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N v28n3:導向標識設計
追隨路標,行必有方
如果沒有導向和標識系統,我們都會迷路的,這麼說並非言過其實。它們涵蓋了人(甚至是動物!)在實際空間中認清自身所處位置並從一地前往另一地的所有方式。因此,導向和標識的設計應該始終是引人注目且易於理解的。當人們迷路時,簡單易懂的行路指引簡直可以救命。
每一種標識和導向系統都與空間的建築要素息息相關,如材料、環境和規模。它們基於通用的符號和圖示語言:數位、圖形符號、顏色等。根據其使用目的,它可以是經典圖形,也可以是完全創新的形式,但標識必須有效且易於理解,畢竟它的目的是對遊客進行告知和引導。
描述
導向標識設計
我們的一組特約撰稿人分享了關於標識的更深刻的思考:他們指出,標識清晰地反映了它所處的社會和環境,既然身處其中,它就必須與時俱進。例如,經典的「男廁」和「女廁」這種一分為二的分類方法並不能代表日益壯大的LGBTQ群體,因此這些標誌就快要過時了。
對於設計師來說,掌握印刷、切割、組裝和粘合材料的技術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盡可能完善地準備好文件。此外,即使是為同一棟建築設計標識/導向系統,你也會發現它有各種各樣的尺寸,還可能有不同的材料和版式。標識必須始終與周圍環境保持和諧一致,牢記這一點很重要。這對設計師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對那些更適應平面設計工作的人來說。
設計單位:
Anthony Clotuche (Plugandcom) | Arata Takemoto Design Office Inc. | Atelier d’alves | Baillat Studio | Blank Studio | BOSQUE | Bravo | Bruce Mau Design | Bullseye | Cecilia Porrino & Marco Sisignano | Evgeniy Artsebasov | FORMA | Frost* Collective | Inplace | Journal (Paul Spencer & John-Paul Warner) | Kuudes | LIE | Magdalena Czarnecki | Margarita Romanova | Mariela Mezquita | O–sik | Public Mechanics | Scandinavian Design Group | Studio Bah | Studio Plastac | Morphoria | Toby Ng Design | Topos Graph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