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種子自高雄民間萌芽勃發,
一群懷抱理想的建築人憑著傻勁勇往直前,
打造屬於台灣建築界的榮耀「園冶獎」,
樹立改變台灣建築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95年由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JCA)首創的「園冶獎」,乃以明代造園經典著作《園冶》一書為名,象徵對空間美學與人性化設計的追求。園冶獎的誕生,源於房地產低迷的時代背景,藉由創始會員們的勇氣與遠見,建立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建築評審平台,推動業界重視建築對居住者與城市的深遠影響。
自舉辦第一屆園冶獎以來,至今歷時30載,走過縣市合併、SARS、金融海嘯、COVID-19等政經利空不利房地產事件,但園冶獎始終屹立,沒有中斷。園冶獎見證了無數優秀建築的誕生,也促成了台灣城市美學的全面進化,不僅引領建築設計思維的轉變,更讓「建築運動」成為事實,透過每年的評選,鞭策業界反思並改進,從設計規劃到施工品質,再到環境永續,逐步實現了台灣建築文化從「功能至上」到「美感與永續並重」的蛻變。
累計至2024年,共頒發471座住宅中庭景觀獎、482座公共建築獎、189座校園景觀獎、252座社區營造獎、28座舊建築景觀營造獎、25座公園綠地景觀獎,特別獎45座,消費者人氣獎25座,建築園冶獎30年來,總共頒出1517座獎。
本書架構乃以時間為軸,分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疆闢土」、「乘風破浪」及「肯定與展望」等五大部分,完整記錄下這30年間為園冶獎奉獻一切的人、事、物。
因為有這些心懷熱忱的人在背後不懈努力,在光陰中年復一年積累,才能夠將一座獎盃化為一場實際的建築運動,打造台灣建築與城市的美學革命。
★重磅推薦專文
高松 伸/日本知名建築師、京都大學榮譽教授
作者簡介: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簡稱JCA)
成立於1989年,創始會員有30位,至今已有300餘位會員及協會之友。JCA有青商會DNA,秉持「無中生有、信任自己、服務人群、創新、勇於承擔、工作來了不能推」信念,沒有抱怨、不會甩鍋,再困難的工作都來吧,自己及團隊會殺出一條路。
張世雅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曾任聯合報記者、房地產總監,現經營自媒體《地產世務所》。在聯合報服務的後20年,主跑房地產新聞,因採訪建築園冶獎而認識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這群「傻瓜」,一路看著建築園冶獎從高雄植下一顆種子,開枝散葉到全台灣。
如今,傻瓜依然勇敢成長,還一直在路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今日,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節錄)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高松伸(黃鈺晴譯)
「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
然而,我自己面對這道題目時,有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想對年輕建築師們,針對這個「問題」本身,提出更進一步的「追問」。這可歸結為如下的兩道問題:
「建築(果真)可能嗎?」
「建築(已經)是什麼?」
且說,「園冶獎」過去三十年來,以非凡的眼光,在都市與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主題,如「社區營造」、「公共建築」與「舊建築」等領域,選定具有卓越貢獻的建築師及作品加以表揚。雖是多餘之言,但其中深深吸引我的作品,有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雲林縣石壁竹創森計畫」、吳書原建築師設計的「漢宇琢森Green Skyline」等等。
總而言之,概觀這些具有歷史性的作品之後,我此刻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一個令人驚愕不已的事實。這個事實即是,對於本文開頭談到的原廣司先生率先提出的「問題」,以及我自己附加的「問題」,我皆能從這些累積的作品之中,發現已有不少回應。正如這份衝擊隨著時間深深烙印於我心,對於「園冶獎」所走過的歷史步履,以及眾人持續支持「園冶獎」之不屈不撓的精神,我也不得不肅然起敬。而且,張世雅女士思索撰寫本書之際,從那猶如航行於毫無清楚航路標識的大海混亂無序的航跡中,勾勒出五項願景,循此俯瞰「園冶獎」一路航行而來的軌跡;我毫不懷疑地相信,本書理應將會成為思考臺灣建築的重要指標。
名人推薦:今日,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節錄)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高松伸(黃鈺晴譯)
「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
然而,我自己面對這道題目時,有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想對年輕建築師們,針對這個「問題」本身,提出更進一步的「追問」。這可歸結為如下的兩道問題:
「建築(果真)可能嗎?」
「建築(已經)是什麼?」
且說,「園冶獎」過去三十年來,以非凡的眼光,在都市與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主題,如「社區營造」、「公共建築」與「舊建築」等領域,選定具有卓越貢獻的建築師及作品加以表揚。雖是多餘之言,但其中深深吸...
章節試閱
序 (張世雅)
1993年黃仁勳創立NVIDIA
1994年張忠謀成立台積電
1995年建築園冶獎創立
1996年賈伯斯重返蘋果
1997年蔡明介成立聯發科
1998年 Larry Page成立Google
假如,九○年代沒有一群奮不顧身追求夢想的創業家,那麼,現今這個AI世界也許還在一堆數據中生成;假如,這個城市沒有一位冷眼觀察的作者願意替他介紹,疏理城市的脈絡,那麼,這個城市的樹、透著海味的風,可能只剩下一株株的數字和隨風而逝的往事。
就像海明威筆下那位在古巴的老人與一大片海,就像櫻桃小丸子歲月靜好無憂無慮的在靜岡縣清水市過日子,就像張愛玲以她的才情紀錄濃妝艷抹的霞飛路,還有上海的風流繁華。
30年前台積電成立,30年前,由高雄30位創始會員所成立的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以下簡稱JCA)創立建築園冶獎,以人民團體的微小力量,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後,採用獎項的方式鼓勵當時房地產市場景氣正值衰退期的建案。
一個沒有建築園冶獎的高雄,會是現在的高雄嗎?
若不是有一群志工放下事業,全心投入建築園冶獎評選,建築園冶獎會從被冷眼看待、被酸言酸語,到現在走出自己一條花路嗎?
從現在回頭看,九○年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代?台積電成立、黃仁勳成立Nvidia比建築園冶獎早2年,國內國外梟雄一個個昂首奮起創業,經過30年市場興衰榮枯的磨練,淬鍊為今日的產業界的領袖。
建築園冶獎自1995年開始,到今年剛好滿30年,30年期間從政治面、經濟面、政策面到國際局勢的連動,台灣房地產歷經幾波上下起伏,原本只是評審私部門,因為921地震,推案量幾近於零,沒案子可評總不能開天窗,「那就評公共景觀吧」,成為建築獎項中第一個由民間團體頒獎給公部門的先例。
這種見招拆招、創新進化的精彩歷程,在建築園冶獎30年從評選項目增減到評審縣市的擴展,幾乎和房地產的政策連動,也可以說,「園冶30」就是房地產30年縮影與寫照。
「這麼一大段往事,為什麼不記錄下來呢?」那一群JCA創始會員的內心深處,看著協會成員不斷增加,來來去去,從三、四十年次的老班,到現在九十年次的Z世代都進協會了,老中青三代隔好幾個光年,新世代年輕人向前衝,曾經衝過奮鬥過的「老公仔標」、創始會員葉長緯始終放不下心中的一份惦念,想要把30年前的起心動念、無心插柳的點點滴滴,在事隔30年後,就像寫日記一樣留下一份「證據」。
葉長緯把這寫日記的工作交給我,找到當年的創始會員,大家都差不多是70好幾歲的人,一個個話說從頭,回憶,真的是沒有什麼系統,就像張愛玲說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開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雖說是舊夢重溫,但更像是初次見面,故事一篇篇,往事不只能夠回味,還能回甘。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希臘戴爾菲(Delphi)神殿上的一句格言,蘇格拉底也常告訴人們要「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才是人生的起點,建築園冶獎走到現在,也是時候該回頭看看最初的自己,不忘來時路,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才能對接下來該走的路更篤定、更踏實。
序 (張世雅)
1993年黃仁勳創立NVIDIA
1994年張忠謀成立台積電
1995年建築園冶獎創立
1996年賈伯斯重返蘋果
1997年蔡明介成立聯發科
1998年 Larry Page成立Google
假如,九○年代沒有一群奮不顧身追求夢想的創業家,那麼,現今這個AI世界也許還在一堆數據中生成;假如,這個城市沒有一位冷眼觀察的作者願意替他介紹,疏理城市的脈絡,那麼,這個城市的樹、透著海味的風,可能只剩下一株株的數字和隨風而逝的往事。
就像海明威筆下那位在古巴的老人與一大片海,就像櫻桃小丸子歲月靜好無憂無慮的在靜岡縣清水市過日子,就像...
目錄
推薦序 今日,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高松伸
序 張世雅
Preface Yuan Ye Awards @ 30:A Vanguard of Architecture, Urban Aesthetics, and Visionary Thinking in Taiwan
第一章 篳路藍縷
一、「建築園冶獎」的源起
二、無中生有──青商會的DNA
三、取名「園冶」
四、建築園冶獎宣言
五、公平公正的評選制度
六、打開城揚的武功祕笈:把園冶獎做為員工教育訓練
七、年年有創新,代代求突破
八、那一晚,把問號變驚歎號
九、志工、幹部的養成
十、是小草也是神木──終身成就獎給張隆基
第二章 披荊斬棘
一、窮則變變則通
二、法規
三、設計力的文藝復興
第三章 開疆闢土
一、公共景觀
二、校園景觀
三、社區營造
四、舊建築再生
五、公園綠地
第四章 乘風破浪
一、出版《預售屋糾紛案例解析》
二、2004年,高松伸講座
三、2009年,伊東豊雄演講
四、城市邂逅建築美學‧駁二建築特展
五、高雄城市攝影馬拉松
六、小園小冶吉祥物
七、園冶精神共聚首建築盛典在高雄
八、前進總統府
九、FIABCI
第五章 肯定與展望
一、公部門的肯定
二、學術界的肯定
附錄 建築園冶獎歷年得獎作品年表1995~2024
推薦序 今日,對建築而言什麼是可能的/高松伸
序 張世雅
Preface Yuan Ye Awards @ 30:A Vanguard of Architecture, Urban Aesthetics, and Visionary Thinking in Taiwan
第一章 篳路藍縷
一、「建築園冶獎」的源起
二、無中生有──青商會的DNA
三、取名「園冶」
四、建築園冶獎宣言
五、公平公正的評選制度
六、打開城揚的武功祕笈:把園冶獎做為員工教育訓練
七、年年有創新,代代求突破
八、那一晚,把問號變驚歎號
九、志工、幹部的養成
十、是小草也是神木──終身成就獎給張隆基
第二章 披荊斬棘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