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雜誌兩本79折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AI五十強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灣路上臺北文學季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中國文字學 (二手書)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04-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文字之學,必須貫通古今,亦須糾正敵對分歧的觀念,使割裂融通為一體,萬變歸乎於一本;唯其如此,方能使中國文學保持完整永恆的生命,民族文化纔能樹立堅固不拔之根基。  本書作者以浸淫國學數十載的功力,分析比 ...

紅樓夢新解(二版) (二手書)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15-07-17
二手書交易資訊
自從胡適先生考證《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後,世人多從此說。然作者獨持異議,發表論文,認為《紅樓夢》書中以諸多隱語,暗藏漢人受異族統治的隱痛,是漢族志士反清復明之作,主要在宣揚中華民族大義。本書收錄

潘重規

...

紅樓夢新解(三民叢刊4) (二手書)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1990-08-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歷年來潘先生與胡適、周汝昌、趙岡、余英時諸先生討論的文字及論文,今彙集為「紅樓夢新解」、「紅樓夢新辨」重加校訂出版,使讀者能一窺紅樓夢作者之真意所在,暨紅學發展之流變。. ...

紅樓夢新解(三版)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20-11-06
從前讀《紅樓夢》總以為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而作者入海探驪,從逆鱗項下,取出寶珠,道出在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背後,寫的是遺民之感、亡國之痛,借纏綿悱惻之筆,著一部用隱語寓故國隱痛的隱 ...

中國文字學(三版)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22-08-24
內容簡潔精要,文字學入門最佳讀物!文字之學,必須貫通古今,亦須糾正敵對分歧的觀念,使割裂融通為一體,萬變歸乎於一本;唯其如此,方能使中國文學保持完整永恆的生命,民族文化纔能樹立堅固不拔之根基。本書作者 ...

論語今注 (二手書)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00-03-15
出版社:里仁書局
二手書交易資訊
<論語今注>一書,是潘教授長年講授四書的力作。全書以精簡流暢的白話文逐篇逐句進行詮譯,其所註釋原原本本,於論語精義之闡發既鞭辟入裏,又深入淺出,實為研習論語之最佳用書。. ...

紅樓夢新解(二版)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15-07-17
自從胡適先生考證《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後,世人多從此說。然作者獨持異議,發表論文,認為《紅樓夢》書中以諸多隱語,暗藏漢人受異族統治的隱痛,是漢族志士反清復明之作,主要在宣揚中華民族大義。本書收錄

潘重規

...

紅學六十年(三民叢刊15)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1991-01-01
本書為「紅學論集」的第三本,集中討論紅學發展,及列寧格勒《紅樓夢》手抄本的發現報告及研究。作者於《紅樓》真旨獨有所見,歷年來與各方論辯之文章,亦收錄於書中,庶幾使讀者一窺《紅樓夢》之真意所在,及紅學 ...

紅樓血淚史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06-07-01
紅樓,究竟是誰的紅樓?血淚,究竟是誰的血淚?紅學風潮七十餘年來,歷經學術界熱烈的討論與考證,《紅樓夢》為曹雪芹自敘自傳之說已成舉世公認。唯

潘重規

先生獨持異議,發表論文,認為《紅樓夢》乃漢族志士反清復明 ...

紅學論集(三民叢刊35)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1992-01-01
本書為「紅學論集」的第四本。作者向來主張《紅樓夢》一書為發揚民族大義之書,數十年來與各方學者論辯,更堅定其主張。  本書為作者歷年來關於紅學討論文學的總結之作,也是精華所在。. ...

紅樓夢新解(三民叢刊4)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1990-08-01
歷年來潘先生與胡適、周汝昌、趙岡、余英時諸先生討論的文字及論文,今彙集為「紅樓夢新解」、「紅樓夢新辨」重加校訂出版,使讀者能一窺紅樓夢作者之真意所在,暨紅學發展之流變。. ...

論語今注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00-03-15
出版社:里仁書局
二手書徵求
<論語今注>一書,是潘教授長年講授四書的力作。全書以精簡流暢的白話文逐篇逐句進行詮譯,其所註釋原原本本,於論語精義之闡發既鞭辟入裏,又深入淺出,實為研習論語之最佳用書。. ...

中國文字學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2004-01-01
文字之學,必須貫通古今,亦須糾正敵對分歧的觀念,使割裂融通為一體,萬變歸乎於一本;唯其如此,方能使中國文學保持完整永恆的生命,民族文化纔能樹立堅固不拔之根基。  本書作者以浸淫國學數十載的功力,分析比 ...

紅樓夢新辨(三民叢刊5)

作者:

潘重規

出版日期:1990-08-01
歷年來潘先生與胡適、周汝昌、趙岡、余英時諸先生討論的文字及論文,今彙集為「紅樓夢新解」、「紅樓夢新辨」重加校訂出版,使讀者能一窺紅樓夢作者之真意所在,暨紅學發展之流變。. ...

中國聲韻學(平裝)

出版日期:1995-08-01
文字未造,先有語言;語言未興,先有聲音。語言藉聲音以見意,文字又本語言而創製。故文字乃可見之意義符號;語言則為能聞之意義符號。二者均所以表現個人之思想,而達成傳播之要點。是以形音義三者,有不可分割之關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