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活動、空氣、光──沒錯。但是孩子還需要一些別的。
他需要廣闊的空間、自由,以及一扇打開的窗。」
──雅努什.柯札克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首部最完整的傳記小說★
從男孩亨利克的童年,看見年幼的他眼中的世界;
到成為柯札克醫師,見證他堅定溫暖的守護孩子。
柯札克獻出一生,將自己化做一扇窗,為孩子敞開希望與未來。
如今,他的故事也將繼續流傳,為世界帶來光明。
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柯札克,本名亨利克,出生於19世紀末的華沙,以對孩子的關愛與充滿智慧的教育思想,聞名於世。他畢生致力改善孩子的世界,提倡並力行尊重、同理、正視孩子的權利,他的事蹟不但改變了那個以威權教育為主的時代,也跨越了世紀,深深影響當代兒童人權的倡議,促成了許多重要制度的成立——最具代表性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正是以柯札克的理念為基石所制定。
是什麼造就了這位當代兒童教育先驅?
本書帶我們進入他的時代、他的人生、他的故事,
一起探索答案……
從前,在波蘭,有個出身富貴人家的猶太男孩,名叫「亨利克」。他個性文靜又古怪,總愛對著窗外探頭探腦。大人對他有很多要求,不准他害怕或哭泣,不准他問問題,還不准他跟穿著破爛衣服的孩子玩。但亨利克不明白,那些孩子跟自己哪裡不一樣?
長大後,他夢想成為一位「治療孩子的醫生」和一位作家,並為自己取了個能夠帶來幸運的筆名──雅努什.柯札克。成功當上小兒科醫師後,他更因不捨猶太孤兒而協力創建了「孤兒之家」。在那片只屬於孩子的園地,柯札克以愛、智慧和尊重,照料所有院童,透過讓孩子自己設立民主議會、開設「兒童法庭」、辦報紙等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學會自律、自治、互助與思辯,給予他們健全長大的機會。從此,他成了大家最喜愛、敬重的「醫師先生」。
不料,無情的戰爭爆發,包括柯札克在內,所有「孤兒之家」的人都被迫搬進猶太隔離區。孩子們一如往常的自理著生活起居、打鬧嬉戲,但窗外的世界早已開始崩塌……某天一早,他們被帶上開往未知遠方的火車,當柯札克再次看向窗的彼端,這次會出現怎樣的風景?
(本書特色)
★波蘭文直譯,柯札克逝世80周年紀念作
知名波蘭文譯者林蔚昀以原文直譯,細膩的為中文讀者重現當代最重要的教育家──雅努什.柯札克的故事,以及他留給世界的精神資產。
★首部最完整的傳記小說,看見充滿熱情、生活多采多姿的「斜槓柯札克」
本書從柯札克的童年開始書寫他整個生命歷程,作者參考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詳實描繪柯札克在不同生命階段擔任的各種角色。他從一個膽小的男孩、懷抱夢想的小兒科醫師、愛護孩子的志工老師,成為心繫祖國的軍醫、享受寫作的知名作家、幽默風趣的教養廣播節目主持人,以及「孤兒之家」最重要的大家長「醫師先生」。在那艱困的年代,柯札克在各領域轉換身分,不停為孩子的權益奔波。
★傳記故事小說化,生動且深刻
以輕鬆好讀的筆法,建構寫實的歷史背景與時代感,流暢的引領讀者穿越時光,與柯札克一起成長、蛻變,領會他與眾不同的魅力。以生動的對話代替平鋪直敘的敘事,巧妙的側寫出柯札克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事物、對待他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將他刻劃得無比真實。
作者簡介:
安娜.切爾雯絲卡—李德爾 Anna Czerwińska-Rydel
波蘭教育家、兒少文學作家,同時也是一名音樂家。任波蘭作家協會和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波蘭分會的成員。她為年輕讀者書寫有關音樂、歷史、社會和傳記等類型的主題書籍,也曾策畫並撰寫一系列給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的偉人傳記,寫下包括柯札克、華倫海特、居禮夫人、蕭邦等,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命故事。作品屢次獲得波蘭國內及國際圖書大獎的肯定與提名,包括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BBY)文學類年度圖書獎、波隆那童書展拉加茲獎「非故事類」首獎、華沙首都文學獎等。
譯者簡介:
林蔚昀
1982年生,臺北人。長年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大人和小孩的一千零一夜》(字畝文化出版)、《憤世媽媽》、《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遜媽咪交換日記》(合著)、《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等書。譯有《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字畝文化出版)、《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麥提國王執政記》、《麥提國王在無人島》等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真摯推薦 (依筆畫排序)
王子瑜|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執行長
白麗芳|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千樹成林創辦人
林晏履|《兒語》兒童雜誌共同創辦人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人
陳宥達|臺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家醫科醫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葉大華|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資深兒少人權工作者
劉維人|自由譯者、演講者
【推薦語】
「窗的彼端,就是愛與榜樣的那端。這本書讓我們一起更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也會更相信自己的力量,無可限量。」──林晏履|《兒語》兒童雜誌共同創辦人
「在故事之前,先有人生;在照顧之前,先有平等。《窗的彼端》可以說是《麥提國王》的前傳。柯札克醫師用自己的一生打造出『孤兒之家』,用相處中的每個細節,讓兒童活在當下,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看了《窗的彼端》,你會了解《麥提國王》的主角為何能在誤解和困境中堅持勇敢、誠實、負責;你會了解這樣的人生是可能的,而且每個人都值得被這樣對待。」──劉維人|自由譯者、演講者
「孩子從受限的生活發展純真,以愛與寬容的理念胸懷世界,這是充滿美善與堅定的書,他的理念長久以來影響了我。」──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千樹成林創辦人
「聽見孩子的聲音,看見孩子的需要,成為他們生命中『哇!他好好』的大人。」──白麗芳|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非常溫暖的故事,柯札克醫生以堅定、耐心和包容取代責罵,讓孤兒院的孩子們在弱勢的環境中也能自信的成長!」──王子瑜|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執行長
「柯札克不只是醫師更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一輩子為兒童健康及權利奉獻,讓孩子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進而累積做成長的經驗。誠摯推薦這本書籍給從事兒童照護與教育者!」──陳宥達|臺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家醫科醫師
「在孤兒院裡開設兒童法庭、創辦《孤兒之家週報》、設置意見箱聽取兒童意見、在報紙開設兒童新聞專欄……這些都是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醫師的創舉。想知道柯札克醫師豐盛精采的人生,與他如何深刻啟發了《兒童權利公約》概念的發展,這本小說《窗的彼端》將為你開一扇理解的窗!」──葉大華|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資深兒少人權工作者
【重要事件】
★紀念柯札克誕辰100周年,聯合國宣布1979年為「國際兒童年」。
★1989年聯合國通過以柯札克理念制定的《兒童權利公約》,是有史以來獲最多成員國支持的公約。
★紀念柯札克逝世70周年、「孤兒之家」成立100周年,波蘭政府特將2012年定為「柯札克年」。
★本書原文版為波蘭圖書協會2012「柯札克年」紀念出版作品。
名人推薦:真摯推薦 (依筆畫排序)
王子瑜|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執行長
白麗芳|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崇建|薩提爾模式推手、千樹成林創辦人
林晏履|《兒語》兒童雜誌共同創辦人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人
陳宥達|臺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家醫科醫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葉大華|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資深兒少人權工作者
劉維人|自由譯者、演講者
【推薦語】
「窗的彼端,就是愛與榜樣的那端。這本書讓我們一起更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也會更相信自己的力量,無可限量。」──林晏...
章節試閱
第一部 亨利克.哥德施密特:〈富貴之家〉
這不是童話,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不是童話,這是關於某個男孩的真相。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從前有一戶有錢人家……
從前有一戶有錢人家,住在華沙的蜂蜜街,離皇家城堡不遠。這戶人家的房子有七個房間:書房、客廳、飯廳、交誼廳、臥室、兒童房和外婆的房間。每一個房間都有鋪上絨布的雕花家具,窗前掛著厚厚的天鵝絨窗簾,地板上則鋪著柔軟的地毯。
這個家還有廚房、食物儲藏間、浴室、廁所和給僕人住的房間。家裡到處都有小桌子、漂亮的衣櫃、舒服的扶手椅和沙發,以及許多立鐘和掛鐘,每個小時都會報時。還有煤氣燈⸺當時還沒有電燈。
在這個有錢人家,住著一位名叫約瑟夫.哥德施密特的律師,以及他的妻子齊西莉亞、他的女兒安娜,和他的岳母艾蜜莉,也就是他孩子的外婆。一八七八或一八七九年、在安娜三或四歲的時候,她的弟弟出生了。這男孩被取名為「亨利克」,那是他醫師爺爺的名字。
亨利克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他很安靜、很溫和,情緒總是平穩,常常在沉思。當他已經長大、可以一個人玩,最常做的事就是在兒童房裡堆積木,甚至能堆上好幾個小時。
「你堆這麼久的積木,都不會無聊嗎?」孩子們的保母瑪莉莎問。
「不會。」亨利克說,然後繼續堆著積木。
「他對其他事都不感興趣!」母親齊西莉亞小姐擔心的說。
「外婆,我用積木創造整個世界。」亨利克告訴外婆自己的祕密。
「你真是個哲學家。」外婆說,然後心領神會的對亨利克眨了眨眼。
保持安娜和亨利克全身上下乾乾淨淨,是保母瑪莉莎的工作,她也會要求孩子們把盤子裡的食物都吃完,要求他們不能說髒話,還有要喝魚油。魚油很難喝,所以孩子們竭盡所能,逃避這個每天都要喝的「重要營養品」。但是沒辦法,在瑪莉莎敏銳的監視下,他們根本逃不過。
「只要我在,我就必須照顧你們的健康,不管你們願不願意。」她說,然後堅定的把滿滿一湯匙黃色的魚油,拿到兩個孩子面前。
「噁,聞起來就像爛掉的魚。」安娜一臉嫌惡的說。
亨利克什麼都沒說,只是想著:那瑪莉莎小姐是不是每天也都要喝魚油?不然為什麼小孩必須活得健康,大人卻不需要呢?
天氣好的時候,保母會帶孩子們去薩克森花園,他們會走在有馬車拉著輕軌列車行駛的街道上。
「不要跑!淑女不可以跑步。」瑪莉莎提醒安娜。「不要跳!」她對亨利克說:「你必須守規矩。」
孩子們都很喜歡薩克森花園,那裡有個池塘,裡面有白天鵝在游泳。還有一個噴泉,可以在那裡接礦泉水來喝。林蔭大道兩側長著高大的樹,還矗立著許多希臘雕像。公園裡有一張瑪莉莎特別喜歡的長椅,她總是會坐在那裡,而安娜和亨利克會坐在她兩側,然後她會叫他們守規矩、有禮貌。在花園的大門前有一名守衛,他的工作是不讓任何穿著破爛衣服的孩子進去。亨利克坐在長椅上,晃著雙腳,帶著渴望的眼神,看著那些在公園外玩耍的孩子們。
「不要看。」瑪莉莎提醒亨利克:「你不能跟他們一起玩。」
「但是我想跟他們玩……」
「這孩子一點尊嚴都沒有。」從保母那聽說亨利克的夢想後,齊西莉亞小姐擔心的說:「對他來說,吃什麼、穿什麼、和誰一起玩都沒差。他會和自己這個圈子的孩子玩,也會和窮人家的孩子玩,甚至還和小小孩一起玩!」
父親約瑟夫先生生氣的說:「我們真是生了一個愚蠢又軟弱的小鬼!」
「才不是!」外婆艾蜜莉說:「他很聰明,很有同理心。他是個好孩子。」
「好過頭了。」約瑟夫先生嘟囔:「他這輩子絕不會出人頭地。」他說出這個可怕的預言後,關上了書房的門。
第二部 雅努什.柯札克:〈兒童法庭〉
「孤兒之家」很漂亮,從漿洗街九十二號走進去,穿過大門,馬上就會看到一座中庭。那裡很大,陽光充足,孩子可以在那裡跳房子、跳繩、騎腳車、跑步、玩躲貓貓。天氣好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在那裡玩娃娃屋和玩球。柯札克醫師最喜歡的長椅,位於一棵枝葉扶疏的樹下,他常常坐在那裡看著孩子們玩耍。在「孤兒之家」的一樓,有一個很大、挑高兩層樓的餐廳,樓中樓還有一個給孩子的遊戲間,可以從旋轉門進入。旁邊則是三間教室和辦公室。
離樓梯不遠,有一個小噴泉叫「泉源」,孩子可以直接從那裡喝水,不必用杯子。噴泉旁則掛著一個時鐘。
三樓有兩間大寢室,一間給女孩,一間給男孩。而在兩間寢室之間,則有一個小房間,裡面有窗戶,可以同時看到兩間寢室。這是給守夜的老師休息用的,柯札克醫師就住在這間房間,而史蒂芬妮小姐則住在另一間房間,在女孩的寢室隔壁。女管家、守衛和廚娘住在大門旁邊另外的小房子裡。大廚房、倉庫、洗衣間、熨衣間、鍋爐室、衣帽間、有浴缸的浴室和淋浴間,則位於半地下室。在樓梯下方的衣帽間,有一個角落放了一張矮矮的長椅,這個角落被稱為「整潔、亮晶晶和優雅的角落」,因為柯札克醫師會在這裡教孩子怎麼擦皮鞋。
「不能再這樣子下去……」史蒂芬妮小姐有一天憂心忡忡的對柯札克醫師說:「孩子們把所有的一切都弄壞了,必須想個辦法。」她淚眼汪汪的說:「他們一點都不聽話。他們把東西弄壞、弄髒,還會亂打亂敲,而當我問:『是誰弄壞的?』他們則說:『我不知道。』醫師先生,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柯札克醫師試圖安慰史蒂芬妮小姐,但他自己也很訝異,孩子們怎麼會有這樣的舉動?
「別擔心。」他說:「對他們來說這一切都還很陌生,他們只是還不適應新環境。」「好吧,但是我覺得他們身上有某種憤怒,我們要讓他們把這棟好不容易蓋好的『孤兒之家』搗毀嗎?」
「不,當然不能,只是我們要慢慢來⸺」醫師笑著說:「而且要用對方法。」
「方法?您說的方法是什麼?」史蒂芬妮小姐不解的問:「畢竟我們約好了,我們不會懲罰孩子。」
「永遠不會!」醫師激動的說:「懲罰只會帶來反效果。」
「那麼要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定?」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大人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這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孩子只會覺得大人在找他的麻煩,或是不明白他的需求。但只要孩子會評斷自己的行為,我們就達到了目的。孩子也會觀察同伴的行為,就像在看鏡子,同伴的觀感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所以您打算怎麼做?」
「我們會開設一個法庭,孩子和老師會一同擔任法官。每個人都可以因為任何理由把任何人告上法庭,孩子有權利把自己的朋友或老師告上法庭,大人也一樣。」
「這主意聽起來很有趣。」史蒂芬妮小姐沉思,「但是實際上要怎麼進行?」
「我們先訂定法條和細則,然後我們會來舉辦兒童法庭。您知道,我認為孩子的事情應該被認真嚴肅看待,而每個孩子也都有權利享有公平正義。直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老師的善意,還要看老師心情好不好,但孩子是有權利受尊重、有權利被公平對待的啊。」
第一部 亨利克.哥德施密特:〈富貴之家〉
這不是童話,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不是童話,這是關於某個男孩的真相。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從前有一戶有錢人家……
從前有一戶有錢人家,住在華沙的蜂蜜街,離皇家城堡不遠。這戶人家的房子有七個房間:書房、客廳、飯廳、交誼廳、臥室、兒童房和外婆的房間。每一個房間都有鋪上絨布的雕花家具,窗前掛著厚厚的天鵝絨窗簾,地板上則鋪著柔軟的地毯。
這個家還有廚房、食物儲藏間、浴室、廁所和給僕人住的房間。家裡到處都有小桌子、漂亮的衣櫃、舒服的扶手椅和沙發,以及...
推薦序
導讀:窗的彼端,光的彼端 林蔚昀
我從二○一六年開始在臺灣引介雅努什.柯札克的作品,翻譯了《如何愛孩子》、《麥提國王執政紀》、《麥提國王在無人島》、《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和《布魯卡的日記》。這些書很受大家喜愛,也進而讓很多人開始對柯札克的生平感到好奇:「為什麼一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波蘭醫生,會注意到兒童人權?是什麼讓他成為這樣有同理心又有勇氣的人?」
一直有人問我:「有沒有柯札克的傳記?」其實,臺灣很早就出了《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湯馬克.包格奇著,林真美譯),這本書很動人而且深入淺出,不過因為是繪本,篇幅比較短。波蘭知名作家尤安娜.歐恰克―若妮可(Joanna Olczak-Ronikier)則寫過一本內容豐富扎實的傳記,但是它很厚(四百多頁)。而我想找一本適合大人也適合孩子讀的柯札克傳記,因為我覺得讓孩子認識柯札克很重要。
不過,我不想找那種小孩看了會覺得「好無聊喔」的偉人傳記,我希望除了傳達理念,這本書也要好看。我也不想找只說光明、不說黑暗的傳記,那樣太虛假了,而且會讓人心生畏懼⸺我曾聽過家長跟我說:「柯札克的理念很好,但是我不敢看,因為我怕我做不到。」可是,柯札克明明就不是那麼完美的人啊,他也沒有要求別人完美。
終於,我在二○一八年找到了安娜.切爾雯絲卡―李德爾所著的《窗的彼端》,內容深刻完整,讀起來卻很平易近人。小說中有許多黑暗、令人心痛的瞬間,比如柯札克小時候被禁止和街上的孩子一起奔跑嬉戲,只能在公園乖乖坐著(保母說,出身上流的他和街童玩有失身分,那時候窮人也不被允許進入公園)。他常被爸爸叫「笨蛋」和「媽寶」,第一天上學就看到同學被老師打,讓他很害怕,不想上學(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要求大人尊重兒童、不能體罰,因為有過切身之痛)……青少年期間,令他又愛又怕的律師爸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後來死在那裡。過沒多久,唯一理解他的外婆也過世了。
家道突然中落,本來處於上流社會的柯札克,現在必須半工半讀、貼補家用,還因此留級……等他好不容易當上了醫師和作家、成為孤兒院的院長,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卻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斑疹傷寒。媽媽照顧生病的他,結果因被他傳染而過世了……那時候他難過到不想活了,但後來還是努力站起來,幫助了更多的人。當他和孩子們被送入猶太隔離區,他依然陪在孩子們身邊,因為「陪伴」是他在那樣絕望的情況下,唯一可以為孩子做的事。
看過《窗的彼端》,我們會發現,原來柯札克的理念都來自生活,所有「孤兒之家」的規定和裝置,都不是因為「想要實現崇高的教育理念」而存在,而是因為柯札克想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為孩子一直問東問西,會讓老師無法處理其他事,所以有了公布欄。因為想讓孩子抒發情緒,所以設置了眼淚的名單⸺孩子可以在上面寫他們為何哭泣;這些孩子來到孤兒院,和兄弟姊妹分開,還要和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確實有很多難過想哭的時刻,眼淚的名單讓他們覺得自己有人關心、有人愛,於是他們就比較少哭泣了。剛搬到「孤兒之家」時,孩子們因為不適應新環境(沒用過抽水馬桶、不習慣自己睡一張床)而變得不守規矩,所以柯札克幫他們創辦報紙,寫孤兒院裡面的事,這樣孩子有事忙,又可以對新環境有認同、歸屬感,就不會搗蛋了……
有讀過柯札克作品的人,都會對他發明的兒童法庭制度感到很好奇,但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它如何運作、目的為何(老實說我也是)。這本書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在書中,有一個偷手錶的故事。瑪莉娜.法絲卡是基輔一家孤兒院的院長,為了一個偷手錶的孩子很苦惱,柯札克建議不要先急著懲罰孩子,而是弄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在柯札克的抽絲剝繭下,發現偷手錶的孩子其實是為了保護另一個孩子,讓他不受大孩子欺負而偷手錶,如果只懲罰偷手錶的孩子,既無法發現事情的真相,也無法解決問題。而兒童法庭可以讓大人知道「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且讓孩子和大人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透過思考,孩子也能學習到什麼是責任、權利、道德和義務,而不是只是因為不想受罰,表面上「聽大人的話」,實際上陽奉陰違。
比起「如何讓孩子聽話」、「如何教養孩子」,柯札克更關心孩子的心,他告訴一群即將當老師的年輕人,「當你們想對孩子生氣、大叫,當你們想要懲罰孩子、羞辱孩子,請記得眼前的這幅景象,想想孩子的心。」當他去度假,發現有兩個小孩在溜樓梯扶手,其中一個跌倒了。這樣的情況如果是我們遇到了,一定會痛罵小孩:「知不知道這樣很危險啊!」但柯札克沒有這麼做,他知道想出這遊戲的小孩一定有罪惡感,也知道跌倒的小孩會對同伴有所不滿,所以他想出了一個方法讓他們扯平;解決完糾紛,柯札克走回房間,看著窗外玩耍的孩子,打開窗戶讓打鬧的聲音進來才開始寫作。在這本書,窗戶的意象不斷出現,有時窗外是未知、可怕的事物,有時窗外是自由的,有時窗讓大人可以觀察、照顧孩子⸺窗代表的是可能性,要怎麼看待、使用它,取決於窗前的人。
對於想要了解柯札克、兒童人權、兒童心理的人來說,《窗的彼端》是一本很棒的小說。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值得讀這本書的理由:柯札克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動盪不安、光影交錯的時代,他在戰場上、在猶太隔離區,經常要面臨自己和別人生命受威脅的情況。然而,在被死亡的陰影包圍時,他依然努力往有光的彼端靠近,積極為兒童爭取權利。即使在隔離區,他也和當地的神父商量,讓孩子去教堂的花園玩耍(這可以在《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中看到),因為雖然在戰時,孩子也是要遊戲的;或者我們該說,就是因為在戰時,孩子更需要綠地與遊戲,這可以幫助他們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危難。
我相信,正因為想要為自己和孩子維持一份正常、有尊嚴的生活,讓柯札克可以在極度艱困殘酷的現實中撐下去,對「孤兒之家」其他的老師和孩子們來說,應該也是如此(雖然他們最後都被屠殺了,但這不代表他們的努力失敗)。窗的彼端有黑暗也有光,如果不努力向有光、有希望的那一邊移動,就會被黑暗中的怪物(冷漠、放棄、絕望、焦慮、不安、憂鬱、憎恨、不信任、道德淪喪)吞噬。我想,柯札克一直明白這一點。
幾年前,我在臺中綠川讀《布魯卡的日記》給一群孩子聽(那是一場書店的活動),當我說:「柯札克會讓孩子吵鬧、奔跑。」一個孩子說:「哇!他好好。」而如今,我希望大人和孩子讀完《窗的彼端》也會說出:「哇!他好好。」並且理解他為何這麼好,然後,也和他一樣,朝有光的彼端邁進。
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讓別人說出「哇!他好好」的人,這沒有這麼難,只是要一直努力。
導讀:窗的彼端,光的彼端 林蔚昀
我從二○一六年開始在臺灣引介雅努什.柯札克的作品,翻譯了《如何愛孩子》、《麥提國王執政紀》、《麥提國王在無人島》、《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和《布魯卡的日記》。這些書很受大家喜愛,也進而讓很多人開始對柯札克的生平感到好奇:「為什麼一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波蘭醫生,會注意到兒童人權?是什麼讓他成為這樣有同理心又有勇氣的人?」
一直有人問我:「有沒有柯札克的傳記?」其實,臺灣很早就出了《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
目錄
導讀 窗的彼端,光的彼端
第一部 亨利克.哥德施密特
第二部 雅努什.柯札克
附錄 誰是柯札克?
導讀 窗的彼端,光的彼端
第一部 亨利克.哥德施密特
第二部 雅努什.柯札克
附錄 誰是柯札克?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