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落實循環經濟 邁向永續未來
2020年受新冠病毒肺炎威脅,全球經濟停擺及封城鎖國,卻意外讓自然環境有了喘息的機會,不少城市的空氣污染和碳排放明顯減少。疫情雖為全球帶來震撼,也讓世人重新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平衡關係。
根據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循環經濟組織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6年的報告書指出,大部分的塑膠包裝僅經過短暫的一次性使用,但其中只有14%經過回收。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達800萬噸,至今海洋中至少有1億5,000萬噸的塑膠垃圾,該組織更預測,到2025年海洋中塑膠垃圾的總重量將超過所有魚類。
不能回收的東西或許就不應該被製造出來,該組織於2017年推出為期3年的減塑行動計畫,提倡解決塑膠汙染不能只關注終點的回收,必需從源頭開始重新設計、減產或以可重複使用的產品替代。
本期封面故事突破以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法共存的認知,介紹如何落實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與環境保護不相衝突,還能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臺灣企業在綠色創新擁有想法及技術,開發塑膠紡織紗、環保綠建材、可回收容器或利用廢料回收再製成具有國際水準品質的產品。
臺灣在綠色轉型上的努力已獲得世界肯定,企業應盡快了解自身產業的綠色規範,取得碳足跡標章或綠色驗證,為企業整體形象加分並促進綠色產業成為臺灣出口新動力。
同時,受疫情居家防疫影響,宅經濟帶動室內娛樂需求逆勢成長,業者亦將環保、天然的概念融入玩具的材質與顏色中,使用起來更安心。本期焦點產業聚焦玩具產業最新趨勢,介紹全球玩具產業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