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特刊
擁抱世界
需要的五種能力
過去的國際教育,學生被動接收國際資訊。
但從小活在網路世界的年輕人,早已學會用科技擁抱世界。
當所有人都有機會與世界串聯,如何解決全球問題,更成為當務之急。
新的國際教育,不再是空間移動或精通外語,而是掌握五大能力,
跟世界一起學習,跨越任意門,做世界需要的人才。
文——程晏鈴 攝影——楊閔 繪圖——沈健詩
世界愈來愈小,變動愈來愈大之際,台灣也正迎接史上最需要擁抱世界,流動愈來愈頻繁的世代。世界眼中的國際人才,跟過去已經不同。
今年八月,來自一百四十個國家、將近一萬兩千位的運動員,聚集在台灣。
不管是開幕式陳金鋒揮棒,比賽時選手奮力拚搏的精神,抑或是閉幕時的煙火與陣頭,都讓世界看見台灣。
「四百公尺接力賽是我最爆淚的一刻。槍聲一響,美國選手跟台灣選手同時向前衝刺,我完全忘記自己是美國隊的工作人員,瘋狂幫台灣選手加油,」師大翻譯所學生張文蒨說。
她在世大運擔任美國團副團長助理,得學習面對不同國家的文化、態度與工作倫理。
「來自平凡家庭的自己,有機會和各國菁英一起交流,我真的很幸運,」張文蒨回憶起台灣和世界一起創造回憶的夏天,她還是激動。
擁抱世界,成為下一代年輕人的日常,每個人都有機會連結世界。
十七年前,全球有二一○萬個國際學生,現在四百六十萬;台灣出國留學的學生將近四萬人,來台灣的國際學生也超過十一萬人,創史上新高。(見表)
歐盟的學生移動力計劃「伊拉斯莫斯」,影響超過三百萬學生。(見六十五頁)
流動不再限於實體或是物品、金錢的流動,更是態度、價值觀與身分認同的虛擬流動。
過去的國際教育,談的是讓學生跟世界連結,「知道」世界的樣貌,被動接收與適應國際資訊。流利的英語、高社經地位背景、具有國際移動力的「國際新貴」,彷彿才是世界中心。
但隨著科技推波助瀾,幾乎所有人都被迫跟世界連結。年輕人在數位環境下茁壯,跟各國孩子連線打怪、共筆協作,懂得連結資源,用網路動員,追求共同價值。
現在的國際教育,強調不管在哪裡,每個人都得跟世界一起學習。
完整內容,請見2017教育特刊《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誰是國際化人才?
文‧吳琬瑜
今年,《天下》教育專刊的負責人,是不到三十歲的記者程晏鈴。她是嘉義人、台大外文及新聞所畢業,在國內教育體系完成學習。去年,她獨自負責美國數位教育的專題報導,那是她第一次去美國,卻透過各種關係,約到美國一流大學的學院院長,及美國數位教育的重要機構與先驅,做了很好的採訪報導。
今年,她在編輯部同仁的指導與合作下,完成這一本教育特刊「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在台灣,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展現了擁抱世界的能力,以及希望對世界貢獻的企圖心。 (見五十八頁)
矛盾的是,目前台灣國際化人才的兩種論述:一是,上一代很多人到美國留學、任職,但這一代愈來愈少,台灣人在國際舞台上的面孔愈來愈模糊;二是,台灣因薪資、制度的不利因素,導致腦礦大量流失,我們如何改善環境,成為吸引人才之島?
但本期教育特刊的問題意識將更往前一步,國際化人才不只是人才流動到哪個國家,而是怎麼成為對世界有貢獻、解決全球議題的人,「即使在台灣,也能連結世界,甚至轉換成參與行動的角色,去解決世界的問題。很大的口氣,但國際人才不就該有這樣的氣度與勇氣?」這是程晏鈴及這一代年輕人的國際化思惟。
是啊,當年輕人有這樣的抱負,企業也要有此雄心,像Gogoro創辦人陸學森的選擇,不是為了生產電動機車,而是從城市能源切入,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希望改善全球暖化。
同時,我們也處理了「流動正義」的問題。
國際化是有錢人的特權?是菁英獨享的入場券嗎?我們如何幫助偏鄉的孩子,都能看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其關聯性,而不是少數人的能力。例如,一位回鄉的台灣年輕茶農投入製作紅茶,他的茶有機會被世界看見、品嘗;他也必須知道這世界上還有斯里蘭卡的紅茶,運到英國,製作成品牌,與他競爭。因此,這一期報導了許多學校及企業如何打造「在地國際化」的生態系統,提供了人才滋養與茁壯的機會,打開那扇世界之窗。
這一次,《天下》更希望讓年輕人自己說話,與《換日線》合作全球徵文「我眼中的國際觀」。《換日線》成立三年以來,在主編張翔一的努力之下,集結了超過全球兩百名新世代作者發聲。這一次他們從世界各地寄來的文章,寫得很好,《天下》刊登其中三篇(見二一○頁),也歡迎大家到《天下》官網及《換日線》閱讀更多的文章。
給年輕人一個連結世界的機會與能力,鼓勵年輕人願意為世界做出貢獻,就是國際化人才,是這一期教育特刊的起心動念。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誰是國際化人才?
文‧吳琬瑜
今年,《天下》教育專刊的負責人,是不到三十歲的記者程晏鈴。她是嘉義人、台大外文及新聞所畢業,在國內教育體系完成學習。去年,她獨自負責美國數位教育的專題報導,那是她第一次去美國,卻透過各種關係,約到美國一流大學的學院院長,及美國數位教育的重要機構與先驅,做了很好的採訪報導。
今年,她在編輯部同仁的指導與合作下,完成這一本教育特刊「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在台灣,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展現了擁抱世界的能力,以及希望對世界貢獻的企圖心。 (見五十...
目錄
【封面故事】
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
過去的國際教育,學生被動接收國際資訊。
但對從小活在網路世界的年輕人來說,擁抱世界早已成為日常,
如何解決全球問題,更成為當務之急。
掌握五大能力,跟世界一起學習,
才能跨越任意門,做世界需要的人才。
文.程晏鈴
專訪UCLA副校長 范芝芬
要國際化,就不該活在課本裡 程晏鈴
專訪Gogoro創辦人 陸學森
年輕人不是沒能力,而是沒地方發揮 彭子珊 陳良榕
-------------------------
借鏡美、德、瑞、韓
連結全球
看見不同的「國際化」
美國用獎學金、調整學分審訂,讓學生願意走出去;
德國以比台灣公立大學還低的學費,吸引外國人才;
全球競爭力冠軍瑞士,藉由學徒制,讓各國人才接軌國內產業。回到台灣,哪國的學制和策可能是最佳借鏡?
從頂尖名校到弱勢高中都不缺席
美國
國際化 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程晏鈴
美國現場1 奇點大學
Google+NASA 教你如何活在未來 程晏鈴
美國現場2 UCLA「全球發展實驗室」
大學生+大數據 翻轉銀行的窮人歧視 程晏鈴
美國現場3 e3公民高中、LA高科技高中
高中生用三明治改變世界 程晏鈴
台灣高中生也能直接考德國大學
德國
我們挑人才,不挑國籍 劉光瑩
從誕生起就與五國接壤
瑞士
世界競爭力永遠第一的祕密 陳竫詒
不讓語言成為阻礙
韓國
從美國到以色列,大學四年打通國際人脈 樂羽嘉
-------------------------
在地國際化
扎根台灣
讓世界走進來
世界愈來愈小,變動愈來愈大。
身為孤島的台灣,怎麼面對全世界的競爭?
政府、學校與企業,如何參與這場變革,
創造讓年輕人在地也能放眼世界的舞台?
文.程晏鈴
跨文化認知與理解力
北大高中
教室裡的英國之旅 打蛋也能文化交流 伍芬婕
淡江大學俄文系
遠距會話課,台灣美食征服戰鬥民族 伍芬婕
溝通協作力
台北科技大學
走進日本鄉間,用機器人幫老農省力 鄧凱元
全球議題解決力
文山高中
這堂課不需要課本!20國學生組隊競賽 林佳賢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跨校、跨國、跨領域,打破學習想像 程晏鈴
快速適應變動力
清大TIX創新學社
高通之父搭橋,清大生勇闖以色列 彭子珊
南台科大
驚豔海外!七成實習生被日本收編 游羽棠
輔大織品服裝學院FJU Talents
兩千小時魔鬼訓練!倫敦時裝週發威 周 敏
自主學習與批判思考力
苗栗農工
日韓名校指定合作,這所高職好狂 程晏鈴
企業實戰
聯強國際
前進三十九國,先學當福爾摩斯 彭子珊
華研國際音樂
田馥甄的幕後操盤手,懂世界的耳朵 林怡廷
玉山銀行
海外拓地盤,把外派當光環 陳一姍
借鏡日本
吸引外籍人才,評鑑、升遷要透明 彭子珊
-------------------------
敢闖、敢夢
流動世代
闖出台灣的名號
不闖,怎麼知道自己可以不當媽寶?
不夢,怎麼知道自己有能力問鼎奧斯卡?
11個各行各業、遍布世界的闖蕩故事,
告訴你「國際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立法委員林昶佐(Freddy)
做不好是台灣特色?要做就要國際水準 林倖妃
零時政府g0v共同發起人高嘉良
公民科技,突圍中國封鎖的新破口 伍芬婕
熱血醫師曾柏彰
不愛旅行的醫師,卻從泰緬行醫到西非 程晏鈴
KKday韓國分社長陳怡穎
26歲闖地獄朝鮮 比速度,不比酒量 伍芬婕
台灣人在美國
4個闖蕩故事,帶著台灣走向國際 程晏鈴
天下×換日線 聯合徵文
國際觀,不是你想的那樣 編輯部
【時事】
「勞基法」修正案爭議
一例一休走入歷史 勞資大戰開打? 林倖妃
【健康】
無麩質飲食熱潮
全球瘋「抗敏」,你的身體需要嗎? 謝明玲
【經濟學人】
從最親密的日本開始
川普首次亞洲行 主軸不明
社群媒體傷害自由民主
為什麼景氣好,卻低通膨?
你參加過「暗黑旅遊」嗎?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OFF】
快意好時光
逛市集/品咖啡/窩酒吧
喝一杯007專屬調酒 你不知道的雙面倫敦 吳雨潔
看什麼玩藝
林天苗個展
千絲萬縷 另眼看世界 司徒嘉慧 彭子珊
【專欄】
青年咬得住菜根 台灣會更好 洪蘭
美元獨大局面 倒數計時開始 朱雲漢
給美君的信11 此生唯一能給的 龍應台
信任崩壞年代,品牌該怎麼辦? 莊淑芬
PChome戰蝦皮 輸家另有其人 林之晨
火星人入侵?這次是俄羅斯 黃哲斌
身障者搭高鐵 為何那麼不便? 余秀芷
好書搶先讀《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中央集權、地方放權,看懂奇特的中國經濟 陳顥仁
編者的話 誰是國際化人才? 吳琬瑜
【封面故事】
擁抱世界需要的五種能力
過去的國際教育,學生被動接收國際資訊。
但對從小活在網路世界的年輕人來說,擁抱世界早已成為日常,
如何解決全球問題,更成為當務之急。
掌握五大能力,跟世界一起學習,
才能跨越任意門,做世界需要的人才。
文.程晏鈴
專訪UCLA副校長 范芝芬
要國際化,就不該活在課本裡 程晏鈴
專訪Gogoro創辦人 陸學森
年輕人不是沒能力,而是沒地方發揮 彭子珊 陳良榕
-------------------------
借鏡美、德、瑞、韓
連結全球
看見不同的「國際化」
美國用獎學金、調整學...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