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甩投資法則、不看財務報表
他們從砂礫中發掘稀世珍珠、點燃絕妙的創意火種
他們發源於矽谷、最終改變世界!
◤ 一窺半世紀以來矽谷創投市場的風起雲湧 ◢
◤ 創投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關注 ◢
◎ 如果當年……
■ 凱鵬華盈投資臉書而非Friendster
■ 高盛的老闆們沒有放棄阿里巴巴的股份,軟銀的孫正義因此失去東山再起的跳板
■ 安德森.霍洛維茲公司把握了投資Uber的機會
……世界絕對將因此改頭換面!
── 專文領讀 ──
曾正忠 │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
詹益鑑 │Taiwan Global Angels 創辦人
── 創意推薦 ──
Jenny │JC財經觀點創辦人
尼可 │「你Ker這樣說」Podcast、你可學苑創辦人
安納金 │暢銷財經作家
林大涵 │貝殼放大創辦人
矽谷阿雅│矽谷趨勢觀察家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解密矽谷創業投資】
前金融時報主編塞巴斯蒂安,前所未有地接觸了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風險投資家紅杉資本、凱鵬華盈、Accel、Benchmark 和Andreessen Horowitz的關鍵人物,以及啟明和今日資本等中國合作夥伴,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分析,爬梳矽谷乃至全球科技育成的歷史。我們可能會因此首度了解到,關於矽谷歷來一些最具指標性的成功和惡名昭彰的災難,從蘋果公司誕生時的誤打誤撞,到WeWork和Uber狂妄自大的創投雪崩。
【全球商業與科技趨勢的推手】
創投對巨大成功的不懈追求,催生了對天才企業家的痴迷,被視為潛在「獨角獸」的公司被賦予了令人陶醉的權力,有時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在更系統性的層面上,要在未有實績的人身上下注,助長了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偏見。儘管如此,矽谷創投公司不看過去、只看未來的投資法則,仍然讓矽谷成為商業創新的頂級育成地。透過深入了解創投的遊戲,讓我們能一睹推動全球科技搖籃背後的那雙手,也能對世界趨勢與總體經濟有更完整的認識。
【創投大事記】
▍1946年│洛克斐勒與惠特尼家族實驗性地開始嘗試資助剛起步的企業
▍1957年│亞瑟.洛克資助「八叛徒」成立快捷半導體,啟動了美國西岸的晶片產業
▍1972年│矽谷創投產業的兩大支柱,紅杉資本、凱鵬華盈相繼成立
▍1980年│蘋果公司與基因泰克成功地公開發行,預告了隨後的科技投資風潮
▍1996年│軟銀的孫正義投資雅虎1億美元,預告「成長型投資」的出現
▍1998年│Google的布林和佩吉未曾與任何創投公司接觸,便募集到了100 萬美元,揭示了「天使投資」的出現
▍2000年│美國的創投資金總額達到最高峰1,040億美元
▍2013年│李艾琳將那些保持私有化的科技巨擘稱為「獨角獸」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許多創投資助的公司價值飆升
…… (未完待續)
── 國際讚譽 ──
全面而權威……講述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金融時報》
基於對一些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家的廣泛採訪,這是一個關於此獨特而重要的產業崛起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丹尼爾.羅斯穆森(Daniel Rasmussen),《華爾街日報》
對於任何想要了解現代矽谷、甚至我們的經濟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貝特尼.麥克林(Bethany McLean),《華盛頓郵報》
作者簡介:
塞巴斯蒂安.馬拉比Sebastian Mallaby
英國記者暨暢銷作家,牛津大學畢業,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 (CFR) 保羅•沃爾克 (Paul A. Volcker)國際經濟學高級研究員、《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前《金融時報》特約編輯,並曾任職於《經濟學人》13年之久,兩度入圍普立茲獎。著作包括《富可敵國》 (More Money Than God)等。
譯者簡介:
林怡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單身年代》、《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譯文賜教:linyiting1207@gmail.com
曹嬿恆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譯有《解密iPhone》、《一眼就突破盲點的思考力》、《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看懂進場的訊號》,及合譯作品《為什麼最便宜的機票不要買?》、《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傷心農場》、《追債人》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1】(節錄)
新創、創投、企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曾正忠(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台大農藝系兼任教授)
創投一向在新創生態圈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全球的創投市場持續強勁,以創投活動最興盛的美國為例,根據知名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Pitchbook與美國創投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NVCA)的調查,2021年美國創投完成730支的創投基金募集,雖較2020年略為減少0.41%,不過募資金額為1,283億美元,則大幅成長47.52%,創歷史新高。美國創投投資件數 15,500件,投資金額則為3,299億美元,較2020年分別成長27.33%及98.01%,皆創歷史新高,為新創公司提供越來越多的資金,從而不斷產生改變世界的顛覆性創新。
過去的著作一般講述矽谷生態圈,多半以新創公司的故事與創新為中心,較少以創投的角度出發。本書作者賽巴斯蒂安‧馬拉比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矽谷創投的演進,娓娓道來紅杉資本、凱鵬華盈、Accel、Y Combinator等知名創投的故事,探討創投家與新創的互動,帶領讀者一窺矽谷創投市場建立的來龍去脈,進而帶動矽谷創新生態圈的創新,逐漸形成擁有排名世界最佳新創生態圈的城市。建議台灣的新創生態圈中的重要利益關係人,如新創公司、創投、政府、中大型企業,可以透過本書很清楚地了解創投的參與對於新創及新創生態圈的影響。特別重要的是,一個好的創投如何有別於其他類型的金融業者,在新創企業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策略、市場、組織、財務及公司治理問題時給予協助,甚至是重新塑造新創企業。
乘冪定律(The Power Law)是串起全書的中心主旨,也是矽谷創投界投資新創普遍的定律。相對於常見到的常態分配現象,創新的結果往往是前1%的公司取得市場大部分的利潤,後面99%的公司只能分食少數的利潤或甚至虧損。不同於分散風險的投資思維,這些創投家對風險低的商業機會沒有興趣,而是尋找可能帶來顛覆性改變、破壞式創新的創業點子及團隊,投入心力協助新創不斷地解決成長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變成一隻隻的獨角獸,打出滿貫砲。
【推薦序2】(節錄)
矽谷最偉大的發明
/詹益鑑(Taiwan Global Angels創辦人 / 「矽谷為什麼」Podcast主持人)
若要談創業心法,彼得‧提爾的《矽谷天王彼得‧提爾從0到1的致勝思考》很值得一讀;若要談創投的商業模式與投資結構,《創業投資聖經》則是矽谷人手一本的工具書。但若要講述矽谷為什麼是矽谷,創投如何在半導體產業發跡的階段,主導一系列指數型成長與破壞式創新的領域,成為橫跨60年不墜的創新生態系,沒有一本比這本書來的更深入、更完整、更值得閱讀。
最讓我佩服的是,擁有研究能力又有敘事風格的作者,不僅旁徵博引、條理清晰,在結語也提出許多重要的問題。包括歐洲跟中國如何有機會仿效矽谷,以及小國家有那些策略可以採用。適合閱讀這本書的讀者範圍,不僅是科技業或創投業的從業人士,也包跨政策制定者、企業經理人,以及所有生活與工作領域都被矽谷科技公司,還有他們背後的創投所影響的每一位現代人。
我自己在讀完之後,有四個理解,包括:理解顛覆世界的科技、創業與投資的關聯,理解矽谷與波士頓、華爾街、中國的情仇,理解八大創投公司與科技巨頭的創業故事,理解前兩次達康股災與金融風暴後的矽谷。也透過這些理解,我們得以稍微窺探接下來的全球局勢、科技產業與投資機會。
也如同結語所述,要建立一個能顛覆傳統、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生態系,不僅是蓋園區、給補助。矽谷創投制度的獨特之處,在於權責區分的有限合夥制度、給予新創公司足夠的員工選擇權,從學校、企業到創投都具備的系統性人才養成,還有全球化的視野與思維。
回到書名。乘冪法則的本質是贏者全拿,也就是非線性成長將可造就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嚴重的毀壞原有的平衡。如何在動態世界中實踐下一個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機會與挑戰。矽谷難以模仿與無法複製,與其說是一個地方更可說是一種文化。但願本書能帶給您無窮的啟發。
名人推薦:【推薦序1】(節錄)
新創、創投、企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曾正忠(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台大農藝系兼任教授)
創投一向在新創生態圈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全球的創投市場持續強勁,以創投活動最興盛的美國為例,根據知名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Pitchbook與美國創投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NVCA)的調查,2021年美國創投完成730支的創投基金募集,雖較2020年略為減少0.41%,不過募資金額為1,283億美元,則大幅成長47.52%,創歷史新高。美國創投投資件數 15,500件,投資金額則為3,299億美元,較2...
章節試閱
給Google的資金,沒有交換條件
1998年8月某天,兩位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坐在帕羅奧圖某處的門廊上。他們正為開發瀏覽網路的新方式籌措資金,就像3年前的雅虎一樣。不過當時雅虎創辦人向紅杉資本募得100萬元,交出公司三分之一股權,而接下來的發展則非常不一樣。
這兩位博士生分別是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賴利.佩吉(Larry Page),他們初露頭角的公司叫做Google。表面上,他們的創業前途黯淡,市面上已經有其他17間提供網路搜尋服務的公司。不過自信滿滿的布林和佩吉相信他們的技術能壓倒對手,因此他們在門廊上等待一位著名的矽谷工程師安迪.貝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
不久之後,貝托斯海姆駕著一輛銀色保時捷抵達,他本人風度翩翩,頭髮蓬鬆飄逸,講話帶著微微的德國口音。布林和佩吉向他示範搜尋引擎後,貝托斯海姆越發感興趣。Google系統會查詢有多少其他網站連結到某一網站,據此為網站進行排序,因此顯示的搜尋結果相關程度比對手更高。貝托斯海姆立刻發現其系統借用學術界的機制:引用次數是判斷論文聲望的標準。
貝托斯海姆不是創業投資人,不過他成立2間公司,手邊有資金可以運用。1982年,他共同創立昇陽電腦,大獲成功。之後又創立網路公司Granite Systems,貝托斯海姆是該公司的主要股東,後來公司以2.2億元出售給思科。貝托斯海姆喜歡運用自己的財富來資助工程師同行,隨處花個幾十萬對他的銀行餘額沒什麼影響。
1980年代後期,網路發展初期的創業家約翰.利朵(John Little)經過貝托斯海姆的辦公室。利朵也是電腦科學家,兩人是在昇陽電腦的啤酒派對上認識的。
貝托斯海姆問道:「近來如何?」
利朵回答不太好,他的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打算辭職,而買下他的股份需要一筆錢。利朵沒有這筆錢。
你需要多少?貝托斯海姆問道。
利朵表示:「我不知道,大概9萬吧。」
貝托斯海姆拿出支票簿,開了一張9萬元的支票給他。動作之迅速,利朵根本還沒意會到他在做什麼。利朵事後表示:「他拿出支票簿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他要幹嘛。我從來沒看過有人就這麼掏出錢來,沒有交換條件。」貝托斯海姆沒有表示他希望用這筆錢買進利朵公司的多少股份,利朵回憶道:「安迪不太在意這些。那之後,大概1年1次吧,我們可能在烤肉會上碰到彼此,就會向對方提到要把那筆投資白紙黑字寫下來,可是我們都很忙。」
最後,到了1996年,利朵向專業的創業投資人(Accel的亞瑟.派特森)募得將近600萬元,這時必須明確把誰擁有多少股份記錄下來了,貝托斯海姆衝動的慷慨之舉換得利朵公司的1%股份。在網路欣欣向榮的那段時期,利朵的公司Portal Software業績驚人,因此貝托斯海姆9萬元支票的報酬大概比他共同創立昇陽電腦的獲利還要高。
現在,貝托斯海姆坐在帕羅奧圖一處門廊上與Google創辦人閒聊,他準備故技重施。他看得出Google創辦人沒有商業企劃書,他們堅定拒絕採用橫幅廣告或彈出式廣告這兩種網站營利的標準作法。不過看到布林和佩吉示範他們的搜尋引擎,貝托斯海姆明白他們具有軟體優勢;此外,他也對這兩位年輕人頗有好感。他們充滿好奇心、擇善固執、性情平和,和他自己在史丹佛大學研讀電腦科學時沒什麼不同。
貝托斯海姆跑回他的保時捷車上拿東西,他興高采烈地表示:「我們還可以討論幾個問題,我先開張支票給你們。」,接著交給布林和佩吉一張10萬元的支票,抬頭是「Google公司」。
布林和佩吉表示他們還沒成立公司,沒有可以存入支票的銀行帳戶。
貝托斯海姆輕快地表示:「那等你們成立公司,就存進去吧。」接著就開著保時捷揚長而去,沒有指明他希望用這筆錢購入Google多少股份。他事後表示:「我興奮極了,只想著不能錯過。」
--------------------------
貝托斯海姆的隨興投資標誌著新型態技術投資的出現,重要性堪比2年前孫正義開出的1億元支票。1990年代中期以前,半退休的科技業主管偶爾也會從事投資。舉例來說,麥克.馬庫拉資助並輔導剛起步的蘋果公司;米奇.卡普爾為GO和UUNET提供資金與建議。不過要到1990年代中後段、科技市場的繁榮時期,這種「天使投資」才真正開始成為一股勢力。多虧初次公開發行帶來的財富,矽谷的百萬富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天使投資成為這個菁英族群的新消遣,就像醫美手術在好萊塢一樣的稀鬆平常。1998年,貝托斯海姆資助Google的同一年,活躍的天使投資人朗恩.康威(Ron Conway)甚至籌募3,000萬元的基金來強化個人投資,而「機構天使」或「超級天使」成為矽谷新創公司引擎的最新汽缸。一夕之間,創辦者有了傳統創業投資人之外的新選擇,就像孫正義所的成長資金提供了公開上市之外的選項。進行第一輪募資時,創業家只需要認識幾位成功前輩就行了。貝托斯海姆獨特的投資風格後來幾乎變成常態。
布林和佩吉尤其善用這種新模式。一開始,他們找上印度裔科技主管蘭姆.西里蘭(Ram Shriram),西里蘭後來靠著將自己的新創公司出售給亞馬遜而發跡。起初,西里蘭幫忙介紹幾間可能有意收購Google技術的大型搜尋公司,不過後來沒有出現像樣的合作案,因此西里蘭提議資助這兩位博士生,前提是他們能找到其他天使投資人合資。布林和佩吉很快就成功拉攏貝托斯海姆及其Granite Systems的共同創辦人,還有一位史丹佛大學教授大衛.薛瑞頓(David Cheriton)。幾個月後,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造訪灣區露營度假,在西里蘭家遇到布林和佩吉兩人。貝佐斯也想要入股,他後來表示:「我愛上賴利和謝爾蓋的才華。」
至1998年底,布林和佩吉已向4位天使投資人募得100萬元,比雅虎自紅杉資本募到的資金還多。不過他們沒有與任何一位創業投資人交涉,交出的公司股權更不到十分之一,也不必同意創業投資人訂定的績效目標和監管。貝佐斯和貝托斯海姆等天使投資人全心專注於自己的公司,無暇對布林和佩吉指手畫腳。於是,一如約翰.利朵所說,Google創辦人得以「就這麼募到錢,沒有交換條件」。自由資本的舊有觀念邁入全新層次,人類歷史中,年輕發明家從未如此備受禮遇。
雖然Google創辦人避免與創業投資人交涉,不過當時正是創投產業欣欣向榮的時期。1998年,創業投資人籌措的資金達到創紀錄的300億元,與孫正義投資雅虎的1995年相比翻了3倍。1999年成長更為猛烈:創投合夥公司握有560億元資金;美國的創投合夥企業數量達750間(10年前大約只有400間)。矽谷似乎瀰漫著創造財富所激發的腎上腺素,至少對創業投資人來說是如此。
這樣的蓬勃發展令傳統創業投資人稍感不安。一位老前輩回憶道:「顯然我們身處泡沫之中。我們認知中打造基本價值的措施都遭到懲罰,而偏差行為卻獲得獎賞。」雅虎所帶動的趨勢(先行者因氣勢壯盛而獲得資金)顯然衝過了頭:在許多案例中,創造氣勢的是資金本身,眾多網路公司根本賺不到利潤。不論市場上揚的態勢有多瘋狂,創投前輩也無力抵制。不像避險基金,即便預期泡沫化也能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或其他機制來獲利,創業投資人想要賺錢就只能打賭價值不斷上升。他們的業務很單純,那就是購買新創公司的股權,而且除了付出水漲船高的價格外別無他法。除了獲利機制以外,避險基金和創業投資還有心理方面的差異。避險基金從業人員基本上各自獨立。當交易員路易斯.培根(Louis Bacon)於1990年代買下一座私人島嶼時,人們打趣說他原本就住在孤島上,因為他本來就是隱藏在一排排螢幕之後的神祕人物,隱居避世。不過創業投資人是另一個極端,他們的辦公室相鄰,彼此會在新創公司的董事會上相遇,互相談論後續的投資事宜。不論在地理和心理上,創投從業人員緊緊相依。由於他們仰賴人脈網絡,因此即便只是提起泡沫化的可能性也代價高昂,公開質疑瘋狂情勢的投資人只會掃大家的興。
一般情況下,股市能夠制衡創投產業的泡沫熱潮。創業投資人知道,新創公司尋求上市時將面臨更嚴厲的裁判,股民不太會為了別人的夢想掏出錢來,譴責公司或做空其股票時更不會手下留情。這對創投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防止創業投資人對私人公司的估價過高,以致公開發行股票後無法獲利退場。不過到了1990年代後期,股市不再具有約束效果。CNBC等財經電視頻道在1990年代後半的收視人數翻了3倍,新一代的股票新手受到節目中財經話題的驅使,大量買進網路股。心明眼亮的避險基金投資人做空這股熱潮,反而蒙受嚴重虧損,直到他們由空轉多,於是進一步推動股市的上漲氣勢。華爾街人士指出,乘冪定律思維的普及,可能是大眾對於科技股抱持狂熱態度的原因。摩根史坦利投資長喬瑟夫.佩羅拉(Joseph Perella)驚嘆道:「美國資本主義出現根本的變化,基本上大眾的態度是:『我要買進每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算虧了19次,只要第20次碰上雅虎,那就值得了。』」
由於股市也全心接納乘冪定律的邏輯,創業投資人再也不受制衡。私人投資協議的估價越來越高,新創公司籌到的資金也越來越多。1997年,線上零售商Webvan在徒有概念、根本還不算是一間公司的情況下,就向標竿創投和紅杉資本募得700萬元。1998年,Webvan又向軟銀募得3,500萬元,用於建立公司的第一間經銷中心。1999年,經銷中心還未開始營運,Webvan又成功說服投資人投入令人瞠目結舌的3.48億元。到這時,根據創投投機者的評估,雖然公司仍持續虧損,Webvan的帳面估價已超過40億元。簡而言之,Webvan就像是打了類固醇的GO,展開一場創業投資漫天喊價之旅。不過,由於股市一樣亢奮,創業投資人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Webvan於1999年秋天初次公開發行,成績亮眼,公司市值飆破110億元。如果股票市場投資人願意高估公司價值,創業投資的狂熱也算是情有可原。
給Google的資金,沒有交換條件
1998年8月某天,兩位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坐在帕羅奧圖某處的門廊上。他們正為開發瀏覽網路的新方式籌措資金,就像3年前的雅虎一樣。不過當時雅虎創辦人向紅杉資本募得100萬元,交出公司三分之一股權,而接下來的發展則非常不一樣。
這兩位博士生分別是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賴利.佩吉(Larry Page),他們初露頭角的公司叫做Google。表面上,他們的創業前途黯淡,市面上已經有其他17間提供網路搜尋服務的公司。不過自信滿滿的布林和佩吉相信他們的技術能壓倒對手,因此他們在門廊上等待一位著名...
目錄
推薦序 新創、創投、企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曾正忠】
推薦序 矽谷最偉大的發明 【詹益鑑】)
創投大事紀
序 章 不理性的人們
第1章 亞瑟‧洛克與自由資本
第2章 拋開所有金融準則的金融業
第3章 紅杉資本、凱鵬華盈和行動派資本
第4章 蘋果的呢喃
第5章 思科、3Com與矽谷的崛起
第6章 有人做足準備,有人即興發揮
第7章 標竿創投、軟銀和「大家都需要1億元」
第8章 給Google的資金,沒有交換條件
第9章 彼得‧提爾、Y Combinator和矽谷的青年起義
第10章 去中國大撒幣
第11章 Accel、臉書和凱鵬華盈的衰落
第12章 俄國人、老虎和成長股的崛起
第13章 眾志成城的紅杉隊
第14章 獨角獸牌局
結 語 運氣、技能與國家競爭
附 錄
推薦序 新創、創投、企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 【曾正忠】
推薦序 矽谷最偉大的發明 【詹益鑑】)
創投大事紀
序 章 不理性的人們
第1章 亞瑟‧洛克與自由資本
第2章 拋開所有金融準則的金融業
第3章 紅杉資本、凱鵬華盈和行動派資本
第4章 蘋果的呢喃
第5章 思科、3Com與矽谷的崛起
第6章 有人做足準備,有人即興發揮
第7章 標竿創投、軟銀和「大家都需要1億元」
第8章 給Google的資金,沒有交換條件
第9章 彼得‧提爾、Y Combinator和矽谷的青年起義
第10章 去中國大撒幣
第11章 Accel、臉書和凱...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