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菁英的業務策略》(Author of Elite Sales Strategies)作者
安東尼伊.安納里諾(Anthony Iannarino)
當賽門第一次邀我上他的podcast討論我的書《成交的藝術》(The Lost Art of Closing)時,我們很快就成為了朋友。我們在訪談結束後,又聊了45分鐘,話題也轉到他的戰略衝刺。隨著談話持續,我對他的事業產生了興趣。我的公司經營得還不錯,但一如大多數企業家,我們的主要策略是不停地工作。在談話結束前,我欣然決定加入賽門的專案(這是個課程)。
賽門知識淵博,而且求知慾很強。賽門一直在尋找最佳的方法和戰略,他所提出的戰略衝刺,無論在課程或書籍,都是藉由有紀律的步驟讓你的事業快速成長,以及擁有更大的生活控制權。身為一名作家且為本書寫序,同時身為受賽門指導的人,我的義務是向閱讀本書的你們說出毫無掩飾的實話。
賽門與他的團隊要我找出公司的定位以求更大的成長。你知道如何辨識出經營上的問題嗎?你是否花了所有時間埋首事業而非經營事業?那麼,賽門的戰略衝刺能幫助你在業務的每個領域衝刺。有些衝刺會揭露出你棄置不理的問題,但你在每回衝刺結束後會對你的事業感覺更好。在衝刺與衝刺間,你會獲得成長的自信,並知道你擁有幫助公司加速發展的進程。
我是個優秀的業務員與業務主管,但我並非行銷專家。賽門和他的團隊,為我展開了一趟旅程,使我的行銷手腕更加專業,捕捉各項我之前忽略的關鍵指標,本書的建議也替我的旅程提供了援助。我的團隊現在有計分表及流程紀錄,使得新進人員加入時更容易上手,每位員工也都知道他們為獲得最佳的成果所需達成的目標。
在此我最好的建議是:別把這本書當成一般的書來讀,一次做一章的功課。在書中各項目分別花一週的時間,這將幫助你的事業變得更好,改善你工作之外的生活,讓你相信你的業務正在增長,並且花更少時間埋首事業,而是經營事業。
推薦序二
巨獸綠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陳重宇
自己很幸運,意外的在大學畢業時選擇了創業,因此不斷地在創業的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經驗與知識,來讓自身與團隊不斷向前邁進,很多人說:「創業是浪漫、艱困、挑戰、改變自己、持續學習的過程。」
回想我過去的求學經驗中,從未有人實際的引導我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甚至到管理一間新創公司,從創業的那刻起,我深感自己的無知,但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任何地點、時間、空間知識皆隨處可得,也無時無刻地想要從 Steve Jobs、Elon Musk、Mark Elliot Zuckerberg 身上獲得些什麼。但當然 「成功無法複製,經驗可以傳承」,也引用 Steve Jobs 的 一 句 話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一個人的失敗非常有限,就像成立巨獸綠色科技過程中一樣,在發展新的有機廢棄物永續處理技術及優質蛋白質生產的同時,做決策的每一步都有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代價。
本書的內容值得每位創業者、企業高階主管、工作者、同仁等細細咀嚼,章節橫跨了產品、行銷、招募以及定義企業等,並通過實務上的結合,你將會深有同感,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本書每個章節後的工具與範本,讓每位讀者快速的結合現況,做出測試與即時修正,另外也不侷限按照章節依序來閱讀,不同章節間,也都能發現圍繞著 「系統化思維」,不斷地歸納更多重要訊息,成為自己思考時重要的架構。
每個不同企業發展的階段,都值得細細品讀,自己也從書中看到非常多可以持續修正的面向,善用工具創造更多價值,從更多不同的觀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不僅僅是理論,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初衷,讓更多人能從各個面向進行剖析,最後帶來改變,最後期待這本書能持續讓更多人看見,也讓自己能帶領巨獸綠色科技更上一層,提供更多養份,創造更多永續,改變世界。
推薦序三
美商無為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德豐管理顧問合夥人
林宜儒
我是一名創業者,在過去曾有幾次創業的經驗。我很幸運地在學生時代就經歷了幾次誤打誤撞的有趣經驗,像是在學生時期就經營過幾個大流量的網站,回想當初,曾經經歷過許多抉擇與許多接連不斷的挑戰,例如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有了流量之後可以怎麼運用?流量要怎麼放大、營收要怎麼放大,又或者我應該如何設定目標,當時身邊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討論、請益。
但很幸運的,至少當時的我,漸漸意識到人生除了求職之外,有別的可能性,為我往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許多基礎。而後我也很幸運地遇到幾位影響我生涯頗深的好朋友,一起走上創業路,創業之後,通常就是創辦團隊會接著一同經歷了許多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每當有機會回顧過往,總會有兩類的感觸浮上心頭,一是真懷念、年輕真好,二是再來一次的話應該會更順利吧?
拜讀《戰略衝刺》的過程中,不禁讓我思考:「如果我在年輕的時候就讀到這本書,應該會很有幫助吧?」年輕的時候,往往因為經驗不足,很多觀念、做事方法與技巧,乃至於執行的細節、風險控管、成本控管、目標設定以及專案控管的能力等,都要花費許多寶貴的青春、心血不斷磨練、累積,倘若成長的路上,能有一位教練,適時提醒你宏觀的思維以及微觀的具體方法,我覺得肯定能早點脫離「見樹不見林」的階段。
《戰略衝刺》一書的架構像是一本提供「實際操作」的衝刺指南,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思考流程以及一些分析工具、表格,不僅簡單有用,也很容易立即運用在團隊內部的討論與專案執行。
作者是個專門提供企業培訓的教練,因此閱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有個教練不斷帶你前進、督促你進步,對於喜歡同時理解廣泛的概念、又希望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的讀者,肯定會喜歡此書。倘若你正在思考給未來的自己訂下一個成長目標,但又苦惱於各種關乎目標設定、自律方法、執行方法等議題的,不妨翻閱本書,或許會找到適合你的答案。地發現,這位日本作者的觀察與其中描述的若干事件,竟然與我這幾年的體會與觀察十分類似,也就很快地答應為這本難得的佳作撰寫推薦文。
在環境領域長年工作的我,約莫二十年前就開始推動氣候變遷相關的教育與推廣。在大學和政府工作的歷程中,研究、教學、演講、出書、代表政府出席氣候會議、參與若干相關決策。長年累積下來的體會,正如書中所標舉的: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
事實上,在聯合國推動氣候變遷的脈絡中,已經多次強調氣候變遷是個永續發展問題,而非僅為環境領域議題。氣候變遷無論從發生的原因、衝擊的對象、解決的策略各種角度來看,都與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領域密切相關。2021年8月份,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工作小組(IPCC)公布了第六次氣候評估報告(AR6),首次採用了分享社會經濟路徑(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作為情境模擬的名稱,明確地說明氣候變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若要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必須從源頭開始處理,因此,驅動全球經濟,支持社會量能的企業,就是關鍵中的關鍵。
本書也提到了我認為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氣候變遷是威脅社會基礎建設的重大風險。換句話說,氣候變遷改變了一切基本設定。人類文明過去幾千年來穩定發展,關鍵即在於相對穩定的氣候。世界各地也依據當地的長期氣候,建立了各種維生設施、基礎建設、飲食習慣、居住方式等。氣候變遷若超出可以調適的極限,系統崩潰就會發生。
這就是為何這幾年,「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已成為了氣候變遷的基本論述。氣候變遷在聯合國近年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整體架構中,不僅是SDG13:氣候行動而已,而是與所有SDG皆密切互動。企業主導著經濟力量,但也是全球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提供就業等社會穩定的基礎,但也影響了大氣穩定與環境品質,並進一步威脅到企業本身的經營發展。全球倡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企業的角色甚至比國家更為重要。
這也是為何金融投資、企業氣候資訊的揭露、企業減碳的目標宣告與稽核愈來愈重要。聯合國從2005年開始倡議責任投資原則(PRI),衍生出「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架構,近年也在氣候變遷日趨關鍵的情況下,同時成為全球企業遵循的基本原則。本書中提到的氣候財務相關揭露(TCFD)等國際架構,也正迅速從自願型架構成為實質的強制規範。正如作者所言,因應氣候變遷的各方面表現正成為氣候緊急狀態之下的「營業執照」。本書列舉諸多日本企業的氣候行動,也很值得我國的企業觀摩參照。
本書從歷史脈絡、理論發展、企業實務各個角度而言,都非常值得產官學研各界仔細閱讀,從中學習世界最新的發展,和未來幾十年各行各業的生存發展情境、挑戰與機會。
推薦序四
企業應及早了解存在危機,發展新的低碳商模
鄭仲凱(BSI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技術長)
在全世界各企業(如蘋果、微軟)以及各國家(如承諾淨零排放的一百三十五個國家),皆開始重視《巴黎協定》是否可以真實實現的當下,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特別是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受到國外大廠影響以及國際進出口要求將更為顯著。
行政院環保署已經於二〇二二年將「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正草案」(即未來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提交至立法院進行審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公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所有上市櫃公司皆必須最晚於二〇二七年度前完成企業溫室氣體碳盤查,且揭露於公司股東會年報中,在在顯示企業應及早因應國內外趨勢變化,儘早提出未來三十年的減碳路徑。如書中所提及,投入積極減碳的作為等同於企業的「營業執照」。
本書一開始就以日本企業高階主管參與COP會議的心得做為引言,相對於台灣常常較多以NGO單位觀察COP會議提出的結論大有不同,緊接著從作者本身的角度以及日本的文化看待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的差異,而氣候變遷同時也帶來了健康、遷居、糧食爭奪、氣候難民以及國家安全等問題。
本書也從碳預算的角度以及歐盟永續分類標準的要求,讓讀者深刻了解《巴黎協定》一.五度與二度增溫控制的緣由,以及未來各產業的脫碳路徑。從全球化市場的改變,歐盟綠色新政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發展,未來企業的挑戰越趨於艱困,但風險的另一面是轉機,企業應及早了解本身存在的危機,轉化發展新的低碳商業模式,而金融業亦開始將企業ESG的作為與貢獻,作為未來投資對象的選擇與參考。本書最後也以日本企業如何實踐低碳轉型為例,透過碳中和戰略的制定,給台灣企業以及身為落實減碳的每一位讀者,由深入淺出的閱讀當中,更有國際觀的思維來了解如何循序漸進達到「零碳實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