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魚運動
懂魚
愛魚
慢慢吃魚
凌晨兩點,走進台灣最大的魚市,
一堂深夜的海鮮課,悄然開展。
台灣人愛吃魚,
每人每年能吃下 35 公斤的海鮮,高出全球平均一倍,
但台灣人對於端上桌的海鮮,卻一無所知。
無知的吃貨行為,已讓台灣近海資源幾近枯竭,
如今市面上標榜「現流」、「本地水產」,
可能都是場騙局。
過去十年,台灣人吃下肚的海鮮,
高達七成都是「舶來品」,
其中來自中國,進口或走私的養殖魚,佔最大宗。
不懂魚的故事,就難以避免吃下肚的危機。
此時,你我都必須響應慢捕、慢食的「慢魚運動」。
文‧呂國禎.劉光瑩 攝影‧王建棟
凌晨一點半,當夜幕低垂、萬籟俱寂,橘黃色的燈光照亮了基隆崁仔頂魚市場。
魚販叫賣聲此起彼落、人群愈聚愈多,燈火下卻有另一種聲音,「在日本,這新鮮的竹筴魚可以切成生魚片,成為美味的料理,在台灣則非常便宜,甚至直接運到工廠打成飼料,」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之暘帶著一群大學生,一攤挨一攤上起了課來。
魚販親切招呼,「教授,你又來了」、「每次都帶不一樣的人」,深夜海鮮課堂在有百年歷史的崁仔頂上課,已經進入了第五年了。
為什麼會在大半夜上課?
大部份人對水產品的認識都是在餐桌上,早已經被煮好了,卻不知道海鮮前段的旅程是如何,原因在於從產地到餐桌上的路途拉太遠了,大家不僅無感,還有很多迷思,這讓黃之暘起了開課的念頭。
他說,台灣人對海鮮最大的迷思就是魩仔魚可以補充鈣質,應該多吃,其實很多食物裡面也都有含鈣質,但這些魚苗其實是海裡很多小魚的食物,如果把這些魚苗都吃光了,小魚就沒有食物,連帶大魚的食物也會變少。
走進崁仔頂
「我們對每一個食物的決定,都關係到海洋的永續,」黃之暘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每個學生看到餐桌上的魚或海鮮,都可以講出它背後的故事。
近年來,台灣海洋資源愈來愈少,但諷刺的是,現在台灣漁港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魚,是被丟棄或直接作為飼料。因為這些魚的大小達不到市場標準,或因消費者不熟悉這些魚種,購買意願不高。漁民知道賣不出去,就會直接當下雜魚賣給飼料業者。
「只有每個人都知道每條魚的故事,我們的漁業資源才有救,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616期《慢魚運動》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邀請你一起參與「慢魚運動」
文‧吳琬瑜
慢魚(Slow Fish)運動是教人們懂魚、知魚、吃在地、吃當季、會說魚的故事、學會慢慢吃魚。運動起源於海鮮王國義大利,並且擴散到歐洲、美國、加拿大、北非及加勒比海諸國,希望人們能品嘗海鮮,又能共同保護全球海洋生物及生態。
台灣人愛吃魚、愛吃海鮮,卻非常不了解海鮮及其背後的故事。以下三個問題考驗你:
你知道年夜飯的餐桌上,象徵「昌盛」的白鯧大多是從哪裡進口?答案是印度。因為台灣白鯧魚獲量從二○○○年的四百四十萬公斤,去年只剩三十萬公斤。為什麼?(見六十二頁)
你知道代表台灣品牌、號稱「烏金」的烏魚子,野生魚卵大部份從哪裡取得?答案是中國大陸進口。因為烏魚子價格好,每年冬天烏魚從北往南洄游到台灣前,中國大陸漁民已經從遼東半島、山東、江蘇、浙江到福建一路攔截,然後以三分之一的價格賣給台灣。(見七十六頁)
去年五星級飯店推澎湖海膽吃到飽,會產生什麼後果?答案是海膽是珊瑚礁生態系的清道夫,捕光海膽、珊瑚礁毀了,珊瑚礁魚也沒了。
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一無所知,那麼邀請你一起參與這項慢魚運動。從自身做起,也大量分享給親朋好友,讓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台灣,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海洋大國。
矯枉過正的勞基法
當台灣希望由效率導向的經濟轉型為以創新導向的經濟時,政府卻提出一個與知識經濟背道而馳的勞基法,把最重要的力氣花在「一例一休」。(見九十四頁)
國家如同企業,提出經濟發展願景時,必須要相對應的人才戰略。新加坡政府著力於人才培育,以五年計劃提供人民學習基金,避免新加坡人民被全球化淘汰;最注重工時的德國,眼見工業4.0時代,人工智慧會將取代人力,更以彈性的「工時帳戶制」,鬆綁法規。知識經濟下,目前各國多只有規定一週工作四十小時,建立友善的協商機制,把彈性留給企業和員工。
未來的轉型,也請企業以增加附加價值為己任,而不是貪圖低人力成本。「過去十二年來,中國大陸調漲五次基本工資,台商有吵過嗎?」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已經是不可避免。根據OECD統計,台灣仍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國家之一,政府、企業、人民,應該一起力求轉型。
台灣經濟轉型問題不在一例一休,而在於增加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與人才素質。政府不能單點思考、施錯力氣,更應該從本身所管轄的國營企業帶頭示範,才能知其疾苦,對症下藥。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邀請你一起參與「慢魚運動」
文‧吳琬瑜
慢魚(Slow Fish)運動是教人們懂魚、知魚、吃在地、吃當季、會說魚的故事、學會慢慢吃魚。運動起源於海鮮王國義大利,並且擴散到歐洲、美國、加拿大、北非及加勒比海諸國,希望人們能品嘗海鮮,又能共同保護全球海洋生物及生態。
台灣人愛吃魚、愛吃海鮮,卻非常不了解海鮮及其背後的故事。以下三個問題考驗你:
你知道年夜飯的餐桌上,象徵「昌盛」的白鯧大多是從哪裡進口?答案是印度。因為台灣白鯧魚獲量從二○○○年的四百四十萬公斤,去年只剩三十萬公斤。為什...
目錄
【封面故事】
從義大利到基隆港,全球推廣
慢魚運動
懂魚 愛魚 慢慢吃魚
台灣人愛吃魚,每人每年吃下35公斤的海鮮,
高出全球平均一倍,
但台灣人對於上桌海鮮,卻一無所知。
無知的吃貨行為,已讓台灣近海資源幾近枯竭,
過去十年,台灣人吃下肚的海鮮,高達七成都是「舶來品」,
其中從中國進口或走私的養殖魚,佔最大宗。
不懂魚的故事,就難以避免吃下肚的危機。
此時,你我都必須響應慢捕、慢食的「慢魚運動」。
文.呂國禎.劉光瑩
海峽直擊
破壞性漁法大量捕撈,再轉手台灣 中國漁船與烏魚子悲歌 呂國禎 劉光瑩
循環水產
高雄虱目魚場的新實驗 生態養殖 讓大海喘口氣 劉光瑩
----------------------------------------
【時事】
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 中美兩國 不該也不會發生貿易戰 吳怡靜
數字說話 除了伊朗,川普禁的都不是前10大穆斯林國 陳竫詒
夏普的新年新戰略 V型反轉還不夠 戴正吳要做三件事 嚴珮華
----------------------------------------
【企業】
鴻海製造加持 喝水有什麼好玩?Gululu水壺有玄機 黃亦筠
----------------------------------------
【財經】
二○一七「天下經濟論壇」(CWEF) 科技、經濟新震撼 為台灣成長找答案 陳一姍
中研院院士、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 謝長泰:溫水煮青蛙 台灣的嚴峻危機 陳竫詒
前索尼董事長、量子突破創辦人 出井伸之:AI和區塊鏈是下個彗星 黃亦筠
台灣首位米其林主廚 江振誠:限制,能激發創意跳舞 謝明玲
日本一橋大學經研所教授 伍曉鷹:維持成長,中國需回到市場 林怡廷
馬維英×范明熙×克諾斯×楊珮珊 5G加持AI 迎接海量物聯的新世界 陳良榕
鄭平×廖榮鑫 新製造時代 人機共好的挑戰 熊毅晰
康樹德×戴朝榮×陳英俊 新南向,台灣該做的三件事 鄧凱元
裴樂菡×唐鳳 數位時代 如何打破同溫層?劉光瑩
張明正×周建宏×王正偉 馴服企業的牛脾氣 順利轉型的招數 朱致宜
福武總一郎×徐重仁 經濟是文化的僕人 美術可以征服世界 謝明玲
----------------------------------------
【健康】
健康警報「衰弱症」 為何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 林怡廷
----------------------------------------
【政治社會】
問題不在「一例一休」 邁向知識經濟,台灣需要哪種勞基法? 林倖妃 余佩樺
<借鏡國外1> 工作管理 德國:「彈性」才是關鍵 辜樹仁
<借鏡國外2> 人才素質 新加坡:先升級人民能力 黃亦筠
<政策影響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謝倩蒨 勞動部:目標是確保週休二日 林倖妃 余佩樺
<企業因應1 > 日月光、雲朗觀光、慕哲咖啡 新班表出爐!「一例一休」大作戰
林倖妃
<企業因應2> 國瑞汽車 工會與企業 可以既競爭又合作 朱致宜
<企業因應3> 富邦金控 只有工會還不夠 「團體協約」加速協商朱致宜
----------------------------------------
【管理】
迎接亞洲第二波商業創新 別再模仿 砍掉重練才能創新 吳怡靜
----------------------------------------
【國際兩岸】
RCEP第十七回合談判暖身中 美國關門 換中國再度偉大? 陳顥仁
----------------------------------------
【經濟學人】
掏錢幫美國創造70萬工作機會
安倍大禮 能換川普真情?
億萬富翁被失蹤,香港驚心
轉戰東協 Uber能贏Grab?
硬脫歐?先繳清上兆分手費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
【OFF】
到哪裡吃飯 夏韻芬×沾美藝術庭苑
藝術當佐料 老牌西餐的文化之旅
周敏
風格與時尚 台灣建築的綠色實踐
在天空種樹 你家就是森林
周敏
看什麼玩藝 柏林劇團《彼得潘》×羅伯.威爾森
再回夢幻島 釋放叛逆靈魂
司徒嘉慧 李郁欣
----------------------------------------
【專欄】
從富商川普崛起 看佔領華爾街 南方朔
用學習的熱情 對抗科技的冰冷 洪蘭
雞年大逆轉 世界領袖換人做 朱雲漢
亂世修身 龍應台
溝通不卡關 組織學習才有效 鄭志凱
棉花糖教你:別怕失敗得快 林友琴
智慧車或許能救你一命 林之晨
使命vs.獲利 百年報社的抉擇 黃哲斌
瑞典人真的憂鬱嗎? 吳媛媛
數位科技加持 傳統文化好新潮 徐重仁
柏青哥大國 日本怎麼看賭博 野島剛
《循環經濟》台灣擺脫代工宿命的最佳機會辜樹仁
----------------------------------------
【編者的話】
邀請你一起參與「慢魚運動」吳琬瑜
【封面故事】
從義大利到基隆港,全球推廣
慢魚運動
懂魚 愛魚 慢慢吃魚
台灣人愛吃魚,每人每年吃下35公斤的海鮮,
高出全球平均一倍,
但台灣人對於上桌海鮮,卻一無所知。
無知的吃貨行為,已讓台灣近海資源幾近枯竭,
過去十年,台灣人吃下肚的海鮮,高達七成都是「舶來品」,
其中從中國進口或走私的養殖魚,佔最大宗。
不懂魚的故事,就難以避免吃下肚的危機。
此時,你我都必須響應慢捕、慢食的「慢魚運動」。
文.呂國禎.劉光瑩
海峽直擊
破壞性漁法大量捕撈,再轉手台灣 中國漁船與烏魚子悲歌 呂國禎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