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嫩的小手摸書、用澄澈的眼睛看書,當書本走進孩子生命,孩子也就走進了大開眼界的世界,抱起孩子一字一句唸故事吧,孩子回饋的笑容將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不識字的寶寶為什麼要閱讀?許多幼兒閱讀推手經常接受到家長這樣的疑惑。即使是已經進行親子共讀的父母,也無法清楚回答寶寶閱讀的目的。
寶寶開始閱讀的時間點及頻率影響著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國內外研究都顯示,愈早開始讀及每週親子共讀頻率愈高的孩子,語言發展明顯優於晚讀、讀得次數少的幼兒。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長期追蹤四十五名十四個月大至三歲孩子的親子共讀情形,結果發現,媽媽懷孕時,或出生六個月之內就進行親子共讀的寶寶,到三歲大時,其語言表達、詞彙量和故事理解能力,明顯高於七個月以上才開始共讀的幼兒。
而共讀次數多(一天數次)的幼兒,其語言詞彙量及語言表達的複雜度明顯高於共讀次數較少(一週一次)的孩子。
共讀得早、次數較多,語言發展好
研究証實了早期親子共讀,對語言發展最大的影響在於「詞彙量」的累積,這是語文發展的基礎。張鑑如說,就像英語的表達,如果能夠使用的單字量少,語言表達就容易淺薄。
雖然父母和孩子說話、聽CD……等方式也能讓孩子學習「詞彙」,但是,紙本的閱讀在詞彙密度上無法被影音或數位閱讀所取代。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安妮.坎寧安(Anne E. Cunningham)的研究就發現,將紙本閱讀和口語中的詞彙密度相比較,口語中所含詞彙密度較紙本低,罕見字的使用頻率和出現次數,口說和紙本文字也都有很大差別。
從字彙的豐富度來看,科學性報告摘要的罕見字最多、字的等級最高;次為報紙、雜誌、成人書籍、專家口語證言、兒童文學、兒童電視節目、大學程度的大人談話、成人新聞電視節目。
坎寧安的研究還發現,字彙量多,進入小學後的學業成就明顯高於閱讀量少的孩子。幼兒進入小學前的成功閱讀經驗,對後來孩子會不會自主閱讀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以,全世界都在推動零到五歲的閱讀,因為這段期間的讀寫萌發能力(emergent literacy skills),即孩子學會讀和寫之前的技巧,包括口語表達、字彙常識、圖像辨識力、語音處理技巧,可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素養。
寶寶書或繪本看起來沒幾個字,但是,對語言能力還在發展的幼兒來說,已經提供比其他媒介如口語、電視、電腦遊戲等更為豐富的字彙量。坎寧安在二○一二受邀來台的國際交流研討會中指出,從童書所能習得的罕見字,甚至比成人書還要多。
而寶寶閱讀也要掌握不偏食的原則,才能滋養寶寶的語言詞彙。張鑑如認為,父母選書時,要注意題材類型的多元性,文學性、知識類、生活、情緒……等各種面向的書都要讀,才能從廣泛的題材中,充實孩子的「詞彙資料庫」。
從「玩」書開始,別強迫寶寶看書
雖然寶寶閱讀對日後語言發展、學業成就有正向幫助。不過,專家建議父母,不要把寶寶閱讀當成一件嚴肅的事,強迫寶寶閱讀,不但無法培養小小愛書人,還可能破壞了寶寶和書的關係。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專家張淑瓊觀察,常見父母興沖沖的拿著書要和寶寶一起讀,結果寶寶看了封面一眼,轉頭就走,於是親子上演一場拿著書你追我跑的戲碼。
「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發生是自然而然,絕對不是刻意強迫」,許多幼兒閱讀專家如此認為。父母會帶著孩子去公園、逛百貨公司、上餐館,這些活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刻意勉強,看待親子共讀這件事,也要像寶寶睡覺、喝奶一樣的自然。
因此,父母對於寶寶閱讀的態度必須是「不強迫」,尤其在零到三歲階段,兒童文學專家林真美認為,這個時期是閱讀準備期,書對寶寶的意義和玩具一樣,寶寶想玩就玩,不想玩也不要硬拉著寶寶看書,更不要期待寶寶能了解書的內容。而想增進寶寶對書的興趣,父母可以自己多閱讀,靠著模仿來學習的寶寶,生活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日後自然會對書產生好奇,進而模仿父母拿著書、坐著看書的行為。
三歲前的閱讀重點,是幫助寶寶和書建立良好的關係,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這個年紀「玩」的書,如布書、遊戲書、翻翻書、觸摸書……。寶寶以感官學習,這些書可以讓寶寶撕、抓、啃、咬,透過感官的體驗,其實是寶寶認識書的方法。
三到六歲的幼兒,語言理解能力開始出現,這個時期的閱讀重點,就是爸媽要選擇好書給孩子閱讀,內容貼近孩子,圖畫及文字都要有品質,林真美建議,不知道該怎麼選書的家長,讓寶寶讀經典繪本就對了!
如果想讓孩子終生成為愛書人,輔大兒童與家庭發展學系副教授涂妙如提醒父母,不要利用繪本來說教。也不要在念完故事書之後,對孩子進行考試,不斷詢問幼兒書裡頭出現幾隻動物、主角去了哪些地方……等,帶著成人既定的價值,把繪本當成說教和考試的工具,是在告訴孩子,閱讀是一種懲罰,只會讓孩子對閱讀倒了胃口。
寶寶閱讀特性:重覆閱讀
此外,很多父母觀察到幼兒喜歡讀同一本書,讀很多次都不厭倦,這是因為幼兒有喜愛「重覆閱讀」的特性,也因此,許多繪本常以反覆有規律的句型呈現。「重覆閱讀」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讀」的重要歷程。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在《教出閱讀力》一書中強調,透過一本書不斷的反覆閱讀,是在「穩定」、「肯定」孩子的已知,在這個「已知」上,他學習「字」、各式符號、故事體等與閱讀有關的事。
而故事以一貫的主軸反覆,幼兒很快就抓到「型式」。例如《小象散步》,小象在散步途中遇見小河馬,於是把他背在背上,一塊兒去散步。接著,兩人又遇見鱷魚,鱷魚也要爬到小象背上,一起去散步。再遇到小烏龜出現時,孩子就會根據故事重複的型式,預測小象也把小烏龜背了起來。
因為主軸一樣,幼兒不必費心思記憶形式,就能記得書中的資訊,如他所不熟悉的空間概念及太高會破壞平衡感的概念:透過各種動物疊在小象背上呈現了高度,疊高高的動物最後全部跌落到水裡。這就是學習。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帶寶寶成為「閱讀小富翁」
文│陳珮雯
談起學前幼兒的閱讀,常見態度兩極的父母:一類家長談到寶寶閱讀,在態度上要求寶寶要「專注」,唸完故事還會「考試」,以確認寶寶是不是認得書上的字及記住書中的故事細節;有時候,還會拿著故事書「說教」,孩子因此認為看書、聽故事是一種懲罰,見到書就逃跑,親子共讀演變成親子衝突。
一類家長完全不認為寶寶能閱讀、需要閱讀。他們寧願把寶寶放在卡通台前,也不想費力為寶寶添置小書。
「不識字的寶寶為什麼需要閱讀?該怎麼開始?」是許多嬰幼兒家長的困惑。《親子天下》夏季號的寶寶閱讀專刊,就是希望幫助家長了解,閱讀真的需要從零歲開始,但是家長必須放輕鬆、選對書,才會讓寶寶的閱讀起步充滿快樂與幸福感,讓親子共讀,成為家庭滋養美好童年的豐沃土壤。
專刊中為父母整理了寶寶閱讀在認知、情緒發展上之必要:國、內外研究的結果都證實,愈早開始親子共讀,並且讀得多的寶寶,往後的語言能力、學業成就明顯高於共讀得晚、讀得較少的孩子。
尤其在學齡期的「識字」學習歷程中,幼兒時期的閱讀經驗有著關鍵影響力。學前期的「閱讀量」攸關孩子日後閱讀能力的「貧富」發展。讀得多,閱讀能力發展好,愈容易喜愛閱讀,達成「富者愈富」的良性發展;相對的,學前閱讀機會貧乏的孩子,無法透過閱讀順利吸收知識,易形成閱讀「貧者愈貧」的惡性循環。
寶寶閱讀的「貧富」差距,與親子共讀的「質量」高度相關。這是因為,閱讀並非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沒有成人的陪伴與引導,寶寶無法獲得關於「書本」、「文字」、「語言」的概念知識。
親子共讀,爸媽要放輕鬆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閱讀小富翁」,請爸媽先放輕鬆。親子共讀,需要配合寶寶的階段發展能力,以寶寶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寶寶之所以喜愛閱讀,初始都是因為在共讀時,父母是全心全意的陪伴:被抱在懷裡,可以聽到爸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說,親子共讀是愛的具體傳達。專刊中,我們提供了帶領寶寶閱讀的方法,協助父母在家庭裡營造「有品質」的親子共讀氣氛與環境,及「有效」卻不會引發親子衝突的閱讀能力學習。
寶寶的閱讀胃口,完全倚賴父母的選擇,幫寶寶選書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們邀請了兒童文學專家、幼兒圖書館的選書人、書店的童書採購者、童書出版社主編等,長期耕耘幼兒閱讀的專業選書人推薦超過一百本書單。逾百本的童書,兼顧形式與內容的多元選擇,除了遊戲書、兒歌書,還包括經過長時間考驗的經典繪本、作者與角色,也顧及到父母的教養「功能」需求,精選了「好情緒」、「好品格」、「床邊故事」等童書。對於好動、不易喜愛閱讀的小男生,我們也提供了能有效引誘小男孩進入閱讀殿堂的書單。
現代的育兒環境充斥聲光玩具、影音媒體,沒有父母刻意的陪伴與引導,寶寶難以踏上閱讀殿堂的階梯。期盼這本《0~6歲寶寶閱讀 經典童書+100》專刊,能夠幫助每個寶寶都有機會成為「閱讀小富翁」。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帶寶寶成為「閱讀小富翁」
文│陳珮雯
談起學前幼兒的閱讀,常見態度兩極的父母:一類家長談到寶寶閱讀,在態度上要求寶寶要「專注」,唸完故事還會「考試」,以確認寶寶是不是認得書上的字及記住書中的故事細節;有時候,還會拿著故事書「說教」,孩子因此認為看書、聽故事是一種懲罰,見到書就逃跑,親子共讀演變成親子衝突。
一類家長完全不認為寶寶能閱讀、需要閱讀。他們寧願把寶寶放在卡通台前,也不想費力為寶...
章節試閱
用軟嫩的小手摸書、用澄澈的眼睛看書,當書本走進孩子生命,孩子也就走進了大開眼界的世界,抱起孩子一字一句唸故事吧,孩子回饋的笑容將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不識字的寶寶為什麼要閱讀?許多幼兒閱讀推手經常接受到家長這樣的疑惑。即使是已經進行親子共讀的父母,也無法清楚回答寶寶閱讀的目的。
寶寶開始閱讀的時間點及頻率影響著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國內外研究都顯示,愈早開始讀及每週親子共讀頻率愈高的孩子,語言發展明顯優於晚讀、讀得次數少的幼兒。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長期追蹤四十五名十四個月大至三歲孩子的親子共讀情形,結果發現,媽媽懷孕時,或出生六個月之內就進行親子共讀的寶寶,到三歲大時,其語言表達、詞彙量和故事理解能力,明顯高於七個月以上才開始共讀的幼兒。
而共讀次數多(一天數次)的幼兒,其語言詞彙量及語言表達的複雜度明顯高於共讀次數較少(一週一次)的孩子。
共讀得早、次數較多,語言發展好
研究証實了早期親子共讀,對語言發展最大的影響在於「詞彙量」的累積,這是語文發展的基礎。張鑑如說,就像英語的表達,如果能夠使用的單字量少,語言表達就容易淺薄。
雖然父母和孩子說話、聽CD……等方式也能讓孩子學習「詞彙」,但是,紙本的閱讀在詞彙密度上無法被影音或數位閱讀所取代。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安妮.坎寧安(Anne E. Cunningham)的研究就發現,將紙本閱讀和口語中的詞彙密度相比較,口語中所含詞彙密度較紙本低,罕見字的使用頻率和出現次數,口說和紙本文字也都有很大差別。
從字彙的豐富度來看,科學性報告摘要的罕見字最多、字的等級最高;次為報紙、雜誌、成人書籍、專家口語證言、兒童文學、兒童電視節目、大學程度的大人談話、成人新聞電視節目。
坎寧安的研究還發現,字彙量多,進入小學後的學業成就明顯高於閱讀量少的孩子。幼兒進入小學前的成功閱讀經驗,對後來孩子會不會自主閱讀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以,全世界都在推動零到五歲的閱讀,因為這段期間的讀寫萌發能力(emergent literacy skills),即孩子學會讀和寫之前的技巧,包括口語表達、字彙常識、圖像辨識力、語音處理技巧,可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素養。
寶寶書或繪本看起來沒幾個字,但是,對語言能力還在發展的幼兒來說,已經提供比其他媒介如口語、電視、電腦遊戲等更為豐富的字彙量。坎寧安在二○一二受邀來台的國際交流研討會中指出,從童書所能習得的罕見字,甚至比成人書還要多。
而寶寶閱讀也要掌握不偏食的原則,才能滋養寶寶的語言詞彙。張鑑如認為,父母選書時,要注意題材類型的多元性,文學性、知識類、生活、情緒……等各種面向的書都要讀,才能從廣泛的題材中,充實孩子的「詞彙資料庫」。
從「玩」書開始,別強迫寶寶看書
雖然寶寶閱讀對日後語言發展、學業成就有正向幫助。不過,專家建議父母,不要把寶寶閱讀當成一件嚴肅的事,強迫寶寶閱讀,不但無法培養小小愛書人,還可能破壞了寶寶和書的關係。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專家張淑瓊觀察,常見父母興沖沖的拿著書要和寶寶一起讀,結果寶寶看了封面一眼,轉頭就走,於是親子上演一場拿著書你追我跑的戲碼。
「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發生是自然而然,絕對不是刻意強迫」,許多幼兒閱讀專家如此認為。父母會帶著孩子去公園、逛百貨公司、上餐館,這些活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刻意勉強,看待親子共讀這件事,也要像寶寶睡覺、喝奶一樣的自然。
因此,父母對於寶寶閱讀的態度必須是「不強迫」,尤其在零到三歲階段,兒童文學專家林真美認為,這個時期是閱讀準備期,書對寶寶的意義和玩具一樣,寶寶想玩就玩,不想玩也不要硬拉著寶寶看書,更不要期待寶寶能了解書的內容。而想增進寶寶對書的興趣,父母可以自己多閱讀,靠著模仿來學習的寶寶,生活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日後自然會對書產生好奇,進而模仿父母拿著書、坐著看書的行為。
三歲前的閱讀重點,是幫助寶寶和書建立良好的關係,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這個年紀「玩」的書,如布書、遊戲書、翻翻書、觸摸書……。寶寶以感官學習,這些書可以讓寶寶撕、抓、啃、咬,透過感官的體驗,其實是寶寶認識書的方法。
三到六歲的幼兒,語言理解能力開始出現,這個時期的閱讀重點,就是爸媽要選擇好書給孩子閱讀,內容貼近孩子,圖畫及文字都要有品質,林真美建議,不知道該怎麼選書的家長,讓寶寶讀經典繪本就對了!
如果想讓孩子終生成為愛書人,輔大兒童與家庭發展學系副教授涂妙如提醒父母,不要利用繪本來說教。也不要在念完故事書之後,對孩子進行考試,不斷詢問幼兒書裡頭出現幾隻動物、主角去了哪些地方……等,帶著成人既定的價值,把繪本當成說教和考試的工具,是在告訴孩子,閱讀是一種懲罰,只會讓孩子對閱讀倒了胃口。
寶寶閱讀特性:重覆閱讀
此外,很多父母觀察到幼兒喜歡讀同一本書,讀很多次都不厭倦,這是因為幼兒有喜愛「重覆閱讀」的特性,也因此,許多繪本常以反覆有規律的句型呈現。「重覆閱讀」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讀」的重要歷程。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在《教出閱讀力》一書中強調,透過一本書不斷的反覆閱讀,是在「穩定」、「肯定」孩子的已知,在這個「已知」上,他學習「字」、各式符號、故事體等與閱讀有關的事。
而故事以一貫的主軸反覆,幼兒很快就抓到「型式」。例如《小象散步》,小象在散步途中遇見小河馬,於是把他背在背上,一塊兒去散步。接著,兩人又遇見鱷魚,鱷魚也要爬到小象背上,一起去散步。再遇到小烏龜出現時,孩子就會根據故事重複的型式,預測小象也把小烏龜背了起來。
因為主軸一樣,幼兒不必費心思記憶形式,就能記得書中的資訊,如他所不熟悉的空間概念及太高會破壞平衡感的概念:透過各種動物疊在小象背上呈現了高度,疊高高的動物最後全部跌落到水裡。這就是學習。
用軟嫩的小手摸書、用澄澈的眼睛看書,當書本走進孩子生命,孩子也就走進了大開眼界的世界,抱起孩子一字一句唸故事吧,孩子回饋的笑容將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不識字的寶寶為什麼要閱讀?許多幼兒閱讀推手經常接受到家長這樣的疑惑。即使是已經進行親子共讀的父母,也無法清楚回答寶寶閱讀的目的。
寶寶開始閱讀的時間點及頻率影響著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國內外研究都顯示,愈早開始讀及每週親子共讀頻率愈高的孩子,語言發展明顯優於晚讀、讀得次數少的幼兒。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長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