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特企
鋼琴完全讀本
提起「樂器之王」的名號,非鋼琴莫屬。它能發出豐富音色與巨大音量,堪與管弦樂團匹敵,而古往今來為了鋼琴寫下的獨奏曲數量之多,其豐厚典藏幾乎能與其他所有樂器獨奏樂曲的總和相提並論。鋼琴的優越性能,必然歸功於其精密的構造。幾乎每位作曲家的房間裡都有一架鋼琴,甚至許多讀者的客廳裡可能就有著一架鋼琴──但,親愛的讀者,您真的認識家中的那架鋼琴嗎?本期「鋼琴完全讀本」,將從樂器之為物件的觀點,帶領讀者瞭解鋼琴如何集工業技術之大成,進而在音樂史上闢開一片輝煌的榮景。
首先,就讓我們把鋼琴推上手術台細細解剖,好讓我們的目光滲入鋼琴赤裸的每個部件裡頭──但請放心,家長們絕對可以安心地照著本月特企教小孩。
大編臺
聲音藝術家林其蔚先生第一次與我見面時,聽說我學鋼琴,眼帶閃爍悠然說了一句:「啊,鋼琴是集西方科學技術大成的樂器呢。」或許其蔚先生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後頭其實隱然描摹出了西方自大航海時期以降,藝術、科學與政治經濟盤根錯節的剪影。
催生出鋼琴的複雜歷史條件,也讓鋼琴的物質形式有著同樣的複雜程度。二十幾年前一段「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廣告文案,讓直立鋼琴一度成為台灣許多人家當中都能見到的樂器──或日子久了,也可能變成家具。會彈鋼琴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但知道鍵盤前那個黑箱裡發生著什麼事的人,可能不算太多。於是改版後的《MUZIK》在2017年值得紀念的第一本加大併刊號,就決定以「鋼琴完全讀本」為題,打開黑箱,一決勝負。
【MUZIK No. 116閱讀焦點】
1.謬斯宣敘調: 慕提的大師課(焦元溥)
去年一月在芝加哥交響樂團公關室與《商業周刊alive》雜誌邀請下,我有幸訪問指揮大師慕提(Riccardo Muti),更幸運得到大師邀請,觀摩他七月於義大利拉溫納(Ravenna)舉辦的第二屆義大利歌劇學院營(Italian Opera Academy)並做進一步訪問。親見慕提指導《茶花女》(La Traviata),確實收穫豐富,非常感謝《MUZIK》願意刊登我的聽課筆記,和大家分享慕提對《茶花女》和威爾第的心得。這次也遇到首屆指揮學員楊書涵,以及小提琴家陳俐淳與聲樂家徐韻豐,從討論中獲益匪淺,在此一併致謝。希望透過這些文字與訪談,大家能更喜愛義大利歌劇,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能釐清許多迷思與誤解。
2.下一站,大師:安靜低調的革命者(呂繼先)
2015年,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吉伯特(Alan Gilbert)宣佈離開樂團之後不久,紐約時報做了一篇專題,討論究竟誰是最適合接替吉伯特的人選。在其中,包含先前介紹過的艾拉斯—卡薩多(Pablo Heras-Casado)、夢幻候選人薩隆能(Esa-PekkaSalonen),以及明年即將來台的霍乃克(Manfred Honeck)皆包含在內。雖然最後雀屏中選的是梵志登(Jaap van Zweden),但在同一篇文章裡,還有一個當時被列為黑馬,現在看起來卻再合理也不過的名字:西雅圖交響樂團的現任音樂總監路多維克.莫羅(Ludovic Morlot)。
3.宸思涵語: 巡演初體驗(莊東杰)
Happy New Year!那個充滿關鍵世界史事的 2016 過去了,如果它真的是邁向新秩序的轉折點,讓我們別忘了音樂永恆的相伴。
新的一年呢,就先讓城市主題暫停一次,改聊我指揮生涯第一次的樂團巡迴演出吧。話說某次在台東火車站等車(我太愛太愛台東了,時常在台東火車站等車),被池上便當阿嬤告知滷雞腿完售,激動的情緒還未能平復,越洋電話就響了,只好假裝沒事的接起來「Hello?」 「東杰!我是庫爾特!」就這樣短短的三分鐘內,我又被告知一件比完售更刺激的事,卡達愛樂將邀請我擔任首次中國巡演的指揮。
作者簡介:
《MUZIK》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是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2012年全面改版後,藉由深入淺出的專題、特別報導、音樂聆賞等專欄,佐以每月在MUZIK AIR線上聆聽精選曲目等豐富的加值內容,讓古典音樂不再是困難的門檻;2014年底開始發行音樂專門書籍,讓想要深入閱讀的讀者能有適當的管道循序漸進,培養出自己的音樂感知生活。
MUZIK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muz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