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台灣50」產業地圖再升級
─走向「貫」、「精」、「博」、「義」
很高興的「台灣50 產業地圖」第4 版再度與讀者們見面了。
經過三年的市場洗禮,其中歷經2015 年遭遇全球股市空頭、台股大跌;2016 年又逢台股大盤整, 2017 年出刊趕上台股萬點行情,在台股大空頭與大多頭的交錯三年中,許多投資型刊物一蹶不振,但「台灣50-3」始終銷售穩定成長。甚至今年上半年常有讀者詢問我們新版何時出刊,這讓我獲得一個認知和兩個啟示。
一個認知是,「獲取產業資訊」是「台灣50」新舊讀者的特色。兩個啟示則是,「資訊時間」與「資訊詳實」,是「台灣50」讀者的需求。這一方面讓我們感到鼓舞;另一方面也思考,出刊三年後「台灣50-4」的走向!
我想,「台灣50」是台股櫥窗,其成份股更是囊括台股最多的產業龍頭,也可說是台灣產業的縮影,透過「台灣50 產業地圖」就可以掃瞄台灣關鍵產業的雛形。
首先我們注意到,「台灣50」成份股波動性的增強趨勢。受到新興國家崛起,國際品牌業者持續汰換及培養新供應商,加上創新速度影響產業循環週期的規律性,全球工業產品的供需關係,已經直接影響到產業鏈的生態。「台灣50」成份股今年新增了中租-KY、國巨、華新科和日月光投控,被移除的則為日月光、矽品(係因合組日月光控股上市)、和泰車;看似個別成份股微調,其實背後也是產業變化的表徵。例如國巨和華新科首次入選成份股,就是因為被動元件發生國際缺貨,並造成台股被動元件族群股價大漲的結果,國巨和華新科的市值暴漲,同時也帶動國巨的持續國際併購。「台灣50」成份股的波動性擴大,就是台灣產業變化的波動性擴大,我們相信其中許多產業變化,都會是「台灣50 產業地圖」讀者們所關心的!
基於上述成份股的變化,本版將「台灣50」區分為6 大類別的21 種產業,因應國巨、華新科和中租-KY 入選成份股,新增被動元件產業及租賃業的分析。也因此,繼去年我們提出「新」、「簡」、「實」、「序」的進化版後,針對市場讀者的需求,我們也決定將「台灣50 產業地圖」再進化一次。「台灣50 產業地圖」本為透過圖像化及數據化的表達深受市場歡迎,這個獨家特色我們保留,但對於內容我們決定朝向「貫」、「博」、「精」、「義」進化。
第一所謂「貫」,是指「台灣50」將具有連貫性。雖然「台灣50」定位為台灣產業入門最佳指南,但為了使新舊讀者都能夠快速上手,對於數據資料的來源,我們將保持一致性,祈使前後版本在數據閱讀上沒有障礙。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今年克服了。
第二所謂「博」,是對於產業廣度的加強,為使讀者們了解產業的延伸,除了垂直發展外,強化對產業橫向的資訊。例如通訊5G 時代,同時涉及5G 的技術及規格,設備製造和電信業者的布局,同時需要產業資訊垂直和水平整合。
第三所謂「精」,是指強化對提供資訊的選擇「存菁去蕪」,產業的訊息變化十分迅速,且訊息多如牛毛,我們盡可能搜集最新並研判對產業變化最重要的資訊,提供給產業入門的讀者。
第四所謂「義」,是指「台灣50」不只提供「博」與「精」的產業資訊,也同時提供資訊的解讀和影響,更希望提供對產業的前瞻性的看法。
「貫」、「博」、「精」、「義」是我們把自己當作是「台灣50」讀者的角度出發,也是對「台灣50」前瞻目標的期許。當然,本版特刊我們也在最短的時間進行內容的調整,或許仍有所不足, 但是我們也會持續改進,但同時我們也很希望能夠得到讀者們的迴響,讓我們能夠更貼近讀者在產業地圖上的需求,編輯讀者最需要且最實用的產業入門參考資訊。
另外,我們在研究時也發現,號稱台股市值最高,且交投最活絡的台灣50 成份股,竟有28 檔股票本益比都低於15 倍(係指至2018 年6/30 止,詳見內文附表),已逾台灣50 成份股半數;而本益比低於12 倍的也由去年的12 家增加到15 家之多,其中並有友達、群創、南亞科、寶成、元大金等9 檔股票本益比竟低於10 倍,就算是業績及股價一路創新高的台積電,本益比也不過16.27 倍,雖然本益比高低未必有直接關聯,不過低本益比卻是長期投資的指標之一!
在今年的投資心法選股,我們同樣經由「台灣50」近四年的EPS 變化,重新審視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將其在「獨占優勢」、「擴張成長」、「穩健經營」、「波動循環」與「轉機」五大類型,篩選出8 檔菁英股供投資人作為參考。但是今年在類型上和前兩版比較做了很大調整;主要是經由2017 年的大環境變化,調整為「穩健經營」型公司竟多達32 家,顯見台灣50 成份股有更向「穩健」靠攏的趨勢,而「獨占優勢」型則只剩下1 家,不免令人擔心具有優勢的公司正在縮水。
最後感謝過去三年為「台灣50 產業地圖」提供反饋意見給我們的眾多讀者,啟發我們更多的新觀念,對於「產業地圖」的常態化出版,我們仍存有許多創新的想法,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將「台灣50」開發為自動化模型,相信在中華徵信所長期產業資料庫的背景支持,以及讀者的建設性意見回饋之下,「台灣50」未來必然能夠有更新的面貌與讀者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