閱讀這本書,你會找到一種注意情緒的方法,而這往往是自動完成,並非由你主導。這也讓我更有機會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由於家庭環境和天生性格,讓我長期深受惡習之苦。直到遇見這本書,我才能夠正視並尋求對策。
◎第一次讀到這麼好的身心健康管理書,故事通俗易懂,方法實用,我每天都運用在工作生活上。
◎閱讀這本書並實踐裡頭的方法,並不能讓人生所有的問題消失不見。但我肯定的是,生活中的痛苦和煩惱會大大減少。
作者簡介:
鈴木祐
新銳科普作家。生於1976年,慶應義塾大學SFC學院畢(不分系學群),於出版社任職後獨立創業。自16歲開始,他每年閱讀大約5000篇科學文獻,迄今已閱讀超過十萬篇文獻,網友粉絲稱他為「日本第一文獻宅男」。他利用獲得的知識來提高工作效率,並訪談超過六百位海外學者和專科醫師,現在專精於健康照護和提升生產力等主題,從事書籍和雜誌文章的寫作,並於自己的部落格「舊石器男子」(Paleolithic Man)持續介紹心理學、健康、科學相關新知,部落格單月瀏覽量高達兩百五十萬人次。近年也受邀至健康照護相關企業演講,分享如何有科學根據地判斷事物。著有《換個工作,更好嗎?》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吳怡文
接觸日文本為調劑生活,卻在意外間,讓這個韻味十足的語言,成了人生下半場的主題曲。譯著包括《下流老人》《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樹木希林離世前的最後採訪》等五十餘部。
作者序
【推薦序 另一種面對人生苦痛的新觀點】
蘇益賢
作為心理師,我的工作是陪伴個案去面對人生當中的苦難,並找到更具彈性與適應性的應對方式。為了勝任這種挑戰,在研究所階段,我們得學習各式各樣的諮商理論,去認識各種應對人生痛苦的觀點與概念。除了學習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去認識每個諮商理論背後是源自怎樣的脈絡與背景。
雖然諮商理論百花爭鳴,但順著諮商專業的發展歷史,還是可以看到一個趨勢:以發展時間較久的西方諮商理論來看,較早發展出來的諮商觀點,多半強調如何「消滅痛苦」,但較為新近的諮商理論則想引導個案,去接納人生必然的痛苦,並在此基礎下,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種面對苦痛的新觀點之出現,主要源於幾個現象:
其一,以移除痛苦為目標的諮商方法遇到了瓶頸。許多個案努力移除情緒、對抗思考上的痛苦,卻屢屢失敗。更甚者,因為這樣的「努力」而讓情緒變得更負面、更激烈(詳細討論可參考拙作《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
其二,近代情緒科學、演化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我們認識「痛苦」的另一種角度。過往,我們視「負面情緒與思考」為阻礙人生的敵人。但演化心理學家提醒我們,老天爺透過漫長演化時光,安排在人類大腦裡的這些機制,真的只是徒增困擾、完全不必要的存在嗎?還是說,這些機制反而是遠古時代人類得以倖存,慢慢變成萬物之靈的關鍵呢?倘若我們能將憤怒、悲傷、反芻、胡思亂想,重新理解為「大腦內建的保護機制」,以這種心態來面對「負面」,會不會更有可能找到與這些不舒服共處的方法?
***
閱讀本書時,我一直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作者鈴木祐本身雖非心理、精神健康專業,但作為廣泛閱讀的「文獻宅男」,他確實在探究人類心理苦痛的領域中,找到許多關鍵文獻。
在本書,我看到許多與近代諮商理論十分呼應的概念,諸如: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慈悲焦點治療(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 CFT)、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基模療法(Schema Therapy)、正念為基礎的治療(Mindfulness-based therapies)等。這些逐漸在近代心理諮商嶄露頭角的治療方法,有個共通特色,就是一開始提到的:試著轉換面對痛苦的方式,不去對抗,而是試著接納。
此外,這些源於西方的諮商理論還有第二個類似之處,便是融合了許多「東方」智慧。好比:佛教的苦集滅道、無常無我的概念;諸葛亮《將苑》的以弱制強;以柔制剛;老子《道德經》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又或者是太極圖裡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日本合氣道的創始人植芝盛平的發展,強調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等,諸多東方智慧皆被帶到這些西方諮商理論之中。
這也是本書讀起來讓我感到格外熟悉的原因。作者廣泛閱讀了各式文獻,從心理學、腦科學、哲學到佛學等,透過素人平易近人的口吻,彙整出一套「面對人類生命苦痛之道」。
在多數讀者初次接觸本書提供的觀念與方法時,可能未必能完全、立即接受。
事實上,這種「用接納代替對抗」的觀念,在西方心理治療領域初次被提出時,也引發不少專家的爭辯。但我們不妨保持開放,並且借用自身經驗來作為參照。
過去在面對負面情緒時,相信我們都努力用過各種方法來應對,有些方法有時有效,有些則完全無效。我們的身心有什麼反應,或許是最誠實的試紙。下次,在你心情煩躁不安、思緒亂七八糟的時刻,不如給書中介紹的新方法一次機會,拿來用用看。對你有幫助的,就留起來,放入你「自我治療的百寶箱」裡。
誠摯祝福每一位有緣讀到此書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觀點與工具。
願我們都能更有智慧地應對人生必然的苦與痛。
(本文作者為職場心理講師、臨床心理師。現為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與多間管顧機構之特約講師。專長為接納與承諾治療、正念為基礎的治療,著有多本大眾情緒、壓力心理學書籍)
【推薦序 另一種面對人生苦痛的新觀點】
蘇益賢
作為心理師,我的工作是陪伴個案去面對人生當中的苦難,並找到更具彈性與適應性的應對方式。為了勝任這種挑戰,在研究所階段,我們得學習各式各樣的諮商理論,去認識各種應對人生痛苦的觀點與概念。除了學習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去認識每個諮商理論背後是源自怎樣的脈絡與背景。
雖然諮商理論百花爭鳴,但順著諮商專業的發展歷史,還是可以看到一個趨勢:以發展時間較久的西方諮商理論來看,較早發展出來的諮商觀點,多半強調如何「消滅痛苦」,但較為新近的諮商理論則想引導個案,...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 另一種面對人生苦痛的新觀點 蘇益賢
前言 由你解開害自己受苦的腳鐐
序章 受苦
1每個人天生都是消極又負面
2三個月大的嬰兒就有負面性格
3在原始世界中,對負面訊息敏感的人比較容易活下去
4人類真的無法逃離痛苦嗎?
第1章 自我
1為什麼黑猩猩半身不遂還是很幸福?
2會痛苦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3真正害你受苦的是「第二枝箭」
4你的「憤怒」只會持續六秒鐘
5動物不會擔心明天的事,人類才會
6所有痛苦都是「自我」的問題
7沒有人類的心會比較好嗎?
8「自我」是維生的工具箱
9自我真的可以消失嗎?
第2章 虛構
1自我是由什麼構成的?
2人類的大腦只需○.一秒就可以編造故事
3我們生活在大腦創造出的虛擬世界
4你有多痛苦,跟你心理狀態的強弱無關
5自我是「故事」構成的
6為什麼不可能找到原本的自己?
7人類的大腦重視「故事」更勝於現實
8巧妙利用精神的脆弱性
第3章 結界
1以科學證據為基礎來設立結界
2為什麼非洲人不會為幻聽所苦?
3藥越大顆越有效
4威脅不只來自外部,也從內在來襲
5調整內在心境
6鍛鍊內感受
7調整外部環境
8打開你內心的結界
第4章 惡法
1怎麼做才能「了解自我」?
2人類會捏造無謂的事實,讓自己受苦
3害你受苦的十八條惡法
4為你的惡法打分數,寫惡法日誌
第5章 臣服
1為什麼皮拉罕族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民族?
2痛苦=疼痛×抵抗
3抗拒的人和臣服的人有何差異?
4透過隱喻理解抵抗的機制
5以科學家的觀點分析「抵抗」
6以工作表提升臣服技巧
7「單純的民族」與「多慮的大腦」
8如果暫時投降,那也不錯啊!
第6章 無我
1達到「無我」境界的過程
2禪修問答為什麼這麼難?
3如果停止思考,「我中心」也會停止運作
4觀察力具有抗憂鬱效果
5讓痛苦變嚴重的人,會把一切都當成「自己的事」
6影響「停止」與「觀察」成果的五大因素
7自我已經恢復平靜的你,會變成一個「場域」
8那麼,現在活著的自己到底是誰呢?
終章 智慧
1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所得到的智慧
2我們可以藉由無我成為什麼樣的人?
3無我並非捨棄所有欲望
4無我帶來三個世界觀的變化
結語 精神修行不可或缺的五個原則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推薦序 另一種面對人生苦痛的新觀點 蘇益賢
前言 由你解開害自己受苦的腳鐐
序章 受苦
1每個人天生都是消極又負面
2三個月大的嬰兒就有負面性格
3在原始世界中,對負面訊息敏感的人比較容易活下去
4人類真的無法逃離痛苦嗎?
第1章 自我
1為什麼黑猩猩半身不遂還是很幸福?
2會痛苦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3真正害你受苦的是「第二枝箭」
4你的「憤怒」只會持續六秒鐘
5動物不會擔心明天的事,人類才會
6所有痛苦都是「自我」的問題
7沒有人類的心會比較好嗎?
8「自我」是維生的工具箱...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