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書卷獎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韓江蔡康永讀冊選讀聯經暢銷66折起長期買進不婚孫翠鳳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絕望者之歌神奇柑仔店假仙女郝明義周品均

閱讀救自己:50年學習的腳印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9-11-29
二手書交易資訊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的

高希均

教授,一九四九年隨父母來台。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九五九年獲得獎學金赴美讀書,從此跨出了再學習的第一步,即本書的寫作原點。本書是高教授多年來提倡閱讀、傳播進步觀念,以及自 ...

開放台灣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15-05-25
二手書交易資訊
  台灣的未來要如何走?   開放,決定了一切。  每個時代都有生活的小確幸,都有其特色與令人著迷之處,但把小確幸提升為國家與世代的發展主軸,卻是難以為繼的;我們的未來不能僅是放在小確幸的自滿之上。高 ...

高希均筆下的人與書 (二手書贈品)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2-05-21
二手書贈品
. ...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1-07-24
二手書交易資訊

高希均

教授近年來大力提倡「閱讀與學習是終身的承諾」的觀念,希望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能不斷閱讀;在「學習世紀」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能不斷學習;也讓無數的海內外讀者有一個共同的夢:「讀一流書 ...

生活經濟學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8-01-09
二手書交易資訊
為什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什麼投資散戶常被法人佔便宜?為什麼產地菜價慘跌,市場菜價仍舊不動如山?少了經濟學的基礎訓練,我們不會是個好的消費者,因為不知如何在眾多商品中下明確判斷;我們稱不上是好的投資 ...

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4-08-25
二手書交易資訊
「改變」與「改善」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毫釐,真是失之千里。人類歷史上,流血的革命,有時帶來人們渴望的「改善」,有時卻帶來令人痛心的「改變」。從一九五○~一九八○,中國大陸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沒有驚天動 ...

高希均筆下的人與書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2-05-2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凱因斯說:「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

高希均

更進一步地指出:「『人與書』是建立進步觀念的重要媒介。」在新書《高希均筆下的人與書》裡,他用『寫下的』來得嚴謹」提供進步的觀念,豐富你的閱讀世界。「這本文集 ...

兩岸經驗20年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6-07-10
二手書交易資訊
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是經濟史上少見的過程。從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以來,兩岸的政治關係一直嚴峻,但兩岸的經貿卻持續擴大。因此,『兩岸經驗』是指在政治逆境中,由民間企業發展出來,曲折而又緊密的經貿關 ...

反冷漠的知識人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3-02-28
二手書交易資訊
這本書,不是在重溫自己的先見之明,而是在反映不幸言中的痛楚。十年已去,人民冷漠依舊;台灣這十年像日本一樣,是失落的十年。國民黨失去了政權,正如十年前我就已經直率地指出:「國民黨內部失敗的種子,今天已經 ...

寧靜革命不寧靜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12-07-3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台灣政治與社會上的「不寧靜」,幾乎全與大陸相處、相交、相容相關。從過去心理上的「剪不斷,理還亂」,到今天的「一中各表」、直航以及ECFA的簽訂,以及對和平紅利的嚮往,在馬英九主政下已經有了進步,但距離 ...

翻轉白吃的午餐:台灣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17-08-15
二手書交易資訊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四十年台灣新刻版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市場經濟大師」傅利曼 ...

我們的V型選擇 (二手書)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7-07-10
二手書交易資訊
當前台灣陷於困境的七個原因是:「願景」模糊「誠信」衰退「承諾」破產「人才」折損「開放」萎縮「和解」僵持「年輕一代」迷惘「V型選擇」就是台灣反敗為勝的策略,重新構建:願景/Vision誠信/Integr ...

反冷漠的知識人 (二手書贈品)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3-02-28
二手書贈品
. ...

生活經濟學 (二手書贈品)

作者:

高希均

出版日期:2008-01-09
二手書贈品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