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稻 粒粒皆辛苦
十月是收穫的季節,田間隨風搖曳的金綠穗浪,就像農民辛勤多時獲頒的勳章。
千百年來,年復一年收穫的稻作,一直默默地餵養著我們,這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食物,因著氣候環境、飲食習慣的改變,成為熱議焦點。
你是否知道,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是臺灣蓬萊米最早的栽種地?傳統的育種方式,往往得得投入育種家十年以上的時間?面對氣候失調,農學家心目中的「未來米」又是什麼模樣?千變萬化的米料理,如何呼應時代流變,嘗試走出新風景?
每一粒稻米,都其來有自。累積千百年的米故事,就像阡陌如織的稻田,等著我們親自走入探索。
SEC1 關鍵食刻
攸關你我的米糧議題
SEC2 寶島有米
臺灣米身世考
臺灣米相
飯飯之交找好稻
SEC3獨稻之處
探訪田間大道理
日品.元品有機米
壽米屋
貢寮山間水梯田
SEC4呷好稻相報
良米選購守則
米的桂冠 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
仙人炊飯
SEC5好吃follow米
農村即食風景
味覺海洋裡的新大陸
麴
三代目俵屋玄兵衛
SEC6米的野望
大稻埕重遊
米穀粉應用
稻米的未來,未來的稻米
作者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
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目錄
■COLUMN
農你咧講 | 站在田中間
鄉土奇譚 | 臺灣的城隍神信仰
綠色角落 | 7個營造綠陽臺前應該問自己的事
■FEATURE
當黃豆變身豆腐,登上舞台展演時
■REGULAR
養生保健 | 跟不上飲食變化的軀體(下)
走畫老鄉 | 這一夜,我和臺東一起
青出於農 | 溫偉毅╳陳朋修
日本農訊 | 有機茶農個性行銷展魅力
■MONTHLY NEWS
餐桌讀物
鄉間農聞
國際農聞
鄉間嚴選
讀者來函
■COLUMN
農你咧講 | 站在田中間
鄉土奇譚 | 臺灣的城隍神信仰
綠色角落 | 7個營造綠陽臺前應該問自己的事
■FEATURE
當黃豆變身豆腐,登上舞台展演時
■REGULAR
養生保健 | 跟不上飲食變化的軀體(下)
走畫老鄉 | 這一夜,我和臺東一起
青出於農 | 溫偉毅╳陳朋修
日本農訊 | 有機茶農個性行銷展魅力
■MONTHLY NEWS
餐桌讀物
鄉間農聞
國際農聞
鄉間嚴選
讀者來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