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何去何從?
會考為何淪為選填志願的賭局?
台灣目睹了教育史上最混亂的一個夏天——
截至六月底,每四個國中畢業生,就有一個學校未定,
甚至決定再上戰場,參加競爭更激烈的「特招」。
孩子與家長,最想問的問題是:
十二年國教,不是要讓我們海闊天空嗎?
為什麼反而變成一場災難?
孩子為何淪為這場教育「實驗」的白老鼠?
文/林倖妃 研究/陳竫詒
大太陽下,閃著銀白光芒的火車走了,留下在月台上的李芸熹。
背著沉甸甸書包的她,看著遠走的火車,腦海中都是剛剛那一幕。一群和她相同年紀的女生,興高采烈地談論去福隆海水浴場玩,笑聲迴盪在擁擠的車廂內,聽來特別刺耳。
「我快崩潰了!」十五歲的國中畢業生李芸熹邊抱著頭邊說,「明明是同樣年紀,她們要去玩水,我卻還要去補習,這感覺真的糟透了!」
搭上同一列火車,她們卻走向不同的方向。李芸熹早上八點從樹林搭火車到台北南陽街補習,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每一天,對她都是場折磨。
跟李芸熹一樣,才剛經歷過大會考,要再度上特招戰場的國中生有二萬一千人,將爭取一萬五千個名額,猶如一場短兵相接的「聯考」,其中又以基北區最為激烈。
號稱「免試入學」的十二年國教,從二○一一年元旦,總統馬英九宣誓上路,超過二十七萬個國中畢業生,在今年暑假過後,原本應該依照個人性向和興趣,走向高中或高職,但卻事與願違。
猶如置身一場災難電影
這是繼一九六八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影響台灣百年最重要的教育改造工程,不但意味著未來的人才培育,將從量變走向質變,也是台灣經濟升級的關鍵。
「如果台灣要從『效率』驅動的經濟體,轉為以『創新』驅動的經濟體,教育也要改變。過去的考試方式只是篩選出考試不犯錯的學生,讓學生變成考試的機器,」教育部長蔣偉寧的教育理念,曾經說服與感動許多人支持︰十二年國教希望提升國家競爭力,全面提升國、高中素質,讓十五歲的孩子適性揚才、海闊天空。
但會考過後,很多學生和家長才愕然發現,自己猶如置身一場「災難電影」。「十二年國教走到今天,就像是拼裝車,沒有方向,不知道要開往哪裡去?」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批評。
當初致力推動,爭取十二年國教,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也看不下去。「現在的結果是大家都欲哭無淚,」他說,因為在過程中,所採取的步驟和操作面都出現問題。
高分低就或是無法進入預期中的學校,重創孩子的心靈。
台北公園路麥當勞內鼎沸的人聲,讓室內溫度陡地升高,從補習班偷空外出的李芸熹,數著會考拿到五A,其中三科A++以及作文五級分,不但沒錄取中山女中,連板橋高中都進不去。雖然是樹林國中榜首,卻僅勉強擠入「第三志願」樹林高中。
李芸熹自忖,這樣的成績過去至少可以上中山女高,甚至北一女,不用再考特招。進入明星高中是夢想,也是對自己的肯定,但擺在眼前事實卻是,「努力三年,只換來樹中,我真的不知道為何要努力?」她無法理解,努力為何不能獲得應有的成果。
截至六月三十日為止,全國未就定位的國三生有將近七萬人(包含預計參加特招和二免的學生),也就是每四個畢業生,就有一位前途未定。
十二年國教,在社會大眾眼中,失去了「靈魂」,只剩下入學制度。一個攸關百年大計的教育政策,為何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一個母親的自白:報到那一天,兒子出門前,我給了他五百元的計程車費,要他自己好好思考,要去讀和平高中或是參加特招,他選擇參加特招……。但他無法理解,這個制度為何讓他一考再考?
是甚麼樣的升學制度造成學生陷入賭局,家長相互廝殺,學校也陷入恐慌?十二年國教到底該怎麼走下去?身為教育部長的蔣偉寧,如何評估十二年國教發展至今的利弊得失?被視為台灣菁英教育標竿的建國中學校長,面對十二年國教爭議,如何看?教育部預計明年將要求明星學校將免試名額從今年二成五,明年擴大為五成,校長有甚麼樣的擔心?
強調適性揚才、就近入學的十二年國教,卻因為一場會考,當初所標榜的目標被摧毀殆盡,不僅追求精英教育的國教盟走上街頭高喊「自己的孩子自己救」,連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全家盟都批評早已喪失當初理想。這是一場價值觀的拉鋸試煉?或是制度設計錯誤,重挫原有的理想性?對被當成白老鼠的這一代,又會產生甚麼影響?
政策制定若只有理想性,卻缺乏可操作性和執行力,以及和大眾溝通,終將踏上失敗的路。一免已經結束,接下來,還有特召和二免,以及即將升上九年級的八年級生,要搶救國教,該怎麼做?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十二年國教 執行謬誤壞大事
文/吳琬瑜
十二年國教是台灣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從二○一一年總統馬英九在元旦文告中宣示之後,規劃三年,今天的實行結果是——有願景、有使命,卻在執行面摔了一跤。
檢視任何一個政策都要先問:什麼是它的願景、使命,以及策略、組織、執行細節?十二年國教在後三項都出了問題,造成社會對它失去信心,甚至寧願回到聯考制度。
十二年國教的願景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全面提高國、高中素質,讓孩子適性揚才、多元入學。
而使命是為台灣培養符合未來需求的人才。當台灣經濟從製造代工轉型創新經濟時,過去以考試制度篩選出不會犯錯的人才已不符時代需求。需要的是透過適性發展,培養有同理心、溝通力、創造力、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未來人才。
這願景與使命,曾經感動許多社會大眾支持、家長追隨。但如今教育部所設計的會考制度,作為扭轉家長、學生迷信明星高中的策略,可以說是遭遇挫敗。
三項衡量指標:免試入學、就近入學、高中職均優質化,也在各方勢力角力下,妥協變調。
以免試入學為例,還在進行中的會考制度,截至六月三十日為止,全國二十七萬畢業生,還有將近七萬人未就定位(含拚特招與直接等二免分發),也就是每四個人有一個人前途未卜,其中有一萬六千人落榜。
這一個夏天,讓十五歲的孩子在漫長的考季中煎熬度過,完全失去免試入學的承諾。
教育部長蔣偉寧接受專訪時表示,「任何一個家長的憂慮,就是我的憂慮。」因為一個孩子的前途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教育部將透過全國導師一對一輔導「二免」重新填志願的孩子們。而且蔣偉寧認為,志願序影響強度太猛,未來需修正。
如果這群十五歲的孩子以身試煉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成效,未來教育部如何吸取錯誤經驗,修正與推動可執行的方案,完善細節,才能成就大事。同時應該著手教學現場的改進。直到今天,原訂七月一日公告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也延宕未公布。
誰偷了我的國土?
本期特別企劃是總主筆何榮幸所帶領的團隊,歷時三個月、走訪海峽兩岸五地,做出調查報導「誰偷了我的國土?」(見一二二頁)
其中,以追蹤中國大陸不肖業者盜採金門海砂的歷程最為驚險。《天下》記者與攝影在海上等待中國盜砂船出現,拍下珍貴畫面,並且深入福建廈門,直擊違法盜砂的四、五十座採砂場。
台灣西岸的美麗離島金門、澎湖、馬祖,都遭受來自中國大陸的盜砂或海漂垃圾襲擊,《天下》為你發掘無人看見的真相。 ■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十二年國教 執行謬誤壞大事
文/吳琬瑜
十二年國教是台灣教育改革的重大政策。從二○一一年總統馬英九在元旦文告中宣示之後,規劃三年,今天的實行結果是——有願景、有使命,卻在執行面摔了一跤。
檢視任何一個政策都要先問:什麼是它的願景、使命,以及策略、組織、執行細節?十二年國教在後三項都出了問題,造成社會對它失去信心,甚至寧願回到聯考制度。
十二年國教的願景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全面提高國、高中素質,讓孩子適性揚才、多元入學。
而使命是為台灣培養符合未來需求的人才。當台灣經濟從製造代工...
目錄
雙週焦點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Leaders Talk 「中國夢」與「韓國夢」牽手同行 整理/吳怡靜
數字說話 日本靠「老爸」預測景氣 文/陳竫詒
蘋果最新破壞式創新
科技事件簿 iWatch上市 台灣企業誰受害? 文/陳良榕
你所不知道的iPhone 6供應商
34顆螺帽 中鋼拴住蘋果心 文/黃亦筠
財金觀測站 CSR將成上市公司新指標 文/張翔一
時事熱線 區域發展失衡 需找新解藥 文/吳挺鋒.張巧旻
-----------------------------------------------------------------------------------------------------------------
新創業精神
吳念真(吳念真工作室負責人)×李吉仁(台大國企系教授)
找到限制,找到自由 文/熊毅晰
-----------------------------------------------------------------------------------------------------------------
天下經濟論壇
專訪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 成思危
中國經濟轉型 如何「戒鴉片」? 採訪整理/辜樹仁
-----------------------------------------------------------------------------------------------------------------
競爭優勢
寧做梅克爾,不做柴契爾
人物特寫 釋放自我 蔡英文的變與不變 文/王曉玟
獨家專訪 民進黨黨主席 蔡英文
打贏九合一 中國也會轉向民進黨 採訪/吳琬瑜.何榮幸.王曉玟
蘋果喊衝 Google加持
無人工廠人人搶 文/陳良榕
專訪 第二大機器人公司艾波比資深副總裁 倪思德
全球贏家 艾波比 自動化革命只是剛開始 採訪整理/陳良榕
領先上銀、台達電
台灣贏家 長毅 台灣機器人入侵中國 文/陳良榕
-----------------------------------------------------------------------------------------------------------------
封面故事
家長、校長、部長
三方說法 他們心目中的十二年國教
小米媽媽的告白
家長心聲 能不能讓孩子的犧牲有價值? 採訪整理/林倖妃
專訪 建中校長 陳偉泓
校長看法 我們失去太多,得到太少 採訪整理/林倖妃.鄧凱元
專訪 教育部長 蔣偉寧
部長回應 一個家長的憂心 就是我的憂心 採訪整理/林倖妃
公立高職變明星學校
會考贏家 六成考生 樂當高職生 文/鄧凱元
三成孩子學習落後
會考輸家 如何把後段生帶上來? 文/許芳菊
回歸教育本質
改革解方 讓學校各有特色、一樣優秀 文/林倖妃
-----------------------------------------------------------------------------------------------------------------
經營管理
管理快易通 避開直覺陷阱 做出好決策 文/陳竫詒
-----------------------------------------------------------------------------------------------------------------
全球視野
專訪 史丹佛工學院長 柏麥
史丹佛 這樣教創新 採訪整理/王曉玟
最佳財務長 為何淪為階下囚?
人物特寫 安隆前財務長的獨家告白 文/陳一姍
-----------------------------------------------------------------------------------------------------------------
社會與環境
台灣離島SOS
調查報導 誰偷了我的國土?
金門現場直擊
外患篇1 中國盜砂船來了! 文/何榮幸.劉光瑩.陳寧
垃圾漂過界
外患篇2 台灣離島 淪為中國垃圾場 文/劉光瑩.何榮幸.陳寧
商港、賭場、媽祖像
內憂篇 這是誰的離島夢? 文/劉光瑩.何榮幸.陳寧
離島經濟新出路
願景篇 天然尚好!全球背包客來台瘋離島 文/陳寧.劉光瑩
個人健康 避免四大傷害 夏天好好玩 文/黃惠鈴
《志氣——為人才而戰》首映會
迴響園地 志氣出擊 人才全球搶椅子 文/蔡紀眉
-----------------------------------------------------------------------------------------------------------------
經濟學人在天下
新世代政治新星崛起
佐科威 掌握印尼國運的關鍵? 譯/張翔一
軍政府撒錢救經濟
政變嚇跑外資?泰國經濟隱憂 譯/黃亦筠
自家人打自家人
快時尚品牌大戰 Zara腹背受敵 譯/馬岳琳
教育改革大浪來襲
大學上線 大家一起念哈佛 譯/鄧凱元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譯/辜樹仁
-----------------------------------------------------------------------------------------------------------------
OFF學 悠活╳漫享
老樹.故居.日本風
悠活誌 紙上散步.青田街 文/諶淑婷
紅蔥酥的日常與非日常
漫享集 尋訪台式香料的靈魂 文/陳淑華
畫台灣 神祕數字與人行常態 圖文/Ivan Gros
自然而然——台灣×荷蘭社會設計展
展演廳 31個社會設計 改變世界 文/司徒嘉慧.林欣婕
-----------------------------------------------------------------------------------------------------------------
專欄
南方朔 人人都是「政治人」
洪蘭 有好心情 才有好性格
朱雲漢 沒有優質國家 就沒有優質民主
陳文茜 當時,我們還太年輕
創新學院 有「周全性」 才有滿分的創意 文/曾光華
司徒達賢 強化組織能力 從SOP做起
顏擇雅 前進中國,不如自我提升
何榮幸 台灣戰袍勇闖世足賽
獨立評論 後七一僵局與北京對港策略 文/劉細良
當普悠瑪號開進台東 文/戴興盛
編者的話 十二年國教 執行謬誤壞大事 文/吳琬瑜
雙週焦點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Leaders Talk 「中國夢」與「韓國夢」牽手同行 整理/吳怡靜
數字說話 日本靠「老爸」預測景氣 文/陳竫詒
蘋果最新破壞式創新
科技事件簿 iWatch上市 台灣企業誰受害? 文/陳良榕
你所不知道的iPhone 6供應商
34顆螺帽 中鋼拴住蘋果心 文/黃亦筠
財金觀測站 CSR將成上市公司新指標 文/張翔一
時事熱線 區域發展失衡 需找新解藥 文/吳挺鋒.張巧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