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自1949年起執教於臺灣大學,育英無數,林毓生即為其一。1955年,林毓生開始師從殷海光,問學之路深受影響。1960年,林毓生負笈北美,與殷海光通信不輟,相知愈契。本書匯集雙方往來書信為一帙,保存了一段難得的翰墨因緣。
本書不是一般意義的師生通信,而是兩代自由主義知識人,就學術中的重大問題、國家的走向與文化的發展,平等交流、理性切磋的珍貴紀錄。在淳厚的師生情誼中,他們“同有的一幅真樸懇摯之心,流蕩於字裡行間,具有持久的魅力。這是很西方的,同時也是很中國的;這是深具文化意蘊的中西方美妙的融合。”(胡曉明教授語)
從這部書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在追求純正自由主義的道路上,如何彼此互勉,奮力以進。閱讀這部生動的師生思想互動的紀錄,必可使我們對於殷海光與林毓生懷持的共同理想,得到深入的理解;兩位自由主義先行者的思想成長與變遷歷程,對我們也必有深刻的啟發。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 16日),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臺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歷史與科學等。他亦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臺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時至今日,殷先生已成為臺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或臺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他著作。而殷先生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目錄
序 殷夏君璐
編者的話
編輯凡例
弁言 林毓生
序言 翰墨因緣念殷師(1980) 林毓生
代序 殷海光先生對我的影響(1994) 林毓生
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
1957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附錄一 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臺灣的民主發展
附錄二 自由主義、知識貴族、公民德行
序 殷夏君璐
編者的話
編輯凡例
弁言 林毓生
序言 翰墨因緣念殷師(1980) 林毓生
代序 殷海光先生對我的影響(1994) 林毓生
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
1957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附錄一 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臺灣的民主發展
附錄二 自由主義、知識貴族、公民德行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new_include/images/ebook-iosDownload.png)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