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過台灣茶嗎?
你知道,真正的台灣茶嗎?
一杯入口溫潤,喉韻甘甜
甚至能讓人身心平靜的好茶
你喝過嗎?
台灣茶,你好,
要帶領你認識台灣茶、了解台灣茶、愛上台灣茶
你今天喝茶了嗎?
「從最初的感動,到現在的信念,從未改變過;
就是希望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能有一杯好茶相伴,
將這一份甘甜美好,分享給周遭的每一個人。」
——林昱丞
當咖啡掩蓋茶香,當這座島嶼上的人們,
習慣喝上一杯咖啡而非一杯茶來開啟一天的生活,
茶,變得越來越遙遠,遙遠得像傳說的回憶。
一切都是從渴望一杯好茶開始,
作者林昱丞一腳踏入了茶世界,
基於一個想要改變台灣茶的信念,
他從喝茶飲茶者,成為台灣茶的品牌創業者,
將台灣茶帶到另一個境地,讓社會能重拾美好價值。
且讓我們跟著本書
一起走入溫潤的茶世界,
重新認識,什麼是「茶」,什麼是台灣茶。
跟著本書—
漫遊茶葉文化,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茶香
淺嘗一口茶湯,讓濃醇而帶有韻味的滋味入喉
記憶,第一口讓人戀戀不忘的,
台灣茶好味道。
本書以短篇文字,搭配圖片,讓讀者跟著作者,一起品茗、一起沏茶。
從文字進入台灣的茶文化、茶產業,
理解我們每日暢飲,卻未曾深入了解的茶世界。
看到以台灣茶為主的茶世界、即將襲來的茶潮流,
喝一杯,真正的台灣茶。
作者簡介:
林昱丞
www.jsy-tea.com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從進入台灣茶的世界後,微觀生活中的恬淡沈靜,細嚐生命中的點滴幸福。每日飲茶,與茶相伴,看見台灣茶的另一種可能。2009年9月,與好友們一同創立京盛宇,每日每夜,持續在城市的角落中,沖泡這片土地最純淨、美好的風味,致力打造屬於我們時代的好茶,著有「台灣茶你好」、「京盛宇的台茶革命」及「台灣茶你好」podcast 節目。
章節試閱
這一切,源自於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一心想要學好「茶」的我,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所有關於茶道的資訊來源、接觸管道,都是片斷、不完整,門檻也非常高;不管是去茶行買茶、上山到茶園找茶、翻閱茶道書籍、瀏覽網路資料,要藉由這些「學會喝茶」,基本上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也赫然發現,身邊所有的朋友,竟然都不喝台灣茶,可能過去多少有一些不好的品茶經驗,所以他們普遍覺得茶很難喝,當然我也就無法與他們討論喝茶的心得;即便想和他們分享一杯好茶,大家也都興致缺缺,反而認為我是怪咖,為什麼要有一個這麼老派的興趣呢?但是他們對於咖啡的熟悉程度,遠比對茶來得高。他們知道哪裡有好的咖啡館,也清楚認識各種義式咖啡,利用不同的牛奶比例調配出不同口味,甚至對於單品咖啡也頗有研究,對於不同產地造就的各種風味,也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但是他們對於原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甘甜美好,卻意外地陌生。
雖然和茶產業完全沒有任何淵源,一路上,卻遇到很多尊敬的製茶師傅,幫助我跳脫坊間關於茶道的文化論述,回歸茶葉的本質,從茶樹植入泥土裡的那一刻起,逐步認識茶樹與大自然的細微呼應;而當茶葉採收之後,在各式各樣的製茶工藝中,看見了人與茶葉的巧妙對話。原來,不管是自然的洗禮,還是人文的雕琢,都能造就許許多多的美好風味,從這些天、地、人孕育的心血結晶中,喝到原始自然的茶質、烘焙溫潤的口感、特殊的花果香氣、歲月陳釀的風味。
但是為何這些一直在身邊的美好,卻變得愈來愈難以親近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在思考台灣茶的真正價值,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台灣茶的美好;深深認為,為什麼茶就不能像咖啡一樣,不要有太多高深莫測的論述,不要有太多文化價值的渲染,不要有太多古色古香的不合時宜,只是單純地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飲品。我們只需要認識茶樹品種、產地、製茶工藝所造就的不同風味,隨自己的喜好選擇一杯茶喝,其他什麼都不管,只管好不好喝!
從最初的感動,到現在的信念,從未改變過;就是希望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能有一杯好茶相伴,將這一份甘甜美好,分享給周遭的每一個人。在二〇〇九年秋天,帶著莫名的傻勁和勇氣,以及很多人的幫忙、協助之下,「京盛宇」成立。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取了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字,很像來自日本的品牌,卻又帶著濃濃的中國味,重點是這三個字,和實際販售的「台灣茶」一點關係都沒有;也有很多人說,茶道是很深、很難的學問,一個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真的懂茶嗎?說實話,這些問題,我完全沒有想過。我只是希望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在大家偶爾經過、或坐下來歇息時,能喝到一杯來自這片土地的甘甜美好。
這本書,記錄了這些年的學茶心得,不敢說自己在茶道的領域已經十分精進、深入,只希望透過這樣簡單、易懂的方式,能激起更多人在生活中,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第二章<別怕——喝茶一點都不難>
對於每一個有興趣學喝台灣茶的人,我總是用充滿鼓勵的語氣,以及無比關愛的眼神對著他說:「別怕,喝茶一點都不難!」
某次一群朋友來家中做客,在飯後喝茶聊天的過程中,聊到「喝茶很難」這件事。
如果在心態上覺得喝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產生了抗拒、排斥,就無法從味覺品嚐出台灣茶的甘甜美好。我請朋友試著把「喝台灣茶」這件事,當成「吃排骨便當」;從小到大,我們吃了無數個排骨便當,大家都吃得出來,排骨有沒有炸熟、粉裹得均不均勻,肉質是否太老、排骨是否太油膩,配菜、白飯的份量是否剛好等等,因為已經熟悉,所以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排骨便當。
在場的某個朋友說,他從小到大也喝了上千杯手搖茶,甚至上萬杯都有可能,他興奮地與我分享一杯完美的珍珠奶茶,珍珠應該要彈性適中,最好外面軟,裡面稍微有一點硬度,這樣會更有嚼勁,茶味與奶味要兼具,然後冰塊要稍微少一點,
喝到最後一口,味道才不會被稀釋掉。這樣算是懂台灣茶嗎?
我說市售的手搖茶,茶葉原料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是台灣茶,幾乎都是越南茶、中國茶、印度茶,而且茶葉也都有加香精、香料調味,製成飲料也多半需要加糖調味,不然會難以入口,所以其實你懂的是「手搖茶」,不是「台灣茶」,因為「真正的台灣茶,不噴香精就很香,不用加糖就很甜」。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人生經驗中,喝到台灣茶的次數寥寥無幾,是小時候喝爺爺、爸爸泡的;是長大後和同學去陽明山、貓空泡茶;是出社會後遇到一些客戶喜歡喝茶,大概就是這些想得到的,也數得出來的次數,才是大家真正「喝台灣茶的經驗」,所以喝茶不是難,只是「不熟悉」罷了!
另一個朋友似乎了解我所說的意思,接著又問:「所謂初學,一定就是不熟悉啊!那要怎麼才能克服這個問題呢?」
我說一杯茶喝下去,好不好喝,要由你自己來回答,不要讓別人幫你回答。
如果這杯茶喝下去,你能感受到茶湯香氣、甘甜,對你而言,那就是好茶。
如果這杯茶喝下去,感受不到香氣、甘甜,也不覺得苦澀,那就是一杯普通的茶。
如果這杯茶喝下去,沒有香氣、甘甜,卻又苦澀,那就是一杯不好的茶。
好不好喝,要相信自己的味覺,要交給自己的味覺做判斷,即便每個人的味覺敏銳度是有差異的,但重點是「你喝」,而不是別人喝。再貴的茶,如果你覺得不好喝,就是不好喝,而不是你不懂茶;有些便宜的茶,還是有人覺得好喝,對他而言,那就是好茶。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除了「不熟悉」這個問題之外,台灣茶本身在味覺層次的表現上,如果和咖啡相比,我們很容易就能品嚐到咖啡的味道,因為它總是來得比較強烈、直接,相較於台灣茶走的路線,是屬於清新、淡雅、含蓄,很容易就被其他味道就蓋過了。吃一塊巧克力蛋糕,你還是喝得到咖啡的味道,但通常搭配的點心如果是有加奶或巧克力的情況下,茶的味道就喝不到了,甚至茶會變得不好喝。
我在學茶的過程中,經歷很長一段的撞牆期:「為什麼別人說這個茶很好,但是我就是喝不出哪裡好呢?」常常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嘴巴壞掉、生病,明明就是一杯又苦、又澀的茶,到底好在哪裡呢?總在我很直覺地表達對這杯茶負面的評價,又會被茶齡資深的人說:「啊!是你喝不懂啦!」,導致往後在面對這些資深的前輩時,就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於當時一心想把茶學好的我,其實是非常挫折的。
在摸索體悟多年之後,逐漸確立自己的茶道,我也不斷地將台灣茶的美好分享給周遭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一個人,只要透過簡單引導,其實就能輕易分辨出一杯茶的好壞。對於初學喝茶的人來說,在品茶當下,儘管不了解茶葉的所有資訊,也沒有任何茶道的基礎,卻往往能夠在毫無包袱之下,輕易地「用直覺式的品嚐」,說出正確而真實的茶湯滋味。
我常常和完全沒有喝茶經驗的人,分享喝茶的心得,謝謝這些像白紙一般的朋友讓我知道,其實當年我的嘴巴並沒有壞掉,每一次他們天真地、直覺地,說出自己的味覺感受,不管是甜的還是苦的,還是自己喜歡不喜歡這杯茶的味道,我都更加堅定的相信,這片土地所孕育的自然美好,無論甘甜與否,都應當是親切而沒有距離的。
這一切,源自於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一心想要學好「茶」的我,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所有關於茶道的資訊來源、接觸管道,都是片斷、不完整,門檻也非常高;不管是去茶行買茶、上山到茶園找茶、翻閱茶道書籍、瀏覽網路資料,要藉由這些「學會喝茶」,基本上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也赫然發現,身邊所有的朋友,竟然都不喝台灣茶,可能過去多少有一些不好的品茶經驗,所以他們普遍覺得茶很難喝,當然我也就無法與他們討論喝茶的心得;即便想和他們分享一杯好茶,大家也都興致缺缺,反而認為我是怪咖,為什麼要有一個這麼老派的興趣呢?但是...
作者序
重新審閱本書許多篇章,我再次看見了那個深愛著台灣茶的年輕人,從一個偶然的機緣喝到一杯難以忘懷的好茶,進而開啟台灣茶的探索之路,卻發現原來茶道不只是有很高的門檻,還有形形色色的表現方式,讓人目眩神迷、眼花撩亂,但這些都沒有讓那個年輕人退卻,依舊在台灣茶的世界中探索,也深刻體會傳統茶道中有許多不合時宜的部分,應該做一些調整,年輕人想盡辦法抽絲剝繭,絞盡腦汁去蕪存菁,他很焦慮也深刻明白,台灣茶產業正面臨時代的轉捩點,必須要轉型,也必須要打造出一個符合現代人美學風格、生活步調的喝茶方式,不然終有一天,台灣的好茶就會消失在這片土地上。
二○○九年,這個年輕人在很多人的幫忙之下,憑著一股傻勁成立了一個品牌,年輕人的想法很簡單:這世界上應該很少人願意像他一樣探索茶道,包含買茶具、買茶葉、學泡茶以及面對各種的踩雷經驗,既然年輕人已經會泡茶,那就好好地用紫砂壺泡一杯茶給大家喝吧!
在茶吧檯泡茶,是年輕人在京盛宇最喜歡的工作,因為他很早就悟出了茶道的真諦,並且享受與實踐在他所泡的每一杯茶的當下:所謂奉茶之心,就是愛人之心,泡茶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有多厲害,而是在那個一期一會的當下,給予眼前的人一杯甘甜暖心的好茶。
只不過,雖然泡茶對他來說並不難,但創業卻是這個年輕人從來沒有過的經驗,開業前半年就把媽媽借他的錢,以及股東的資金全部賠光光,這半年看不見未來、毫無希望的過程,讓他再度領悟了一件事:原來創業是一個創意,加上一百件沒有創意的事情。有了「紫砂壺手沖茶」這個創意,還需要學會經營。
然後他請股東再投資讓這個小店能繼續活下去,他心裡發誓一定不能辜負股東的恩情,一定要好好讓公司成長茁壯。二○一三年,年輕人出版了第一本書《台灣茶你好》,並且在序中寫下了「對一杯好茶的渴望」,如今九個年頭過去了,雖然,年輕人已步入中年,但對一杯好茶的渴望仍舊沒有改變,只是這個「渴望」,隨著歲月刻畫心智、風霜淬鍊意志,甚至經歷至親的辭世,他進一步思考一杯好茶,所給予生命的意義,除了好喝,還有什麼?
在進行《台灣茶你好》的再版工作時,中年男子曾經想過是否要把文章中稚嫩的口吻,調整為穩重成熟的口吻,中年男子好猶豫,因為他現在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說話了,不過他最後還是決定保留那個年輕人說話的口氣,因為他知道「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保持初心」這件事情是多麼的珍貴,他希望自己永遠都可以像當年的那個年輕人一樣,懷抱著一顆天真浪漫、無畏無懼想要改變台灣茶的心,然後在他的努力之下,有愈來愈多人,可以透過一杯茶,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他知道,如果這一生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就不枉此生了。
重新審閱本書許多篇章,我再次看見了那個深愛著台灣茶的年輕人,從一個偶然的機緣喝到一杯難以忘懷的好茶,進而開啟台灣茶的探索之路,卻發現原來茶道不只是有很高的門檻,還有形形色色的表現方式,讓人目眩神迷、眼花撩亂,但這些都沒有讓那個年輕人退卻,依舊在台灣茶的世界中探索,也深刻體會傳統茶道中有許多不合時宜的部分,應該做一些調整,年輕人想盡辦法抽絲剝繭,絞盡腦汁去蕪存菁,他很焦慮也深刻明白,台灣茶產業正面臨時代的轉捩點,必須要轉型,也必須要打造出一個符合現代人美學風格、生活步調的喝茶方式,不然終有一天,台...
目錄
目錄
再版序 讓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的茶
序 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Chapter 1
1-1 我的第一杯茶
1-2 漫長的找茶之旅
1-3 遇見
Chapter 2
2-1 別怕,喝茶一點都不難
2-2 令人困惑的烏龍茶
2-3 山頭氣
2-4 茶葉的外觀大有學問
2-5 深色的茶湯其實也很美好
2-6 這輩子一定要喝的台灣茶
2-7 買一泡好茶給自己
2-8 沖泡一杯天地人的心血
2-9 「泡茶」這件事
2-10 一杯茶,怎樣才叫好
2-11 萌芽
Chapter 3
3-1 台灣茶最美麗的想像
3-2 京盛宇的隨身瓶
3-3 「前味、中味、後味」
3-4 貼近生活的沖泡藝術
3-5 創作氣味的藝術家
3-6 台灣茶 最好
3-7 直白淺顯的風味
3-8 品味,來自心中的寧靜
3-9 產品的設計概念
3-10 「台灣茶 你好」
Chapter 4
4-1 茶葉的味道?添加劑的味道?
4-2 飲食在地
4-3 傳承與重現
4-4 日本的茶產業
4-5 價值與價格
4-6 破解台灣茶的價格迷思
4-7 茶的星巴克
Chapter 5
5-1 心中的一畝田
5-2 親切
5-3 無價的相聚時光
5-4 母親與我的三杯茶
5-5 療癒身心,傳遞祝福
附錄:
十全十美的初心
目錄
再版序 讓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的茶
序 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Chapter 1
1-1 我的第一杯茶
1-2 漫長的找茶之旅
1-3 遇見
Chapter 2
2-1 別怕,喝茶一點都不難
2-2 令人困惑的烏龍茶
2-3 山頭氣
2-4 茶葉的外觀大有學問
2-5 深色的茶湯其實也很美好
2-6 這輩子一定要喝的台灣茶
2-7 買一泡好茶給自己
2-8 沖泡一杯天地人的心血
2-9 「泡茶」這件事
2-10 一杯茶,怎樣才叫好
2-11 萌芽
Chapter 3
3-1 台灣茶最美麗的想像
3-2 京盛宇的隨身瓶
3-3 「前味、中味、後味」
3-4 貼近生活的沖泡...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