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時間是投資 最好的良藥
股票跌成這樣,還怎麼做投資?有人說便宜沒好貨,真的嗎?如果從分散時間與投資者的生命週期來看,股市大跌搞不好正是大好時機?!
股市風險很高?是拿錢去賭博?有可能損失大半?難道不該穩健一點嗎?這是一般人對股市的害怕,但如果你不是短進短出,放長時間,獲利可能就站在你這方。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資產管理公司總監班.卡爾森,寫了《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一書指出,股市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投入的地方,當企業賺錢時會發放股息給股東,這是少數可以賺取被動收入、又不必付出任何勞力的地方。投資股市的人都是賭明天會更好,很多人把股市比喻成賭場,但是賭場玩愈久,最後輸錢的機會就愈大,用機率計算贏家就是莊家;股市恰恰相反。歷史上持股時間愈長,獲利機會愈大。
沒有風險,就沒有豐厚的長期報酬。在過去,持股 10年是可能虧損的,即使是持有20 年至 30 年,最佳和最差的結果之間還是呈現很大的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即使美國股市在 30 年間最差的年報酬,都帶來850%以上的總報酬;這就是複利之美。標準普爾 500指數(S&P 500)最差的 30 年期報酬,也是你原始投資額的 8 倍之多。股市的複利還出現在其他方面。1950 年以來,美國最大型的上市企業每股支付的股利,從 1 美元成長到 2020年的 60 美元,每股盈餘從 2 美元成長到100 美元,分別可換算成 6000%和 5000%的成長率;在過去 70 幾年間,各家企業的年成長超過 6%。1950 年投資 1 美元到美國股市,到 2020 年底將值 2,000 美元以上。
儘管如此,長期複利也不是沒嚴重的副作用,那就是股票在短期內會讓你的心七上八下。如果投資界中有個鐵律,那就是風險和報酬永遠是哥倆好。如果不把自己暴露在巨大的虧損之中,就不能期待賺取巨大的獲利。舉例來說,1950 年投資的 1 美元,在 1972 年末成長為17 美元。到了 1974 年秋天掉到 10 美元,1987 年秋天成長到 95 美元,之後因為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 )的大崩盤,在短短一個星期內掉到 62 美元。接著,這62 美元到了 2000 年春天變成令人難以置信的 604 美元。2002年秋天,604 美元掉到只剩 340 美元,再緩步上漲到 2007年秋天的 708 美元,之後經歷一年半,到 2009 年 3 月腰斬到347 美元。2009 年 12 月底,原始投入的 1 美元價值 537美元,少於 10 年前 1999 年末的價值 590 美元。
因此,1 美元成長為 2,000 美元,是經過多次震盪才達到的。你對股市投資的看法,也與投資者所處的生命週期有關。沒有人能對市場或經濟打包票,但倒是可以以歷史為借鏡。1970 至 2019 年的 50 年間,有過 7 次不景氣、10 次熊市和 4 次大崩盤,在美國股票市場造成的損失超過 30%。1920 至 1969 年的 50 年間,發生過11 次不景氣、15 次熊市和 8 次大崩盤,為美國股市帶來超過 30%的損失。熊市、慘烈的崩盤和不景氣,對投資人來說是人生的現實, 由於市場和經濟體是由人類所主導,而人類總是會做過頭,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但如果你是年輕人,人力資本(又稱為終生所得潛能)遠大於投資資本,20 、30 、40 幾歲,未來還有很多年可以做個淨儲蓄者或淨所得者。股市不振會使股息殖利率上升、股價降低,你將有更多機會用較低的價格買股票,當下或許不好受,但如果你有定期儲蓄,這會是件好事。另一方面,退休族群缺少人力資本,但可能坐擁大量財務資本,你就必須多思考該如何投資終身積蓄來養老,因為你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股市停止下跌時,再賺取收入拿去買股票。
財經作家馬奇烏利(Nick Maggiulli )比較了兩種買股策略,一種是每個月固定投資的簡單法,一種是只在股市兩個空前高點之間的絕對低點才投入的神算法。結果是簡單投資法擊敗神算法,從 1920 年代起,勝利的比率高達 70%。馬奇烏利的結論是:「即使是上帝,都贏不了平均成本法。」如此一來,股市波動不再是敵人,而是朋友,能讓你在不同市場環境的不同價位上取得平均值。繼續買,尤其在股票下跌時。你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