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獻給有需求的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假裝沒有需求的人
是獻給有所渴望的人,即使那份渴望無以名狀
是獻給被生活淹沒,再説一個「YES」就會徹底累垮的人
★ 北美書市競價出版,人氣播客「Needy」主持人首部著作萬眾矚目!
★ 亞馬遜讀者4.9顆星超感動推薦,完美零負評!
「一本我希望多年前就能讀到的書」、「每個人都需要這本書」、「身而為人必讀」
回想一下,每當你精疲力盡、對別人的提議感到掙扎猶豫時,你是否都有勇氣開口:
「比起出門,我更想在家裡吃晚餐。」
「抱歉,這次我沒辦法幫你,我們再找時間喝咖啡吧!」
這些在你內心百轉千迴的想法,是否經常被你攔阻下來?
你是否更常為了被喜歡、被認可,而先滿足他人的期待?
你用盡方法壓下自己的感受,明明想說「不」卻總是說「好」?
這樣的你,總覺得人生都在配合他人,卻沒有人真正在乎你的需求!
人氣播客「Needy」主持人瑪拉.格拉策爾想告訴你,
是時候找回自己的人生主權了,一切就從正視、滿足自己的需求開始!
▎徹底擺脫社會標準的苦悶!
照顧你的需求,將使你更強大
身兼人生教練與母職的瑪拉說:「如果沒好好擁護自己的需求,我們就會不自覺向外索討資源。」想在關係裡獲得更多愛與尊重、想停止單方面的過度付出與自我匱乏,就要懂得去理解、承認及滿足自己的需求。
✧ 感到極其痛苦時,該怎麼辨識出自己需要什麼?
✧ 在棘手或不安的處境下,你可以怎麼主張你的需求?
✧ 什麼情況下你該說「不」?什麼情況下你該說「好」?
✧ 怎麼做才能堵住自己的能量漏洞?
✧ 如何避免成為別人不要的燙手山芋收集者?
✧ 什麼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愛自己」,而不是「自我霸凌」?
✧ 如何活得更有彈性,鬆開對完美的執著?
瑪拉以溫暖清晰的語言、獨特的觀點,結合個人經驗與具體指導,帶你重新釐清自己的需求與價值,並學著在累垮以前守住自己!
▎是你在過生活,別讓生活來過你!
擁護、實現生命中不可忽視的九大需求
本書的核心,就是要帶你學會辨識、擁護並實現身而為人的九大需求──對於安全感、休息、滋養、信任、正直、自主權、愛、歸屬感及慶祝的內在渴望,包括:
.建立你的安全感,不再對外哀求垂憐。
.為自己的「休息」下定義,不用等其他人的許可。
.去找到真正滋潤你內心的東西,不需要遵循別人的期待。
.專心投入你認為最重要的事,不必服膺於誰的價值觀。
全書細節豐富、井然有序,穿插大量的提問與練習,引導你深入反思,從小到大是如何面對自我需求,又曾帶來什麼樣的創傷;也邀請你去探索過去與現在的你,還存在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並找到實現渴望的方法。
▎說出你的意思,要求你所需要的!
這是一本關於自我照顧的工具書,也是一本「找回自己」的聖經。當你活得又累又痛苦的時候,翻開每一章的祝禱、承諾與提問,輕輕朗讀或默念,那些充滿力量與祝福的文字,都將幫助你找回疲憊底下的真實自我!
【本書特色】
1. 一本正視「需求」的書,帶你找回自己的光彩
以獨特且富含同理心的觀點,重新定義了生命中的種種需求。發人深省的論述與提示,帶你重新認識被埋藏在責任、承諾、疲憊底下那個真實的自我。
2. 建造強大內在的工具書,最貼心的自我照顧法
本書內容豐富細緻,從人的九個需求面切入,逐步講述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每章都有練習欄位與大量提問,讓你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構築永不動搖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3. 充滿溫暖與智慧的文字,宛如聖經般撫慰人心
作者筆法溫柔而堅定、感性而清晰,每章更附有祝禱及承諾條文,充滿力量與盼望的文字,隨手一翻都能療癒疲憊的身心。
【國內專家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妮婷|諮商心理師、粉專「心理師的小漁村」版主
──勇氣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國外名人高度讚譽】
「這不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它還是一張許可單。允許你給自己提供需要的東西,允許你劃出界線,允許你拒絕不適並尋求渴望的支持;允許你以凌亂、美麗的真實樣貌出現,而不用道歉或解釋。」──蔻特妮.卡佛(Courtney Carver),著有《療癒人生從衣櫥只留33件單品開始》
「本書允許我們提出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渴望,並以真實、有意義、脫胎換骨的方式來關愛自己。本書藉由深刻的個人經驗分享、有力的指導、溫柔的提醒與練習提示,照映出我們值得且能夠擁有的東西,以及靠著自我滋養能夠實現的一切。」──麗莎.奧莉維拉(Lisa Olivera),著有《萬事具足》(Already Enough,暫譯)
「這本書是寫給每一位感覺自己要求過多卻又感到匱乏的人。本書以平易近人又具有可行性的方式重新定義了自我照顧。通過本書,作者將顛覆你對自己、自己的需求和價值的看法。」──瑪莉薩.哈維格.爾本(Melissa Hartwig Urban),著有《30天全食療法》
「這是身而為人必讀的一本書,因為我們每個人活著就必須跟自己與別人相處。即使你已經開始為自己發聲、擁護,本書仍然可以提供有力的引導和支持。你將會感激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凱特.弗蘭德斯(Cait Flanders),著有《不消費的一年》
✿ 美國亞馬遜讀者真情推薦 ✿
「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切。語言簡單清晰、主旨明確,書中的練習也很有用,我都照著做了。我們經常買了一本書想幫助自己,但最後要麼沒讀,要麼一下子就讀完而什麼都沒留下。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屬於這種。我至今都還會思考我在書中學到的東西,並試圖在每一天裡實踐它。」──Tracy
「這是寫給我們所有人,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需求的人,一本精彩、溫柔且實用的指南。我特別喜歡書中帶領我們藉由微小而具體的行為,重建我們在關係中被侵蝕的自信心,那是用一種務實的方式去實現自我。」──Ellery
作者簡介:
瑪拉.格拉策爾(Mara Glatzel)
擁有社工碩士學位,是一位直覺敏銳的生活教練、作家,以及播客「Needy」的主持人。她是一個充滿需求的人,並幫助其他同樣充滿需求的人停止放棄自己,轉而擁抱自己的需求,活出完整的自我。她的超能力是能說出你需要什麼,而當你想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時,她會隨時為你提供協助。
想了解她的更多作品,請造訪網站:maraglatzel.com
譯者簡介:
蘇楓雅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工作旅居日本三年,曾任天下文化編輯、大小創意智識編輯、泰奧揚森策展企劃、群傳媒電子書商品部資深經理。
譯有《半農半X的生活》、《Frank Gehry 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宇宙迷宮》、《暴徒廚房》、《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三十六萬遍感恩的奇蹟》、《旅行麵包店》、《兒子使用說明書》、《戀愛使用說明書》等書。
熱愛文字與旅行,崇尚天然生活。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兒童靜坐教師。
章節試閱
Chapter 3:為你的休息下定義 (節錄)
──允許自己現在需要休息,就算你認為不可能
假如休息這件事你連想都不敢想,那該怎麼辦?或許你現在是一個全職的單親家長;或者你在照顧一位生病的朋友,他需要你全天候的看護;或許你為了有個安穩的住所而身兼數職,從這一頭趕到另一頭,完全沒時間給自己;或許你是得留在家帶好幾名孩子的家長,還有一堆堆永遠洗不完的衣物;也許你是一位護理師或心理治療從業人員,值勤表上的患者超乎你的能力所及。你肩上的擔子也許超過任何一個正常人可以承受的範圍,而你還認為休息是給那些脆弱或享有特權的人。你也許不知道該如何在生活裡安排休息,這不表示你就不需要休息。本章設計的練習將會鼓勵你在能力所及之內,隨時隨地創造休息的空檔,包括早上醒來的第一時間,以及從早到晚,在會議與會議之間、接小孩前與下班後的時段。這些個別的休息空檔或許無法一次大量填滿你匱乏的休息時間,但久而久之會積少成多,並改善你的精力容量。
二○一一那年,有次我見完客戶回家後,感覺整個人被掏空了。當時我還在攻讀社工研究所,同時在大學心理諮商中心進行準諮商師的實習。我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重重摔在沙發上。我的伴侶為我做了晚飯,但我累到吃不下。家人很開心見到我,然而我沒有殘存的力氣對任何事感興趣。
「幫幫忙,」我說,「我今天沒辦法再傾聽或處理任何一個字了。我們可不可以坐在這裡看電視,然後就去睡覺呢?」五分鐘後,坐直身體的我昏睡了過去。
我的人生不需要等到完全瓦解,才能讓我痛苦地意識到生活不能再這樣運作下去。在那個當下,我真的沒有任何力氣可以再付出。我人生的前二十八年,一直在做我認為別人期待我做的每一件事,對每個要求都不負所託,盡力把每項任務做到完美。但突然間,我卻再也無法用這個模式走下去了。我過往的所作所為都圍繞著一個信念:唯有當我能為其他人提供莫大的幫助,我才能被人接納;唯有當我使命達成,才能被愛。這些觀念驅使我努力不懈,因為我害怕如果慢下來,或讓任何人知道我真正的感受,我就可能遭到拒絕或拋棄。
我並不想成為回到家只剩空殼的人,完全沒一丁點力氣可以留給我自己或另一半。我帶著嫉妒拿自己和其他人做比較,那些人似乎把生活過得很容易,而且毫不費力地面面俱到──他們既能把自己照顧好,又能完成人生的理想。為什麼我卻感覺自己四分五裂?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要怎樣才能做更多?我的一生都在過度運作和追逐成就中度過,這使我疲憊不堪,因為我錯誤地試圖贏得無法被贏得的東西──我身為人的價值。
我深深地理解到,在必須工作以維持生計、給孩子受教育,或不得不運轉才能維持現狀的巨大壓力下崩潰時,為什麼我們依舊會迴避休息的需求,以及把休息放在第一位是多麼地不可能。當你長期借用自己的能量,你的人生會感覺像是一疊撲克牌,即使是最輕微的呼氣,也會讓你熟悉和喜愛的一切倒塌。因此對這樣的你來說,生活最安全的選擇彷彿就是緊緊抓住現狀,握緊拳頭做完每件該做的事。不過,如果你再不照顧自己對休息的需求,你人生中的每件事都將無法維持。
假如你感同身受,請聽取我的建議:你不僅需要休息,還必須休息。你的疲憊是理所當然的。你本身沒有任何錯。你是一個生活在晚期資本主義的人,社會制約使你相信,你最寶貴的地方就是為他人做出的成就和貢獻。甚至可能有人會教導你,放棄你的休息來照顧其他人是正確且最佳的做法。你會需要時間去消除所有驅動你追求無限生產力的那些說法,當然,調整你與自己的對話也相當耗神。因此,首先你一定要休息。不過,究竟怎樣才叫做「休息」呢?
為自己定義休息
休息,是指任何能夠補充或恢復能量的活動。休息是必要的,你的能量多寡會決定你有多少能力去實現理想。休息是最基本的需求,賦予你能力去照顧其他需求,所以你必須「花力氣」把休息擺在首位──但這無疑也是你長期抗拒它的原因之一。因為你已經疲憊不堪了,也許你渴望好好休息,但你早已沒力氣善待自己。隨著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不滿的循環也持續重複著。矛盾的是,提前休息才能供應你更多的能量去應付每一天。
讓我們先從何謂休息開始談起。許多人會用狹窄的眼光認為休息就是睡覺。儘管睡眠很重要,但這不是我們在日常裡安排休息的唯一辦法。滿足我們對休息的需求有兩個面向,包括優先安排休息的片刻,以及控制消耗能量的漏洞。此外,與安全感的需求一樣,每個人的休息需求也是獨特的。
也許在你接觸這本書以前,你早已對自我照顧的概念感到倦怠。你可能做過很多努力了,而且將最新的愛自己文章提出的多項建議一一試過後,卻發現沒一樣能為你帶來改善。問題在於,你並不是一個「公版」的人類,通用清單上的建議或許能提供你幾種方法嘗試,可惜那只是微不足道的替代品,取代你轉向自己、詢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可能喜歡泡泡浴、點一根蠟燭與閱讀,或者活動筋骨能使你恢復體力,像是到外面散步。活動身體雖然會消耗體力,卻可能產生更多的能量。我個人發現清理車子或整頓一個小空間,可以讓我獲得休息。雖然這些活動需要付出體力,但美化一個小空間和進行手動操作的事,帶給我的能量遠比完成這些任務所付出的更多。
你的目標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暫緩的片刻,而不是把休息推到待辦清單的最後,等所有事都處理完才進行──換句話說,就是「遙遙無期」。假如一整天你沒花時間觀照自己的各種需求,那麼等到工作結束後,這些需求勢必會把你淹沒。如果你覺得自己像個有許多需求滿溢出來的水桶,這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一整天下來,你根本沒考慮過你的身體或撥時間給自己。
★日記時間
●根據上述的休息定義,你可以主動進行的休息活動有哪些?請列出清單!
●可以被動進行的休息活動又有哪些?請列出清單!
●你可以怎麼做,為日常生活加入更多主動的休息時間?
●又該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更多被動的休息時間?
●為了對休息說「是」,你預計自己能夠也有意願對什麼說「不」呢?
Chapter 7:重新掌握你的自主權(節錄)
──世上沒有「對的」或「錯的」答案,只有「你的」答案!
你重新建立的真實自我和信任,帶著你走到這一刻──你開始真正代表自己做決定。
你是一個有自主權的人類,不是一個機器人。這一生,你幾乎可以做任何事,但你沒能力去做所有事──一定也無法同時執行所有事。請你一天撥出五分鐘照顧自己,都可能需要你對某件事說「不」才有可能,即使那個回絕對象是你自己。很多人都感覺到,自己的人生似乎被塞滿了,卻不確定情況是如何或為何會變成這樣。當我們想說「不」的時候,我們可能習慣性地說「好」,因為我們不給自己說不的選擇,以為那個「不」將會使我們變得比較沒用、不被愛或者沒價值。但是,每次我們想說「不」卻說「好」的時候,無形中就強化一個觀念:唯有當我們取悅他人、迎合他們的需求勝過自己的,或者為他們的難受負責時,我們才稱得上是有價值。這麼做顯然是在直接告訴自己──我們不如身邊其他人那麼重要,我們的自主權需要奮力爭奪。
什麼時候說「不」
光是提起某件事物,就會令你充滿憤怒或抱怨的時候。
你對一個項目失去熱情或力氣的時候。
你只因為想要某個人喜歡你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你其實希望可以說不,卻找不到理由的時候。
你有其他更想要做的事的時候。
你只因為覺得應該說好,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你繼續說好,是因為害怕改變主意後其他人會怎麼看(或說)你的時候。
如何說「不」
說「不」的外部作業,關係到你的後勤管理。你能否給自己一、兩分鐘,避免立刻在現場給予答覆?這幾分鐘讓你有時間稍作鎮定,記起你已決定「只對真正想做的事說好」,而凝聚力量再度回到對話裡,並表達:「不,很抱歉我無法那麼做。」為自己寫下幾個應對不同(及特別棘手)情況的答覆版本。我鼓勵你與自己信任的某個人一起練習,這麼做會幫助你做好準備。你想召集一個支持的團隊或負責的夥伴來為你加油也行,你沒理由需要單打獨鬥。
說「不」的內部作業,則是你的情緒管理。說「不」,是練習去相信你的時間寶貴,並且進一步鞏固一個信念:現在的你是感到滿足的,無關乎你為其他人所做的事。這個新習慣需要時間、提醒,以及最重要的練習。隨著你說「不」的次數越多,以及為自己挪出更多空間後,你將開始對一天的進行感到越輕鬆,相關技巧也會日益增長。為你自己寫一張便利貼、在手機上設定一個提醒鬧鐘,告訴自己說「不」完全沒問題;記錄一則流水帳,寫下所有你說「不」而世界沒有因此倒塌的情況。觀察其他人順利說「不」的時刻,並留意即使如此,你可能仍然喜愛他們。
下次有人徵求你做一件你真的不想做的事,你就說「不」。
這個練習沒有簡易新手區,你需要拿出一些勇氣。然而,對每個人說好並不是你的工作,這會造成你在各種狀況中迷失自我。你的工作並不是每次都要承擔起所有責任,你是被允許休息和玩耍的。而想對你自己說「好」,就必須先教會自己如何去說「不」。
假如你還沒準備好對一個活生生的人說「不」,嘗試用幾個方法安靜地說「不」:
●在社群網站上,不追蹤或封鎖那個你不想再繼續追蹤的人物。
●停止閱讀一本你不太享受的書。
●當你渴求休息卻停不了滑動頁面時,放下你的手機並閉上眼睛。
●早上開車去上班時,問你自己真正想聽的內容是什麼。
如何說「好」
你會如何應用你的新知,以及重新取回的時間、空間、能量呢?答案是對你自己說「好」!在這裡,有個重點要記得,說「不」和說「好」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為你贏得空間,另一個則為你的日子培養愉快的細微體驗。這種愉快可以為你帶來歡樂、休息或補充活力。另外,也是投入你想要或需要處理的事之後,所帶來的特定愉悅感,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去做強加在你生活裡的事項。選擇與你天生的直覺有更深的同步,會為你帶來難以置信的力量。每次你對自己說「好」,就是在強化一個信念:你的愉悅感受是重要的,並且值得把它放進生活行事曆的優先順位。
當你開始嘗試各種說「好」的決定,要記得本書一開始我們對「準備就緒」的重新定義。說「好」,不代表必須全力以赴,也不表示你必須毫無恐懼或存疑。你可能在一個充滿好奇或共鳴的片刻想說「好」。當你對某個想法或邀請說「好」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柔軟。你可能察覺到你的「好」,包藏在某個尖銳的嫉妒裡,因為某人獲得、實現或創造了某件事物。這些更細微的時刻都藏著「好」,縱使你經常貶低或忽視它們。藉由說「不」,你挪出更多空間照料自我關係,調整自己去接受更多散落在注意力周圍的微小渴望。你有越多的熱情引領這些喜好和夢想往前,這些想望就越有可能在未來成真。你越是準備就緒、有能力且有意願為自己創造更多空間,你就有更多空間能優先考慮自己的各種「yes」。
Chapter 3:為你的休息下定義 (節錄)
──允許自己現在需要休息,就算你認為不可能
假如休息這件事你連想都不敢想,那該怎麼辦?或許你現在是一個全職的單親家長;或者你在照顧一位生病的朋友,他需要你全天候的看護;或許你為了有個安穩的住所而身兼數職,從這一頭趕到另一頭,完全沒時間給自己;或許你是得留在家帶好幾名孩子的家長,還有一堆堆永遠洗不完的衣物;也許你是一位護理師或心理治療從業人員,值勤表上的患者超乎你的能力所及。你肩上的擔子也許超過任何一個正常人可以承受的範圍,而你還認為休息是給那些脆弱或享有特...
作者序
你有需求,我就愛你這一點(節錄)
這本書是獻給有需求的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假裝沒有需求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有所渴望的人,即使那份渴望無以名狀。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被生活淹沒的人,以及再説一個「YES」就會徹底累垮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能讓自己變得更有趣和更有價值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容易擔憂的人──每走入一個空間就會不由自主用頭腦掃描、預想他人可能會有的需求。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學會把自己的需求藏在「自力更生」盔甲後的人,因為我們童年的需求不曾獲得滿足。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經常覺得不被重視、呵護或傾聽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試圖在生活隱蔽的角落關心自我需求的人,因為我們害怕混亂的人性需求會遭受異樣的眼光和批判,因為我們想保護自己。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經歷悲傷的人──但凡他人認識了真正的自己,都會轉身離去的故事。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為了追求歸屬感而背棄自己的人。
***
當伴侶與我一起排好這週的行程表後,我的挫折感從心窩逐漸湧上。伴侶列出了以下事項:必須投入的工作時數、為了健康與活力得參加的健身房課程,以及希望我們以一個新家庭的組合前往在地餐廳品嚐午餐。我想全力支持,可是當我繼續聽下去,只覺得自己被一團熟悉而膨脹的憤怒與不滿所吞沒。
我們第一個孩子出生才剛滿四個月,我的需求多到像水壺沸溢,但我能用來思考生活瑣事的時間與空間卻少得可憐。過去我習慣遮掩真正的自己,不讓身邊的人發現,只為了避免給他們帶來負擔。這是我學會的功課,因為我這一生老是被說太難搞──太有抱負、太高大、太多話、太多感情、太多需求;再加上僵硬的社會制約總會規範一名好女人應有的模樣,這使我學會在所有待辦事情完成後,沒人需要我的難得片刻裡,我才會利用剩餘時間照顧自己。
在人生路上的某個點,我學會去相信減少自己的需求,是當一名好妻子、好朋友、好教練、好姊妹、好女兒的必備條件。除了大眾媒體經常傳達出這樣的形象,這個認知還來自更深層的意識──我想追求無條件的歸屬感。我青春期崇拜的許多偶像,其實都與這個形象背道而馳,但我只把他們當作異類看待。
我想被人喜歡。我想被人視為善良、有價值的。我想融入群體。我想獲得自以爲同質化會帶來的安全感。於是,我用特定風格裝扮自己、嚴格管束自己,以求大家相安無事,並且讓其他人感覺舒服,縱使那代表我自己會感到不舒服。這個思維真實得令人無可置疑,因為來自四面八方的提醒全都在傳達著相同的概念:要照顧好自己、別小題大做、放輕鬆一點、別看得那麼嚴重、好好表現;別要求那麼多,人家才會覺得你有魅力,才能避免被拒絕或拋棄。在人生路上的某個點,我學會去相信用這些方式把自己變透明是必需的,如此一來,才能守住我渴求的愛與歸屬感。
但是那天坐在沙發上,我可以感覺到一股強烈的羞愧感,從內在渴望中升起,如洪水般向我撲來,帶著威脅想將我整個人吞滅。我一想到自己是多麼無助就憤怒,卻又找不到確切的語言去描述自己想獲得什麼樣的支援。當時我精疲力盡,急需洗個熱水澡。我感到丟臉,因為我無法安撫自己,無法再次優雅地微笑和點頭,如同過去熟練的那樣。我對產後身體的狀態感到陌生,我迫切想擁有空間和體力重返工作崗位,而我的伴侶卻在此時「予取予求」──所有能用的時間、空間與共同資源,她全拿去了。理性來思考,我知道這不是真的,可是感覺卻像真的。就好像我們在爭奪一小段剩餘時間,結果她全搶走了,什麼也沒留給我。
那一瞬間,我整個情緒大爆發。「為什麼你想做的事都沒有商量的餘地?你曾考慮過我的事情、我的需求嗎?」眼淚從我的臉龐流下,我整個人被情緒困住了,雖然知道需要向人求助,卻覺得根本沒時間或力氣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幫助。不由自主地,我變成那種自己盡力避免成為的人──一個需求過多的人。
感到訝異的伴侶冷靜地回答道:「假如你有想做的事情,你要提出來啊!我的責任不是解讀你的心思。還有,當你決定要做什麼事以後,你就要捍衛它。你一直給出你的時間,並不是我的錯。」
那些話聽起來很刺耳。我當場怒不可遏,儘管很想對她生氣,但實際上我是在生自己的氣。什麼時候開始,我把自己變得不重要了?為什麼我總是馬上縮小自己,以便去照顧其他人呢?為什麼我相信尋求幫助會把自己變成累贅?真相是,我不曾把關愛自己擺在第一順位。我不曾顧及自己的極限,或是為了保留氣力而劃清界線。我不曾主張和擁護自己的需求。甚至於,我不曾允許自己承認我有需求。
在人生路上的某個點,我背棄了我自己。
一直以來,我渴望被理解、被珍惜,並且希望他人能夠這麼對待我。我期待他們藉由禮物、大量肯定的話語、允許我用瑣碎的方式照顧自己等方式,來認可我的辛勞和自我犧牲。然而,在這一切渴求的背後,我真正想要的是被重視。
這份極度迫切的渴望,並非單純來自我的家庭背景,還源自於更深層的過去。當我開始追溯,才發現這個需求不斷穿梭在緊密編織的人生裡,交錯於每一個我自認為是歸屬的人際關係裡。自有記憶以來,我就習慣在他人面前掩蓋最完整的真實自我。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努力把自己塞進我創造出來的各種小盒子裡,同時相信這些不舒服的限制,是為自己需求太多而做出的道歉。
身為一個肥胖、聰明、固執己見又多愁善感的人,無論過去或現在,我都令身邊的人覺得難以應付。但在經歷了充滿霸凌、被告知我應該感到羞恥的青春期後,我學會了欣賞這樣的自己。過去我因為體型、堅定的抱負與對各方面的求知欲,讓我的求學時代蒙上陰影。「我是負擔」,我一再地這樣告訴自己,我話太多、感受太多、興趣太多、渴望也太多!我帶著這些慘痛教訓邁入成年,但每當我試圖得到外界的認可與愛,或是想歸屬周遭人群時,我就再一次經歷了這些──我會把自己彎成各種形狀,小心翼翼地確認並成全每個人的需求,以此來掙得自己的存在價值。
跟多數人一樣,我對「擁有自己的需求」這件事的觀感是負面的。
「不要有需求!」我經常這麼告訴自己。
除了想與人連結找到歸屬感,「需求」還代表什麼呢?需求,是想被重視而浮現的渴望,一種想被人擺在第一位且好好疼惜的深切嚮往。你的需求──還有我的──從來都不是問題所在,儘管社會對需求的理解,往往用被拋棄的、不討人喜愛的、卑微的、黏人的、難以應付的人來舉例說明。那些人被視為永遠不滿足的飢餓鬼,是在一段關係中嚴重拖累對方的人,或是你經常聽到的那種被甩、被拒絕的人。我們的需求並不是問題,但假如沒有得到恰當的應對、抒發或仔細關照,那麼對我們或身邊的人來說,這些需求就會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難掌控。一旦我們試圖交託身邊的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事情就只會越來越困難。過去從沒有人教我們該用什麼方法照顧自己的需求,相反地,我們還被教導「減少自己的需求,是愛護和服務身邊人的表現」。然而,當我們的需求越是受到忽略,內心就會越慌亂地追求那份滿足,甚至不計手段也要達成。因為我們是人,是人就會有需求。我們渴望被關照,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實。
過去和現在的我都有需求,我們所有人都一樣。但那時候,我不曾撥時間去釐清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因為我愚昧地相信:有需求是壞事,不因自己的需求造成他人負擔則是好事。當時我認為,理想做法是自己去克服和跨越那些需求。我也體認到,遮蓋自己的時候我感到最安全,因為我可以隱藏最混亂的真相不讓任何人看見。不過,我也因為不曾有勇氣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需求,所以這些需求經常沒有被滿足。
那些未實現的需求加劇了一個信念:我認為沒人在乎我的需要,我的需求不重要;而且可以的話,我應該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再不行就該忽略它們。我清楚知道,無論我在親手打造的小盒子內感到多麼渺小和侷促,但釋放自己這件事,感覺遠遠更加危險。
迷失在一個無法照映真實自我的深淵裡,我逐漸習慣盡快做好別人期待我做的事,並且從不停下來探問自己想要或需要什麼。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身邊的人沒一個真正懂我,因為我忙著運轉一個連自己也認不得的人生。
從外表看來一切都很棒──有聲望的研究所學位、帥氣的伴侶,還有一場籌備中的完美酒莊婚禮。我是一個執行力很高的人,人們對我的付出經常讚不絕口。我最卓越的優點就是,做事向來不需要尋求協助,給人穩固的可靠感。
但下場是,我活得很悲慘。
我感到自己與身體脫了節,並且對那些從未提起的、他人逾越的許多界線,我心裡充滿了怨恨,像是:提供我的身體讓人品頭論足、粉碎自己的感受好讓朋友感到開心,或試圖掩飾自己的鋒芒讓他人感到舒服,並同時保有我的安全感。我這一生僅僅是為了讓別人認為我盡好本分而活,對於該如何補給過程中損耗的能量,我一概不知。
這種生活模式運轉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它無以為繼。
接著的,是一個認知到自我背棄的漫長過程。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意識到人生的每一步,都要用這個新角度來檢視。從我離開原先預定的社工職涯,到我與伴侶提及關照我的需求,這些事都關係到:我能否真正允許自己活出真實自我和獨特的人生之道,而無論別人怎麼看我?我一直在等別人來告訴我,我的努力已為我贏得渴望的關愛。但漸漸地,我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我給出了多少自主權,這使我感到慚愧。我想,這會是我這輩子要不斷學習的一門功課。
本書談到的練習,都是我自己做過且持續在進行的。這些練習既溫和也具挑戰性,也許與你過去試過的都不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值得你的投入。
你有需求,我就愛你這一點(節錄)
這本書是獻給有需求的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假裝沒有需求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有所渴望的人,即使那份渴望無以名狀。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被生活淹沒的人,以及再説一個「YES」就會徹底累垮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能讓自己變得更有趣和更有價值的人。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容易擔憂的人──每走入一個空間就會不由自主用頭腦掃描、預想他人可能會有的需求。
這本書是獻給我們這些學會把自己的需求藏在「自力更生」盔甲後的人,因為我們童年的需求不曾獲得滿足。
...
目錄
前言:你有需求,我就愛你這一點
Chapter 1:勇於說出需求的四個實踐
──為了主張你的需求,必須先懂得自我接納
∮練習|每天的自我觀照
Chapter 2:培養自己的安全感
──唯有先滿足安全感,你才有更多能量擁護其他需求
∮練習|與內在小孩做朋友
∮練習|照顧你的不自在
Chapter 3:為你的休息下定義
──允許自己現在需要休息,就算你認為不可能
∮練習|堵住你的能量漏洞
∮練習|改造你的日常待辦事項
Chapter 4:滿足你對滋養的需求
──用你渴望的滋養自己,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或想要的
∮練習|履行和辨識過勞的警訊
∮練習|定義你的責任範圍
Chapter 5:找回對自己的信任
──你可以選擇無條件認可你自己,這與你是否完美無關
∮練習|對你來說什麼是真實的?
∮練習|正面的自我對話能播下信任的種子
Chapter 6:活出正直磊落的人生
──專心投入你認為最重要的事,你有權保有對自己的忠誠
∮練習|制定你的優先順序
∮練習|燙手山芋的收集者
Chapter 7:重新掌握你的自主權
──世上沒有「對的」或「錯的」答案,只有「你的」答案!
∮練習|做你人生經驗的偵探
∮練習|說「不」/說「好」
Chapter 8:用無條件的愛來照顧自己
──你是因為真實的你而被愛,不是因為你可以貢獻什麼
∮練習|說出你的意思
∮練習|制定一份關愛&照顧自我的清單
Chapter 9:擁有自己的歸屬感
──充分體現你自己,做一個世界上你永遠不會嫌棄的人
∮練習|年輪
∮練習|擁抱你的豐富
Chapter 10:用慶祝肯定你的每一天
──慶祝是為自己保有的一份善意,不用等你抵達終點才能執行
∮練習|如何慶祝
∮練習|信任並慶祝新的成長
結語:尊敬你的生命
參考書單
前言:你有需求,我就愛你這一點
Chapter 1:勇於說出需求的四個實踐
──為了主張你的需求,必須先懂得自我接納
∮練習|每天的自我觀照
Chapter 2:培養自己的安全感
──唯有先滿足安全感,你才有更多能量擁護其他需求
∮練習|與內在小孩做朋友
∮練習|照顧你的不自在
Chapter 3:為你的休息下定義
──允許自己現在需要休息,就算你認為不可能
∮練習|堵住你的能量漏洞
∮練習|改造你的日常待辦事項
Chapter 4:滿足你對滋養的需求
──用你渴望的滋養自己,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或想要的
∮練習|履行和辨識過...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