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主標
FEATURE
藝術家的「科學」 科學家的「藝術」
專訪侯孝賢 聶隱娘的孤絕世界
罌粟花與游泳池 藝術原創到抄襲
《人造地獄》中文版問世
「我們不要政府資助!」香港藝術空間2.0
COVER STORY
何杰
專題前言(封面故事)
FEATURE
混種事件
藝術家的「科學」,科學家的「藝術」
藝術和科學都會思考未來的情況,……邊界也在不斷的變化,現在科學家研究出反物質是確實存在的東西,這也會完全改變我們對於生命的想法和對未來的看法,包括對於世界的觀感。──Venzha Christ(註)
2002年首位登陸太空的非裔女性傑米森(Mae Jemison)於2002年的TED演講談論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未來發展新創的出路;抑或德托羅斯(Michael L. Dertouzos)曾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三百年前人類犯了一個歷史性錯誤,將人文與科學分開發展,兩者分割愈深,人類應付複雜世界的能力就愈弱。」今年上半年,由數位荒原與Dovetail X實驗室合辦的講座「藝術家的『科學』夠科學嗎?」邀請Venzha Christ與陳瀅如針對其以科學語彙載入藝術感知的創作模式進行分享;而王咏琳也於在地實驗舉辦「科學是真的有用啦,不要機機歪歪咧!」系列演講,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專業工作者,討論目前當代新興媒介藝術的方法技術與案例。2015年的此刻,我們的確在作品、產業生態、獎項都逐步跳脫過去二分的視線,如指涉著科學家處理的是實證,而他們缺乏創造力;抑或藝術家或許很有原創,然他們欠缺分析與理性思考的能力。當藝術家試圖沿用科學方法成為創造的媒介,而科學家試著以科學架構來觸發藝術感知的建構,當藝術與科學/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邊界的逐步消弭,跨學科創作者的類型也逐步被社會與學院生產,他們似乎如同宣稱的同時具有創造力與有邏輯性。然而這兩者的融合也逐步凸顯「藝術家」與「科學/科技」距離不同的矩陣、視野與矛盾,以及現今的美學討論無法擴及、包含的匱乏與困頓,究竟藝術/科學的結合是正在形塑這個時代的美學觀點?抑或我們僅是在既有的範圍,企圖證明更多本質上既定的事實?本專題試圖以軟性方式從當前藝術與科學作品操作的闡釋,延伸至機構、社群、個人針對兩者實踐溝通的現況梳理,再到美學自主的辯證與關係簡史。專題最後試圖脫離「能不能用科學的方法達到藝術的結果?」的追問,呈現讓藝術方法成為科學的觸發媒介的紙上計畫,以差異的面向對於此刻「藝術家」與「科學/科技」的現狀做出梳理與回應。(策畫|張玉音)
註 〈藝術家的「科學」〉,《藝術界》第158期,2015.5/6,頁34。
諮詢|林沛瑩、孫以臻
作者簡介:
《典藏.今藝術》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生態的發展為我們的終極關懷,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沈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從「真相達文西特展」談起
文│高子衿
2010年,一名婦女在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時不慎摔倒,情急之下伸手一抓,竟抓壞了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作品《演員》(the Actor),致使畫布右下方裂開了一條15公分長的裂縫。這幅畫作是畢卡索於1904年底至1905年初創作,1952年由克萊斯勒家族捐贈,並無拍賣價格可查詢,由於是藝術家「藍色時期」轉入「粉紅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粗估市值約有一億美金以上。後經專業人員的修復下,裂開的痕跡並不明顯,同年還在畢卡索的特別畫展上公開展出。
上月23日,台灣發生了類似的意外,一名12歲的男童在參觀位於華山文創園區裡所舉辦的「真相達文西特展」時,因不慎絆倒,以手撐牆而將主辦單位聲稱為17世紀波爾波拉(Paolo Porpora)的油畫《花》壓破了一個洞,由於價值高達新台幣5,000萬元,引起軒然大波,第一時間的砲火集中於檢討主辦單位展場設置不夠完備、男童不應該拿飲料進場等問題。24日下午,台灣修復師蔡舜任緊急在展場內展開修復,並趕在25日上午5時修復完畢,當天開展時已重新掛上架,事件發生後參觀人次反倒增多。
然而,由於當中疑團重重、案件太挑動人心,台灣民眾藉由網路發揮了集體監督的行動能量,首先,策展人之一羅西(Andrea Rossi)的牽強說法:「看過故宮等其他展場,但覺得華山的場地最具有台灣味,所以選擇華山文創園區為展場。」難以使人信服這55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至20世紀的大師真跡畫作,會有重要藏家或美術館願意授權同意,將如此世界名畫放在無恆溫恆濕的環境下展出?其次,由網友最先指出,該幅《花》的作者雖同為17世紀的畫家,但應為努濟(Mario Nuzzi)而非主辦單位所稱的波爾波拉,拍賣價格也只有新台幣1百多萬元,隨後,義大利的媒體《共和報》(la Repubblica)和「郵報」(iI Post)也指出,努濟才是畫作《花》的作者,而羅西仍聲稱「那是誤解」,他看過畫作的證明文件,但文件在藏家手中,藏家不願公開,要尊重藏家意願。
其三,主辦單位京銓藝術負責人孫紀璿,曾於今年7月中在臉書貼出照片,由於大受感動,故而現場開放畫作,「策展人特別破例親自帶著兩位視障學生,一邊說故事一邊讓她們用觸摸的方式看畫……讓每一位工作同仁、志工老師與觀展民眾,眼眶都泛著感動的眼淚。」此展目的之一在於提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因為台灣從小就缺乏對美的學習,然而在面對400百年前畫作的珍貴性與脆弱性時,以及未經出借者的同意,主辦單位就如此輕率的對待作品,反倒讓仍在建立正確參觀禮儀的台灣更無所適從,只能聽任策展單位自說自話。
甚至連臨危受命的修復師蔡舜任,也被質疑捏造義大利古物修復學院Palazzo Spinelli的證照,以及進入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修復喬托(Giotto di Bondone)畫作經歷等個人誠信的爭議。55幅真跡,市值百億,如此重要的文物出國展覽,為何不見義大利媒體關切?一直到了男童不小心壓壞畫作,才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包括美國有線新聞(CNN)、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與路透通訊社(Reuters)等新聞媒體皆紛紛引述報導,然而內文多半平舖直述相關經過,並未有更多諷刺性的評論。台灣藝文新聞難得登上國際版面,若照此延燒速度,近日陸續將該展覽之爭議逐一揭露,勢必又將增添一樁直見台灣藝文素質低落、缺乏專業把關的國際醜聞。
回頭去看「真相達文西特展」簡介裡開宗明義所提到的,「達文西說『智慧的茁壯來自萬物的真相!』」故而,我們一方面不能辜負藝術大師期待,絕對要誓言「起底」一切疑團,此外,也須藉這次機會,好好檢視這些徒剩大師之名,名目繁多、亮點稀少的特展亂象了。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從「真相達文西特展」談起
文│高子衿
2010年,一名婦女在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時不慎摔倒,情急之下伸手一抓,竟抓壞了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作品《演員》(the Actor),致使畫布右下方裂開了一條15公分長的裂縫。這幅畫作是畢卡索於1904年底至1905年初創作,1952年由克萊斯勒家族捐贈,並無拍賣價格可查詢,由於是藝術家「藍色時期」轉入「粉紅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粗估市值約有一億美金以上。後經專業人員的修復下,裂開的痕跡並不明顯,同年還在畢卡索的特...
目錄
EDITORIAL編輯手記
74 從「真相達文西特展」談起∣高子衿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76 椹木野衣x會田誠《戰爭畫與日本》∣岩切澪
COLUMN今專欄
78 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王嘉驥
80 導航的藝術∣馮光遠
NEWS焦點新聞
82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94 案外案:罌粟花真的有毒嗎?│吳達坤
97 面對,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高雄駁二援引事件」爭議始末│胡朝聖
100 駁二《泳池天台》爭議的法律問題簡評│洪淳琦
102 著作權訴訟如何啟動?從民、刑事法進行侵權訴訟SOP│賴忠明
FEATURE專題企畫
104 混種事件:藝術家的「科學」,科學家的「藝術」│(企畫)張玉音
106 PSX Consultancy:Giving Small Pleasures to the Planted 植物性生活諮詢│林怡秀
107 Nelly Ben Hayoun Studio:Super K Sonic BOOOOum 穿越微中子隧道,超級神岡音爆│林怡秀
108 Charlotte Jarvis:Et In Arcadia Ego 靜觀自身細胞的癌症化過程│高愷珮
109 Oron Catts & Ionat Zurr:Victimless Leather 沒有殺戮的烏托邦│林姿君
110 如何「泛」藝術/科學 訪TW BioArt談科學與藝術的轉譯方案│張玉音
112 當藝術家不再需要履行藝術系統給他們的任務 從觀念主導藝術去談科技/科學藝術的美學自主│王咏琳
116 要有光,趨近那「未被定義」的 黃文浩x鄧兆旻談藝術與科學/科技作品實務與困境│張玉音
118 「事實的美學」 科學與藝術的關係簡史│李立鈞
122 隱寫空間中的經濟活動 一個去中心化的文化容器│賴火旺
REVIEW深度評論
126 一位成功藝術家的真實幻見 從「我們都是時代的炮灰」談起│王聖閎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30 何杰 畫框之間│潘廣宜
133 表達當代文明是我畢生的工作 何杰的英倫紀行│潘廣宜
135中國進行式:當代青年藝術家皇家藝術學院展 張凱&何杰│理查.戴爾 (翻譯)Connie Kang
138 一簇動人舊夢的尋拾 「圓滿的旅程-彭薇個展」│高子衿
144 親人親土的美學 專訪侯博明與林俊慧│侯昱寬
ART TALK相談室
146 「我只取上面豔麗的花朵」 侯孝賢談《聶隱娘》│曾芷筠、林怡秀
152 對話菲利契.瓦里尼(Felice Varini):我是唯一不放音樂就能讓人跳起舞來的畫家!│余小蕙
FORUM藝術論壇
156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10:軟硬的說書 「全民發笑」與「另翼表述」的故事生產│高千惠、南方朔
SPOTLIGHT藝壇注目
160 藝術生根大西北,銀川當代美術館開館展│高子衿
164 初衷的挑戰與延傳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15年│黎家怡
168 數位泛靈論與泰式後網絡 Korakrit Arunanondchai巴黎東京宮個展│詹育杰
170 「微型小革命」在曼徹斯特│周郁齡
172 隋建國 「不觸摸」的塑造│李嘉瑄
174 擬像和擬真之後的超真實? 「潛行.夢空間」展│曾文琪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176 「再現」之難 談台新藝術獎大展的展示困境│呂佩怡
178 「我們不要政府資助!」香港藝術空間2.0│梁寶山
CROSSOVER跨界視野
180 關係前後:你的參與不保證我的政治 《人造地獄》導讀│林宏璋
184 Dramaturge在台灣劇場之必要?│鄒欣寧
SNG展覽直擊
186 國際.中國.台灣
ART SCENES展覽選介
212 未完的裸像樣本 記2015尤瑋毅「『游』戲人間」個展│游原一
213 水面下 談尤瑋毅「『游』戲人間」系列符號隱喻的背後│賴駿杰
214 在疲憊與等待的時候沒有遮蔽之處 王冠蓁個展│何柏儒
216 細瑣之沉重│李美政
218 藝起綠動 2015第六屆台灣「買得起藝術博覽會」│上古藝術當代館
219 醉靡全球.狂潮香港 第七屆「亞洲當代藝術展」│亞洲當代藝術展
220 一個關於「看見」的展覽 2015台灣藝術家博覽會│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
CALENDAR展覽快訊
221 展覽月報│編輯部
EDITORIAL編輯手記
74 從「真相達文西特展」談起∣高子衿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76 椹木野衣x會田誠《戰爭畫與日本》∣岩切澪
COLUMN今專欄
78 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王嘉驥
80 導航的藝術∣馮光遠
NEWS焦點新聞
82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94 案外案:罌粟花真的有毒嗎?│吳達坤
97 面對,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高雄駁二援引事件」爭議始末│胡朝聖
100 駁二《泳池天台》爭議的法律問題簡評│洪淳琦
102 著作權訴訟如何啟動?從民、刑事法進行侵權訴訟SOP│賴忠明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