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新一代的學習者,被期待具備跨領域的知識整合與應用能力,始能適應變化迅速、資訊爆炸及互動繁複的全球社會。當學習者成為學習主體,處處都可以是學習場域;在注重個體差異的趨勢下,傳統學習及評測方式也面臨新挑戰,教育推廣者無不探索著如何有效達成多元學習、提升素養導向的學習成效與成就,同時評量、評估亦能導引出雙方修正與改進教學與學習歷程的指南。
第159期專題主題為「何以為鑑,何以為師」,首篇由〈運用設計思考開啟跨領域素養導向教學實踐〉呈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教育者扮演引導者時,為了讓學習者習得解決問題的思考及應變能力,教育方法須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能力;而作者聚焦的「設計導向學習」則為跨領域學習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對深具跨領域特色的博物館而言,與學校制式教育有本質不同,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勢必也需有不同的思維,〈為新一代的學習者創造美好的博物館經驗〉提出博物館經驗具備「真實性、關聯性、科技性、社交性」四大特質,輔以館校合作設計美感體驗課程的實例,可資博物館教育人員交互參照。
〈博物館就在你身邊——談素養導向的博物館教學與評量應用〉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切入,檢視並重點提示強調「核心素養導向」教育趨勢下,博物館可以扮演的角色及能提供的學習資源,如何應用博物館以及博物館自身未來可強化的發展方向。最後,〈科學博物館互動體驗遊戲活動規劃與成效評估:以海洋教育嘉年華活動為例〉一方面展示博物館活動個案在規劃、事前預估、執行、觀眾研究、事後審視等階段的實際情形,另方面也在各環節的串聯上顯露了博物館教育必須面對的挑戰。
第159期尚設有「自然發現」及「博物館研究」兩單元,前者收錄〈能高山區的蛾類自然史〉、〈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臺灣產折角蛾類群名錄與其中文名建議》後記〉兩篇,作者將引領讀者從細微處窺見臺灣研究蛾類之發展篇章;後者刊載〈博物館圖書室空間之改造利用——以國立臺灣文學館圖書室為例〉、〈澎湖生活博物館作為文化資產教育推廣之實踐場域〉、〈重要傳統工藝傳習計畫推廣暨成果展示實踐〉,分別展現博物館提升空間體驗服務、深耕文化資產教育與傳承的多年成果。
《臺灣博物》季刊自第159期起採數位發行方式,響應節能減碳,善盡地球環境永續責任,敬請讀者持續共同探索多元觀點與博物館學新知。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現代性綜合博物館,包含四座坐落臺北城核心區的歷史建物,分別代表土地、生命、產物及現代性,守護臺灣最珍貴的寶藏。
《臺灣博物》季刊則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定期發行之刊物,自1982年創刊以來,期以傳遞自然、文化及博物館知識,以及推廣科普教育為要旨;每期並設定不同專題主題徵集相關專文,藉以促進知識推廣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