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文.換日線季刊執行主編林欣蘋
暨換日線頻道總監張翔一
換日線編輯團隊(賴冠穎、趙安平、關卓琦、張詠晴)
你是否即將畢業,正準備開始找工作,卻苦於沒有方向、不知該往何處去?你是否心懷美夢,渴望著有機會進入海外職場,卻唯恐自己的履歷不夠漂亮?你是否已然就業、在社會打滾了兩、三年,卻仍不安於現狀,渴望透過大膽出走,突破舒適圈?
如果,你在以上描述中,瞥見了自己的影子,恭喜你──2019 年《換日線》春季號,就是你認識海外職場、尋找人生、突破自我的那道「任意門」!
根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海外就業人口數正逐年上升:以長期趨勢觀之,自 2005 年到 2015 年間,海外就業人數由 34 萬人倍增加至 72.4 萬人;而就近年的最新資料顯示,2017 年已有高達 73 萬 6 千名國人選擇赴海外就業,較 2016 年增加了 1.1%。
更有趣的是,國人赴外就業的性別比例懸殊,正悄然縮小。過去,以男性外出工作居多的刻板印象,恐怕將受到挑戰。
編輯部在鑽研本期的季刊題目時,特別針對 300 位《換日線》專欄作者,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發現作者群中的赴外就業人口,不僅男女比例很平均,出國時的年齡,甚至普遍都不滿 30 歲;「一畢業,就出國」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顯然和「新鮮人缺乏資歷、職場選擇有限」等社會常見迷思不同。
再進一步追問,會發現他們當年出走的理由五花八門;出國後經歷的故事,更是精彩有趣──有的賺人熱淚、有的積極勵志、有的不禁令人拍案叫絕。於是我們設想,若是能把這些故事寫下來,蒐羅成冊,不知會鋪陳出一片怎麼樣的風景?
接下來你所翻開的封面故事,除了少部分的作者自述外,多半是我們經過採訪與整理,為讀者寫下的海外青春記事:
歷史系出身的何則文,用知名科技企業外派員的經歷,打破許多人對於「所讀科系非得與就業領域相對應」的迷思。
在中國累積了 13 年工作經歷、優遊於不同領域間的楊永苓,光鮮亮麗的背後,曾經歷一入職就被資遣的挫敗,卻仍堅持用勇氣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畢業後在台灣就業的簡國任,將對現況的不滿足,轉化成實踐改變的動力,成功獲得飛往倫敦的入場券,挑戰全英文職場。
從小以記者為職志的李宗憲,一反常人對於「歐美」媒體「權威」的推崇,堅持探索國人不熟悉的東南亞新聞業,竟意外坐上了印尼電視頻道的主播台。
大學就讀會計系的唐家婕,因受到社會系課程的吸引而毅然轉系,進而投身傳播業,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了少數能夠走進白宮記者室的台灣人。
年僅 22 歲的林子鈞,憑著過去志工旅行時,對尼泊爾孩童產生的關懷,挺身創辦 NGO,成功在當地埋下了改變的種籽。
他們全都畢業自台灣大學,並無「海歸」學歷,在進入海外職場前,亦缺乏相關經驗──可見要站上世界舞台,最重要的,未必是一張完美的履歷,而往往是一顆在勇於做夢之際,也敢於付諸行動、直面現實的決心。
謹將這些故事,獻給每一個即便徬徨、恐懼,仍然在路上摸索、體驗與學習的你。如果你因為這些故事而決定出走,歡迎來信《換日線》,和我們分享你的旅途風景(CommonWealthCross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