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疫情蔓延時,喝一杯好茶!
突升的疫情,打亂了一切!自以為靜好的歲月,就這樣戛然而止!
上一期雜誌在接受同事採訪時,還提到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室內設計師只感受到缺工缺料的問題,較少去思考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包含居住者價值觀及未來生活型態的改變,多只著墨在「立即見效」的層面,像是環境溫濕度的控制、有毒氣體細菌的阻隔,對於「健康」遠比「永續」來得有感。
才言猶在耳,不到半個月疫情竟快速升溫,台灣就進入第三級警戒。除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之外,營業及公共場域都關閉。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外,許多公司也改成改採居家辦公或分流上班,不少人被迫WFH(Work From Home)。由於事發突然(其實COVID-19 已經橫行1 年多),家裡不只要「長」出教室、辦公室、操場、遊樂場,向來不常用的廚房更要變身頓頓出餐的小餐廳。這時才發現原本精心的裝潢,不只不敷使用,有的還根本不實用、不適用、不合用。但同時也讓原本還猶豫要不要把家重新整理的人,下定決心待疫情過後好好把家重新設計。在疫情蔓延的此時,其實需要的是「定」。期待設計師因為被迫宅在家的日子,能更積極去探索未來住宅的可能,而不再只是著於形式、材料及工藝。必須說,材料堆疊不叫創意,毫無限制的預算及沒有條件限制的場域,是不可能有創新。設計者要突破傳統框架,才是面對未來市場變化核心且關鍵的能力,期待這波疫情過後,住宅設計也能有不一樣的面貌。
騎著摩托車上貓空喝茶,應該是不少在北部唸大學的人共同回憶吧!其實一直到畢了業進入新聞界工作,還是時不時與同業一起上山喝茶,常一壺茶喝到夜深人靜,喝到老闆都要打烊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下山喝豆漿回家睡覺。現在回想起來,到底是茶好喝、夜太美、人有趣,還是話不完,都不復記憶了,只留下喝茶時氣定神閒的回憶。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泡茶就被喝杯咖啡取代了,也許是因為從溫壺、燙杯到聞香、品飲,讓喝茶成為時間的奢侈品,才會隨著忙碌走出了生活,應該有快10 餘年未曾再上山喝茶了吧!
茶除了特有的香氣、滋味及包含茶多酚、茶胺酸、維生素、咖啡因等有益健康的成分,透過泡茶的儀式及飲茶空間的獨有氛圍,更可放慢生活步調,讓人心安神定,而這也是造就茶飲,即便在面對餐飲西化挑戰時,依舊能在餐飲業屹立不搖。其實東方茶從亞洲出發,經由貿易傳至歐洲、美洲各地,在融合在地風土後也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飲茶文化。而台灣的飲茶文化,從早期的傳統茶藝館、茶坊、泡沫紅茶店、手搖飲店,到近來充滿設計感及文青氛圍的新型態喫茶空間,著重於文化及品味的經營更走向創新。不只結合茶道、花藝、陶藝,還發展出茶甜點、茶雞尾酒,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從走咖啡廳轉向泡茶館。不僅讓傳承茶家業的二代更著力於品牌的打造,同時也吸引不少對茶飲有興趣的創業者投入。
面對茶飲一年超過新台幣200 億元的產值,及至今仍穩定上升的成長率,本期商空特輯特別製作了「喫茶空間設計經營學」。除了從台灣飲茶文化空間發展的趨勢、品牌經營細節、空間設計切入,並以茶二代轉型、品茶體驗、與茶的結合、老屋空間改造為分類,特蒐了全台17 家特色飲茶文化空間分析其運營的特色外,也將整理有關品牌定位,到選擇店面選址、產品開發、營運規劃、空間設計規劃,到茶具與軟裝的擺飾,以及品牌行銷推廣等開店KNOW HOW,提供創業者參考。立於海嘯第一排,餐飲業無可避免地受到重創(其實出版只在第二排),但危機就是轉機,也許這時也是轉型最好的機會,大家一起努力撐過,共勉!
期待疫情早日退散,重新回歸日常!
優惠價: 9 折, NT$ 178 NT$ 198
市面難尋商品,已售完
「定」在疫情蔓延時,喝一杯好茶!
突升的疫情,打亂了一切!自以為靜好的歲月,就這樣戛然而止!
上一期雜誌在接受同事採訪時,還提到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室內設計師只感受到缺工缺料的問題,較少去思考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包含居住者價值觀及未來生活型態的改變,多只著墨在「立即見效」的層面,像是環境溫濕度的控制、有毒氣體細菌的阻隔,對於「健康」遠比「永續」來得有感。
才言猶在耳,不到半個月疫情竟快速升溫,台灣就進入第三級警戒。除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之外,營業及公共場域都關閉。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外,許多公司也改成改採居家辦公或分流上班,不少人被迫WFH(Work From Home)。由於事發突然(其實COVID-19 已經橫行1 年多),家裡不只要「長」出教室、辦公室、操場、遊樂場,向來不常用的廚房更要變身頓頓出餐的小餐廳。這時才發現原本精心的裝潢,不只不敷使用,有的還根本不實用、不適用、不合用。但同時也讓原本還猶豫要不要把家重新整理的人,下定決心待疫情過後好好把家重新設計。在疫情蔓延的此時,其實需要的是「定」。期待設計師因為被迫宅在家的日子,能更積極去探索未來住宅的可能,而不再只是著於形式、材料及工藝。必須說,材料堆疊不叫創意,毫無限制的預算及沒有條件限制的場域,是不可能有創新。設計者要突破傳統框架,才是面對未來市場變化核心且關鍵的能力,期待這波疫情過後,住宅設計也能有不一樣的面貌。
騎著摩托車上貓空喝茶,應該是不少在北部唸大學的人共同回憶吧!其實一直到畢了業進入新聞界工作,還是時不時與同業一起上山喝茶,常一壺茶喝到夜深人靜,喝到老闆都要打烊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下山喝豆漿回家睡覺。現在回想起來,到底是茶好喝、夜太美、人有趣,還是話不完,都不復記憶了,只留下喝茶時氣定神閒的回憶。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泡茶就被喝杯咖啡取代了,也許是因為從溫壺、燙杯到聞香、品飲,讓喝茶成為時間的奢侈品,才會隨著忙碌走出了生活,應該有快10 餘年未曾再上山喝茶了吧!
茶除了特有的香氣、滋味及包含茶多酚、茶胺酸、維生素、咖啡因等有益健康的成分,透過泡茶的儀式及飲茶空間的獨有氛圍,更可放慢生活步調,讓人心安神定,而這也是造就茶飲,即便在面對餐飲西化挑戰時,依舊能在餐飲業屹立不搖。其實東方茶從亞洲出發,經由貿易傳至歐洲、美洲各地,在融合在地風土後也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飲茶文化。而台灣的飲茶文化,從早期的傳統茶藝館、茶坊、泡沫紅茶店、手搖飲店,到近來充滿設計感及文青氛圍的新型態喫茶空間,著重於文化及品味的經營更走向創新。不只結合茶道、花藝、陶藝,還發展出茶甜點、茶雞尾酒,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從走咖啡廳轉向泡茶館。不僅讓傳承茶家業的二代更著力於品牌的打造,同時也吸引不少對茶飲有興趣的創業者投入。
面對茶飲一年超過新台幣200 億元的產值,及至今仍穩定上升的成長率,本期商空特輯特別製作了「喫茶空間設計經營學」。除了從台灣飲茶文化空間發展的趨勢、品牌經營細節、空間設計切入,並以茶二代轉型、品茶體驗、與茶的結合、老屋空間改造為分類,特蒐了全台17 家特色飲茶文化空間分析其運營的特色外,也將整理有關品牌定位,到選擇店面選址、產品開發、營運規劃、空間設計規劃,到茶具與軟裝的擺飾,以及品牌行銷推廣等開店KNOW HOW,提供創業者參考。立於海嘯第一排,餐飲業無可避免地受到重創(其實出版只在第二排),但危機就是轉機,也許這時也是轉型最好的機會,大家一起努力撐過,共勉!
期待疫情早日退散,重新回歸日常!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