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450
本商品已絕版
《人間卷》紀錄導演家族及友人的日常生活片段。
《東京卷》包括東京街景、自小飛機上鳥瞰東京的影像。
《風景卷》《廣州卷》 在旅途中所見所聞,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日本等地風光。
《遊行卷》紀錄臺灣民間迎神賽會的遊行活動。
本紀錄作品曾在「1998年第一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放映,為劉吶鷗的實驗性紀錄影片及平日
生活影片,忠實反應了當年上海藝文圈的風氣,與當時的審美角度、時代風華。
演出者簡介:
原名劉燦波,1905年生於臺灣臺南縣柳營鄉人,1920年負笈日本求學,1926年東京青山學院高等學部文科
專攻英國文學畢業,後即進入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班,1927年進入東京「雅典娜學院」、「法蘭西語言學院」研
習法文、拉丁文。1928年在上海創辦「第一線書店」,出版《馬克斯主義文藝叢書》,自己也翻譯《藝術社會學》
與日本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新感覺派小說。與震旦同學施蟄存、戴望舒等組「水沬社」,創刊《無軌列車》半
月刊。與戴望舒創辦《新文藝》月刊。
1932年自資創辦「聯藝」電影公司,拍攝《猺山豔史》,因賣座差而結束營業。193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都市風
景線》。1940年他參與中華電影公司籌備工作,次年改稱「華影」,出任製片部長。是年秋,與華影巨頭川喜多
等在福州路京華酒家共進午餐,餐畢下樓之時遭人暗殺。
他被認為是與施蟄存、穆時英同類的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曾經創辦《現代電影》雜誌,主張純粹的畫面美,與
左派電影理論不同。1997年其小說被放在「海派文化長廊」中,以《劉吶鷗小說全編》的形式由上海學林出版
社出版。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出版《劉吶鷗全集》五集六冊,2005年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2005劉吶鷗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
導演 / 演出者簡介:
原名劉燦波,1905年生於臺灣臺南縣柳營鄉人,1920年負笈日本求學,1926年東京青山學院高等學部文科
專攻英國文學畢業,後即進入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班,1927年進入東京「雅典娜學院」、「法蘭西語言學院」研
習法文、拉丁文。1928年在上海創辦「第一線書店」,出版《馬克斯主義文藝叢書》,自己也翻譯《藝術社會學》
與日本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新感覺派小說。與震旦同學施蟄存、戴望舒等組「水沬社」,創刊《無軌列車》半
月刊。與戴望舒創辦《新文藝》月刊。
1932年自資創辦「聯藝」電影公司,拍攝《猺山豔史》,因賣座差而結束營業。193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都市風
景線》。1940年他參與中華電影公司籌備工作,次年改稱「華影」,出任製片部長。是年秋,與華影巨頭川喜多
等在福州路京華酒家共進午餐,餐畢下樓之時遭人暗殺。
他被認為是與施蟄存、穆時英同類的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曾經創辦《現代電影》雜誌,主張純粹的畫面美,與
左派電影理論不同。1997年其小說被放在「海派文化長廊」中,以《劉吶鷗小說全編》的形式由上海學林出版
社出版。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出版《劉吶鷗全集》五集六冊,2005年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2005劉吶鷗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
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人間卷》紀錄導演家族及友人的日常生活片段。
《東京卷》包括東京街景、自小飛機上鳥瞰東京的影像。
《風景卷》《廣州卷》 在旅途中所見所聞,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日本等地風光。
《遊行卷》紀錄臺灣民間迎神賽會的遊行活動。
本紀錄作品曾在「1998年第一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放映,為劉吶鷗的實驗性紀錄影片及平日
生活影片,忠實反應了當年上海藝文圈的風氣,與當時的審美角度、時代風華。
演出者簡介:
原名劉燦波,1905年生於臺灣臺南縣柳營鄉人,1920年負笈日本求學,1926年東京青山學院高等學部文科
專攻英國文學畢業,後即進入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班,1927年進入東京「雅典娜學院」、「法蘭西語言學院」研
習法文、拉丁文。1928年在上海創辦「第一線書店」,出版《馬克斯主義文藝叢書》,自己也翻譯《藝術社會學》
與日本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新感覺派小說。與震旦同學施蟄存、戴望舒等組「水沬社」,創刊《無軌列車》半
月刊。與戴望舒創辦《新文藝》月刊。
1932年自資創辦「聯藝」電影公司,拍攝《猺山豔史》,因賣座差而結束營業。193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都市風
景線》。1940年他參與中華電影公司籌備工作,次年改稱「華影」,出任製片部長。是年秋,與華影巨頭川喜多
等在福州路京華酒家共進午餐,餐畢下樓之時遭人暗殺。
他被認為是與施蟄存、穆時英同類的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曾經創辦《現代電影》雜誌,主張純粹的畫面美,與
左派電影理論不同。1997年其小說被放在「海派文化長廊」中,以《劉吶鷗小說全編》的形式由上海學林出版
社出版。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出版《劉吶鷗全集》五集六冊,2005年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2005劉吶鷗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
導演 / 演出者簡介:
原名劉燦波,1905年生於臺灣臺南縣柳營鄉人,1920年負笈日本求學,1926年東京青山學院高等學部文科
專攻英國文學畢業,後即進入上海震旦大學法文班,1927年進入東京「雅典娜學院」、「法蘭西語言學院」研
習法文、拉丁文。1928年在上海創辦「第一線書店」,出版《馬克斯主義文藝叢書》,自己也翻譯《藝術社會學》
與日本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新感覺派小說。與震旦同學施蟄存、戴望舒等組「水沬社」,創刊《無軌列車》半
月刊。與戴望舒創辦《新文藝》月刊。
1932年自資創辦「聯藝」電影公司,拍攝《猺山豔史》,因賣座差而結束營業。193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都市風
景線》。1940年他參與中華電影公司籌備工作,次年改稱「華影」,出任製片部長。是年秋,與華影巨頭川喜多
等在福州路京華酒家共進午餐,餐畢下樓之時遭人暗殺。
他被認為是與施蟄存、穆時英同類的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曾經創辦《現代電影》雜誌,主張純粹的畫面美,與
左派電影理論不同。1997年其小說被放在「海派文化長廊」中,以《劉吶鷗小說全編》的形式由上海學林出版
社出版。台南縣文化局2001年出版《劉吶鷗全集》五集六冊,2005年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2005劉吶鷗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