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個傑出人物的故事,
他們的生活因對樹痴迷而產生變化。
與樹產生連結的契機各自不同,
同樣的卻是得到豐厚的愛的回報。
《紐約時報》暢銷書《醉人植物博覽會》作者撰寫,
各篇配均有迷人的插圖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在發現一個專屬樹木收藏家的社群後,她就很期待能認識那些渴望種下各種橡樹或楓樹的園藝狂熱分子。但在這過程中她發現,這些收藏家收藏樹木的衝動和緣由,來於更深刻、更深沉的東西,包括:對社區的渴望、對未來的願景,或是為了個人理由或族裔的理由,走向治癒與和解之路。
在這本詼諧幽默、內容豐富、讀之常令人心酸的故事書中,史都華為我們講述了人們畢生追求稀有而美妙的樹木,並在過程中發生變化的迷人故事。
維維安•桂(Vivian Keh)透過她的柿子園與韓國長輩建立了聯繫。前桂冠詩人W•S•默溫(W. S. Merwin)三十多年來幾乎每天都種一棵樹,直到把一片貧瘠的莊園變成了棕櫚樹保護區。喬•漢密爾頓(Joe Hamilton)在他曾被奴役的曾祖父傳給他的土地上種植松樹,為未來留下了遺產。
史都華在這本生動的故事書中,親筆手繪這些非凡人物和他們樹木的水彩肖像,其中穿插調查著名樹木收藏、樹木術語、培植樹木的技法、甚至未經授權的林業種植建議等等。這本書是對一群自然愛好者的驚人致敬。他們一次一棵樹,讓他們的生活和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作者簡介: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十幾本書,其中包括新的《科普姊妹》系列,該系列以《持槍以待的女孩》(暫譯)開始,該劇根據一百年前住在紐澤西州的三姊妹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艾米也寫了六本關於自然世界的危險和樂趣的非虛構書籍,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醉人植物博覽會》、《邪惡的蟲子》(暫譯)、《邪惡植物博覽會》和《花卉機密》(暫譯)。
她與丈夫布朗(Scott Brown)住在波特蘭,艾米在寫作閒暇之餘創作藝術,或是再線上教授藝術和寫作課程,可在Instagram看到她的作品。
譯者簡介:
黃珮玲
比利時魯汶大學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傷心人類學:易受傷的觀察者》、《別睡!這裡有蛇》(大家出版),獲開卷好書獎(翻譯類)、《宇宙的鐘擺》(夏日出版),以及《過載》(八旗出版)、《知識的不正義》(八旗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科普作家,熱帶植物收藏家
【愛樹者推薦】
徐嘉君| 林試所副研究員,「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
黃盛璘| 園藝治療師
沈恩民|自然圖文插畫家
王浩一| 作家,《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各界讚譽】
▸「在與樹木收藏家度過一段時間後,您無疑會強烈渴望躺在綠樹成蔭的樹蔭下。但更深刻的事情正在發生:透過為人們創造一個談論他們喜歡事情的空間,史都華讓我對於人類變得更加溫柔。「我們有多少人有機會向陌生人傾訴心聲?」她寫道。「不知何故,談論樹木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科學美國人》
▸「我喜歡艾米•史都華一切的創作,但這本書我最喜歡。我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個人。因為它,就像它的主題一樣,是一份禮物。」
—伊莉莎白•奇伯特(Elizabeth Gilbert),《女孩的城市和所有事物的簽名》一書作者
▸「這些令人著迷的樹木,以及它們所改變的人們是如此鼓舞人心,將會改變你的觀點並帶給你希望。」
——Peter Wohlleben,《樹木的隱密生活》一書作者
▸「多好的禮物啊!《樹木收藏家》帶我們踏上旋風般的行星之旅,瞭解人類和植物奇妙糾纏的生命。透過這本書,艾米•史都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如何透過樹木相互連結。」
—Katie Holten,《樹木的語言》一書作者
▸「藍桉樹、橡樹、楓樹、銀杏樹、黃楊樹、楊樹、山茱萸樹、芒果樹、開花櫻桃樹……。艾米•史都華的樹棲全球之旅以優雅的散文和溫柔的水彩畫,探索了地球巨大樹冠的脆弱性和復原力。《樹木收藏家》帶領讀者走進隱密的小樹林和茂密的森林,世界上最敬業的園丁在那裡種植未來的景觀。」
—Lauren Redniss,《橡樹平台》一書作者
▸「就像精美畫作中的筆觸一樣,史都華的小插圖增添了更多東西:人類對植物熱情的有力描繪,以及對植物回報的讚歌。」
——托爾·漢森,《種子的勝利》一書作者
▸「艾米•史都華在這本令人愉快的另類書籍中,帶我們進入了樹木收藏的隱密世界,書中講述了一群正常人,卻像他們收集的標本一樣多樣化。《樹木收藏家》將在你的意識中紮根並滋養你的靈魂。」
—William Alexander,《十顆番茄改變世界》一書作者
▸「閱讀《樹木收藏家》就像坐下來與一個又一個迷人的人進行美好的咖啡約會。無論您的樹棲經驗或專業知識如何,您都會學到一些東西,同時會因為史都華深思熟慮且明亮的植物插圖而感到振奮。」
—Kathryn Aalto,《書寫荒野》一書作者
▸「文學點畫派……一幅溫暖而精彩的生命壁畫,講述了一個關於人類更大的故事:我們的慾望、我們的損失、我們的救贖,以及在面臨巨大挑戰的時期,我們在一個美麗的生機勃勃的星球上的地位。」
—Greg King,《鬼森林》一書作者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科普作家,熱帶植物收藏家
【愛樹者推薦】
徐嘉君| 林試所副研究員,「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
黃盛璘| 園藝治療師
沈恩民|自然圖文插畫家
王浩一| 作家,《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各界讚譽】
▸「在與樹木收藏家度過一段時間後,您無疑會強烈渴望躺在綠樹成蔭的樹蔭下。但更深刻的事情正在發生:透過為人們創造一個談論他們喜歡事情的空間,史都華讓我對於人類變得更加溫柔。「我們有多少人有機會向陌生人傾訴心聲?」她寫道。「不知何故,談論樹木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科學美...
章節試閱
【前言】
為什麼人會想要擁有一棵樹?
十年前,倫.艾瑟爾(Len Eiserer)介紹自己是一名樹木收藏家。住在賓州的他擁有一些土地,在那裡他盡可能地緊密種植各種喜歡的樹。他告訴我,他已經種下一百五十株不同品種的樹木,就像藏書家將書籍排列在書架上一樣。
我記得我當時心想:收集樹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樹木體積龐大而且難以移動。收藏家的品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喜歡玩具車或古董紐扣的人,會漸漸厭倦較常見的品項,想出清它們,轉而購買稀有而精緻的物件。但當收藏品是巨大、活生生還會呼吸的生物體時,該如何做到這一點?
後來我又遇到來自愛達荷州博伊西的戴夫.亞當斯(Dave Adams),他收藏的熱帶樹木無法過冬。一旦下雪,他的客房和車庫就成了樹木旅館。他已經完全沒有空間了,但仍然仰賴一位聖地亞哥的熱帶樹木經銷商來滿足他的愛好。
他是我認識的第二位樹木收藏家。
2019年,詩人W.S.莫溫(W. S. Merwin)去世,訃聞裡提及他在夏威夷的棕櫚樹收藏極為精彩。
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樹木收藏家在我面前(請原諒這個說法)出奇不意地從樹木間竄出 。如果我尚未嘗試尋找就出現三位,那麼還有多少人等著我去發現?
事實證明,他們為數眾多。就像硬幣或郵票收藏家一樣,樹木收集者也喜歡相伴同行。他們組成俱樂部,舉辦研討會和交流會,在線上論壇分享照片,相偕實地考察。無論你的偏好是橡樹、楓樹、針葉樹或木蘭,都有適合的樹木社群可以投身。
我開始出入這些團體,詢問人們是否願意與我談論他們的收藏。起初,沒人相信我願意傾聽;他們的朋友不理解這種難以自抑的行為,他們的配偶也早已厭倦談論樹木。這就是他們一開始組成社團的原因:正如木蘭收藏家貝絲.愛德華(Beth Edward)所說:「無論是我的職業生涯或是家庭,都沒有人真的跟我擁有同樣的興趣。我孤身一人。但當我和木蘭協會的人相聚時,我成了另一名木蘭愛好者。我跟大家一樣。」
當我開始與樹木收藏家攀談時,我以為討論會聚焦在園藝方面,談及稀有培育品種和罕見的亞種等等。我預期聽聞的主題是偏遠叢林的旅程以及嫁接的專門技術。我想我也會遇到收藏家寬容的配偶和困惑的鄰居。這些確實都發生了,只是實際狀況遠超出上述範疇。當人們告訴你,他們從事這項活動的動機既不是為了錢,也非出於必要,而是為了滿足他們最深層的熱情和最瘋狂的好奇心時——我想你投身的是一場真正親密的對話。
人們向我講述他們的童年以及對樹木最早的記憶。他們告訴我,父母、祖父母或鄰居有先見之明,給一個八歲的孩子一本關於銀杏或尤加利樹的野外指南。有些人提到,種植第一棵樹幫助他們面對難以承受的失落。有些人愛上了樹木採集的探險活動。有些人則表示,他們的收藏有助思考過去或與他們的傳統聯繫起來。而每個植樹的人都會思索未來,以及生命在他們離世後會如何延續。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有機會向陌生人傾訴心聲?不知何故,談論樹木使這點成真。每次採訪結束時,我都覺得自己交了一個朋友——實際上遠甚朋友。這些樹木收藏家——與我有所交集的樹木收集者――在我看來,更像是我初次相見的某個遠方親戚。
收集栗樹的艾倫.尼科斯(Allen Nichols)告訴我,母親是他和栗樹之間的橋梁。我覺得我和這些收藏家們,也透過他們的樹木連結在一起了。我會想要他們當中的某些人充當我的祖父母、很酷的表兄弟或古怪的阿姨。那些對英語一竅不通的人——日本的植物學家、印度的社區組織者——也像我的家人一樣,即使我所能做的僅是靜坐著,讓翻譯來處理採訪事宜。讀者可能會覺得與樹木收藏家們進行五十次對話會顯得重複,但我瞭解到了,他們之中沒有兩名樹木收集者是相同的:他們受到高度個人化的欲望和本能所驅動;有些人的目標是保護受威脅物種,有些人希望復原土地,有些人想要被美好的事物包圍,有些人想建造紀念碑或創作藝術品。植樹是一種更新土地和植樹者的方式,這讓我開始看見樹木收藏家的生活——充滿了冒險和奇蹟,一種多麼美好的生活。
任何收藏活動都是表達獨特迷戀的一種方式。收藏家往往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並試圖擁有所有占據該定位的物件。這是可以持續一生的追求。收集橡木的碧翠思.查塞(Béatrice Chassé)告訴我,這就是為什麼她認識這麼多和她有著同樣熱誠的八旬老人:「收藏是一種熱情,而熱情讓人活著。也許這是徒勞,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事這樣徒勞的活動。」
收集樹木的原因各種各樣,我決定根據我認定的主要動機分類這些收集者。治療師透過植樹治癒自己與他人的生活,這種方式甚至能治療過往的創傷;藝術家藉由樹木創作,完成了藝術實踐;探索者將他們對樹木的熱情散播到世界各地,甚至進入太空;社區營造者完成了將人們聚集在樹冠下的非凡工作。每個人與樹木間的關係都是親密而無法一言帶過的,但我希望透過分類,說明被樹木包圍的生命能帶來的諸多可能性。
收集樹木這項嗜好的門檻很高:你要先擁有土地。所有的收藏活動都會占用空間,但毫無疑問,沒有誰比樹木收藏家更貪求土地。世上有眾多出色的私人樹木收藏,他們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早在七○年代,我們就買下了三十英畝的土地並開始植樹。」但如今誰有錢購買三十英畝的土地呢?當年買得起的都是哪些人呢?
這些問題讓我更廣泛地思考何謂收藏家,以及如何定義收集活動本身。城市樹木編目計畫算是一種收藏活動嗎?弗朗西斯科.阿霍納(Francisco Arjona)在他的Instagram帳號上對墨西哥城的樹木進行編目,這也算是一種收集嗎?賽魯斯.帕特爾(Sairus Patel)管理傑出的史丹福樹木計畫(Trees of Stanford project),不僅追蹤現今史丹福大學校園內的每棵樹,還回溯過往曾經生長在校園內的樹木;只要有人注意到樹木並開始計數,就可以算是一類收集了嗎?
當然,有些收藏只須占據少量空間。你可以在居家周圍撿拾橡實,然後把它們放進陽台上的花盆裡發芽,我遇到過這樣做的收藏家。你可以像藝術家山姆.范.艾肯一樣將四十種水果嫁接到一棵樹上。有些人收集松果、樹葉或木材樣本。你可以將它們存放在幾個盒子裡置於床下。
但面對誰能擁有土地以及原因何在的議題,引領我發現本書中最有意義的故事。
喬.漢密爾頓(Joe Hamilton)在曾經為奴的曾祖父所留下的土地上種樹。最初這塊土地在內戰結束時占地八百八十八英畝,到漢密爾頓和他的家人繼承它時,土地面積已縮減至四四•四英畝,剩下的土地都被銀行、黑市交易和公然盜竊所侵占。該土地的所有權從未正確登記,漢密爾頓透過大量的法律和家譜研究,才為他本人和後代繼承者的土地權正名。他種植的樹木單單只有火炬松——他要透過永續林業,為家人創造可以世代相傳的長久財富。
大學生雷根.維特薩魯西(Reagan Wytsalucy)知道納瓦荷人(Navajo)的桃子園在1860年代幾乎(但並非全部)被美國軍隊摧毀。她靈機一動,試圖找到餘下的桃樹,讓果園恢復生機。現在她正打造一個不屬於她個人,而是屬於納瓦荷人的收藏。
格陵蘭島上的樹木收藏同樣屬於公眾,印度有個小村莊為紀念女孩而種植的樹木收藏也是如此。這些努力超越了購買稀有和罕見樹木並據為己有的衝動,說明了收藏樹木可以採取多種不同的方式,根植於社群和文化價值。
我在撰寫本書時浮現了另一個問題:這些樹木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大多數的樹木收藏家在花圃或是苗圃購買樹木,就像尋常購買植物一樣。但也有像莎拉.馬龍(Sara Malone)這樣的收集者,透過樹木協會舉辦的交流活動或拍賣會購買罕見樹木。當植物學家們發現像是自毀棕欖樹(Tahina spectabilis)這樣非常稀有或前所未知的樹種時,可能會組織保護計畫;有時為了籌集資金幫助保護野生樹木,計畫可能會包括出售插條或種子。他們鼓勵收集者將樹木種植在遠離自然棲地的地方(稱為異地保護,ex-situ conservation),作為一種備份,以防人類活動、災難或氣候變遷破壞原始樹種。
不過,仍有一些獲取樹木之法看起來魯莽、貪婪,甚至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剝削。2021年4月,《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題為「高淨值屋主的最新地位象徵:樹木獎盃」的文章(這並非真的是最新身分象徵:橫跨將近整個20世紀,每五年或十年就會出現一篇幾乎雷同的文章)。凡事追求最大、最好的富人們自有管道取得樹木,其中包括花費數十萬美元添購成熟的樹木安置到自家奢華的地景中。莎樂美・賈希(Salomé Jashi)在她的電影《總理的移動花園》(Taming the Garden)中記錄了這類收藏家的活動,並揭露了農村貧困家庭別無選擇,為了一筆他們無法拒絕的金錢,放棄了心愛的樹木。
但並非每次移植樹木都是見不得人的行為:有時移植樹木是為了避開工程破壞,有時是為了騰出空間讓其他樹木能充分成長,又或者只是為樹木本身尋找更合適的地點。景觀設計師恩佐.埃內亞(Enzo Enea)在瑞士建造一座博物館,園中全是從建築工地搶救出來的樹木。我的一位朋友記得小時候有個男人敲門,想要買下母親前院的棕櫚樹。這是小院子裡一棵位置不佳的樹,他媽媽把樹賣給了對方,很高興看到它搬家。
從世界各地偏遠森林收集種子是另一項議題。我與許多七、八十歲的樹木收藏家談過,他們記得幾十年前曾進行過幾乎不受監管的種子採集探險。但如今,植物採集者需要獲得許可,並遵守旨在保護脆弱生態系統的法規,確保來自富裕國家的收集者不會帶走他們從貧窮國家收穫的財富。這些協議有助於促進世界各地公平、保護和資源共享。
為什麼要收集樹木?除了出於好奇心、欲望、美學、占有欲、傳世或社群所需,親近樹木帶來的美好感受也是原因之一。日本森林浴(Shinrin-yoku)的做法就是每次花一兩個小時,用全身感官充分感受森林。這種做法能實際地改變體內的壓力水平和帶來愉悅感,降低皮質醇,並增加血清素。
樹木收集者知道這點。他們的思路是:如果親近一棵樹的感覺很好,那就想像被一百棵樹包圍的感受。
我希望這本書能啟發讀者植樹,不管是一棵、兩棵或是十幾棵都好。只是要小心——樹木可能會讓你欲罷不能。
內文試閱
劇作家
維維安.桂 Vivian Keh
聖荷西,美國加州
維維安•桂就讀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時,撰寫了一部名為《冬日柿》(Persimmons in Winter)的劇本。「這個劇本是關於二戰和韓戰中倖存的韓國兩姐妹,」她說,「故事以我母親的經驗為基礎。她經歷了飢餓和戰爭那段非常艱難的日子。在故事中,我用柿子比喻這對姐妹。我一向認為,樹木能在冬天結果這件事是非常神奇的。」
2012年,她和丈夫搬到聖荷西(San Jose)郊區,住家占地四分之一英畝,在此她種下第一棵柿子樹。柿子可以根據澀味有無分為兩類;她種植了無澀味的「富有柿」(Fuyu)和有澀味的「西條柿」(Saijo)兩個品種,前者產出扁平、矮胖的果實,在果實還堅硬時即可食用,後者需待完全成熟才能食用。「這些都是我的長輩所熟悉的,」她說,「你從市場把它們帶回家,然後等到它們變軟才吃。這是他們小時候的記憶,是他們的零食!他們也會把柿子曬乾,滲出的糖分會在柿子表面形成一層糖霜。那是一道珍貴的美食。在挨餓時,能吃上一口甜食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維維安回憶說,在韓國文化中,柿子是佛教轉變的象徵,人們會在慶祝活動中分柿子吃,並放置在祭壇和墓前,用以紀念死者。但對她來說,柿子象徵著她與自然和家人的連結。她一棵接一棵地種下各種果樹,現在總數已經達到五十棵,包括柑橘、榲桲、杏子和歐楂。歐楂是蘋果的近親,果肉要軟到幾乎腐爛才能食用。她的核心收藏是柿樹,也是她家庭果園中的精神力量。
「在我種植的西條柿樹周圍發生了一些特別的事情,」她說,「它的周圍帶有能量,讓我感覺自己和我的祖先,和某些我不認識、甚至被遺忘的人具有某種連結。我所知道的是,在那棵樹周圍散步時,會讓我有非常好的感覺。我和它交談,向它表達感謝。」
與這些樹木共同生活的經驗幫助她思考過去,以及自家長輩向她絮絮傾訴的回憶,這是她一度難以理解的。「我認為也許幾個世代之前,他們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像是決定該救兒子還女兒?我認為,大概是在我曾祖父那一代,曾有兩個女孩被留下來等死。雖然我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我仍舊想著她們。因為這很重要。當我和那棵樹說話時,我也在和她們交談。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你知道,那枝椏,所有這些外來植物的原始枝條都來自亞洲,現在與我一起齊聚在我家後院。」
每年冬天,當柿子成熟時,她都會把柿子裝箱寄給親戚。「身為移民後代,人際關係可能會變得複雜。我覺得我可以透過給長輩他們喜歡的水果來表達我的愛。水果讓我和他們保持聯絡。現在寄一盒給我媽還不夠,她想要更多!我現在每年都會寄給她三盒。」
此外,種樹還讓她接觸到熱情的果樹種植者社群。「你看到這些寫著『內向但願意討論書籍』(‘Introverted but willing to discuss books’)的上衣嗎?這講的就是我。個性雖然內向,但是我願意與人討論果樹。」每年,她都會與其他果樹愛好者見面,交換接穗,也就是嫁接用的細樹枝。得益於這些交流,她將多達十五個柿子品種嫁接到一棵樹上。
「我喜歡從小樹開始,修剪它們,一路相伴,」她說。「它們和你一起成長,在你的幫助下活出潛能,長成美麗的形狀。我想和這些樹一起變老,所以我把樹冠壓得很低,希望到了八十多歲還能繼續收割果子。果樹真是太神奇了——我們小微的付出便能得到它們以不成比例的回報。」
最近,這種良好的感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形重要。「現在社會上發生好多讓我反感的事,」她說,「我們看到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每每會覺得沮喪。但收割這些柿子、把柿子放在砧板上切開……我感到無比的喜悅,甚至開始唱歌!柿子真的會讓我情不自禁地高歌。種植果樹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能讓我們去愛這個世界。」
---
樹木治療師
雅努斯•拉德基 Janusz Radecki
普魯什茨,波蘭
雅努斯.拉德基的樹木收藏不在家中,也無法在公共植物園裡找到。他的收藏種植在波蘭北部,一家位於寧靜的戈烏什齊(Gołuszyce)村的療養院內,該療養院專門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務。
他是訓練有素的美術家,曾經營五年的繪製招牌的生意,但後來生意下滑。「無論是畫招牌還是繪畫都接不到訂單,我只能另尋工作,」他說,「我的妻子在療養院工作,她向管理階層推薦了我。」
他一邊從事行政工作,一般教授美術。「不幸的是,療養院裡喜歡這類活動的人並不多,」他說,「但有一群住戶非常喜歡在我們的院子裡散步。」
他原本就熱中園藝。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他為住戶制定了園藝治療計畫,這是波蘭療養院首次引入此類計畫。「園藝療法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型態。我兩者都做,儘管我更強調主動面向。我們的治療方法是親自照顧植物——我們耙梳落葉、植樹、澆水、除草。」被動面向也很重要:「患者能夠被美麗的植物包圍,這點事實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覷。科學證實,被綠色植物包圍可以讓人心理感覺更舒服。」
這項計畫並未立即取得成功。管理階層並不支持這個想法,當拉德基在1990年代開始工作時,園藝療法的研究尚不多見。還有員工偷竊並販售新種植的樹木。「我們過了五年才解決問題,並製定良好的計畫。」他說。
他找上植物育種者和苗圃業主,對方很樂意為計畫提供有趣且不尋常的樹木品種,其中許多樹木在波蘭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紐西蘭的木蘭育種加萬斯.胡珀(Vance Hooper)引進了花期特別長的「精靈」(Genie)木蘭品種。「大多數木蘭的花期只有幾天,」他說,「但這種黑櫻桃色、甜菜色的木蘭會在春天開花九週,然後在8月還會再次開花。」
美國楓樹育種家J.弗蘭克.施密特(J. Frank Schmidt)提供了生長速度快的美國紅楓樹(Acer rubrum ‘Redpointe’),在秋天會呈現出異常火紅的顏色。其他種植者提供了山茱萸、開花櫻桃、杜鵑花和金縷梅。拉德基試圖為住戶安排一整年的活動——或者盡可能接近全年,只要波蘭嚴寒的冬季允許——而他的當務之急是收集從早春到深秋都能展現鮮艷、壯觀的花朵和樹葉。
現在,他種植的樹木和灌木的面積已經超過八英畝,由住戶負責照顧。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這點正是該計畫的過人之處。「波蘭還有另一個機構擁有你夢寐以求的一切,但住戶只能從旁觀看,」他說,「他們的住戶並不經手植物,不像我們那樣自己照顧植物。我有一位擔任職能治療師朋友住在紐約市附近,他羨慕我們可以親自照顧植物,沒有外人強制。我認為我們的療養院與其他療養院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自由,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種什麼、在哪裡種植以及種植的規模多大。」
僅是靠近樹木,也會促成住戶的轉變。拉德基記得一名年輕人被法院勒令轉介到該機構。他不想走出戶外踏青或參與任何活動。最終他同意參加前往羅古夫植物園(Rogów Arboretum)的旅遊,該植物園在療養院南方,距離約三個小時車程。
「我看到這個年輕人咧嘴在植物園裡走來走去。可見這個地方給他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然後他把我拉到一邊,輕聲說:『非常感謝你。我不知道世界竟能如此美麗。』這是我最成功的治療個案之一。」
【前言】
為什麼人會想要擁有一棵樹?
十年前,倫.艾瑟爾(Len Eiserer)介紹自己是一名樹木收藏家。住在賓州的他擁有一些土地,在那裡他盡可能地緊密種植各種喜歡的樹。他告訴我,他已經種下一百五十株不同品種的樹木,就像藏書家將書籍排列在書架上一樣。
我記得我當時心想:收集樹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樹木體積龐大而且難以移動。收藏家的品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喜歡玩具車或古董紐扣的人,會漸漸厭倦較常見的品項,想出清它們,轉而購買稀有而精緻的物件。但當收藏品是巨大、活生生還會呼吸的生物體時,該如何做到這一點...
推薦序
【推薦文】
每一棵樹木的背後,都有一位感人的收藏家
與一段動人的故事
胖胖樹∣植物科普作家、熱帶植物收藏家
《樹木收藏家:愛樹成癡者的故事》這本書吸引我的注意,除了因為它是《醉人植物博覽會》與《邪惡植物博覽會》作者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所作的圖文書,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題。
作者從一開始覺得很奇怪,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收集樹木這類活生生,體積龐大又難以移動的巨物,如同蒐集書或其他東西一樣。但到後來,作者被這些人感動,為他們立傳。
書中,每個人收集並栽培的樹木種類不同,背後的原因跟動機也不一樣。有些人著迷於特定樹木奇特的形態與生態,有人種樹是為了藉由樹木與家人之間牽起聯繫,甚至有人是因為朋友離去前的託付,原本的意外卻變成了一生的志業。書中每一則故事都充滿了人們對樹木的熱情,這種愛不是只有愛樹成痴的人會感動,一般人也為之動容。
這當中,每個人的開始收藏樹木的原因不同,喜歡或栽培的樹木當然也有所區別。有的人喜歡棕櫚,有的人蒐集能夠結毬果的針葉植物,有人偏愛殼斗科這類有橡實的樹,有人獨鍾奇特的果樹,有人受到各種樹葉的奇妙形態所吸引,當然也有人保存了許多品種的山茶花、蘋果。就我個人所知,這些人不僅僅是出現在書中,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樹木愛好者。
其中「來自愛達荷州博伊西的戴夫.亞當斯,他收藏的熱帶樹木無法過冬。一旦下雪,他的客房和車庫就變成了樹木旅館。」,就跟我一樣,總是在寒流來時,把樹一棵一棵抱進房子裡。此外,還有人偷偷在公有地上種樹,有人和療養院的住民一起種樹,在種樹過程中受到家人、朋友、鄰居的支持或異樣眼光……閱讀過程總是讓人聯想到自己或其他植友的經歷。
其實,喜愛並收集樹木者大有人在,海內外都是。除了書上所提到的人物,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幾位。首先是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她是一位從小愛樹、愛種樹之人。她不僅在白金漢宮種樹、養蜂,也跑遍大英國協,在全世界到處種樹,用她自身的影響力,希望世人更關心地球生態。在一部紀錄片《女王的綠世界》中,她如數家珍,向大衛.艾登堡爵士(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介紹了白金漢宮裡一千多棵樹,每一棵都有特殊的紀念意義,例如紀念家族每一個成員的到來。我想如果要舉一位樹木收藏家,絕不能遺漏她。
另外,日治時期有「二水總督」之稱的企業家,增澤深治,在二水闢建私人植物園,占地約六、七公頃,收藏植物共有一百一十三科,約一千兩百種。他可以說是當時植物栽培圈的名人,開台灣私人植物收藏之先河。當時他搭軍機到海外考察、蒐集植物,在全台各地演說,還邀請九任總督到他的「萬樹園」參觀。可惜,在他的最後一趟植物考察之旅中,其座機被美軍擊落。他的私人收藏被偷走或死亡大半。時至今日,二水火車站附近的「增澤萬樹園」還可以見到幾株他手植的大樹,像是在述說過去的輝煌。
其他還有回到巴西造林的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印度森林之子紮達夫.佩揚(Jadav Payeng)、西雙版納雨林守護者李旻果,甚至台灣樹王「賴桑」賴倍元,都為樹傾盡所有。這些買地種樹、造林的人常常都被笑是傻子,但是我卻相信,他們內心富足且幸福。
就跟作者過去的作品一樣,書中每一則故事都不是很長,很容易閱讀。除了紀錄樹木收藏家外,還根據不同的收藏,描述了跟樹有關的知識,如植物分類、嫁接、樹葉收集、小規模造林、大樹搬運、生態學、動物對樹木的影響等等,並且附有大量作者自己繪製的收藏家或樹木插畫,是一本故事和知識、美學兼具的書籍。
「種樹是一項從種子開始著眼的長期議題。」我覺得書中這句話,是對「種樹」很好的詮釋。這幾年,因為ESG(企業永續治理關鍵字)、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種樹」議題方興未艾。但是,樹木不僅僅是樹木,跟其他收藏一樣,收藏品在收集並保存的過程中,會有它跟收藏者之間獨一無二的連結,這是「樹木收藏」與單純「種樹」之間極大的差異。如果不是真心愛樹,在種樹當下恐怕很難理解當中的不同。
然而,樹木跟其他收藏品有所不同,因為樹木具有生命,會長大、開花、結果,而且樹木的壽命往往比收藏家更長。所以我總是說,我們不是樹木收藏家,我們只是這段時間的園丁,負責照顧樹木,並且在自己離去前找到下一任園丁。
每一棵樹木的背後,都有一位感人的收藏家與一段動人的故事。
我相信,不論樹木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不論你有沒有任何收藏,都可以在《樹木收藏家:愛樹成癡者的故事》中,找到觸動你內心的故事。
--- --- --- --- --- ---
懷念樹.還戀樹
沈恩民∣自然圖文插畫家
我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曾有一棵很親蜜的樹。他與我年紀相仿,小時候,我在他身邊嬉戲。再長大一些,我每年夏天都能從他身上得到美味的果實,還有攀上樹梢的快意。不過後來因為遇到一些問題,當我想再見他時,那粗壯的樹幹與濃密的枝葉都已消失。
我不知如何表達那股遺憾與哀傷,似乎也沒難過多久,我對樹無感多年,迷失在另一種價值的追尋,直到我重新發現-我的生命需要樹。我又開始靠近樹、感受樹,會為了樹難過、為了樹開心。我也開始畫樹,希望分享樹的美好,告訴大家樹有多麼重要。
《樹木收藏家》讓我遇見世界各地愛樹成痴的人們,也看見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收藏行動,表達對樹木的愛戀。然後,從他們的故事去思考。我是否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成為樹木收藏家?
--- --- --- --- --- ---
在心裡收藏一棵樹
徐嘉君∣林試所副研究員,「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
我總覺得每位植物學家應該都是有收藏癖好的人。從小我就熱中於在餅乾盒裡收集羽毛、貝殼跟石頭,時不時拿出來欣賞;十歲時我的願望是希望長大後能擁有一個溫室,收集全世界的植物展示;畢業以後更迷上收集原生蘭,許願以後能當一個蘭花苗圃老闆。
而後我變成生態學者,我發現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尤其是大樹,其實無法獨自存在、更不能為私人所擁有。2017年我習得樸門農法,在花蓮的大農大富試驗地種下一片食物森林;2018年,我開始利用光達資料尋訪台灣最高的樹,將台灣原始林的美好與巨木的偉大傳達給眾人。如今,台灣巨木地圖裡已經收集了九百四十一棵樹高超過六十五公尺的巨木,而食物森林每年也產出甜美的果實與眾人分享。在這本書裡,我也看到一些例子,將稀有植物據為己有的想望,轉變為大愛的森林保護活動。
畢竟一棵樹的壽命遠遠超過人類,收集樹木的人,終究無法擁有一棵樹,不是嗎?
--- --- --- --- --- ---
我的樹朋友們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
一看到書名《樹木收藏家:愛樹成癡者的故事》,不加思索地,就答應了寫推薦的邀約。因為我也是個愛樹者,而我也在收藏樹——用交朋友方式收藏樹。每到一個地方,我總會找一棵樹,邀請他成為我的樹朋友。從三峽一棵挺拔的樟樹開始,到梅峰一棵會隨季節變裝的銀杏,到香港嘉道理農場水邊一棵不知名大樹,到家附近公園的一棵老榕樹……我用腦海紀錄我的樹朋友,想念時,就會把他們叫出來,問問近日可好?疲倦時,就去拜望最近的一棵樹,靠靠他、抱抱他;有時也會介紹生長在不同地方的樹,讓他們互相認識……越來越多樹朋友,讓我的心中安定,而不孤獨。我喜歡用交朋友的方式來收藏樹。
可以從這本書看到這麼多位愛樹成癡的人,真讓人開心。知道樹有這些人在愛護,在照顧他們,讓我對這世界感到格外的安心!
【推薦文】
每一棵樹木的背後,都有一位感人的收藏家
與一段動人的故事
胖胖樹∣植物科普作家、熱帶植物收藏家
《樹木收藏家:愛樹成癡者的故事》這本書吸引我的注意,除了因為它是《醉人植物博覽會》與《邪惡植物博覽會》作者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所作的圖文書,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題。
作者從一開始覺得很奇怪,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收集樹木這類活生生,體積龐大又難以移動的巨物,如同蒐集書或其他東西一樣。但到後來,作者被這些人感動,為他們立傳。
書中,每個人收集並栽培的樹木種類不同,背後的原因跟動機也不一樣。有些人...
目錄
【目次】
推薦語
前言
樹的術語
治療者
劇作家 • 維維安.桂 Vivian Keh
紀念者 • 琳達.邁爾斯 Linda Miles
樹木治療師 • 雅努斯.拉德基 Janusz Radecki
合法繼承人 • 喬.漢密爾頓 Joe Hamilton
樹木之母 • 瑪麗.諾亞爾.布韋 Marie Noelle Bouvet
補葉人 • 艾帕娜.維吉 Alpana Vij
‧如何收藏樹葉
生態學家
北極樹藝家 • 肯尼斯.霍伊 Kenneth Høegh
微型森林工程師 • 舒本杜.夏爾馬 hubhendu Sharma
‧如何打造微型森林
棲地建造者 • 唐.馬奧尼 Don Mahoney
種子收藏家 • 迪恩.史威夫特 Dean Swift
‧人類以外的種子收集者
藝術家
抽象藝術家 • 麥克.吉布森 Mike Gibson
概念藝術家 • 山姆.范.亞肯 Sam Van Aken
‧嫁接的種類
盆栽藝術家 • 恩里克.卡斯塔尼奧 Enrique Castaño
‧盆栽尺寸分類
銀杏編年史 • 沈建明(吉米)Jianming (Jimmy) Shen
‧活化石
導演 • 莎樂美.賈希 Salomé Jashi
‧如何運輸大樹
策展人
橡木收藏家 • 貝翠思.查塞 Béatrice Chassé
‧開放參觀的私人樹木收藏
稀有水果收藏家 • 赫爾頓.荷蘇.特奧多羅.穆尼茲 Helton Josué Teodoro Muniz
獨立研究者 • 迪恩.尼科 Dean Nicolle
洲際收藏家 • 弗朗西斯科.德拉莫塔 Francisco de la Mota
第五代傳人 • 科爾.范.賀爾德倫 Cor van Gelderen
木材收藏家 • 丹尼斯.威爾遜 Dennis Wilson
‧非凡的木材收藏
教育工作者
編目者 • 賽魯斯.帕特爾 Sairus Patel
‧如何在不擁有樹木的情況下進行收集
熱帶 YouTuber • 高世麗 Kao Saelee
松果收藏家 • 蕾妮.加萊亞諾.波普 Renee Galeano-Popp
冒牌林務員 • 喬伊.桑托爾 Joey Santore
‧喬伊桑托爾對未經授權林業的建議
冬青收藏家 • 蘇.亨特 Sue Hunter
收藏家的收藏家 • 班.艾斯克倫 Ben Askren
社區建設者
圍欄建造者 • 阿拉馬耶胡.瓦西.埃謝特 Alemayehu Wassie Eshete
景觀設計師 • 黛安.瓊斯.艾倫 Diane Jones Allen
女孩們的靠山 • 夏姆.桑德.帕利瓦爾 Shyam Sunder Paliwal
聯合收藏家 • 馬克斯.伯克 Max Bourke
桃子守護者 • 雷根.維特薩魯西 Reagan Wytsalucy
愛好者
價高者得 • 莎拉.馬龍 Sara Malone
因地制宜 • 戴夫.亞當斯 Dave Adams
‧樹木的集合名詞
植物的諾亞方舟 • 湯姆.考克斯 Tom Cox
木蘭花收藏家 • 貝絲.愛德華 Beth Edward
‧各種樹木協會
終身收藏家 • 倫.艾瑟爾 Len Eiserer
性格演員 • 愛德華.埃.弗雷特.霍頓 Edward Everett Horton
‧名人堂:名人樹木收藏家
探索者
探索者 • 伊內斯.恩里奎塔朱麗葉塔.梅西亞 Ynés Enriquetta Julietta Mexía
‧植物探險家和以他們命名的樹木
基因收集者 • 盧卡斯.德克斯特 Lucas Dexter
‧冠軍樹:尋找巨樹的簡史
保護者 • 蘇.米利肯和凱利.多布森 Sue Milliken and Kelly Dobson
太空人 • 斯圖爾特.魯薩 Stuart Roosa
‧造訪月亮樹
保育者
栗樹戰士 • 艾倫.尼科斯 Allen Nichols
茶花保護者 • 佛羅倫斯.克勞德 Florence Crowder
‧拯救日本櫻花樹
蘋果保護者 • 喬安妮.庫珀 Joanie Cooper
歷史樹木收藏家 • 維姬.特納 Vicki Turner
‧收藏歷史古樹
遠見者
金牌得主 • 傑西.歐文斯 Jesse Owens
‧奧林匹克橡樹倖存清單
移居海外 • 卡爾.費里斯.米勒 Carl Ferris Miller
賈伯斯的樹藝師 • 戴夫.馬弗利 Dave Muffly
‧企業的樹木收藏
詩人 • W.S.默溫 W. S. Merwin
‧自毀棕櫚樹的非凡旅程
致謝
注釋
【目次】
推薦語
前言
樹的術語
治療者
劇作家 • 維維安.桂 Vivian Keh
紀念者 • 琳達.邁爾斯 Linda Miles
樹木治療師 • 雅努斯.拉德基 Janusz Radecki
合法繼承人 • 喬.漢密爾頓 Joe Hamilton
樹木之母 • 瑪麗.諾亞爾.布韋 Marie Noelle Bouvet
補葉人 • 艾帕娜.維吉 Alpana Vij
‧如何收藏樹葉
生態學家
北極樹藝家 • 肯尼斯.霍伊 Kenneth Høegh
微型森林工程師 • 舒本杜.夏爾馬 hubhendu Sharma
‧如何打造微型森林
棲地建造者 • 唐.馬奧尼 Don Mahoney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