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就是理生活
睡不好當然也賺不到!
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不必每天擔心財富是否會縮水
讓你每天都能安心睡好覺、穩穩賺!
實在看太多的暴起暴跌投資者
百萬營業員教你如何讓財富自由的務實理財術
80%布局全球,即使遇到金融風暴也不怕!
20%可進可退,幫你找到明星產業爽爽賺!
即使是零基礎的投資人也一定學得會
本書提供一個平均年報酬只有8~10%(含配息),但是除非世界末日,都還會讓你財富持續增長的理財系統。
買到一支飆股,幾年或是幾個月大賺好多倍是大家都愛的。但是任何人都無法完全避免買到地雷股(包括幫公司查帳的會計師),就算持股不多,也是在冒險。有可能一覺起來,你重金押注的企業,因為虛假交易、天災人禍、等不可抗拒之事,多年積蓄可能大幅縮水。
買個股不好,那買「台灣50」呢?只持有50檔股票而其中台積電佔了極大的比重,相較之下布局全球,持股至少3,000檔起跳的ETF不是更好?如果蘋果倒了、台積電完了,只要不是世界末日,對你來說都只是部分的風險。
自古以來追逐打敗大盤策略是人的天性,但不管專業投資經理人還是一般投資小白,都該正視要長期戰勝市場難如登天,單純追蹤市場獲得大盤平均報酬,將是達到自身理財目標的唯一方法。
作者夫婦在台港證券圈服務十餘年,看過太多投資大戶,樓起樓塌的例子。最後選擇先控制風險的方式。把主要的資金布局在以全球為布局範圍的股債ETF。少數投資於前景看好的產業ETF或個股,以拉高投報率。平均而言,以上述方法投資,年化報酬率大約是9%多一點。
9%的投報率很低?也許吧(你確定那些投資暴富的人後來沒有跑路,作者可是看過不少)。但是這是一個不誇張的估算,你可以據以進行規畫,把財富落實。
如果你大學剛畢業,很難買幾十張股票來分散風險。除非你是可以投入大量時間,承擔高風險的投資人。基金或是ETF是少數合理的選擇。每年投入3萬元,到30歲,幾乎確定可以累積35萬元左右的財富,到52歲就是近200萬。期間就算發生金融風暴,因為持有相當的固定收益資產,你還是可以睡的安穩。
同樣的方法,不只適用於剛畢業的學生,一個45歲房貸沒有背完的中年人,開始要擔心退休金,他可以去買可遇不可求的飆股,也可以一年拿出12萬,用同樣的方法投資,到65歲時,他有很高的機率會擁有500萬以上的資產。
上述中年人,到65歲以後,其實仍可以維持上述投資方法。如果你持有500萬左右的金融資產,每年把增值的部分,大約40萬領出花用。不過如果遇上市場的大幅回檔,投資布局會被打亂,因此你可能要採用更保守的投資方法,增加債券的持有比重。當然如果你持有的金融資產高達1,000萬以上,就算遇上讓淨值大跌50%以上的金融風暴,你還是可以靠配息過日子。自然可以延續本書提供的投資方法。
本書作者夫婦,是金融專業人士,見識過無數樓起與樓塌後,分享他們採用的投資方式。他們想告訴你,如果你睡不好,就賺不到。
本書特色
9.4%的年化報酬率高到可以讓任何人累積財富!
在投資時把多數的資金投入全球布局的ETF或是基金(股及債),享受全球經濟成長的果實。而不用擔心少數公司或是產業的興衰,長年平均可以穩穩的獲得6%的報酬(含息近8%)。你可以根據可以預期的報酬率和目標,決定資金的投入,穩穩的達成自己的財富自由。期間就算你遇上如2008年的金融風暴,因為有分散及良好的資金配置,你一定可以睡的安穩。
除此之外,大約提出20%左右的資金,投入景氣循環谷底的產業。因為以產業來看,一定是高峰谷底輪替,你很容易賺到成倍的財富。如此在風險不增加太多的情況下,把報酬率大幅提升。(此部分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15%,綜合起來,可以讓整體的投報率達到9.4%。)
指標明確方法簡單,每年只要花10分鐘就可以操作!
將資金以固定的比例投資於不同的性質的工具。每年或是每季檢視其淨值,賣掉漲多的資產,買進沒漲或是跌多的資產,使資金的配比維持原始設定的比重。就這麼簡單。讓你永遠在高點賣出,低點買進。
結合資金控管與投資方法,成為完整的投資體系!
作者在證券業打滾多年,見過太多大戶,因為信心十足而孤注一擲,但是最後落得紙上富貴的地步。因此深知資金的配置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本書結合資金配置及投資方法。成為完整的投資體系。
提供大量網路資源,隨時更新資訊永遠不落伍!
本書提供讀者專屬網路課程及頁面,重要關鍵條件發生改變,都會即時在網路提出更新,買了這本書,資訊永遠不落伍,作者做一輩子售後服務。
作者簡介:
財務建築師顏菁羚
學歷:東吳大學國貿系
經歷: 日盛證券業務專員 元大寶來證券業務襄理 兆豐證券業務經理 香港康和證券資深經理 富邦證券財富管理部資深經理 現職: 綠點財務建築學苑 首席財務建築師 華人線上投資理財高峰會創辦人 個人網頁: www.finarchi.com 高峰會網址: www.investment-business-online.com 付費會員網站: www.mastermoneyonline.com
鄭傳崙
富蘭克林投顧業務襄理
美商羅素投資投資經理
中華證券投資顧問投資顧問協理
現任職某投資顧問公司亞洲區產品協理一職,專門經營法人客戶,熟悉法人投資邏輯,進而應用在自己的投資策略上。
章節試閱
第三章
投資方法(1):讓你遇到金融風暴也不怕的穩定布局
80%的資產要以全球布局著眼
台灣股市佔全球市值不到1%,而且光是一檔台積電佔整個台灣股市的市值就將近20%,前50大股票就佔了台股市值的68%。所以如果將全部的資產都放在台股,或是台灣的投資市場,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的確並沒有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再者就投資台股來看,如果又集中投資中小型類股,那相對於整體大盤走勢可能會出現較不一致且追蹤難度較高的問題。但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冒險,回到一開始的資產配置邏輯,就看你所追求的是可長久穩定的投資策略還是曇花一現的行情走勢。這都沒有對錯,或許你能掌握台股但並不一定要成為你的核心投資配置。
全球有太多跨國性的國際企業,在全世界幫你賺錢,雖然會有景氣榮枯及產業變化的問題,但是投資於涵蓋全球範圍的ETF產品,囊括全球多數的企業,不但就像有人24小時在全球幫你賺錢,同時還可以達到利用資產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別,來降低整體資產波動度的風險。你省下了選擇特定產業與個股的時間,也降低了單一股票市場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
但總體性風險是你再怎麼分散或配置都無法避免的,千萬不要單純的以為可避開所有風險。低風險伴隨低報酬,而高風險伴隨著高報酬,這是鐵律。市場上如果有人聲稱有低風險且高報酬的商品,要小心,十有八九都是詐騙。
到底什麼是「風險」?其實風險就是波動,如果是沒有風險,就代表沒有波動。也就是一條向上直線,在任意的時點賣出,都不會虧錢,例如A點買入,選擇任一時點B或C賣出都是賺錢的。
但如果一個資產是有風險,也就是有波動的,那就不可能做到任何一個時點買入,再任選一個時點賣出都能夠保證賺錢。例如價格上上下下的資產,A在點買入,B點賣出就虧錢了,但在C點賣出,是賺錢的。
有風險並不意味著會虧錢,而是意味著在投資的過程中,會需要承擔價格的波動。如果投資的資產長期來看是上漲的,而且自己在賣出的時點選擇上可以有足夠的靈活性,不會在虧損的時候被迫賣出,那麼賺錢的機率會高很多。如果目標是要把投資的報酬率最大化,那就應該要在投資期限允許的情況下去承擔較多的風險。
例如:小陳想要在一年後買一隻最新型的手機,在今年他的目標就是努力存錢,同時他想不要讓存下來的錢閒著,最好可以產生一些理財收益,於是他有二種選擇,一是放定存,二是買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長期來看每年的平均報酬率都有5%至10%,而定存約為2%以下,那要怎麼選擇呢?
如果到了隔年,小陳要買手機了,但是萬一遇到大跌時,還是必須把股票型基金贖回用來買手機,但可能因為賠錢連手機都買不了了,這時候理財反而是幫了倒忙。但如果他選擇的是定存,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反而還會多出一點利息錢。
所以在你自己確定的投資週期裡面,選擇預期報酬最大的可投資標的。例如5年後才會用到的錢,那當然是選擇波動度較大的金融商品,會比只選擇定存收益來的好。最重要的重點是你必須了解「風險」是無法避免。不過你可以設法降低重大變故發生時,資產「波動」的幅度。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了解不同金融商品的特性,適當的組合。就好像你投資全球股市,可以避免單一地區或是產業的災難。同時投資不同類型的金融商品,也同樣可以產生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的效果。做好萬般防護, 正如同孫子兵法所說的:「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再搭配資金的可投資期限來選擇金融商品,就可以立於不敗。
以下說明主要的金融商品的特性!真的要說極低風險的商品那就是現金了,目前現金跟銀行存款也是公認流動性及安全性最高的資產,但也因是低風險所以報酬率表現最差。
而債券又分為國家級債券及公司債,例如:美國,日本,阿根廷,或台灣等等,國家級債券隨著各國不同的評等又有不同的風險等級,公司債也有對應不同償債能力而有不同的債券等級,例如:蘋果(Apple),微軟,台灣的鴻海等。
債券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是公司,在市場上借錢,假設約定好這檔債券發行的是10年期,那麼在這10年當中每年會給一個固定的票面利率,買這檔債券(也就是借錢給該國或該公司)的人,除了可以每年領到應有的利息之外,期滿還可以將本金拿回來。利息會比銀行存款好很多,但是相對要冒著國家或公司倒閉的風險。所以要選擇評等好一點的國家或公司來投資。世界上評鑑債券風險高低有3家主要公司,標準普爾信用評等公司(Standard & Poor's)、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穆迪信用評等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標準普爾信評最高等級為AAA,穆迪信評最高等級Aaa,惠譽國際信評最高等級為AAA,往下走信評就越低了。
信用評等低於BB/Ba(含)以下就是非投資等級,也稱為是「垃圾債券」,但市場上給了這樣等級的債券一個很好聽的名稱,叫做「高收益債券」,沒有錯,它的確是高收益,買了這樣的債券可以拿到高於市場水準的利息,但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該債券的評等比較低,違約的風險較大。
你可以想像成假設一個剛進入社會工作的新鮮人,跟一個名下有資產的大老闆,二人同時向銀行貸款,誰可以貸到較高的額度呢?誰又可以付較低的利率呢?答案肯定是名下有資產的大老闆對吧,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大老闆倒債的風險較低,因為他有相對應的資產可以抵押給銀行,萬一真的倒債,銀行還可以變賣大老闆抵押的資產。而剛進入社會工作的新鮮人,除了每個月固定的月薪收入以外,沒有別的資產可以為他的信用分數加分,自然能貸到的額度較少,需要支付的利率也較高。因為對銀行來說,被倒債的風險是較大的。
而「高收益債券基金」就是標榜著可以拿到很高的「月」配息,因為台灣人非常喜歡可以每個月領到利息的感覺,所以有些基金公司甚至會特別專門為台灣人成立一檔高收益月配息債券基金。但這裡要考慮到的是匯率波動的風險。
美元、歐元、及人民幣是最常見基金計價單幣別,即使以台幣申購,但是基金公司收到款項之後,還是會換成該基金投資的區域幣別去投資,所以會很常看到賺到淨值的價差,但贖回時換回台幣卻賠了匯差的窘境。例如南非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就標榜著一年可以有10%以上的配息,但是南非幣本身的匯率波動,非常的大。很容易賺了利息賠了更多的匯差,除非有用到南非幣的機會,否則這樣的投資不會出現在我的資產配置裡面。
雖然我的配置80%是全球部局,但是大都以美元計價的商品為主要的持有部位,因為美元的匯價波動相對穩定且可以承作的金融商品選擇較多,而且我在平常就有習慣在美元低於30元的時候買來放著,等到ETF需要加碼的時候直接用原幣申購,這樣即使我賣出,還是拿到原幣,可以等待好的時機再自行換回台幣。
基金跟股票是最常見的投資品種,近年來市場開始流行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買賣基金),也是從基金衍生出來的一種金融投資品,在手續費及管理費上都較基金節省許多,在後面的章節會提到。
買基金過去幾乎是小資族的全民運動,我上大學剛開始打工的時候,因為需要去銀行開一個戶頭,行員建議我可以買基金當做存錢,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我,就光看名稱選了一個我覺得不錯的,每月定期定額投入3,000元,完全沒有做任何功課的我,就看著每個月扣走的錢一進場就賠錢,(最好笑的是我還會買報紙來看把相關新聞收集起來,但完全看不懂,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問人或是學習)後來索性停扣,心想每個月進場就賠錢,那我還不如花掉,去買件漂亮的衣服,總比賠掉好。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又再把剩下的基金贖回,贖回來的錢居然也很幸運的沒變少。我過了很多年回去看才發現我居然當時沒發現我自己竟然贖在起漲點,白白浪費了一年多投資的時間,而且我也沒有從這件事情上學到任何投資理財相關的概念。只覺得買基金就是一種流行,感覺很酷,對於基金到底是什麼也沒有去了解。
直到後來進了金融業才知道整個基金到底是在玩什麼把戲,買基金其實就是把錢委託給專業人士,也就是基金經理人,請他們來幫我們投資。
買基金要注意的3件事
買基金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注意基金的類型。基金大致可分為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以及混合型。
貨幣型基金:專門投資於短期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可轉讓定存單、定存和債券附買回交易等。因為貨幣市場工具的到期日短且產生固定收益,相對而言是一項低風險投資。
債券型基金:投資標的為各種不同收益率、不同到期日的債券,收益相較股票型基金穩定。如政府公債及公司債等。長期來看,收益高於貨幣型基金,但風險也更大。
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全球股票市場,依投資地區可分為全球型、區域型、單一國家型和產業型。因為世界各地區的經濟、政治等情況不盡相同,所以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報酬及風險相對比貨幣市場型和債券型基金要高。
這3類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都很明確,不過後來出現了一種混合型的基金,可以同時投資股票,債券,貨幣市場等多種金融工具。
那麼你應該選擇哪一類的基金呢?
如果你非常保守,幾乎不能接受發生虧損,那就選擇貨幣型基金。
如果你可以承受中等風險,債券基金可以做為你的配置
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高,並且資金可以長期投資,那可以考慮把較高比例的資產配置在股票型基金或是混合型基金中。
另外也有一些較另類的基金,例如大宗商品類的黃金基金,石油基金,房地產證券化基金等等。
為什麼我不選投資台灣基金
基金也可以根據投資的區域不同,分為國內及海外的基金,我自己後來是完全不買國內的基金。因為投資的市場在台灣,台股的選擇性較少,選擇性少原因是台灣的產業結構問題,我們是出口外銷導向,主要以原料半成品與組裝為主,品牌公司很少。許多上市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都高度重疊,且基金經理人的薪水較國外的基金經理人少很多,但合理的薪資條件會讓基金經理人比較有誘因創造績效。
只是這還是要看個人的品格操守是否能不受這些上市公司的大手筆誘惑。基金經理人操守問題比較容易出現在中小型的上櫃股票。過去常常會出現配合主力或是公司派倒貨給基金的投資人,也就是主力或公司派拉抬完一檔股票的價格後,基金經理人再用他管理的部位,去買下這些已經飆翻天的股票,然後股價下跌,就反映在基金淨值裡。
當然這麼做對於基金經理人來說有很大的風險,如果薪資條件相對國外的基金經理人來說低很多,這時又有不良的公司派獻出大手筆誘惑,那麼有些比較把持不住的基金經理人,就容易走上歪路,賺取外快。這就如同國內的職棒選手,在薪水不夠高的情況下,會出現打假球是一樣的道理。
在台灣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新發行的基金,如果3個月閉鎖期一打開,基金淨值超過10元,就會瘋狂的被贖回。原因是金融從業人員,不管是理專或是證券營業員,通常又會有新的「組織任務」。這也是制度面的問題,理專或營業員,每個月的業績達到後,下個月又是新的開始,台灣的金融業務員所領到的薪水,都是底薪加獎金,但要領到獎金可就要先達到每個月的責任額。通常每個月都有任務,就是「配合」公司旗下或是配合的投信公司銷售新募集的基金,公司除了會進行「陸海空」無死角的廣告文宣外,這時辛苦的業務員朋友們也要打起一通通專業而溫柔的電話給所有的客戶,使命必達的無差別銷售來達到每個月的業績目標,至於這個新募集的商品客戶是否需要?是否是客戶本身資產配置中的必買商品?這已不是主要考量。
為了不要被長官盯到牆上或是留校察看,為了達到業績目標,一場場文情並茂生動活潑並加上高檔下午茶的投資話術說明會,能否塞滿客戶才是業務員至高無上的目標,身為客戶的我們至於要不要幫這個忙,那看的是「交情」不是「市場」。所以才會有這種閉銷期一打開只要沒有賠錢就被大量贖回的現象。
同時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市場一窩蜂的在發行某種型式的基金時,各家投信會紛紛效法,例如某一陣子會特別流行東協基金,或者是高收益月配息債券基金等等。我把基金銷售分為兩種主流,一種賣「投其所好」,台灣長期在低利環境,放定存賺利息是傻瓜才會做的事,賺到的利息錢還比不過我家路口便利商店茶葉蛋的漲價速度,所以紛紛把高風險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引進來。換個好聽的名字「高收益」再搭上讓你有月退俸FU的「月配息」。
從此這類產品已是基金市場的標準配備,沒有的話基本上這家基金公司在台灣的存量只能說是非常難看。如果沒有高收益債沒關係,股票型產品也改成有配息,最好是季配息,那同樣也是很有話題跟「賣點」的另一種賣「創新」。當然創新有好有壞,好的創新對投資人友善的都是很棒的,像這幾年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開始發行ETF產品,我覺得很棒。但是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假創新,仍舊是內含了相對較高的費用成本,那就值得商榷。
隨著ETF的熱潮,許多主動型基金公司已感到勢不可擋的情況下,發行許多槓桿型的ETF產品,這類產品可真的是深得投資人的喜愛,畢竟投機致富都是相當多人所嚮往的,只是雖然標榜是ETF產品,在被動操作的方式下,手續費理應很低,但是這類商品的收費卻還是如此的高?
見風轉舵行銷策略,到底對投資人有沒有好處?這也是投資人自己要有辨識能力。多數看到媒體在吹捧的基金或市場時,哪個不是長相標緻,績效漂亮呢?就算話說得再美麗,績效再亮麗,也是無法保證的獲利,就像那句標準警語「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這段護身符文字保護的是銷售業者,並不是掏錢出來的投資人。
不同管理方式分類
根據基金經理人管理基金的不同方法,基金又可以分為主動型基金及被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一般指的是指數基金,基金經理人只要按照指數的規定,直接投資指數裡包含的股票即可,可以省去不少選股的時間。例如:台灣50(0050)。主動型基金則需要基金經理及該投信公司花費非常多的時間,精力去選股,去拜訪他們想要投資的標的公司,試著透過人工的挑選,來獲得比市場水準更高的收益。但也因為這樣,所以購買這類基金的投資者需要付出較多的管理費。
第三章
投資方法(1):讓你遇到金融風暴也不怕的穩定布局
80%的資產要以全球布局著眼
台灣股市佔全球市值不到1%,而且光是一檔台積電佔整個台灣股市的市值就將近20%,前50大股票就佔了台股市值的68%。所以如果將全部的資產都放在台股,或是台灣的投資市場,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的確並沒有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再者就投資台股來看,如果又集中投資中小型類股,那相對於整體大盤走勢可能會出現較不一致且追蹤難度較高的問題。但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冒險,回到一開始的資產配置邏輯,就看你所追求的是可長久穩定的投資策略還是曇花一現...
作者序
理財就是理生活。
在大學時代,因為是考插大進入大學,學分大都抵掉了,所以要上的課很少,我記得全盛時期,一個月光兼職家教,美語補習班,幼兒美語,就可以賺個六、七萬不是問題。但,我居然可以是個月光族⋯⋯在學期間我唸的一路都是商科,只是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怎麼理財,證券公司教的也都是以銷售金融商品為主。
爸媽唯一告訴我的就是:錢不要亂花,把錢存起來。然後呢?沒有然後了。但是我就覺得存起來到底要幹嘛呢?反正下個月的薪水就又進來啦⋯⋯現在還年輕,以後賺錢機會多的是,然後就是很豪邁的買買買,吃喝玩樂給它花光光。
那些錢如果我可以存下來,並且每年找個5%投報率的商品,放到現在,至少會是一筆很大的資產,但我就這麼浪費掉時間複利的威力⋯⋯。
2004年出社會開始從事證券業之後,薪水更是從一開始的25K,隨著台股及國際股市的熱絡,從2006年開始到2008年金融海嘯,呈現倍數等級的成長。甚至月入百萬,於是「很會賺錢」這件事,反而成為我在理財道路上的致命點,我總是告訴自己,賺錢就是要花啊⋯⋯不然這麼辛苦工作要幹嘛呢?也因為這樣,認為每個月都會有薪水入帳,只要不要花超過就好,也沒有想到要理財,把財務資源放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在證券業看到的都是大筆的金額進出,久而久之,就以為在股票市場有大筆資金殺進殺出的才是有錢人。我背著名牌包,穿著名牌鞋,和那些有錢的客戶一起下午茶,有一段時間我真的以為我也是有錢人,但你知道,就像廟裡的門神一樣,晚上廟門一關,門神是在外面,和廟裡面真正被膜拜的神還是有差距的。
直到金融海嘯的來臨,我才知道真正的投資理財,不是我看到的這麼一回事。投資跟理財完全是二碼子事,沒有一個良好的理財基礎做後盾,很多時候投資策略會因此被打亂。遇到空頭來臨時,根本毫無能力去面對。換句話說:一個成功的投資策略,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理財基礎。
在金融業十多年,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在研究如何賺更多錢,但是卻很少人在研究,如何好好的把錢留下來。總是像過路財神一樣,錢左手進,右手出,忙了半天,最後回頭一看,什麼也沒留下,更有甚者,可能留下一屁股債。永遠跳不出《窮爸爸富爸爸》那本書裡說的老鼠迴圈。
過去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我把心思都花在賺錢上,但因為收支管理不當,投資管理也有問題,最終沒有留下多少錢,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全家要繳大約20萬的保費,但我發現我帳戶的錢居然不夠繳!
已經是二個孩子媽媽的我,發現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深刻的知道,一個家庭的財務成敗與否,跟女主人非常有關係,於是痛定思痛,開始深入學習財務管理,及財務規畫,後來分享給客戶,幫他們做一對一的財務諮詢時,每深入了解一個客戶的財務目標跟過去的理財模式,就好像看完一個人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從成功變成失敗,或是從失敗變成功的都大有人在。
本書就是告訴你,怎麼做可以成功?又怎麼做可以很失敗?巴菲特的好友兼夥伴查理.蒙格說:「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裡死去,那麼我永遠都不會去那裡。」看到失敗的案例,避開他們走過的路,相對來說不也就是通往成功道路的一種嗎?
每個人都有許多夢想及目標,還有責任要完成,而金錢是完成這些事情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理好財就自然而然會把生活給理好。現在的我,透過正確的觀念及做法,讓我可以每年有穩定的獲利,同時透過網路傳達財務金融教育的概念,讓更多人可以更早接觸理財投資的正確觀念,少走冤枉路。
財富自由不應該是人生奮鬥的終點,而是另一段不為了賺錢,還願意去奮鬥的精彩人生的起點。現在拚命賺錢,等到有朝一日實現了財務自由,真正又會有多少人的人生變的更精彩或更有意義呢?
我們都覺得實現財務自由後,生活會發生超級美好的變化。不會的。你還是你,你的樂觀,勇氣,聰明智慧,你的懶惰,貪婪,懦弱,你的一切,都還是會繼續伴隨著你。人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許多許多。
對待財務的態度其實就是你對待人生的態度,選擇去面對正視它,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先防止它發生,早日達到財富自由,過上你想要的自由寫意人生。
這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可以快速賺大錢的書,也不是一本標榜一年可以有幾百趴獲利的書,而是告訴你如何先求穩後求飆的方法,40%投資全球股票ETF,40%投資全球債券ETF,20%找到明星產業,讓你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台灣人的投資習慣非常有趣,根據我的觀察,保守的太保守,積極的又太積極。近年流行的存股就是其中之一,看似保守但其實是很積極的投資,有的年輕族群會誤以為存股跟以前的定存概念相似,但我個人認為存股適合資金部位較大的退休族,他們不在乎本金的波動,因為他們要的是每年領到的利息,用利息來過生活。
反觀資金部位較小的族群,如果只是存股,每年領到的利息有限,在遇到空頭市場的時候又容易信心不足而自亂陣腳,反而應該要將資金布局一些較有成長性的產業或個股,搏取賺價差的機會,同時又可以訓練自已投資的經驗及眼光。
本書第一到三章告訴你財務規畫的觀念和實際的操作方法。第四到七章是找出投資標的的系統方法,這是近幾年來摸索出來的一套實操方法,應該說也走過不少冤枉路,才總結出能在茫茫市場中可安身立命的邏輯。但請別以為這是多神秘的天才公式,或是不敗的投資策略,畢竟市場分分秒秒在變,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卻是最重要的。分享觀察市場的重點與個人小小研究,我不認為能創造多大的利潤但至少可以趨吉避凶。當中提到許多有關投資成本與費用的部分,倒是許多投資朋友在初入市場時,一定會忽略的重要關鍵,不能不注意。
至於許多的投資策略與分析方法,其實也都是歷年來著名投資大師的心血結晶,也非常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和他們學習。說來也有趣,過去數十年來,不管股市如何變化,許多分析股市的方法卻與過去數十年來所用的方法別無二致,可見得方法百百種,投資的心法卻從未改變過,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本書獻給我們兩個可愛的兒子及最愛的家人
顏菁羚(Lidia) &鄭傳崙
理財就是理生活。
在大學時代,因為是考插大進入大學,學分大都抵掉了,所以要上的課很少,我記得全盛時期,一個月光兼職家教,美語補習班,幼兒美語,就可以賺個六、七萬不是問題。但,我居然可以是個月光族⋯⋯在學期間我唸的一路都是商科,只是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怎麼理財,證券公司教的也都是以銷售金融商品為主。
爸媽唯一告訴我的就是:錢不要亂花,把錢存起來。然後呢?沒有然後了。但是我就覺得存起來到底要幹嘛呢?反正下個月的薪水就又進來啦⋯⋯現在還年輕,以後賺錢機會多的是,然後就是很豪邁的買買買,吃喝玩樂給它花光光...
目錄
第一章:投資要結合財務規畫不要結合神話
千線萬線比不過一條電話線:沒有人可以完全防範風險
大戶滅頂的啟發:短線之下無贏家
一個K線控的省思:用基本面的思維比較好
巴菲特並非年年打敗大盤:對投報率請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結合財務規畫的投資系統:讓你的資產增加,而不是風險增加
第二章:投資不斷頭的財務規畫
如何決定你的理財目標
如何決定你的投資比重
分段進場的資金配比決定
三大族群的具體理財規畫建議:小資族、小家庭、退休族
第三章:投資方法(一):讓你遇到金融風暴也不怕的穩定布局
80%的資產要以全球布局著眼
買基金要注意的3件事
50%股+50%債真的不會錯
每年花10分鐘再平衡就好了
第四章:投資方法(二):由上而下找尋投資機會
從匯率、利率、經濟成長、產業影響力、政治影響力找到強勢國家
3個方向捉住強勢產業機會
非經濟因素而下跌的產業
企業整併後出現的寡佔市場效應
背後有靠山的產業
產品生命周期對產業個股選擇的影響
草創期:如何在高負債比的公司中挑出勝利者
成長期:營收成長率重要,實際營利率更重要
成熟期:誰的管理好
第五章:挑出投資標的:ETF選擇的3個要素
ETF費用率:費用率越低的ETF越好
ETF持股數量:各種ETF最低持股量的建議
ETF規模與每日交易量:流動性考量
ETF不是檔檔好:被動投資精髓,越接近指數表現越好,如此而已
賣出時機的決定
第六章:挑出投資標的:5個財務比率在強勢產業下選擇高品質個股的方法
企業成長力的來源——產業毛利率
企業的血液——現金流量比率
企業的獲利能力——股東權益報酬率
企業穩健與否的指標——股本變化與負債比
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決定賣出時機
第七章:投資可以贏在起跑點
毛利率32%的蘋果與毛利率5%的鴻海
每筆交易手續費3美元與35美元的差別
第一章:投資要結合財務規畫不要結合神話
千線萬線比不過一條電話線:沒有人可以完全防範風險
大戶滅頂的啟發:短線之下無贏家
一個K線控的省思:用基本面的思維比較好
巴菲特並非年年打敗大盤:對投報率請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結合財務規畫的投資系統:讓你的資產增加,而不是風險增加
第二章:投資不斷頭的財務規畫
如何決定你的理財目標
如何決定你的投資比重
分段進場的資金配比決定
三大族群的具體理財規畫建議:小資族、小家庭、退休族
第三章:投資方法(一):讓你遇到金融風暴也不怕的穩定布...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